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記事︱ 我是自己的記錄者。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金門,記憶中遙遠的戰地前線。
陽光燦爛的下午,海上的平流霧依然濃的不可思議,而飛機竟可穿越極差的能見度而順利降落,所幸。五十分鐘的旅程,讓我從島的這端飛向另一個島。
甫下機場,機場前就有隻巨無霸的獅子在那鎮守。那便是金門最出名的守護神——風獅爺。偌大的金門矗立各種不同特色的風獅爺,在島的各處鎮守風患。據悉風獅爺是個美麗的錯誤,其來自風師的典故「風禮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在以訛傳訛之下,風師成了風獅。人們遂立其身,讓牠成為金門獨特的象徵。而金門立風獅的源頭可溯及明末清初,島上居民苦於風患,邪祟叢生,草木不生,於是村民就在廟口、村莊岔路間樹立風獅爺,以期鎮風押煞,驅邪伏魔,逐漸演變成金門的象徵。
金門風獅爺信仰的盛行在台灣地區屬罕見的現象,何以昔日金門多風沙災害?或許我們可以從金門墾拓開發史略知一二。金門舊稱浯洲,因其扼守漳泉門戶,位置險要,從明清開始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此後兵燹連連,干戈擾攘,焚屋毀城,金門在大時局的變動下飄盪不已。
那曾是樹林蓊鬱之地方,歷經元代伐木煎鹽,倭寇海盜的放火燒林,早已付之一炬了。林木既無,水土當然也無法保持,當時的金門是風沙蔽天,那樣的淒楚,都一一化成石頭被雕刻在風獅的眼裡。
不管是那個原因,風獅都見證了當年的風災之禍。如今牠們依然威猛地守護著金門——那敞開的血盆大口,彷彿可以吞噬一切的苦難。透過牠們,我們依稀可看到歲月洗鍊、先民們的身影,及留給我們的警惕和教訓。
如你認真尋訪這個幸運的標幟,你將驚訝每個風獅爺的照型都不一樣,這不僅是祈福的圖騰,更是文化藝術上的精緻傑作。牠們都靜靜地藏匿在各個角落,有時車過鄉裡就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壿,有時抬頭一看竟立於屋頂上……牠們因位置的不同,賦予的功能也不同。因此,若你是坐遊覽車跟團的話,只能和風獅爺擦身而過,少了那種自己發現風獅爺的快樂了。
風獅護佑著金門,而每一個到訪的眼睛都能享受牠的恩澤。
世世代代。
-------於2006年10月12日刊登於金門日報副刊
[ 點閱次數:6074 ]
請勿拍打,羅羅處於蛻皮至昆羅爾的階段,一動就羽化失敗了..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