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部落︱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很多年前聽羅大佑唱《青春小鳥》,大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地開之後,以為便是無意義的呢喃:嘿滴吶呀喲、嘿滴吶呀喲;很多年後才知道那是警句:別的那樣有、別的那樣有,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十九歲的那一年,愛慾之潮來襲時聽陳昇,早早便離群索居,一心要去流浪,感受群眾中孤寂那種類哲學範疇的偽浪漫。然而流浪和寫詩一樣,少點天份都不行。工作後某天乘搭火車北上,決定終生棄用“流浪”這俗濫名詞,稍作補償的是,每年都要出走一次。可恥的是這年度小小的放縱已在去年無疾而終。
應該還有一首歌這麼唱:背著吉他,我獨自去流浪。中學時還為此去學吉他,懵懂的慘綠年少,音樂是妄顧性向測驗的最大又最酷的興趣。結果又是天份累人,基礎課程學了六個月,迄今仍記得美女老師說天才三個月便完成,鈍兒要九個月或永無止境。言外之意是我不過凡人一個。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勉強無幸福,吉他和流浪終歸傳說和神話。最近看漫畫《二十世紀少年》,那位不斷叫人回家吃飯的吉他歌手再次挑撥起我的隱痛,稍感安慰的是他好像也混得不怎麼好。
大學時有兩個心願,一是備受我的馬六甲同屋期待的,寫出類村上春樹的色情小說。可悲的是蓬勃情慾已平伏流散,折向更幽深邃秘的海,我的屋友們恐怕此生無能再見洶湧澎湃的歷史輝煌狂潮。
那時每天黃昏港劇響起片尾曲後,都要做三十下伏地挺身,只求三十歲時不要有肚腩。如今每星期打殺一次羽球,不定時潛入湛藍泳池游蛙式收腹,總算堪堪達成這小小願望。只是年月若真悠長,敵人已列隊擎著脂肪袋準備堆壘,怕也守不了多久。
更年幼時的夢想是甚麼?雖然已經忘記,但看見電視前兩位外甥發亮的雙眼,想來自己也必曾夢想化身鹹蛋超人或閃電騎士,警惡懲奸。然而時過境遷,小時恨之入骨,週而復始把快樂建築在它爆破身上的那隻類恐龍怪物,如今再遇上卻只覺得同情:怎麼這麼多年還未打贏過一次?
三十歲以前是激情無限,三十歲以後是濫情處處。這是一個聽木匠的歌都要抑制眼淚的年齡。因為激情不再,回憶遂匯聚成水,水滴石穿,不致一下致命,卻有漫長幾十年和你慢慢煎熬。一滴又一滴,響起輕微但足以讓你聽見的歷史跫音,印證著那一句話:往事只能流淚。
若問我對未來有什麼企望,我錯過了張愛玲的出名趁早,只好拾她牙慧,再濫情一次:願使歲月靜好,家居如畫。
[ 點閱次數:5369 ]
首先,他是一位詩人。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