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自述

我能否相信自己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與潘碧華談校園文學  ◎  米卡
問答集 2006-10-19 02:57:51
Bookmark and Share

 

訪問、整理:施慧敏
刊登:南方學院《叫醒太陽》,1998年。

問:馬華文學肩負振興華語教育、華文文化的社會服務,但我國的大專院校,由於客觀環境所限,加上教育體系的迥異,希望馬華文學表現得色彩斑爛,自是一件難事,如此下去,馬華文學如何開展和擴大呢?

答:馬華文學、華語教育和華人文化有互動的關係,依層次順序應是華語教育、華人文化,才 到馬華文學。華語教育和華文文化推動馬華文學的發展,而馬華文學有著提升華人文化的作用。如果社會沒有提供大專院校良好的文學環境,卻把把振興馬華文學的責任寄望在大專生身上,是非常苛求的一件事。就算大專生在惡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沒有社會的支援,恐怕大專文學永遠停留在掙扎求存的階段,離開振興擴大還很遠。


問:文學發展的隱憂,除了客觀環境的壓力和影響,也關係著內在生命力的積極反應,對此,您認為大專生該如何面對/突破這兩難的困境呢?

答:大專生面對的是讀書不多和思想上的貧乏,缺乏求知的積極精神。大專作者有必要吸收更多的資訊,擴大閱讀領域,瞭解自己的定位,才有可能突破目前困境。要不然空有自覺,沒有自省,也只落得原地踏步而已。社會重功利,輕人文,文學的地位一直受到忽視。這種現象自古皆有,只是現今社會比較明顯,要改善(不可能改變)文學的地位,需要整個社會上下同心,給予文學工作者更多的方便,而且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就算今天華社全體達到共識,即可進行,也要十年八年才可以看到效果吧。何況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做。


問:現今大專生在文學創作上較少流露憂患意識或積極無畏的使命感,您認為是不是反映出我國的教育制度出現失衡現象?大專生都偏向使用技術?

答:大專生思潮受到整個社會的大趨勢所影響,不單是教育制度,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制度也出現失衡。整個社會太重個人意義,缺乏人性關懷。可幸的是,文化工作者大部份都有良知,他們都關心社會。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應該把大專生和大專生作者分開,比較方便討論。我們沒有法子要求所有的大專生都愛文學,就好像我們無法要求所有的社會人士都愛文學一樣。


問:您如何看待大專生的文學熱與其局限?

答:大專文學始終是小部份人的喜好,如果說有出現過熱潮,也只不過是某個時候,同時有一批熱愛文學的大專生在搞創作,並非整個校園都在流行文學熱。大專生年輕,生活經驗不足,文學根基打得不穩,進修時間不多,創作空間有限,鼓勵和指引不夠,都是局限。當社會不能給我們良好的環境的時候,我們只好盡力為自己創造環境,逆境求存。


問:您對當前的大專文學刊物有何評價?與六、七十年代時期的刊物最大的差別在哪?

答:對不起,七十年代以前的刊物我手上沒有,無法評價。八九十年代的校園刊物傾向「會刊」式,學會的模式很明顯,大概都會有學會報告、執委照片等,縱合座談會、專訪、議論文、文學作品的方式。縱合性不是不好,但是大專生刊物十幾年來如一日,進步不大。不但沒有跟著時代改變,而且內容思想、編排設計、行銷策劃和十年前沒有什麼分別。


問:散文似乎是大專或年輕作者的專利,是否有什麼原因呢?可以談談80年代大專散文的特色嗎?

答:散文是眾多問題中較易表達的,是個人的獨白,或是四周人與物的對話,短小精緻,不只是和年輕人,許多著名的作家,也愛寫散文。年輕人寫散文,和初涉足文壇的新兵一樣,是最容易掌握的。


80年代大專散文和大專文學獎和文集有密切關係。散文獎講究民族、文化等具有社會意識的課題。文集方面,則比較重視文采,因此抒情類文也很多。

問:可以談談80年代與90年代校園文學的差異和其原因嗎?您認為這個轉型是否成功體現當代現況?

答:80年代潛意識裏要寫社會大課題,重視內容的呈現多過技巧。90年代則描繪個人內心的感覺,進入後現代狀況,比較講究表現技巧和文字的運用。我認為和時代變化有關,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人心思想。


問:您認為80年代的校園文學是否間接刺激/帶動本地文壇的創作風氣?或對本地文壇起一定的作用嗎?校園文學在馬華文學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答:8年代校園文學對接下來的校園文壇有積極的影響,對現代的文壇注入新力量。90年代初期的大專文學延續80年代的方式和內容,是不容置疑的。


問:許多年輕的作者出現了一陣子就消聲匿跡,除了個人因素之外,是否與整個大環境有關?談談馬來西亞的文藝環境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好嗎?

答:大環境影響個人創作的動機,我國環境不鼓勵創作的文學發展,無名利可圖。當大專作者進入社會,必然受到社會功利激流沖激,而隨波逐流,這和中港臺,甚至新加坡,華文華人為主的社會不同。


問:可以個別談談80年代與90年代校園作品思想內容與創作手法的優點嗎?

答:80年代重結構、氣勢的完整。90年代描寫細膩,文字細緻。

[ 點閱次數:5493 ]

| RSS2 | Atom

鏡相自述

「我的憂鬱是人們所不懂的/羨我舒捲之自如麼?」 ——〈周夢蝶〉

miccasee@gmail.com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9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77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