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章砚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看了《剑雨》后,是很有点意见。
世间本来多事,多我一张嘴也不多,也就算了。
可是看了星洲伟智兄的电影酷评,忍不住还是从床上跳起来,凌晨二时也要扒在电脑前“剑如雨下”。
剑雨严格来说不够武侠。不够,是不够格。
武是什么?侠是什么?
剑雨的武,只见其形,不见其意,换句话说,只有外在,没有内涵,看到招式,没有招数。故实无武。
剑雨的侠,只是情痴,情痴为侠,千古笑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情痴愚孝,只好作桥。
拜托,不要人云亦云。何谓武侠,翻翻书;何人出品,留意字幕;制片厂商在哪,做做功课;台湾电影是在复苏,但不要用这一部中港台三地目前最流行的大中华圈电影制作模式的作品来做例子了。
先说人物。角色设计出彩,就因为太出彩了,让人觉得刻意。我要说一个故事,专心说好就是了,为什么要描述这么多别的角色呢?要说是可以的,但都是顺着故事来说的,不是故意设计一个画面,故意设计一个情节;因为设计,所以就成刻意了。难道你们没有发觉:余文乐——香港;大S徐熙媛——台湾;王学圻——大陆;郑雨盛——韩国;杨紫琼——新马;摆明车马是港台新马大陆日韩通吃一网打尽,你不给他们设计设计、表演表演,怎样交代?
于是我们看到精彩的余文乐,动人的杨紫琼,心折的郑雨盛,精湛的王学圻,出神入化的戴立忍和拼得很用力的大S,但是看不到心中的剑雨,看不到一个武侠世界,甚至连导演要表达的爱情,我也看不到完整的面目。
如果一开场的一场杀戮,接着陆竹的一句话“禅机已到”,杀身成仁,到了后来是成就了曾静与江阿生的夙缘,化解了细雨与张人凤的宿怨,请问你悟到了什么“禅机”吗?别告诉我是那句装饰门面的“五百年做桥”云云之类的句子罢。
不通不通,情节前后失连,埋下的伏笔没有交待,江阿生的心理和作为却难以理解,纯粹是一部为了集合大卡士、大场面、大制作、大噱头而堆砌成的演出。
我不明白,为什么余文乐这么精彩的眼神和身体语言表演,感动不了我(我真的很喜欢那种深夜晒面与妻诀别的感觉);杨紫琼在茶馆内凝望郑雨盛雨中奔来帮忙的神情,感动不了我(平常我已经眼球浸在泪水中了);不是他们演得不好,是故事说坏了。
当年的一部《卧虎藏龙》,内在隐含着道家的武学思想,你看看李安导演的访谈就知道了。你再看看电影里有没有那么显著地在卖弄道家经句?卖弄,始终是下乘;潜化,才是上道。当我以为《剑雨》会是一部以佛入武、情侠兼备的“武侠”电影时,它让我失望离场。
遗憾呵,就像戏中转轮王被揭发的身份不是男人的男人,剑雨只是一部不是武侠电影的伪武侠。说再见武侠前,请先拜拜我们的武侠宗师。别亵渎了先人现人,古龙、温瑞安,甚至金庸、梁羽生、胡金铨、张彻、倪匡、李小龙,拜偶像也要先拜见他们拜读大作吖。
2010-10-21 02:31
p/s:网上疯登电影的博客大巴说:“转轮王为的是恢复男根和敛财而不择手段,雷彬的内心深处虽然厌倦打手生活但又囿于承诺不肯背叛转轮王,彩戏师虽有退意却不甘心一无所获更想以罗摩之躯恢复身体健康,而叶绽青则本身就是一个因情欲而扭曲的女人。这些人虽有可恨之处,但更有可悲之处。正面人物细雨则是在杀人无数之后想过平凡生活,江阿生是为了报仇不惜易容骗取细雨的感情。这两个人物虽然可悲,但却有可爱之处。由此看来,这些人虽然有武但却无侠,这样去看《剑雨》已经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武侠片了,而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亮点。这种脱离了传统大江湖背景的“小江湖”才是更真实的江湖,因欲望而厮杀,因希望而逃亡,为情而生,为爱而死,这才是每个人心中的江湖。
”我终于明白,《剑雨》是部“江湖电影”,吴宇森的江湖,这次以我们不熟悉的民间男女慾海翻波呈现。
[ 點閱次數:9484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