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0 >>
匆匆走過寮國首都永珍(Vientiane)。
前陣子由於工作忙翻了天,無暇在出發前做任何“功課”,於是就只能在毫無概念下跟隨一幫文壇朋黨展開這6 天的散心旅程。
只知道寮國是中南半島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家。小國寡民,人口只有六百多萬,經濟長期受制於鄰近的沿海國家,如泰國,越南等。自上世紀70年代赤化之後,政經陷入困頓,1986年寮共改探開放政策,97年加入東協,隨後其古都龍坡邦(Luang Prabang)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致近年來己成為歐美背包客的熱選;誇張的是,據稱在一些西方人眼中,現在的龍坡邦簡直就是一百年前的亞洲!
出發前夕,我趕緊向知食前輩們“惡補”寮國飲食的種種,沒想到答案盡是一言蔽之的“泰越柬緬”綜合體,以及外加無處不在的法國殖民遺風。這顯然跳出味覺,以其地理位置及歷史過往作了再直接不過的畫面聯想。心裡不禁在問,難道寮國就沒有足以突出自我的撩人之食嗎?
[ 點閱次數:30139 ]
這裡是背包客天堂,是東西風向日夜交換的奇妙地方。
上個月的越南之行,我們便投宿在這裡,一個稱作范五老的地方。
范五老是越南語Pham Ngu Lao 的音譯,是街名,也是鄰近幾條街衢構成的街區總稱,就像吉隆坡 “茨廠街”一樣。初到時,多少會被那滿街雜亂無章的市井風貌給強烈陷入身居“都市”深處的煩躁。然而住下之後,溶入其中,好像一切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小酒吧、簡陋食攤的烤豬排飯、坐在矮凳子上喝酒喝越南滴漏咖啡的大群老外、赤膊上身坐在街旁無所事是的老人與小孩,24小時營業的牛肉河粉店、穿著破舊孖仔衫蹲在酒吧前賣花生米的十來歲女孩,沿街站在酒吧前表演噴火吞蛇的小男生、穿著性感向西方遊客猛拋媚眼的陪坐小女孩、半夜挑擔沿街叫賣豆腐花的阿婆、成群結隊聚在十字路口不知為何的年輕人、騎著電單車走過你身旁問聲要不要按摩的阿叔………。
就在這麼一個奇妙的地方,我們發現了“馬來燒包”。
[ 點閱次數:30039 ]
有一回在吃豬肉粉的時候,順手將桌上半碗白飯給倒進湯麵裡拌著吃。
妻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住,反應過來後不禁莞爾:知食份子又玩甚麼新花樣啊?
記得在還沒唸小學以前,曾經有過一段日子,外婆常叫我到家附近的咖啡店打包豬肉粉。每次拎著一個搪瓷湯煲出門,她都叮嚀再三,叫我千萬記得跟賣麵的“福建仔”說要加湯(當然不加錢)。
因為節儉的她,通常會先把我要吃的份量盛出,然後再往剩下的湯粉裡加入一碗隔夜白飯,那便是她的早餐了。
[ 點閱次數:40738 ]
趁北上檳城之便,我們特地從打巴(Tapah)收費站拐入聯邦一號公路,沿著山拿督瀑布(Lata Kinjang)方向一路尋訪傳說中的一矢樓。
數月前有位讀者在我的部落格上留言,說心目中有家手工月餅一定要介紹給我,就位於霹靂州的積莪營(Chenderiang)大街,往瀑布的路上。特色在於全手工少量製做,慢工細貨,上等實料,其蓮蓉餡絕不摻入白鳳豆,吃起來不油不黏牙,家裡老人家吃了都回想起戰前味道,眼淚直流!並特地強調,希望在它走進歷史之前,我能將它記錄在《尋味地圖》書中。
[ 點閱次數:34706 ]
網上搜尋薩其馬,果真成千上萬匹奔馳其上。
猶如瀏覽一頁頁的關外風景,當知道這些“馬仔”源自滿族食品後,不禁對其“草原個性”產生好奇。
薩其馬,在歷史草原上有時也寫成沙其馬、沙琪瑪、薩騎馬、殺騎馬、薩琪瑪、薩齊瑪、賽利馬……三聲“ma”個不停。根據“官方”說法,薩其馬是種源自滿州的餑餑(北京方言,糕點的意思),滿清入關後,開始在北京流行,成為冠婚喪祭不可或缺的食品。幾百年下來,薩其馬已從北方騎著馬傳遍全中國,尤其南方廣東一帶更為風行,甚至換馬坐船南渡“番邦”,流行於我們新馬一帶。
[ 點閱次數:31174 ]
報導:孫華楣
攝影:楊書其
來源:2010年7月18日中國報周刊
食物背后的故事,是林金城多年來筆耕的重點。
他以“考古”態度探尋與考察食物的根源,並觀察食物與土地連結之后的改變,然后將其中精彩,化作一筆又一筆食物史記。他不期待,這些文章能改變人們的態度,或讓更多人因而關注食物背后的故事,只希望日后有興趣的知食分子,可借著這些“趨于真實”的歷史概括,感受記憶中原來的味道。
林金城,知食分子,寫了很多關于大馬美食的歷史。
考察多年,一路上的一些採集,已整理歸檔。採訪當天,我要林金城帶幾本手札來。見面時,他解釋,“這只是部分,加上家裡的一些,大概只有五十多本,很少,因為懶。”
五十多本,是近10年的飲食遊記,停停寫寫。后來,雖已換上影像科技來記錄,但對于文字工作者而言,手抄的資料,雖然少了,但仍是自己習慣且重要的記錄。
[ 點閱次數:32268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