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c p 部 落︱ ┅ true classical practitioner ☼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受访者:
朱秉彦博士
亚利桑那大学电气工程学士暨电脑工程博士
拉曼大学资讯与通讯工艺系副教授
去年随CETDEM一行人到霹雳州积莪营(Chenderiang)的绿意园圃观摩,大家分享了各自支持永续有机农业的心态;其中一位年轻人有点卖关子地说明,他对自然农耕感兴趣,完全是因为地球和社会需要它;因为在2至5年之间,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将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后来在一系列的自然农耕课程中,大家看到了朱秉彦博士掘土锄粪做堆肥,有些肃然起敬,有些深感诧异——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副教授不惜汗滴禾下土,那背后的意义必定建立于他对大自然宽厚深远的爱。
朱博士笑说,“哪有什么爱?我也不想这样,实在是没法子了…… 我在学会爱上有机农耕。” 他说食物短缺的问题迫在眉睫,总得要学会求生的技巧。
跨入2008年之际,收到朱博士的‘贺礼’….. 他在电话另一端有点无奈却昂然淡定地说:“油价已经高涨过100美元了。”
那时我还没弄清楚这一桶油的分量有多少,但100美元这数目我是知道可怕的。我们站在石油巅峰,前路飘浮不定,再走就要下山归返。而现在,油价已是每桶(42加仑,约159公升)122美元。
飞机载送并联系着我们的梦想王国,但我们的后代还有机会翱翔天际吗?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会不会因化石燃料的枯竭而只留给富翁和权威人士呢?商场和夜景的灯火辉煌还能持续多久呢?已经依赖电脑的生活应该还有恢复独立的勇气吧?
油价暴涨,少打一点油就行了吗?去年还算天下太平,今年米价已高涨50%,小麦涨幅100%;自20世纪以来,我们的生活形态、食物系统都与石油息息相关。
“以现在奢华的生活来说,我们每个人大概用了50-300个奴隶。想想一般人每天所消耗的卡路里,2mm3的汽油就烧完了。”
朱博士感叹。 “不喜欢逛街购物的青年男女没有多少,当商场和娱乐中心都没办法营业时,他们也就无处可去了。”
在高峰期谈石油危机,句子中的‘如果’得以‘当’来替代。
当有人提出“都市文明即将结束或走下坡”,你大概会嗤之以鼻。朱博士说,他在美国的时候也碰了好多钉子,许多亚洲人更是对石油危机完全没概念,所以后来也慢慢不谈这个话题了。但是如果告诉经常接触建筑材料等资源交易的商家,却往往得到认同的反应,因为他们清楚知道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金、银、铜、铁、锡…… 物价年年高涨;有位建筑商直接说:“连沙都不够了,甭说油。”可钢骨水泥森林逐渐扩大中,仿佛那真的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石油是现代经济动脉中翻腾的血液;能源是整个经济社会律动的心脏。那是否如预期的还有40年可供挥霍?
1973年,估计全球石油储量可持续供应40年;2002年,储油量仍保持在40年供应的水平,这表示过去30年找到的新油源正好抵消了全球耗油量。
人类还能幸运几回呢?况且化石燃料是自然界数百万年的结晶,不是靠运气就能找到的。“可以挖的已经挖了,去年发现的巴西图皮‘大’油田,全世界雀跃不已;听说储量假报,就算是真的,算算到底够用几年?”
目前按照石油出口国组织(OPEC)产油国公布的储油量,大约还能生产1兆1千480亿桶,(全球每日耗油量是8千6百万桶左右),可确保‘舞照跳、马照跑’约40年。但是部分专家认为,这些数据颇为可疑,自1985年,产油国可能对外宣布高估的储油量,从而吸引外来投资、方便银行贷款等。
数年前,英国《詹氏防卫周刊》(Jane’s Defense Weekly)和美国权威投资杂志《霸荣周刊》(Barron’s)双双引述了著名能源产业投资银行董事长,也是美国总统布什顾问的麦特塞门(Matt Simons)的谈话:“据我逐个观察和计算那些油田,沙地的储油量显然比对外宣称的要少。”
塞门在2003年造访沙地阿拉伯,发现从地下抽出的油底部有很多水,必须进行脱水才能取得原油,宛然是油井枯竭的征兆。因为地球的油田最下面都是水,所以油矿中水的比率增高,代表已经接近底部了。他在受访时神色忧戚地说,沙地几乎每个油田的情况都如此:“当你抽出的油里面有很多水,那油井就象冠状动脉硬化的老人。”
塞门的言论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他曾在1990年代美国天然气仍自供自足时指出其产量已到达顶峰,当时政府痛批他胡言,但事实证明今天的美国天然气已有15%依赖进口。从朱博士的谈话中我才知道,加拿大50%的天然气运给美国,而那只是美国15%的消耗量。
“我朋友去苏杭旅行,发现公车添油已有限额,没想到来得那么快…… 其实不只油,很多地方也快没水了……”
沙地阿拉伯民间有个说法,正好预言了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要面对的能源现象:“我的父亲骑骆驼。我开车。我儿子乘喷射机。他儿子骑骆驼。”
柯林坎贝尔博士以杯中啤酒比喻原油储量。
另外,瑞典‘石油与天然气高峰研究协会’主席暨著名地质学家柯林坎贝尔博士(Dr. Colin Campbell)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物理学家肯纳德费斯(Kenneth Deffeyes)异口同声认为,石油出产早已到达了顶峰,正在峰顶的小平原上波动起伏。
1956年,壳牌石油(Shell Oil)休士顿研究所的美国地质物理学家哈勃特(M. King Hubbert),提出美国原油将于1970年代达到顶峰,然后便难逃减产的命运。这个预言实属惊人,当时几乎全世界每一位能源专家皆强烈反对他的论点,结果却被他说中了。1970年代初,美国原油产量到达顶峰然后下滑,自此这种现象便被称为‘哈勃特顶点’(Hubbert’s Peak)。
哈勃特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出,在整个人类历史的曲线图中,石油的发掘与运用不过是20-21世纪的昙花一现。
1956年提出石油顶峰论的哈勃特(M. King Hubbert)
一直到现在,仍有些人说石油峰值是垃圾论。他们认为,即使石油产量已到达顶峰,我们仍有5-10年的时间处于高原平地,以现在科技的发展进度,慢慢走下山的同时肯定会研发运用其他能源来代替石油的方案。
时间真的允许吗?美国史丹佛大学环境科学教授阿尔弗雷德士搏曼说:“就算是利用氢(Hydrogen)….. 40年。随便也要30-50年。要把整个能源系统转变过来,让全世界循序渐进地用其他能源取代石油,我们需要各种工艺技术的配合。燃料电池、氢能源、交通工具的改造、氢能源添加工艺等等”
其他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海流能、太阳能、植物能源等等,是否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行之道呢?
朱博士觉得,较有潜能的是聚变(Fusion)能源。Fusion的原理类似于氢弹,其原料是重水(heavy water),可取自海洋,而且污染非常少,但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开发与适应。“另外就算科技有了,如何储存替代能源也是一大问题。”像德国、丹麦发展得非常不错的风力发电,要面对风速和风向变化以及不定时的问题;像太阳能主要的问题在于其电池系统,因为我们的电池系统近100年来都没有多大改进。
“现阶段已不单是拯救地球的问题,而是我们能否自保。总之尽量做好准备就是了。不管身体力行,或从教育着手,这是牵涉到每一个人的重大课题——也就因为较敏感,鲜少媒体组织会大事报导;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即使觉察到这个危机,总不能叫众人停下脚步——石油能源是目前经济发展上不可或缺的。我国副首相也曾提出大马将在2010年成为纯入口国(nett importer),问题是该如何解决问题?”
英国‘Power Switch’组织提倡三个要素:“简化、地方化、群落共存”(Reduce. Relocalise. Engage your community.)。朱博士也认为,群落生活是极其重要的,郊区(Suburbia)文化并不可行。“怎样在石油峰后(post-peak oil)世纪仍能自立自谋(self-sustaining),古巴是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
他所关注的另一项课题是医药系统。在能源短缺的时代,地方性及不依赖电进行的医药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
访谈后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太空人登上月球时,记者询问印第安保护区长老有何看法;他们开会讨论后提出另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警告月亮?”我想这真是所有地球人应深思反省的,在一切还没衰竭的时候,尽可能护持这个圆满的居所。
石油危机入门:
书籍:
《Civilization Will Eat Itself》(Ran Prieur著)
《The Party’s Over》(Richard Heinberg著)
影片:
《石油危机》(A Crude Awakening - The Oil Crash)
《帝国终结的生涯》(Life At The End Of Empire)
网站:
http://www.lifeaftertheoilcrash.net
官方资讯:
http://www.gao.gov/new.items/d07283.pdf
http://www.netl.doe.gov/publications/others/pdf/Oil_Peaking_NETL.pdf
http://www.aph.gov.au/senate/committee/rrat_ctte/oil_supply/report/index.htm
市政油峰报告:
http://www.portlandonline.com/osd/index.cfm?c=ecije
http://www.oaklandnet.com/Oil/default.html
石油峰后国家(”Post-Peak Oil Country”)
北韩(失败)
http://www.fromthewilderness.com/free/ww3/111703_korea_cuba_1.html
古巴(成功)
http://www.fromthewilderness.com/free/ww3/120103_korea_2.html
化石燃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廉价飞行的梦想还能持续多久?
[ 點閱次數:36043 ]
【 ∞ 】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