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部落︱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甲板大街74號,卡迪卡素故居大門深鎖。 圖⊙育龍
周末沙龍北上怡保,楊嘉仁早一天來電,說有生病的預感。果然就病倒了,司機旁落,我只好駕上我那輛十年車齡的國產車,英雄已老,可火氣還很大,尤其拐離大道後朝市區走,一路紅燈,磕磕絆絆一格格攀昇。到了高溫街,酷熱裡應外合夾攻,有硝煙的預感。只好停車灌水,滿溢了還灌,以水管不停攪捅,流出一地鏽水──還熱著的,像稀血,後來才聯想到的酷刑。
有人說二十五歲後會有歷史感,雖然遲了,要來的終究會來。沙龍主題是“淘洗近打歲月”,席間陳有明老師回憶幼時住在甲板,清晨被熙鬧人聲吵醒,推窗只見絡繹不絕的礦工行過,都朝一個方向:金沙溝。彷彿人群又在腦中踏過,她邊估量邊比劃雙手,拉開距離(像n年前那支乾電池廣告):有這麼長。噢不,這麼長。
許多年後又有一列隊伍行過,這回她卻不敢推窗,連從門罅窺望的勇氣也闕如,只從聲音中知道那是一雙雙穿軍靴的腳,操步踏出三年零八個月,噢不,終生迴繞不去的硝音。
這便是歷史行經的兩條路,一條朝向希望和生活,一條抵達恐懼和死亡。
晚間喝了杯崩大碗降溫,第二天吃過富山茶樓早茶,趕赴實兆遠的第二場沙龍。途經甲板,猶豫了一下,終於忍不住折回,拐入歷史現場。不見人影,不過是百米不到的一條大街,很難想像當年曾有一個孩子推開樓上的某扇窗,看見那麼長的一道風景。
走出森林,還不忘森林的居所。 圖⊙育龍
兩旁樓房多已廢置,一間還住進了大樹,枝葉從門扇屋頂抽長,這是譬喻的居所,暗夜時想必鬼影憧憧,都戴著一頂鑲紅星的破軍帽。不遠處便是森林,綿延入中央山脈,曾幾何時裡頭跳動著無數愛國的心──雖然不無爭議。
我們來尋甲板大街七十四號,下了車聽見收音機唱歌,心想莫非是約瑟芬四號?只是靡靡之音替代了戰事廣播,開門見山,無須躲在暗處戴上耳機邊聽邊祈禱。如是走過幾間,到了卡迪卡素故居,也已和書中的不一樣,再也找不著當年她掩埋真空管和揚聲器的菜地。大門深鎖,想要走到後門也已不能──曾經每天晚上八時她在門後,辨過三聲急促叩門暗號便把門打開,引進一個個人民抗日軍,為他們治療瘧疾、戰傷,配給奎宁。她寫了軍情的字條也由這裡塞出,一哨一哨傳送,直達叢林深處。我們透過門罅窺望,卻只看見廳裡立著刺目的地主牌;也不盡然不搭調,她就曾在牢裡跟大家說:我們都禮拜一個神,雖然我們給祂不同的名字。那麼,我們一起禱告吧。
大門上貼著複印放大的剪報,報導她的事跡。中間置放照片,和我對視如一堅毅修女。我想起黃舒駿那首歌:孩子,我在未來的街頭等你。我來了,這便是歷史的相逢。
記得老家地主牌旁放著一塊鍚錠,小時不在意的,現在才有了感情。那是家族史沉重的一道落款,時時提醒著:別忘了來時,唐山後路被封堵後,磕磕絆絆的單向道。
[ 點閱次數:5662 ]
首先,他是一位詩人。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