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 If frown is shown then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現在的孩子,古靈精怪,只怕沒把老師氣死。
朋友在安親班上班。有一次實在被自己的工作悶坏了,於是開始亂來。當時他懶得給功課,於是隨便叫學生們造句。
學生:老師,造什麽句?
結果他在黑板寫:mati.(也不曉得他是否壓力大,潛意識裏想要挂掉了。)
學生們也不嫌這個詞彙古怪,反正小學生本來就是比一切都古怪的生物。
好了,半小時后,造句出來了。
比較懶惰的學生的答案:saya sudah mati. 簡潔,有力。三個字,story end。
(可是,喂親愛的小弟弟,你如果死了,怎麽可能還能造句啊?不符合邏輯啦。)
還有一個更具有革命意識。他的答案是:saya ingin mati di puay chai.
(想要死在自己學校?你的校長是為你愛校情操感到光榮還是感到麻煩阿?你如果在自己學校出事,你的校長會很麻煩的,你知道嗎?)
另一個關於造句的真實笑話,是從echo的面子書那裏看來的,借來娛樂一下大家。
有一道作業題,是要求學生,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李姐姐瘫痪了;2.李姐姐顽强地学习; 3.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应该是怎樣的?其實是:李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孩子的答案竟然是: 《虽然李姐姐顽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可她还是瘫痪了。》
小朋友,你真是寫悲劇的高手阿,一個那麽頑強努力學習的人,最後你竟然讓她癱瘓?
還有更猛的孩子。你看他怎麽安排李姐姐的命運: 《李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
這個孩子大概内心覺得凡事不可以“去到盡”,如果“去得太盡”,會天妒英才。李姐姐是因爲那麽頑強的學習,所以才癱瘓的。(是不是暗示老師不要再給那麽多功課阿?)
還有一個孩子,把“癱瘓”當成一種技能來理解:
1《李姐姐是那么顽强的学习,不但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2《
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学会了针灸,又在顽强的学习瘫痪。》
小朋友,誰會去學習癱瘓阿?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最後一個最猛的寫:《李姐姐通过顽强的学习,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结果照着一本外文版针灸书把自己扎瘫痪了。》
這個孩子爲了照顧故事的邏輯性,安排了合情合理的劇情發展。“照着一本外文版針灸書把自己扎癱瘓”,也就是說李姐姐是因爲引用錯誤的書籍,所以才會癱瘓?
我覺得他以後會是小説家。他實在太會編故事了。會把不合理的部分合理化。還出動“外文版針灸書”作爲理由呐!
可憐的李姐姐。有這樣的孩子們為你安排人生,你還能不癱瘓嗎?
[ 點閱次數:8870 ]
个一人过不只--反过来看会比较好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