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章砚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星洲23日的夜报刊载一则国会新闻报道*:
副内长爆料出人意表 / 外劳涉罪案仅占1.87%
先不说副标题打得如何差劲,副部长在国会回答问题时引用数据何以说成“爆料”,重点在于标题说外劳涉案“仅”占1.87%,然后在导言中用感叹号强调:
一般人认为外劳常犯罪的观念要改变!
这里要讲的有两点:一、副部长曲解了数字的含义。二、这篇报道没有遵守新闻报道追求客观的原则。
报道说,内政部副部长拿督阿布瑟曼强调,过去5年涉及罪案的外劳人数,仅占总罪案人数的1.87%,且情况受到控制。
且不谈这句话中“涉及罪案的外劳人数”所指为何,因为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不同的概念“涉及罪案的外劳人数”和“涉及外劳的罪案”会混为一谈,是记者如实记下副部长的言谈,还是记者本身都搞不清楚,更可笑的是:“总罪案人数”,这是什么?涉案的嫌犯人数?被捕的人数?被带返警局协助调查的人数?恐怕要社会学家来说明一下。
接下一段是进一步阐明以上的事实,即副部长在国会下议院回答巫统而连突区国会议员问题的答复:从2005至2009年,每年有逾3千宗涉及外劳的罪案,虽然有关数目每年逐渐上升,但和全国15万至20万宗的罪案比较,百分比不到2%。
我相信这一段说的数字跟前一段是同一组数据。但是——
数学不是这样的。
更何况这是有关社会现象的统计学。
数字很简单,简单的人脑,容易被简单的数字欺骗说服、混淆迷惑。
如何看待分析罪案数字,社会学家、犯罪统计学者自有一套理论和方法。简单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不被看见的道理,有时候只有该门学科的专家看得见,有时候只要有点数学常识的人,就可以分辨出来。
1.87%是真的很低,不过百分率是一个比较数目,学过数学的人都懂,如果整体数目越大,同一个百分率的绝对值一定会增加;20万的1.87%只有逾3千宗,可是如果200万的1.87%,就是3万多宗了。
请问“逾百万”外劳涉及3万多宗罪案,其犯罪率是多少呢?
问题的症结:衡量犯罪是用犯罪率,而不是用某个群体在罪案总数中所占的涉案比例,对吧?(我没有学过犯罪学,只好斗胆抛砖引玉)当然,如果计算犯罪率,用副部长提供的数字,外劳的犯罪率的确比整体犯罪率来得低。
不过,罪案程度的轻重,单单从简单的一个总体数字是看不出的,试看:“外劳涉及的罪案,以结伙持械抢劫(29.8%)、谋杀(17.06%)及持械抢劫(15.79%)最多。”这三种罪案加在一起是62.65%!远超过一半!而谋杀、持械抢劫和结伙持械抢劫被警方列为严重刑事罪案,在外劳涉及的罪案中占逾半数!(对不起要学会用感叹号,虽然是很不好的语言习惯)还有还有,“有关数目每年逐渐上升”,用A来当成是B的偷天换日手法,请问副部长,凭什么说情况受到控制?这不是误导是什么?
可悲的是,记者被他聪明地利用了。
是不是真的受到控制,人人各有说法,学者可能需要费时研究各种因素和变数,既然尊贵的副部长这样讲,而且是在崇高的国会厅堂里说的,记者可以如实报道,但不应该加入自己主观意见,用价值偏向的字眼“仅占”、论断式的导言。
遇到数字,记者应该特别小心,不只是求证数字真伪和准确,还应该了解掌握其背后的含义。我相信这一方面经济组的记者会比较敏锐,但是其他记者的表现令人摇头。
除了没有追求客观报道,这则新闻也缺乏全面平衡的报道,既然阿布瑟曼是回答而连突区国会议员东姑阿兹兰的问题,和华都牙也国会议员冯宝君的附加问题,才“爆”出这些数据,那么请问他们俩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阿布瑟曼有针对问题而回答吗?
中文媒体只知报道这些数字语言游戏,结果传播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我今天翻阅报章,英、巫文主流报章Utusan Malaysia、Berita Harian、The Star、News Straits Times都没有关于这则新闻的报道**,它们是有其他重点报道议程,还是根本不屑这类新闻,不得而知,只是显而易见,连主流媒体的内容差距都如此巨大,人民接受不同的资讯和想法,一个马来西亚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文报是厉害,什么新闻都有,但就报道的素质,有待提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则新闻在24日各大中文报章都有刊载,除了东方日报和光华日报。
**附上有关新闻的各中文报章的剪报,包括南洋商报、中国报和光明日报。当然还有星洲日报。读者可以比较一下,谁报道中肯,谁在哗众取宠,谁的用词不当。
注:之前的文章包括本文都在针对星洲而发议论,其实没有任何偏见,不是搞针对,纯属巧合;下一篇也是有关数字的误导性报道的议论,是南洋商报的报道。
[ 點閱次數:8711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