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自述︱ 我能否相信自己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書名:衣錦夜行
作者:廖偉棠
出版:印刻 2010 / 11
1.
《衣錦夜行》是一本旅遊散文,廖偉棠行走於巴黎,拉卜楞,愛丁堡,達摩山,越南,哈爾濱,北京,那不勒斯,羅馬,義大利,巴塞隆納,西班牙……如班雅明筆下的漫遊者,出沒於各個城市的歷史與地理之中,看斷井頹垣,也看人事流徙,歲月滄桑。
此書中,廖偉棠不是到此一遊事事新鮮的旅人,意非在景觀,也不僅止於印象素描,反而更接近於一個觀察者,對話者,以本身的經驗遠赴一場人文式的擬像旅行,因此,那些墓園的鬼魂,達摩流浪者的幸福酬勞,西北蒼涼地的各種聲音,淡忘的鄉愁,1’Aqueduc街的十三號閣樓,老道外圈樓,孟克基地,普羅茨達,米蘭莫內,聖方濟大教堂等等,皆與他閱讀過的文本相結合,印證了想像,或者衍生了更多想像,形成一路上的詩意,這不只是指中途記下的詩句,同時涵蓋了廣義的詩之義。畢竟,和旅行一樣,詩也是逸出日常,進入未知之地,作者像是去搜尋寶藏的人,依賴沿路中各式各樣的線索前進,也許是一個華麗的辭彙,或一個奇異的意象,不斷用腳步踏入經驗世界,又用心靈探問詩世界,再以鏡頭和文字的隱喻來表達對人事的猶豫,厭棄和熱愛,來對抗一切的平庸和世俗。
於是,他來,他見,他所寫的,一如梁文道在序言所說,全是自己的心象。
2.
那麼,何謂其心象?
借張鐵志之言:偉棠的文字迷人,但文字背後的精神氣質更是這個時代最稀薄的。這氣質,作者的夫子自道,就是精神青春者。
人們總是易以衰老,世故,逐漸地傾向安定,理想和沉淪都談不上,只是面目模糊。廖偉棠的自由長旅,變動不居處處為家的一種理想主義式的精神漫遊,「像一個文化的流浪漢,逐精神的水草而居。」近於一種思想的遊牧,詩的行動。這行動尤其可見於北京相關的文章中,那是作者和一代人的青春激情,有一種將一己生命放在天地之間而不覺其小的氣魄。此書最可貴的地方也在此,從一處輾轉一處,始終保持一種思索和追求的姿態,轉換作者本身的詩句則是:旅人,就真的成了一隻黑犬,潛行黑夜酸雨中,自由奔突無所畏懼。
由此,北京雖也是旅途之一,卻明顯少了「在他方」的觀望距離,作者內在精神的變化使得它比香港更像他的發射地,他的故鄉,連帶這本書彷彿有了一種離家回家的路程,有了旅行的真正意義。
[ 點閱次數:41532 ]
書名:忠臣逆子
作者:袁勁梅
出版:聯合文學 2010 / 07
《忠臣逆子》的五個中篇看似各自獨立實則相互關聯,通過戴家大小姐的自敘,傳達了一個中心思想:我們的文化基因上帶著病。
[ 點閱次數:42413 ]
一個多月前,大小妹來台找我玩,正巧碰上梵谷展,順道一塊去了。兩個傢伙從小學畫,多少有點概念,不住交頭接耳嘰嘰咕咕,我側過身聽在說啥,不外是光影構圖色彩之類,顯得我是個外行人。但我對梵谷到底還是有點不同,初二那年讀到他的傳記,驚異於如此偏執的愛(無論是哪一種愛),導致新寡表姐妓女高更無不落荒而逃,最後不只以剃刀割下耳朵,還用子彈穿過腦袋。我因此忍不住寫了一篇短文,以單薄的想像譬喻他為迷戀阿波羅的柯萊蒂,變成了一朵向陽花,也許在懵懂之時,他已經在我身上起了銘印作用,成為我心中藝術的原型。
[ 點閱次數:44601 ]
書頁啪一聲往後翻,帶著冬風滾動的聲響,已經好一陣子了,外頭凌厲地吹,從中央山脈而來,在丘壑間狂嘯,我忍不住拉開布簾,站在窗邊,看遠處的峰巒,天厚,雲團綿密又濕重,漫浪在山腰,看著,我幾乎錯覺它會像雪一樣地落下來,滑過一排列光禿禿的木棉樹,消融在泥地裡。
[ 點閱次數:44699 ]
我呆坐在角落的小凳上,已經好一陣了,大人們圍繞在靈柩旁,哀戚的喚著:「爸ㄟ~~」一聲追逐著另一聲,尾音拉得長長,鼻翼一撲一撲的開合,抽搐著,眼淚收了又泛出來。母親招招手,說:「來看爺爺最後一面吧。」我湊前去,倚在母親身旁,墊高腳尖卻什麼都看不到,只見四周懸掛的小燈泡,黃的,紅的,藍的,單調地閃爍著,道士的吟哦要斷不斷地把每個字黏在一塊,根本聽不清,好不容易聽了出來卻只是一句,要封棺了,請迴避。
[ 點閱次數:45119 ]
miccasee@gmail.com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