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懒部落︱ 一辈子的一无所知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我去了书展,告诉自己只去一天,为了躲开更多的诱惑。当然买了书,不多,仅五本。今年学乖了,去之前列了书单,但一样没用上,我买的书没有一本是列在书单里的。我用同样的速度飞快走过那些分派传单的摊位,用照旧缓慢的速度悠哉闲哉地逛书架。后来选上的书本很莫名其妙,我只翻阅了几页,就为了书里的某个段落而感动,然后决定买下来。
回到家,迫不及待的上网,急于和我爱书的朋友们分享收获。不知道你们都买了什么书呢?一个人的探索很有趣味,要是一班人去呢?可能买了书后,会坐下来聊书,聊上一天,那也是另一番滋味吧!
《魅》
作者:陈育虹
出版:宝瓶文化
~书行来新书时,原来我翻阅过这本诗集,原来我后来记不起来的诗藏在这本书里了。记得和红河谈论诗歌创作时,他说所谓后现代的诗不知所云,我也觉得有些新诗确实让人感觉在卖弄玄虚,却无法感动读诗的人。我可能不懂欣赏诗,但是我单纯觉得,一首好诗,总会让人深深记挂着诗里的每字每句,就像这本让我遍寻许久的诗集。让我在这里抄下那首让我反复看了几次的诗吧
我告诉过你
我告诉过你我的额头我的发想你
因为云在天上相互梳理我的颈我的耳垂想你
因为悬桥巷草桥巷弄的闲愁因为巴赫无伴奏静静滑进外城河
我的眼睛流浪的眼睛想你因为梧桐上的麻雀都飘落因为风的碎玻璃
因为日子与日子的墙我告诉你我渴睡的毛细孔想你
我的肋骨想你我月晕的双臂变成紫藤开满唐朝的花也在想你
我一定告诉过你我的唇因为一杯烫嘴的咖啡我的指尖因为走马灯的
夜的困惑因为铺着青羊绒的天空的舍不得
我总是对没有标点符号的诗有特别偏好,什么时候该停顿,什么时候该快速的溜过那些文字,什么时候该缓缓的反复玩味字眼,那是很好玩的一趟旅程。我喜欢这样的诗,就算只有我觉得它好。我也想告诉其他更多的人,它是好诗,真好的一首。
ps有时我想,小说也可以这样写,因为每个人言语的情绪表达不一样,标点符号是作者的主张。该怎么读,那应当是读者的主张了。
《爱,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作者:蔡诗萍
出版:联合文学
~我以为作者是女的,原来是个壮男,心思却十分细腻。书里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我们爱一个人,必然感到孤独,那是过程,也是一种洗涤。
不管你原先什么性格,在等待爱情萌芽之际,在享受爱情芬芳之际,在惊惧爱情张力之际,在狐疑爱情本质之际,或多或少你都要陷入一种孤独的处境。你会变得寂寞,你会变得敏感,你会变得心思细密,你会变得温柔可人。你会发现自己沉默多了,只想跟恋人说话;你会发现自己孤僻多了,只想与恋人在一起;你会发现自己诡异多了,只想对恋人痴痴笑笑。
这是一本散文,关于爱情的散文。当你以为这将是一本缠绵的爱情散文时,它透露的却不只是魔镜面前的美丽,还包括了镜子背后的丑陋。我想,恋爱中的人、恋爱过的人、总想着恋爱却依然单身的人、从渴望恋爱到决定单身的人、排斥恋爱的人......都不妨看看这本书。爱,总是让人感到那隐约带着危险的不安,却往往是你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无论你恋上的是人或物。
《没有国家的人》
作者:Kurt Vonnegut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后来看到台湾版的,发现也差不多,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中国版的鲜黄色封面,感觉比较“漾”(young)。书腰介绍这位作者为黑色幽默大师。黑色幽默挺好,我喜欢。翻开每一章的首页先是作者蓝底白字的抵死文字,如:
WE ARE HERE ON EARTH TO FART AROUND. DON'T LET ANYBODY TELL YOU ANY DIFFERENT.
又如:
THAT'S THE END OF GOOD NEWS ABOUT ANYTHING. OUR PLANET'S IMMUNE SYSTEM IS TRYING TO GET RID OF PEOPLE. THIS IS SURE THE WAY TO DO THAT.
够拽了吧?我想我不会笑翻,但轻轻笑了一下便印象深刻。
《小说的五十堂课》
作者:David Lodge
出版:木马文化
~
我想我需要知道一点小说的概念。虽然想到西方小说和东方小说应该不一样,但是我尚未附属于任何文学宗教派(也希望永远不会),所以我应当珍惜这片还未开垦的求知心,什么都看看,什么都想想。
不过,老实说,若把我丢进一个空无一物的房间里,仅仅和这本书度过三个月,我相信我能看完,而且字字斟酌。你看,物质贫乏和多余时间能够成全的成就多么伟大啊?
《现代性-纪登斯访谈录》
作者: Christopher Pierson
受访者:Anthony Giddens
出版:联经
~ 大学时期读Cultural Studies 或 Sociology, 总是不断看到Anthony Giddens
的名字。我在英文的世界里阅读过他,但我记忆差,常忘了谁说过什么话,所以每回写论文都像侦探一样要重新而不厌其烦地翻找某某说过的所谓“足以支持论点”的文字。那段满床到地上都是书,咖啡杯不停冒烟几乎疯掉的日子里,我后来常常怀念。那时很孤独,我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我听不进去,那时好像长期都在与自己所认知的思想在挣扎。论文写完,我觉得作业完成了,思维里某一处似乎有所变化,但仍未察觉那是什么,直到我回来,回到我以为我熟悉的地方,原来很多东西不是你想的那样,未必好,也未必不好,有时也不需要任何解释,任何定义。
这本书里有我熟悉的语言,我曾经思考过的话语。买下它,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怀念吧!在国外最后一年的日子不好过,不好过却未必让我再也不想重新经历。那样孤军作战的日子,我不知道能不能说是成长,但是我的确学会了独立思考。那么多年的教育,我最觉得庆幸的是,我最终明白受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 點閱次數:19782 ]
蓝懒。lazyblue - 是我的一个梦想。从东边海岸龟速爬行而来,看这城的喧哗,仍在彳亍前进中。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