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記︱ 堅硬的轉角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成诗与不成诗之间》
/小曼
从一柜文质彬彬的拥挤中
正想抽出一册<�八十年代诗选>
却不慎碰跌了 纤纤姿色
本就弱不禁风的
潮州瓷塑
下午三时的这一声娇呼拉得好长好细
而花神毕竟是花神
粉颈断裂也如此温柔
黛眉委婉依旧
不蹙
不怨
那像纸上我昨夜未竟的诗句
支离破碎
如何也串不成
小诗一首
1994年8月25日
【读诗笔记】:
诗人经常“见山不是山”:一本书不只是一本书,一枚瓷器不只是一枚瓷器。换句话说:一个人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一个人。一个世界,也是这样。
在《成诗与不成诗之间》这首诗中,当诗人抽出一本《八十年代诗选》,他抽出的是整个“现代文明”。当他碰碎了“潮州瓷塑”,那“潮州瓷塑”象征的是“传统文化”,他的“碰碎”是一种“心碎”、“心醉”。
诗人的情怀在传统艺术(潮州瓷塑)与现代艺术(八十年代诗选)之间踌躇徘徊,他眷恋传统文化之美,深知那是一道“永恒的娇呼”。但他也自觉时空的演变:自己是必须现代化的,不只要跟上现代的脚步,更要走在现代的前端,然后在现代的前端回首,用诗人的才性与能力把传统和现代作出衔接,让某些破碎的事物得以重圆。这份重圆,自然是一种理想——诗人为何说自己难以完成诗句(“未竟”,“串不成”)?因为他心目中的诗句是一份高尚的理想啊。
如此解读,就比较能体会诗人的诗意如何在“成诗与不成诗之间”的踌躇、求索,不轻易让诗句落实,唯恐亵慢了在水一方的伊人——是的,这伊人当然是《诗经》,是《楚辞》,是唐朝(请留意诗集中的李商隐,以及“商”与“隐”的歧义)、是东洋、是南洋……小曼的世界观和胸襟,尤其能以诗集中的两片天地来印证:一片是明朝的南洋天空,一片是希腊的蓝白沧桑,其恋旧怀思,如此。也因此,《小曼诗藏》中有许多古典词汇、星象器物、历史地理——更重要的,是踌躇、求索、隐现于这片诗意天地中的:人物风流(陈徽崇、叶明、黄乃群……)。
然而,诗人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语气、文法、修辞,毫不犹豫地展现出现代特质。在落实与不落实之间,诗人的生命情境(在事业与爱好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使他毅然以白话文(现代汉语)去实践心中的柔情(永恒的娇呼)。那份柔情,是潮州,是新山,是故乡,是家,是国,是人……
总之,在不成诗(虚)与成诗(实)之间,有人被逼“成诗”,有人宁可“不成诗”,而不管有没有选择,活着的我们,都在“之间”,活着。
2017.03.06
《小曼诗藏》书讯http://www.southern.edu.my/southernpress/wenchuang/index.html
(可联系南方大学出版社订购。Tel:05-5586605分线155)
[ 點閱次數:37214 ]
既然死亡未經我們的同意 我們也只好不顧它的反對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