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鵬部落︱ 周若鹏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你的文學愛好是如何起步的?有哪一些人,或者哪一些作品,影響了你而踏入文學天地?
我的家族从事报业,也许自小就比别人更常接触文字。我的第一首诗写于初中二,对象是心仪的女同学,可惜没有保存。她拒绝了我,我借写作抒情,当时傅承得老师在中华执教,多年来谆谆善诱,从此我就再没有停笔。
將個人的創作歷程進行分期,你會怎樣去劃分?你目前正好處在怎麼樣的一個階段?
中学时期是启蒙,大学期间来回美国马来西亚,在文化冲击下写了好些愤世不平之作。年近三十觉得自己的写作方式在重复,曾经尝试不同的风格,突破与否我说不上来,那得由读者和文学评论者去批评,反正三十之后我就不管了,随兴而写。有人说我懒惰,应该精益求精,可是我写了二十年,已不把写作当成需要求进的技艺,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你不会特别去想下一顿饭要怎个吃法才叫精彩,如果你欣赏我的吃相,我会很高兴,如果你觉得我吃相难看,那么你过几年再来,可能到时我学会了什么新的礼仪。创作人当然喜欢读者注意,但是我不会为了你而学用鼻子吃饭。
請敘述個人作品誕生的歷程。從靈感產生之初到完整原型,究竟是一氣呵成,還是反覆推敲而完成?
除了偶得的短诗,我的作品几乎都是反复推敲而成。创作动机是有话要说,灵感指引写作的大概方向,不过灵感通常不是天降的,比较像地下水,需要一尺一尺的挖掘。找到水源了,引水又是一番功夫,那是指让诗句成型的过程。我天分有限,一气呵成的多是洪水,留下的唯有满目苍痍,惨不忍睹。
從詩人的角度來評論,現代詩需要怎麼樣的讀者?具備一定文學涵養的讀者,才能讀懂一首詩嗎?而你又會如何讓詩作引起讀者的興趣?
现代诗需要文学涵养“不深”的读者。我说个相关的例子:我看完共享空间舞团呈现的现代舞剧《大马薪传》,走出大门时看见两个中年大叔在抽烟。大叔甲吐一口烟,脸上没有表情,用广东话问:“好睇冇?”大叔乙也吐了口烟,微微点头,大叔甲始流露赞叹之情:“系咯,估唔到咁好睇!”
并非所有的诗作都晦涩艰深,没有中文系博士学历读不懂,可是诗总给人难懂的印象,让人避而远之。你要先把读者牵入门,然后把门锁起来,再展现诗的魅力感动他们。这就是前几年我们办《动地吟》诗曲朗唱的用意,让诗歌立体,走入人群。在阅览净盟事件的博文时,有一位参与者在街头想起我们表演过的诗作,让我十分欣慰和感动。
为什么需要更多的读者呢?因为要让价值增长。一首诗写成,收在抽屉,它的价值只在于满足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当第一个读者读了,他也许喜欢,也许若有所悟,这首诗就多活了一次。一千人读了,诗就活了一千次。诗的创作过程不过一次,而读者越多,它活得越精彩,丰富更多人的生活,更有价值。
除了詩之外,你也嘗試創作其他類型的文體,在多年以後,你是否會被昔日的創作再次感動,又或者,目前的生活與心境驗證了當年創作裏的預言?請舉例分享。
多年前的旧作不容易感动自己,也许是好事,因为现在理应比以前进步,鉴赏标准提升,就不觉得旧作怎么样。偶尔还是有些旧作会让我暗呼:“妈的,写得实在好!是我写的吗?”这些作品大概就算“还不错”。
当年的作品都写当年的事况,缺前瞻性,和现在的生活没什么相干。读旧作的感觉,比较像翻看旧日记。
在通訊發達的年代,部落格、微博、推特、社交網站等漸漸成為發表創作的重要平臺,而且成名迅速。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这些真的是发表创作的重要平台吗?那要看你怎么定义“重要”。这些平台上杂音太多,发表是一回事,到底有多少人看到呢?成名迅速的多是通俗煽情的事,很快又沉寂下来,不足为道。这些平台很方便,在这个年代不可不用,因为网上找不到你表示你不存在,从这角度来看,可以说网路重要,但我还是觉得在文艺刊物发表比较有意义,一来经过筛选,二来读者较多。
馬華文壇漸漸多了許多年輕作家,他們也嚐試在各個平台發表文學創作甚至出書,你認為馬華文壇在吸引及栽培新人方面,仍需再多做些怎麼樣的工作?
我只能以个人经验发表浅见。当年推动我创作的重要动力,是源于老师引导和同辈交流。前辈愿意拨时间提点,对有心精进的新人是很大的鼓励,现在网路发达,这工作也比以前更容易。
馬華文壇主要都是業餘作家,業餘作家由於有工作纏身,所以寫不出優秀的作品」你怎樣看待這種思維?為甚麼?
马华的业余作家一直在多项国际文学奖有杰出表现,像许裕全得过时报文学新诗首奖、曾翎龙得台湾宗教文学新诗奖三奖等,不胜枚举。说业余作家写不出好作品,那只是不合时宜的刻板印象罢了。
請談談,有哪一位作家,有哪一些事(或者對文學的熱忱)令你深為感動?
我的老师傅承得。他数十年来为文学发展不遗余力,除了写作、出书,还栽培后进,后来开书行、出版社,不间断的办各类文学活动,那份魄力我自愧不如。他荣获第十一届马华文学奖,实至名归。
[ 點閱次數:7547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