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章砚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这是节录自笔者一篇论文作业报告,有删节)
解构流行神话
偶像不死,永远活在粉丝心中。
偶像的魅力,借助流行文化的无孔不入,而无远弗届。
当今社会,流行文化和媒体业是共存互惠,利益输送,媒介提供娱乐的功能明显地放大,其赋予个人的社会地位,塑造了人们眼球焦点集中的“偶像明星”。
媒体运作和娱乐事业的运行,正在建构一个又一个“流行神话”。
偶像消费和消费偶像,并行不悖。
在王力宏的电影《恋爱通告》中,偶像拿自己来消费,反而获得现实市场的良好反应,偶像的自我消费,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引起市场商机和观众的消费;解构偶像流行神话最终不过是重新建构另一个新的神话。
偶像戏里戏外都是偶像,只不过戏里的偶像可以假扮普通人,谈恋爱;戏外的偶像在现实中有诸多顾忌,被狗仔队追踪、被报章娱乐版渲染绯闻、被主持人逼问感情状态。
王力宏通过电影中的偶像“杜明汉”,经历一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偶像平民之旅,赶上了自我补偿的恋爱“通告”,其创作动机,是本身对自己现状的心理投射,通过建构及解构偶像,完成自我的补偿(亦可谓精神救赎)。
本文尝试探讨王力宏在《恋爱通告》中的个人心理投射,反映出一个成功艺人如何活在偶像光环下,对自身偶像身份的认知、解构和缺憾补偿。
研究课题:王力宏 vs 杜明汉
《恋爱通告》由王力宏自导自演,故事讲述一个著名歌星为寻找知音,化身潜入一所音乐学院,最后得到女孩的芳心,影片的结尾两人在海边拍拖谈心,对狗仔队的跟拍毫不顾忌、全不理会。
王力宏戏中的角色名叫杜明汉,他为电影写歌也化名为“杜明汉”,填词人对此人
陌生甚至感到莫名其妙。王力宏是真的,杜明汉是假的,王力宏为赋予戏中创作出来的这个角色的真实性,将他变成自己的化身,以假乱真,有时他是杜明汉,有时杜明汉是王力宏。现实中的王力宏是优质偶像创作歌手,杜明汉在戏里是歌坛当红炸子鸡,两人的身份重叠,可以混合得了无痕迹、天衣无缝。
杜明汉就是王力宏的化身,巧的是,杜明汉在戏中也有个化身:阿德——他为了混进音乐学院把妹而捏造出来的身份。
因此:王力宏、杜明汉、阿德,构成一幅有趣奇特的三角图。接下来,我们就循着这样的思路,一探出道以来就走红、而今仍然声势人气历久不衰、音乐创作力丰沛的优质偶像——王力宏,他怎样通过上《恋爱通告》解构自己、戏谑自己、满足自我和自我陶醉。
偶像的建构:杜明汉与学长
大众偶像是万人景仰的,流行乐坛的明星偶像,动辄造成万人空巷的现象。电影开场的一场演唱会,已经昭示了偶像的基本功:迷倒众生。众生癫倒 ,于是成迷:歌迷、影迷、戏迷,乃至“粉丝”、“拥趸”,偶像的首要条件,就是人气聚集,粉丝狂热。
王力宏人在乐坛浸淫多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他生存下来的硬道理。可是作为一个偶像,他也有他的软肋:绯闻。
有些偶像是绯闻绝缘体,纵然有新闻也是正面新闻;有些偶像靠绯闻上位,像乘 直升机直上直下,迅即窜红快速蒸发,像一瞬间的烟火。
王力宏这类的偶像,当红程度爆灯,理所当然不可能与绯闻绝缘。他的烦恼,不是该承认还是否认,也不是该如何回答才能保护自己的形象;他的烦恼,只是因为不能做自己。
于是,王力宏借着电影的创作,在戏中演绎另一个自我的投射,把自我捆绑多时的心理在“杜明汉”身上放大、夸张化、喜剧化、浪漫化,演唱会完毕在后台,冲着一个记者的过分提问,杜明汉冲过去就是拳脚相加,——当然真实的他不可能这样做,真实的“杜明汉”也不可能这样做——他连澄清、说明自己和绯闻女星的关系都没有自主权,唯一能做的,只有灵机一动的,趁着混乱逃离现场。
即使如此,他仍然脱离不了角色扮演——假扮成保安人员,施施然从人群中走过,还不忘和经理人得意地打个眼色。
所以,王力宏建构的偶像,是一个没有自我、为他人而活、只有遁入虚拟世界(角色扮演、化妆易容)才能过惬意生活的扯线玩偶,灵魂枯干,内心焦虑不安。
但是,杜明汉“化妆易容”进入音乐学院,却对偶像有另一番认识。民乐系内有一位学长——慕凡,气质出众风度翩翩,作曲指挥演奏教唱样样精通,他是系内甚至整个学校的女生偶像。他把杜明汉心中认定的知音宋晓青,给深深的迷住了。
这种对身边人的偶像崇拜和倾慕之感,不知不觉就会变成爱慕眷恋之情。宋晓青迟迟不敢向慕凡师兄表达倾慕之意,杜明汉一直把宋晓青当成知音意欲助她一臂之力;孰料不知不觉中(又是不知不觉)自己爱上了她。
或许,从一开始撞车的刹那,看见彩色蝴蝶自拨弄琴弦的神秘女子身旁梦幻般飞起,那一刻就已经情根深种;可是杜明汉要历经多少周折弯转,才知道自己真正的
心理,原来,偶像不仅只迷倒众生,连自己也迷住了,丧失了原来的精神面貌和本质原性。
从慕凡刚出场到前半段戏,王力宏作为导演建构出的偶像有两个面向,一个是大众看到的、媒体经常渲染的、公关宣传大肆力捧的公众形象;另一个是个人触手可及、却又远似天边的倾慕对象,其崇拜爱慕的程度,与粉丝对偶像的疯狂程度不相伯仲,差别仅在于:粉丝知道和明星艺人偶像有一定的鸿沟距离,懂得适可而止、可放可收;后者与自己心仪的偶像朝夕相对或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可是始终揣揣不安,不敢表白,怕一表白连唯一的幻觉都破灭。
说到底,王力宏的在电影中的偶像建构,源自于一个字:情。
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真实的王力宏希望在影片中,补偿他现实中无法圆满的感情、爱情甚至性情。
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的感情通病。影片大卖,自有它的道理,凡能引起共鸣的,不管它低俗也好,媚俗也好,只要是满足了群众的心理,填补他们心灵上的需求,说出他们的心声,描绘他们深深隐藏的内心渴望,能不大收旺场乎?
偶像的解构:经理人与吉他手
大众流行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偶像,从其经理人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可以窥探得出其建构的设置:
商业性:杜明汉一下飞机,经理人就告知他的通告,包括为某某品牌拍代言广告,和某某大老板饭局谈合作的可能。偶像的建构在于:他的粉丝的力量、粉丝的价值、粉丝的商业链、粉丝的连环效应。所谓大老板、知名品牌,也不过是见高就拜、见低就踩、见红就捧、见黑就走的心态,没有人支持的偶像,知名度滑落,即使再有实力才华,也只能当个二线或者绿叶,偶像的商业性,背后粉丝所蕴藏的市场价值、票房保证、销售灵丹,才是他的存在支架。
虚假性:偶像表现出来的精神、物质世界,跟原来的他本身不一致。在某个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粉丝的欢心而故意/特地制造出来的假象。这一点我们在刘德华瞒婚一事上已经获得巨细靡丽的丰富解说和实际演示。戏中的杜明汉不是舞台后的杜明汉(那个挥老拳猛击记者的粗暴少年)、戏中的杜明汉甚至更加接近假扮的土著阿德,阿德的虚假身份却是一种真实的个性显现,真真假假之间,也就是在媒体的操弄和炒作、与艺人公关、经纪人公司之间的角力战及和广告商的谈判妥协等等,造就了偶像的虚假性。所以,戏中陈冲饰演精明干练的经理人,遇到问题或窘境时总是会替杜明汉找一番说辞或编造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角色、性格甚至命运,偶像的身不由己,到底哪个才是他自己真正的属性,可能午夜梦回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
歌手身旁的音乐拍档——吉他手,在“恋爱通告”中,是一个起润滑作用的角色,即扮演搞笑的角色,又是戏剧情节进行的纽带。我们关注的是,作为明星偶像身旁的友人或同伙,他们的眼里、口中和内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偶像的什么本质:
集体式崇拜: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原是个人的崇拜迷恋心理,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网络平台的纵衡互动,使到粉丝成群结党、摇旗呐喊,将个人崇拜升华成集体式的个人崇拜,从杜明汉演唱会台上台下歌迷的热烈反应和疯狂举止,从签唱会引起的轰动到杜明汉以真身出现在音乐学院的舞台上,个人崇拜和集体式的崇拜融合交错,这已是一个仪式,一个流行神话的祭祀仪式。流行偶像,必须从神台上走下来,才能够做回自己。可惜又可悲的是,媒体和狗仔队的紧追跟踪,粉丝受众窥视猎奇的欲望心理,已经使现代偶像不能自拔的深深陷于捆绑和麻醉的泥淖中。
因此,王力宏在《恋爱通告》中所反映的艺人偶像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补偿心理,皆根基于此,其凸现的媒体、粉丝、流行文化偶像的互动和本质变革问题,也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帝王式享受:住大酒店、出入大房车、山珍海味、名牌服饰、专人服务,偶像享尽各种“帝王式服务”,因为是偶像的拍档,吉他手偶尔也能沾一下光;因为和当红的杜明汉合作,吉他手也变成了全亚洲“最厉害的吉他手”。一切物质享受,似乎并没有为杜明汉带来心灵上的满足:现实中的王力宏也是如此。否则,这部电影就不会是如此模样了。
在电影中,从经理人和拍档吉他手眼中,我们看出偶像的一些外在的特质:商业性、虚假性,接受集体式的崇拜,享受帝王式的服务,而事实是,在一切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偶像王力宏,以一部《恋爱通告》映射出他内心世界的情感缺憾和心理补偿,最终对偶像的定义作了自我解构。
(未完)
[ 點閱次數:7770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