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章砚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全场没有人想知道两线制吗?
——全辩观后感(原版)
(原文经删节后刊载于3月17日南洋商报言论版)
整个马大东姑礼堂都是人,包括台上的辩论员、台下的评审们,难道没有人想搞清楚什么是两线制吗?
我相信会有,可能更多的是大家都搞清楚了,所以就不当一回事,拿了辩题就开始辩论。
3月14日晚上九时,第12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决赛,由拉曼大学(正方)对垒马来亚大学(反方),辩题是“我国实现两线制,关键在于政党/人民”。
我觉得这个辩题有三个重点:“我国”、“两线制”和“政党或人民”。我国,也即是马来西亚,所以辩论应该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双方辩手都没有离题,但是,当谈到两线制时,问题就来了。
“马来西亚”的两线制,是怎样的两线制?首先,两线制是什么?它是一套政治制度,还是一个选举制度?或者只是一个政治的模式?双方辩手没有给我们一个很清楚的说明,所以我只好很莫名其妙的听下去,一边尝试以自己的常识理解两线制。
边听边分析,我觉得,正方的论点是:只要政党能够壮大、坚持结盟,就能够实现两线制;反方的论点,人民的力量才能促使政党壮大和执政、决定政党轮替,两线制才能成型。
我越听越觉不对劲:难道我理解中的两线制是错误的?美国算是两线制的国家吗?如果美国人每一届总统选举都选民主党,没有政党轮替(当然并非不可能),它不算是两线制吗?评审之一的黄进发有一点很对,两个势力均衡的政治阵线和有轮替执政的潜能,才可算是两线制。菲律宾的人民力量推倒了埃斯特拉达选出了阿罗约夫人,可是他们“被两线制”了吗?
这样一想,正方会占优势吧。可是正方同学一开始就强调308海啸公正党、行动党和回教党的合作,全国普选大胜后结盟成为民联,隐然成为两线制的雏形,之后的一系列乱局,在在说明如果民联不争气,两线制无法落实。
这里我又奇怪了。正如刚才引用美国总统选举的例子,如果共和党逢选皆输,甚至连参众议院选举也输掉了,变成蚊子党,它还有两线制吗?有?因为美国只有两个党?不,美国不仅只有两个党。那为什么我会认为美国是两线制呢?政治权力制衡,政党轮替能力。马来西亚的两线制,难道只能由国阵和民联来完成吗?为什么巫统不可能和回教党合作,抗衡公正党、行动党、马华、民政党的联盟?政治上的天方夜谭,为什么有时发生,有时无法成真?
是人民吗?反方同学说得对呀,人民手中一票可以决定政权的更替,不过人民脑中成熟的思想,才是决定两线制能否实现的关键。只有成熟的选民,才有成熟的政治。
执政党企图破坏两线制的动作和反对阵线的壮大,当然也是实现两线制的关键。政党的合纵连横,会促成马来西亚的两线制模型。
问题是,谁的关键更关键。
是人民决定了政党的兴衰,还是政党影响了两线制的发展方向?
辩论不只是逻辑思维的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它更要求对辩题的掌握。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报章上的政治人物辩论时常常离题,在正式的(但是比较像在宣传)公开辩论会上也时常回避问题。原来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啊。
在“我国实现两线制,关键在于政党/人民”的辩题上,你要告诉我政党或人民怎样在实现两线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首先是要把“实现两线制”与你的论点结合起来,而不是由谁执政、谁有投票权等等我认为是已经混淆了的概念。所以,先厘清你对两线制的定义,这样你就可以说服我了。
全辩这次赛制的改革是可喜的,质询环节增添了法庭聆审的乐趣。对于质询的环节我有个看法:正反双方三辩的质询和小结时间各是2分钟30秒和1分钟30秒,如果一个狡猾的答辩方故意拖长时间,质询方可能会损失一个宝贵的问题,甚至整个环节只问到一两个问题;不妨将这两个环节的时间加起来,再补多一分钟,己方队友回答问题的时间将从中扣除,这样一来防止作弊,二来队友快速简洁的回答可以让三辩有更充裕的时间作小结(不过这个建议实行起来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吧)。
只有一个遗憾,决赛队伍表现悬殊,是更强的队伍之前已经被淘汰了?我可能错过了这次全辩最精彩的赛事,但我没有错过3月14日晚一个令我大开眼界的赛会。
2010.3.15
[ 點閱次數:10958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