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店女兒︱ @wan.my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過年回家》電影隨筆
影片開始的時候,有對踩著單車從菜市場回來的夫妻。丈夫載著妻子,妻子懷裏抱著菜,臉上有微微的幸福。但一回到家,妻子看見埋首課業的女兒沒有幫忙做家事,面就扳起了,微弱的幸福就輕易被嗔火吞滅。原來他們是對再婚夫婦,各自帶了一個女兒,也帶了各自的偏袒。四口子擠在一個屋簷下,卻是兩家人。不協調的家庭氣氛不斷在日常柴米油鹽的瑣屑中展開,日積月累的矛盾心結最終因一場五塊錢的誤會,而釀成了一個無法挽回的悲劇——
妻子的女兒錯手殺死了丈夫的女兒,十五嵗懵懂無知的少女因大人無法化解的矛盾而無辜犧牲。一個犧牲了性命、一個犧牲了自由,用十七年救贖一時衝動犯下的錯,在監獄裏渡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這是一個關於寬容與愛的故事,由這樣逼近現實殘酷的情節開始鋪展。
十七年輾轉而過,在監獄裏表現良好的女兒——蘭,在接近刑滿的期間特准出獄探親,回家過年。然而,往事卻沒有如煙,因爲牢裏的懊悔及牢外的怨恨在歲月的流轉下早已積壓成繭。與社會脫節了十七年的蘭,茫然地步出監獄時,看不見親人來接載,讓原本忐忑的心更加失落。走出了守衛森嚴的牢墻,卻無法走出内心的圍牆。走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牢外陌生的城市讓蘭卻步,物換星移的變遷,讓家的距離更加遙遠了。
沮喪的蘭枯坐在車站,巧遇也想返鄉過年的善良女警官。親切的女警官帶領蘭一路尋找回家的路。舊屋成了廢墟,蘭在瓦礫堆中更顯焦慮。家,還在嗎?還願意接受自己的回歸嗎?幾近絕望的蘭終想放棄了,還是回去監獄吧!監獄也挺好的,至少住慣了。是放棄,也是逃避,糾結在内心的結在尋家的過程中越絞越緊。少了牢墻的防護,讓蘭要開始赤裸裸地面對過往的記憶。還好,這樣煎熬的過程有個親切的女警官,耐心開解及時安撫了這顆脆弱敏感的心。在顛簸的路上兩人走累了,停在小檔口歇息,吃著三兩餃子的溫馨對話,是寒冷的冬天裏最溫暖的陪伴,也讓蘭冰封的心開始解凍。
來到了家門口,女警官以爲完成了任務便轉頭離開。但蘭竟沒有敲門的勇氣,又追上了女警官,一臉哀傷地怯弱,女警官只好又轉回頭陪蘭進家門口。來開門的是老父親,愣住、無言,也無情緒反應。開了門走進昏暗的屋内,完全沒有新年的喜氣。女警官扭開了燈,也開始打破了這一家人的沉默。老母親幽幽地為歸來的女兒放水洗澡準備晚餐,不曉得該喜還憂;而老父親則動作緩慢地接待客人,抽起煙,靜靜聊起似遠又近的往事。每個人都欲語還休,無法整理的千頭萬緒凝結在大氣裏。
悲劇的源頭看似那五塊錢,其實是始於執著狹隘的心。其實沒有人真正想犯錯,也沒有人想怨恨別人。只是很多時候在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大家都不曉得珍惜,所以常因小事抱怨而醖釀成悲劇。而當事情發生后,又一時之間無法接受,而積怨成繭。記憶的重量有時很難秤算,成繭的心結要解,很難,也很容易。只要放得下,一切怨恨懊悔就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慈濟靜思書軒在新年來臨之際,特別為大家準備這部講述宽容與爱的故事,讓過年回家更具意義。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故事讓人深省,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生活的抱怨成了人生的遺憾。
《過年回家》電影觀賞會
吉隆坡靜思書軒 10/2/2007(六), 4–6pm
導讀人 :張吉安(電臺節目主持)
詢問電話:03-2144 7780
馬六甲靜思書軒 10/2/2007(六), 7.30-9:30pm
導讀人 :黃惠婉(慈濟馬六甲分會影視部節目製作)
詢問電話:06-286 6470
[ 點閱次數:7021 ]
走到一個安靜的點
隱匿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