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自述︱ 我能否相信自己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書名:忠臣逆子
作者:袁勁梅
出版:聯合文學 2010 / 07
《忠臣逆子》的五個中篇看似各自獨立實則相互關聯,通過戴家大小姐的自敘,傳達了一個中心思想:我們的文化基因上帶著病。
首篇〈忠臣逆子〉是一部戴家的變遷史,也是百年的近代革命史,她的曾祖、祖父和父親為了建立理想的中國,代代是忠臣也是逆子。〈羅坎村〉從美國的一樁虐童案回憶起幼年的村落,彰露以人緣為基礎的社會所形成的人倫結構和宗法制度。〈九九歸原〉是一群談「形而上」的菁英知識分子,在民主自由的美國仍然結團夥要權力,擺脫不了民族的劣根性。〈老康的哲學〉寫出男友和西式教育下的兒子戴小觀的衝突,源自於大一統的教育和君臣父子的等級制。最終篇〈明天有多遠〉裡,戴小觀成了一個社會主義者,走進現代中國,眼見當地經濟大興,卻仍丟不掉要面子攀關係擺排場的千年沉積,還沒有活出「人」來,可見兜了一大圈,革命終究未能成功。
因此,作者把寫作譬喻成扛了一根中醫的幡子,又借了外國產的儀器設備,來找三千年的祖傳毛病。即是說,在這一系列中篇裡,她藉由定居異國的經驗來對照本身民族和文化的問題,塑造了一群外新內舊又毫無理性的中國人,指認他們身上的遺傳病出自腳下的農耕習性與儒家傳統。顯然地,她的用意不僅止說一個故事,而懷著較大的企圖心,去探索「國民性」的根源,去反思「現代化」的進程,尤其對於農民的價值型態提出許多銳利的看法。
如此真切的關懷,流露著一種可貴的思辯素質,使得小說重新擁有了「說什麼」的責任與美德,增加了作品的深厚度。可是,當一整本書讀下來,卻又好像是正襟危坐的學生,必須忍受作者時不時跳出來的教誨口氣。雖然觀念甚於形象,和緊扣主題的陳說方式,較易達到精闢簡潔和戲謔冷嘲的效果,但單薄的人物和細節卻不足以發揮作用,導致讀者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疑難、追問、辯駁、判斷的敘述本身,無法進入書中營造的世界。如果說,文學是一個充滿隱喻和象徵的符號機器,層層轉折,拒絕化約成簡單的公式或真理(Edward W. Said語),那麼此書就太輕易表露內在的主旨,多少阻礙了讀者挖掘隱蔽意義的樂趣。
再說回來,作者找到的帶病基因是農耕土壤形塑的價值觀,並認為欲改寫文化遺傳密碼之道,就得依靠西方教育下有著社會主義理想的新一代。她以一種異域的他者眼光,一再提及上帝,民主、個人主義、實驗精神和理性傳統,似乎相信美國的普世價值才可能闖出一條新路。表面來看,此觀點不成問題,畢竟文化的變遷與修正乃是必然,儒家的幽靈又確實造成中國無法順利轉化成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但小說的侷限也在於此,只見宗法制度和等級分化帶來的各種弊端,以及不合時宜的缺失,卻不見此文化能延續數千年的內在韌力,全賴於落在心性之中的價值根源所致。或許,小說載體未能承擔更細緻和深刻的探討,去處理晚清以來一直努力卻失敗的理想──如何在西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下,適當調度又不失去自身存在的依據,來完成文明的蛻變。又或者,必得回到最核心的老問題:是不是真要放棄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系統?如果戴小觀成了小說中最後的救贖,作者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
[ 點閱次數:42441 ]
miccasee@gmail.com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