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我是激流島上一棵樹。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作者:楊宗翰 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候選人‧玄奘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寫詩,讀詩,評詩,玩詩。關於詩,還有什麼愛詩人不可不知?關於交流,不可不知詩社與詩刊;關於閱讀,不可不知詩人的網站;關於投稿,不可不知全國或區域性文學獎。
詩社是情感或理念結合下形成的團體,詩刊則為詩社同仁執編與發聲的園地。台灣詩壇也曾出現過極少數「非同仁詩刊」,可惜壽命不長且影響有限。晚近台灣同仁詩刊對外稿的態度都相當開放,就算面對其他詩社的要角來稿也少有門戶之見,自認有滿腔詩血亟待發表的文學青年大可一試。坊間報紙副刊在讀者數量上雖壓倒性地遠遠勝過詩刊,但副刊編者為顧及多數讀者偏愛娛樂性較強的「中額」(middle-brow)之作,對前衛詩篇往往避之唯恐不及。詩刊的讀者卻是另一種人——自認也甘於是「小眾」、對主導文化裡的中產作品基調深感不滿、對另類手法與實驗企圖懷有期待——故樂於擁抱各式各樣前衛詩篇。詩社與詩刊讓這群「小眾」有機會聚在一起共同取暖、交流詩心。據張默《台灣現代詩編目(一九四九~一九九五)》書末所載,台灣「當代中文新詩期刊」凡十四種,既有老字號的《現代詩》與《創世紀》,也有甫創刊的《植物園》及《雙子星》。十年過去了,《植物園》、《雙子星》早已夭折,連最具歷史象徵意義、曾領導戰後新詩走向的《現代詩》都再度吹起熄燈號(按:紀弦主編的《現代詩》出版至第四十五期後停刊,梅新等人自一九八二年起復刊《現代詩》,現亦停止出版)。今日詩壇最有活力、最具代表性的幾份刊物如下:
一.《台灣詩學》:
一九九二年創刊迄今未曾間斷,自四十期後增加新詩評論質量,改名為《台灣詩學學刊》。成員多具學院派色彩,既能寫詩亦能論詩,可說聚集了中生代最銳利的幾枝健筆。該刊歷任主編白靈、蕭蕭、鄭慧如皆長於策劃,從早期之「大陸的台灣詩學」到晚近「現代詩與現代性」,每期專輯皆頗為可觀並引起不少討論。值得一提的是,該刊在網路上成立了「吹鼓吹詩論壇」,實施投稿與論壇合一制,凡網路投稿必經多次篩選後方予刊出,同仁並會針對獲刊作品撰寫評析。此一設計有效結合了網路與平面媒體資源,對獲得刊出機會的年輕詩人亦深具鼓勵與指正作用。
二.《現在詩》:
二00二年創刊,由夏宇、鴻鴻、阿翁、零雨輪流主編,每一期的主題或設計都讓人充滿驚奇:刻意穿孔、必須一頁頁撕開來讀的第一期;全身粉紅、貫徹「來稿必登」理念的第二期;聲稱編選原則是「絕對主觀」的第三期;還有預定今年底出版的第四期「行動詩學」……。標榜「現,就是行動/在,就是發生/詩,就是詩」的《現在詩》,每期出刊都宛若一件觀念藝術的誕生。
三.《壹詩歌》:
二00三年六月由可樂王、木焱等青年作家創辦的《壹詩歌》,不時可見詩歌、圖像與音樂三者的跨界色彩。閱讀這份由寶瓶文化支持的「獨立文學雜誌」,會覺得封面與內頁照片讓此書貌似時尚刊物,在華麗的包裝下卻又潛藏許多年輕詩人大膽的詩創意。雖然編輯群在生理年齡上至少差距一代(十歲),《現在詩》及《壹詩歌》卻同樣具有前衛色彩,也都似乎有意告別傳統老牌詩刊的菁英傾向。這兩份新興刊物無疑是指向世俗與庶民的——但願這個俗世能容得下他們,以及他們內在的革命意圖。
四.《創世紀》:
一九五四年面世的老牌詩刊,其間曾短暫休刊,復刊後更見精猛。去年秋天歡度五十周年,出版了一冊厚達四四0頁的紀念號,堪稱台灣詩刊史上最大規模的製作。《創世紀》致力於詩創作水準之提升,亦儘量提供最多篇幅來刊登詩作;相形之下評論部分稍弱,擅於長論的同仁張漢良與葉維廉惜墨如金,幸有簡政珍、游喚等學院出身作家勉力支撐。雖為同仁刊物,但《創世紀》園地還是相當公開,無論對大陸來稿或台灣未成名年輕詩人都相當友善。在外稿無虞、同仁創作又一向質量兼具的情況下,《創世紀》比較大的問題或許就在成員新血不足、年齡偏高了。
五.《笠》:
同為老牌詩刊,創立於一九六四年的《笠》在補充新血這方面比較積極,晚近加入的幾位「六年級」詩人在創作上已有不錯成績。《笠》的編輯策略較趨保守,但在對外交流與文獻翻譯上一直很有貢獻。從前人們常認為《創世紀》與《笠》一為外省軍旅詩人的集結、一為本土派詩人的團體;其實這只是早期成員的身分色彩,而非今日他們選詩及刊詩的標準。維持園地開放、容納年輕異音,正是這些老牌詩刊值得敬重之處。
六.《藍星詩學》:
前身也是老牌詩刊的《藍星詩學》,由淡江大學中文系負責支援編印工作,該系教授趙衛民擔任總編輯。《藍星詩學》重新集合了幾位「藍星」詩社大老與中生代詩人,每期皆規劃同仁特輯為其鮮明標誌與特色。所幸這樣的編輯策略,尚不至對外稿產生太多排擠效應。惟創刊於一九九九年的《藍星詩學》(季刊)自二00四年新春號後迄今仍未見新刊,前景令人憂心。
七.《乾坤詩刊》:
自一九九七年創刊以來一直穩定出版面世的《乾坤》,是詩壇唯一一份同時刊登古典詩詞與現代詩篇的刊物。近幾年該刊編輯群普遍年輕化,在編排及封面設計上蓄意革新,並與金石堂書店合辦「詩生活講座」弘揚詩教,用心與成績值得肯定。
八.《當代詩學》:
二00五年四月創刊的《當代詩學》並非詩刊,而是台灣第一份純粹「詩學研究」刊物,只登詩論、不刊詩作。《當代詩學》由揚智文化與國北市台文所合辦,第一期為「兩岸詩學專號」,第二期則預定推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專號」,並將辦理十大詩人選舉。新生報到,前途難卜。
對網路世代來說,詩人網站是他們認識詩最好的地方。誰說老人不飆網?資深詩人向明與張默可都有「個人新聞台」!中生代詩人則更進一步發展數位詩,從蘇紹連的「Flash超文學」(http://myweb.hinet.net/home2/poetry/flashpoem/index.html)、須文蔚的「觸電新詩網」(http://dcc.ndhu.edu.tw/poem/index01.htm)、白靈的「象天堂」(http://www.ntut.edu.tw/~thchuang/e/index.htm)、向陽的「台灣網路詩實驗室」(http://home.kimo.com.tw/poettaiwan/)上都可以找到許多數位詩創作。至於時下最受人矚目的部落格(Blog)則是年輕一輩詩人的最愛,從「台灣網路詩人部落格聯盟」(http://blog.yam.com/taiwan_poem)可以連結到近百戶詩人部落格:阿鈍、鯨向海、紀小樣、楊佳嫻、kama、曾琮琇……。值得注意的是,年輕詩人中擅長以Flash或Java創作者似不多見,反倒是中生代詩人在這方面功力深厚。此外,不可不提以會員論壇形式經營有成的「吹鼓吹詩論壇」(http://www.taiwanpoetry.com/forum/index.php)。這個由米羅‧卡索(蘇紹連)負責維持的網站,兩年內聚集了兩千多位註冊會員、共計發表超過兩萬篇文章,論影響力與活力絕對不在其平面傳媒母體《台灣詩學》之下。
對喜歡詩創作的人來說,文學獎既是誘惑,也是刺激自己進步的動力。台灣各式大小文學獎眾多,且除了少數區域性文學獎會限制作者需有該地戶籍(或需以該地風土民情為題材),一般都是對外開放的。這也讓台灣詩人有機會跟新馬、港澳及中國大陸華文作家一較高下。全國性的文學獎多由大報副刊主辦,如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新設的林榮三文學獎;區域性文學獎則有台中市大墩文學獎、苗栗縣夢花文學獎等。以往因為獎金數與受關注度皆相差懸殊,有些讀者或創作者遂對區域性文學獎懷有偏見,甚至連帶輕蔑起得獎者來;殊不知區域性文學獎中臥虎藏龍,豈有小覷之理?至於有志進攻海外者,已舉辦過兩屆的「彭邦楨詩獎」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實,寫詩得獎或不得獎都是偶然,讀一首好詩、寫一首(壞?)詩才是必然,最最過癮的必然啊。
(原刊於2005年9月7日,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 點閱次數:17044 ]
無國籍詩人來到地球找尋食物,逐漸消瘦中。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