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台

藝文訊息、活動、獎項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37 >>

表演訓練課程【觀點與實務的練習】  ◎  平台計劃
2025-01-02 22:30:09
Bookmark and Share

表演訓練課程【觀點與實務的練習】

16堂課,48小時,平台計劃創辦人及著名劇場導演羅國文親自指導,讓遊戲、喜悅與想像力,與你一起打開創意之門。

由平台計劃主辦,<觀點與實務的練習——表演訓練課程>,旨在發掘個人表演潛力,為劇場挖掘並培養劇場優秀演員。無論是影視劇工作者(演員、導演、歌手等),又或者對表演有興趣的人,歡迎一起學習,提升表演水平,創造合作機會。

擁有超過25年教學經驗的指導老師羅國文導演,以其豐富劇場實踐及跨影視實踐,帶領16位學員體會最實際的互動式實戰演練——觀點學習+實務操作!學習運用我們天生的表演工具——身體和聲音,用最有趣且充滿挑戰的方式去了解表演的奧義。

表演訓練課程,即日起開放報名,至額滿為止!

【表演課程簡介】

表演是一種遊戲,一種運用身體和聲音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與他人的關係進行意見傳達的一場遊戲。為了演好戲,表演者必須進行訓練,去學會有意識的去支配自己的聲音和身體。訓練要求每個學習表演的人,根據自身不同條件達到學習的目的,透過空間、時間、雕塑、動作、情緒與故事中,從學習思考與判斷的初期,以戲劇的生動幫助你認識和了解自己與群體。經由遊戲中的喜悅,一同探究表演創意與想像力的真實世界。

遊戲、喜悅與想像⼒讓你打開創意之⾨

【課程資訊】

16堂課 x 3小時,共48小時。

全程上完16堂課的學員將獲表演結業證書。

課程以中文為媒介語,只限16名學員,額滿即止。

【上課日期/時間】

2025年3月1,2,8,9,15,16,22,23日
每逢星期六 11:00am~2:00pm & 3:00pm~6:00pm,
星期日 10:00am~1:00pm & 2:00pm~5:00pm
(學員完全確定後,上課日期與時間尚可嘗試調整)

【地點】Yoga Ku Studio ( Pandan Indah )

【學費】 報名費 RM300(報名繳費後若如因故取消未能參加工作坊,報名費恕不退回)

【原價】RM 2,300

【超早鳥優惠】 RM 1,700 (需在 19/01/2025 前繳付報名費)

【早⿃優惠】 RM1,800(需在 01/02/2025 前繳付報名費)

【4人同行】 RM 8,000(1人只需 RM2,000)

註:如有財務問題,學費需要分期付款,歡迎跟我們洽談。

【招⽣對象】

演員、導演、歌手或任何對表演有興趣、有熱忱的公眾人士。
欲認識自己、探索自我、挑戰自己的人。
未來有意朝表演藝術產業發展。

【報名連結】

https://pentasproject.blogspot.com/2025/01/202503.html

【報名洽詢】016-8674838

【特別聲明】

報名繳費後若如因故取消未能參加工作坊,報名費恕不退回,但學員可轉讓名額給朋友(1人),需完成報名手續。
主辦單位保留課程內容、時段、上課地點等課務相關彈性調整及變更的權利。
主辦單位有權使用學員上課照片與錄影作為宣傳資料或教學內容。

--------------------------------------------------------------------------------------------------------

【2024年,上過課的學生感想】

從每節課程開頭的 “跳繩熱身” 和意識上的準備;到 “空間感應” ,“肢體的靈活應用”,“聲音投射度”,"情緒的運用",再到 “表演上的多變整合”;從最大體的悉察感,再去到細節上彈性有趣的調塑;按部就班,條序分明,對這課程的參與投入感自然是探索感十足,也趣味盎然。(盧傳文)

--------------------------------------------------------------------------------------------------------

【導師:馬來西亞著名導演/羅國文】

羅國⽂,劇場導演、演員、燈光設計師、舞台設計師,同時也是經驗豐富的戲劇表演導師。2005年創辦[平台計劃], ⼀個致⼒於搭建多元藝術交流和橋樑為本的團隊。他擅長綜合多種劇場的元素,尤其是影像、燈光、聲響、演員肢體和劇場的戲劇架構間交錯互動所呈現的效果,豐富了對劇場視覺空間及時間的探索。他重視跨領域與跨文化合作,透過交流吸收彼此的養分,追求各領域積累開創性的創作。早期的創作多從後現代實驗性質出發,以詩意的邏輯發展肢體和空間的可能性,後以⽂本為中⼼,深掘多元⽂化的交錯與構成,並從中吸取養分,展開他對當代劇場美學的探索之旅。 作品曾榮獲⾺來⻄亞⾦⾺崙藝術⼤獎的[最佳導演]、[最佳燈光設計]、[最佳舞台設計]獎。

國際交流經驗:曾赴日本、韓國、印度、德國、菲律賓、上海、泰國、新加坡、台灣、紐約、柬埔寨及澳門等地參與演出和交流。2002~2005年受邀參加為期三年「亞洲當代劇場交流計劃」(東京世田谷劇場);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赴美國遊學(2005);獲歌德學院獎學金赴柏林學習(2013).

作品(按最新年份):【雙重刺點】(2024重演)(首演2013)、【蜂】(2024)、【同棲時間】(2023)、 【夢的故事】(2022)、 【劍魚⦿妾】 (2022重演)(首演2016)、【錯誤的悲喜劇】、【一個名叫紅豆妹的摩登師奶】(2018)、【赤鬼】(2015)、【動物農莊】(2011重演)(首演2008)

[ 點閱次數:897 ]

羅密歐與朱麗葉  ◎  平台計劃
劇場 2014-07-02 11:49:19
Bookmark and Share

為了愛,
你願意犧牲多少?

親愛的,我至死不渝,
直至世界終將把我們給毀滅。

“羅密歐與茱麗葉”,
你想到的會是什麼?
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
轟轟烈烈的悲壯愛情故事?
一臉正氣,配有一把寶石長劍?
或是眨眨眼睛,一身笨重的華麗蓬蓬裙?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
說著任何一種語言,
我們共赴的是同一場舞會、
幹的是同一場架;
喝下的是同一種決心、
死的是同一種結局。

自從闖入了那一場舞會之後,羅密歐再也無法忘記茱麗葉的名字。可恨的是他倆的姓氏,是今生最大的束縛。水火不容的兩大家族,因為他倆的愛火熾熱燃紅而召喚仇 恨;而仇恨最終也隨著他們一同入土為安。一場遊走禁忌邊緣的愛情故事;如斯淒美,都是為了愛、純粹的愛!縱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繼去年深獲好評的《家家酒》之後,第十屆戲劇與影像系二年級生為觀眾帶來了第二次的舞台劇公演。在這個2014年,謹以此劇,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 週年。

呈獻單位: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
劇作家: 威廉 .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導演:羅國文
佈景設計:陳明澤
演員:邱蕴能,萧冠俞,冯意偉,林信揚,蔡紫瀅,何文翰,刘可成,吴佩柔,劉颖彤,陳俞安,李志文, 卢羿穎,王冠庭


演出日期/時間: 17th July 2014(thu)8pm | 18th July 2014 (fri)8pm | 19th July 2014 (sat)3pm & 8pm | 20th July 2014 (sun)3pm & 8pm
演出地點:新紀元學院黑箱劇場
票价: RM20(成人票),RM16(學生,樂齡人士,残障人士), RM12(新纪元學院教职員及在籍学生)
訂票熱線: 010-7662012 / 012-5729295

深造於新紀元學院的十三位戲劇與影像系在籍二年級生,在即將來臨的七月尾帶來他們的第二次對外公開演出的舞台劇。配合2014 年是莎士比亞誕辰 450 週年,他們即將搬演的是莎翁的經典劇目《羅密歐與茱麗葉》。此劇講述兩個來自有世仇的家族之子,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共墜愛河。為了追求自由戀愛,家族間展開鬥爭,兩人陷入了理想與現實,愛與恨的衝突之中......也許您對《羅茱》的故事已經很熟悉了,但您有看過由資深劇場導演羅國文所執導的《羅茱》嗎?繼《仲夏夜之夢》之後,羅國文導演再次搬演莎翁劇作,而這次更邀請到剛從台灣返馬的舞美設計師陳明澤合作。陳明澤在不久前擔任了《丈夫的婚禮》的舞美設計師一職,如今他們將聯手打造全新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個七月尾,約定您在加影新紀元學院黑箱劇場,讓我們攜手推動表演藝術與華文教育發展!欲知更多最新資訊,請瀏覽《羅密歐與茱麗葉》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meoandjulietneweraddv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 年 4 月23 日- 1616 年 5 月 3 日,華人社會常尊稱其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 38 部戲劇、155 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有一百多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1590 年到 1613 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 16 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 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尊崇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劇本文學最佳範例。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為詩人和劇作家,但直到 19 世紀他的聲望才達到今日的高度。 20 世紀,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學術運動改編並重新發現價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底下演出並重新詮釋。

[ 點閱次數:65479 ]

平台計劃/表演訓練課程  ◎  平台計劃
劇場 2014-03-09 21:56:14
Bookmark and Share


平台計劃/表演訓練課程
PENTAS PROJECT @ ACTING WORKSHOP

戏剧就是任凭想象力驰骋。戏剧表演就是喜悦,就是分享和理解的源泉。所谓表演,可以说是研究人,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个结果以讯息=意见传达给别人,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的一种行为模式,或是它是一种游戏。戏剧表演是无懈可击的虚拟真实,完全可收放自如。为了演好戏,演员要进行训练,不得不去学会控制=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完善自己的情感,还要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感受。训练将要求每个学习表演的人,根据自身不同条件达到练习的目的,从消除形体和心理上的紧张到放松,从想像到组织行动,从注意力到集中交流,从呼吸到发声,从演员到角色。从学习思考与判断的初期,以戏剧的生动帮助你认识自己与群体。经由游戏中的喜悦,开展隐藏的天分,让创意与想像力飞腾。从满足与愉悦的过程中亦可以享受挫败, 让挫败在喜悦中转动, 把阻力成为推动力, 以积极、雋永及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压力。

课程内容包括 :-

声音与呼吸
表演与空间的关系
表演与身体的关系
表演与情绪
表演与创作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堂课(每堂课三小时)
日期/时间:7,9,14,16,21,23,28,30 April 2014 & 5,7,12,14 May 2014 ( 7:30pm~10:30pm)
人数:最多 20 位学员
学费:RM 880 ( 如能全程参与12堂课并未缺席将可回扣 RM 200 )
地点:另行通知
对象:演员,导演或任何对表演有兴趣的朋友
联络 : pentasproject@gmail.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坊导师 : 罗国文

羅國文,劇場導演、演員、燈光設計師、戲劇導師以及[平台計劃]藝術總監。1993年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並於2005年創辦了[平台計劃], 一直致力於搭建橋樑以多元藝術交流為本的團隊。曾獲馬來西亞金馬崙藝術大獎的[最佳導演]、[最佳燈光設計]、[最佳舞台設計]獎的羅國文,創作向來善於 綜合多種劇場的元素,尤其是影像、燈光、聲響、演員肢體和劇場的戲劇架構間交錯互動所呈現的效果,豐富了對劇場視覺空間及時間的探索。導演的作品包括了 《aku》、《城失空想》、《[思想+自分]報告》、《一個名叫紅豆妹的摩登師奶》及《動物農莊》等。2005年他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遠赴美 國遊學半年,也經常受邀參與國際合作交流計劃,曾赴日本、韓國、印度、德國、菲律賓、上海、泰國、新加坡及澳門等地參與演出和交流。

[ 點閱次數:46787 ]

The Island 島嶼/舞蹈演出  ◎  平台計劃
劇場 2013-11-28 05:07:26
Bookmark and Share

The Island 島嶼

一座島嶼,是驚是險,還是奇珍怪獸,只能留待上岸的人去探索。此次雪隆廣青舞團将讓三位編導,即凌秀眉、羅國文和郭少麒聯手登岸探索,尋找這座島嶼任何層面的可能性。三位編導将以他们多年精彩的舞台經驗及生活體驗,各自為舞團的舞者們編創全新舞作。

舉辦單位:
雪隆廣青舞團

呈獻單位:
雪隆廣青舞團

編導:
凌秀眉、郭少麒、羅國文

日期/時間: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8.30pm
2013年11月30號(星期六)@ 3pm & 8:30pm
2013年12月1日(星期日)@ 3.00pm [Dance Tea Time] (by invitation only)

地點:
Theatre/Damansara Performing Arts Centre (DPAC)
H-01, DPAC, Empire Damansara,Jalan PJU 8/8,Damansara Perdana,47820 Petaling Jaya,Selangor, Malaysia.

捐贈票價:
RM48(成人)/RM38(學生、殘障人士、樂齡人士)

售票與詢問處:
40650001/40650002 (DPAC Box office), 017.6821006 (Pui May), 017.5006747 (Pui Yi)

征求詢問處:
010.2196211 (Mei Wei), 014.2486248 (Shin Hui)

facebook event

影片

[ 點閱次數:45340 ]

中性面具與希臘悲劇表演工作坊 | Philippe Gaulier  ◎  平台計劃
劇場 2013-05-18 12:26:54
Bookmark and Share

演員訓練大師Philippe Gaulier二度來馬
現全面公開招生!

<�中性面具與希臘悲劇>表演工作坊

呈現單位: KAKISENI
製作單位: 平台計劃 & CAPRI COMMUNICATIONS

日期:14~18 AUGUST 2013 (周三 ~ 周日)
時間:10:30am – 4:30pm
地點:D'Pac ( Damansara Performing Arts Centre )
學費:RM 1,500.00
學員人數:35 人
對象:演員、導演、劇場導師、表演藝術相關工作者
詢問:enquiries@kakiseni.com,(熱線)018-3847915
或相關網站:
http://www.kakiseni.com/ / pentasproject.org / http://www.ecolephilippegaulier.com/

報名截止日期: 16 July 2013

Phililippe Gaulier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戲劇學校繼《遊戲》(Le Jeu)後,推出《中性面具》工作坊,讓學員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發現和了解。

當學員戴上中性面具探索未知的世界,他們將逐步發掘自己獨特性:屬於自己的節奏/色彩/物質/物件,進而找到行動的韻律。演員凝視自身局限的同時,也將找到一份專屬的自由。

此外,希臘悲劇也將告訴演員,如何掌握氣勢萬鈞的登場。成為那個巨大、挾帶著震人心魄的氣場(行止間絲毫不損這股神奇力量)、閃耀著攝人光芒的永恒英雄;滿懷喜悅地接收那不可違抗的神示,也懷抱無限激情去迎接冷酷命運的抗爭。悲劇英雄們擁抱的這份崇高喜悅,不也是演員最大的喜悅嗎?


有關古希臘悲劇

被視為西方戲劇源頭的古希臘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慶典活動。祭祀中,合唱隊表演歌舞祭祀酒神,這種歌舞被稱為“酒神頌”。“酒神頌”發展到後來,逐漸擴大到神話和英雄傳說的範圍。

以希臘神話英雄的悲壯故事為題材的希臘悲劇,經由劇場表演,能夠帶給觀眾一種崇高的悲壯美,从而淨化觀眾的心境而暫時脫離人世的煩惱。希臘悲劇故事中的英雄 命運悲壯曲折,故事情節雄渾豪邁,並常以表現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運下的無望爲主題——主人公的自由意誌與其命運沖突并對抗,但結局卻往往是無法逃脫命 運巨轮的羅網而歸於毀滅。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里,命運就是支配神和人的無上力量,是不可違抗拒的。然而,希臘悲劇要表現的主題不在於悲劇性的故事本身,而是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

有關Philippe Gaulier

當今世上最具影響力及革命性的表演訓練大師之一。其馳名的教學核心 “Le Jeu”(遊戲)強調演員的喜悦感(Pleasure)。Philippe認為「遊戲」與「戲」是不可分割的。與此同時,他也強調演員與對手的合拍關係(Complicite)、固定點(Fixed Point)、主次位置(Major and Minor)等元素的重要性。Philippe更以顛覆前蘇聯寫實派戲劇之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論述著稱,他認為演員應該在舞台上製造“謊言”和“驚喜”,而不是“真實”。他嚴厲、尖酸與刻薄,但課堂上却往往因他的高度幽默而笑聲連連,他敏銳的觀察如同法眼,演員們的弱點在他面前皆无法遁形,却甘之如飴讓他为自己挖掘自身獨特的“美”。

Philippe的門生遍及全世界,其中更包括無數國際影星,如:奧斯卡最佳女主角Emma Thompson、好萊塢個性女演員Helena Bonham Carter、Geoffrey Rush、Sacha Baron Cohen、Kathryn Hunter、《哈里波特》系列的Kathryn Hunter、金像獎影帝黃秋生、香港喜劇大師詹瑞文、林嘉欣等。

其个人戲劇理念著作为:My thoughts on theater《我對劇場的看法》(前稱:Tormentor)。

[ 點閱次數:50891 ]

雙重刺點 DOUBLE PUNCTUM [ 攝影 | 舞蹈 | 劇場 ]  ◎  平台計劃
劇場 2013-05-14 09:17:50
Bookmark and Share

Niche Design + 平台計劃聯合呈現

雙重刺點 DOUBLE PUNCTUM
[ Photography 攝影 | Dance 舞蹈 | Theatre 劇場 ]

2013年6月20-21日 @ 8:30pm
2013年6月22日 @ 3:00pm & 8:30pm
2013年6月23日 @ 3:00pm

地點:Pentas 2, The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

票務處 : 03-40479000
詢問電話 : 019-3336121
票價 : RM 68 , RM 38 (students/senior citizens/disabled)
網路連接 : 平台計劃 / www.klpac.org

製作人+攝影師: PAM LIM 林偉彬 / WILLIAM MOK 莫育榮
導演+燈光設計: LOH KOK MAN 羅國文
舞者: MING LOW 劉銘 / WONG JYH SHYONG 黃志雄
原創音樂: NG CHOR GUAN 黃楚原
舞台設計: PAM LIM 林偉彬
中文文案: TAN YAN TEE 陳燕棣

每一張照片都有刺點。每一段時光都有刺點。每一個身體都有刺點。

當創作遇見創作,當刺點疊上刺點,每一種生命景觀都有雙重曝光的魔幻可能。

羅蘭巴特說,每一張照片裡,都有一個刺點。刺中觀者的情緒,攪動記憶裡的苦澀甜美。

當攝影遇見表演藝術,那是刺點與刺點的相遇。

去年初冬,攝影師林偉彬和莫育榮,連同劇場導演羅國文和編舞家劉銘,共同完成了一趟攝影之旅。當看過了壯美的景觀,他們決定從攝影出發,創造一場雙重曝光的表演--以攝影作品為素材,延伸作品意象,把照片裡的刺點,疊上另一個刺點,形成攝影和表演藝術的雙重曝光。

第一層曝光即攝影創作,第二層曝光是舞者的身體創作,當時間疊上身體,當凝視疊上永恆,魔術就有了答案。

這是一個多元媒介的演出,結合了攝影、舞蹈、音樂、劇場等,

參與的創作人還包括編舞家黃志雄、音樂人黃楚原等。他們以攝影為靈光,創作新的靈光,讓我們思考,各自的刺點和時光魔眼。

[ 點閱次數:29434 ]

雙重刺點 之 [水●印]攝影展  ◎  平台計劃
其他資訊 2013-05-06 20:35:36
Bookmark and Share

Niche Design與平台計劃 聯合呈現

雙重刺點 之 [水●印]攝影展
Double Punctum @ WATER●MARK Photography Exhibition

日期/時間: 2013年6月3至23日 @ 10:00AM - 10:00PM
地點: 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 The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林偉彬‧莫育榮
水●印攝影展

春暖花開的五月,林偉彬和莫育榮以及朋友一行十五人,來到福建霞浦,展開為期一個星期的攝影之旅。

春季氣候明媚,略帶涼意,海灣地帶風大,一行人扛著厚重器材,在高處寒風中,尋找拍照的最佳位置。霞浦長達400多公里的海岸線,水陸之間美麗的潮間帶,就是旅人蜂擁而至的的攝影美景帶。

彼時為海帶培育季,林偉彬和莫育榮一行人從遠處觀望霞浦海灣的灘塗,看漁家勞作,看自然景觀如畫。灘塗上的竹竿形成抽象的譜線,宛若古典水墨,又隱隱呼應現代舞台上的點線面張力。

看過了灘塗的古典意象,林偉彬和莫育榮以及朋友們,在初冬季節,兩度踏上傳說中的天下第一溝──九寨溝,展開同為一個星期的攝影之旅。初冬的九寨溝褪去繽紛色澤,霜雪初凝。不同於灘塗的遠遠觀望,他們這次近觀身邊的小物小景,比如冰霜凝固的剔透,初雪覆地的蒼茫,花木安靜的綻放,他們凝神屏息,攝下這些微距風景。

一次遠眺,一次近觀,就像創作與創作者的距離,不同的距離都能看見不一樣的內心風景。一些遠望的水,一些近觀的冰,這些旅途中鏡頭底下的水印,也即是心中隱隱的浮水印。

任何形式的創作都有類同的感性動機,也必須歷經堅韌的實踐操作過程。這些宛若古典畫作,又極簡抽象的攝影作品,除了鏡頭背後的漫長等待,還有體力與意志的角力。為了等到「決定性的瞬間」,林偉彬與莫育榮一行人常常在同一個定點,一拍就是數小時。春天的福建灘塗風大,刮得人頭疼;初冬的九寨溝氣溫很低,零下溫度中一身厚重冬裝裝備,哆嗦的手巍巍顫顫的按下快門,反覆檢視細節,這些和毅力溫度拔河的創作,與劇場、舞蹈殊途同歸,為的是留住不能重來的魔幻瞬間。

林偉彬所學擅長,都以藝術相關。自幼習畫,也學音樂,後投入室內設計專業的她,大學時期曾接觸黑白攝影,2008年赴西藏期間與攝影結緣,爾後以攝影為業餘創作,攝影經驗約莫五年。莫育榮是機械工程和製造業背景出身,目前為自家公司的總裁。中學時期已對攝影感興趣,認真投入攝影已有十幾年光景。

對林偉彬而言,所謂好的攝影,因人而異,可以是「感動自己或別人的、技術高超前衛的、天時地利人和拍到了別人沒有的、用生命換來的、後期處理的創意等等」意義非常廣泛,她認為,「像表演藝術一樣, 不同風格或種類的作品總有它的觀眾。」她喜歡作品中的想像空間──人物表情、趣味背景、空間線條的取捨和劃分等等,最重要的是,攝影的動人之處,那些留在照片裡的時光,拍人和被拍的人,以及景觀,他們的瞬間連結,那是唯一也無法重來的動人瞬間。

莫育榮則是生命的探險家,他喜歡大自然,熱愛開創生命的新景觀。探險家個性讓他走遍世界許多角落,特別是旅人鮮少踏足的偏遠荒僻之地。作為狂熱的單車手,他選擇以騎車方式玩遍世界,而為了留住旅途中的記憶與動人瞬間,他選擇了攝影。他的
攝影探索是爆發性的,短期間建立優良技巧,也累積了許多好作品。他的攝影作品廣受好評,也常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的網站上。

文案|陳燕棣

[ 點閱次數:24180 ]

貝克榴蓮 Durian Beckett  ◎  平台計劃
劇場 2013-04-22 22:34:32
Bookmark and Share

平台計劃 作品
KAKISENI FESTIVAL 2013

DURIAN BECKETT 貝克榴蓮

25/04/2013 @ 9:15pm
26/04/2013 @ 1:45pm
27/04/2013 @ 5:30pm
28/04/2013 @ 8:00pm

at Pavilion 購物廣場

In English, Malay & Mandarin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sur-title

入場免費,索票請到 http://festival.kakiseni.com/

編劇: SAMUEL BECKETT
導演: 羅國文
表演者: GHAFIR AKBAR, 吳專選, 何慧婷, JERRICA LAI, 鄧銹金, 黃志雄, 葉寶君
影像創作: 區秀詒
原創音樂: 黃楚原
佈景、道具、舞台監督: 陳淑鳳
中文文案: 陳燕棣
英文文案翻譯: 區秀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貝克特。這三個字,常常叫人煩惱。貝克特看似極度簡單,卻又極度複雜。看似非常荒謬,卻又非常合情合理。貝克特的文字看似黑暗無光,卻又幽默有趣。

搬演貝克特看似容易,事實上卻很難。這個愛爾蘭的劇作家用字簡單而精確,舞台指示清晰,但演員極為困擾,貝克特究竟要把人導向哪裡?他究竟說了什麼?

或許,貝克特滿佈皺紋的臉是一張地圖,開放各種解讀,沒有標準答案,但那些皺紋總讓你抵達深淵。最嚴肅又最幽默,最絕望又最激進。那是生存。

這片土地,或許也是適合搬演貝克特的境域。

這是憂鬱的熱帶,氣味濃烈的榴槤國度,每一天大量盛產的荒謬,常常讓人無法呼吸。政治的、社會的、民生的,以極度荒腔走板的氣味籠罩兩個半島。

作為一個熱帶島嶼的劇團,平台計劃藝術總監羅國文以貝克特的作品,呼應這片土地和貝克特作品中共通的荒謬生存處境。

我們生活在榴槤國度,都有一個又香又臭又甜又苦的身世,帶刺而不易剝開。藉由貝克特,以及《貝克榴槤》,我們或許可以抵達核心,在絕望中奮力尋找希望。

[ 點閱次數:21232 ]

2012年度第5屆海鷗文學獎簡章  ◎  翎龍
文學獎 2012-11-02 15:26:54
Bookmark and Share

⊙ 宗旨:鼓勵本國文學工作者積極創作,發表優質文學作品,以倡導馬華文學風氣,暨提升整體文化素養,傳承文化薪火。
⊙ 主辦單位: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
⊙ 贊助單位:海鷗集團
⊙ 徵文種類:

1. 短篇小說組:首獎一名,獎金六千令吉;評審獎一名,獎金三千令吉。以上各獲獎座一座。需呈交兩篇短篇小說,已發表或未發表作品皆可,每篇字數八千字以內(包括標點符號)。

2. 散文組:首獎一名,獎金六千令吉;評審獎一名,獎金三千令吉。以上各獲獎座一座。需呈交三篇散文,已發表或未發表作品皆可,每篇字數四千字以內(包括標點符號)。
  
3.新詩組:首獎一名,獎金六千令吉;評審獎一名,獎金三千令吉。以上各獲獎座一座。需呈交三首新詩,已發表或未發表作品皆可,每首行數限五十行以內。

4.閱讀馬華文學組:五名,不分名次,獎金各五百令吉、獎座一座。需呈交一篇未曾發表的閱後感,字數一千字以內(包括標點符號),書寫對象為任何一部已出版的馬華文學著作(含個人著作或合集)。文末請注明作者或編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及書名。

Read more »

[ 點閱次數:27964 ]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37 >>

藝文資訊台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2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39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