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慢︱ 当你把热水浇进壶里那一刻,袅袅香气彷如精魂渺渺地飘上空中,钻入我鼻子,进驻我体魄,我想那是真的美。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在香港认识一位焙茶老师傅,他那焙茶间和焙笼是令人惊讶的一尘不染,再看仔细一点,挂在窗口的竹廉、清洁用的拖把也卫生地乾爽地在站岗着,连他自己都必须天天于进门处的玄关换上乾净工服,才御准开动。先喝他烘焙过的陈年乌龙茶,後来到烘焙现场,看见这样子一丝不苟的态度,才了解一位焙茶人的用心所在,深深折服于他对气味的处理。
陈年乌龙茶――顾名思义,经制作完工的乌龙茶,自然陈放收藏若干年後,以时间来酝酿味道,使之转化得更甜润。这类茶,南洋一带拥有为数不少,一般相信属非商业陈放行为。
几十年前,许多马来传统茶行都设有本身的焙笼间,配合市场需求,用多种乌龙茶经拼配再复焙火,烘焙出自己的招牌口味来兜售。久而久之,店家事头或师傅们许人有错手遗漏了十箱八箱在顶楼也是常有的事,又或者,当时喝起来难以下咽的茶叶,难免会令人却步,忘记它的存在。如今风水轮流转,陈年乌龙茶引起惊艳的青睐,茶们当然获得重见天日的机会。
像这样无意识无目标的藏放,出仓效果自然而然有点听天由命,不言而喻,有些非常好喝:清、润、甜、活。不说你不知,极品中的极品,茶罐的盖子一掀开,马上有一股冰凉冰凉的感觉直冲而上,唤醒沉睡的茶灵。但,有些不。
采摘原料时条件未够格、制茶时手势出了状况、藏放环境疏于管理等等问题,都只会让收得越久的乌龙茶变得越难喝。
有人发出豪言,相信“只要我出手给它焙焙火,保证好喝过当初。”天生是一副无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认为如此豪言未免太极端,放过许多年之後才出土的乌龙茶,复焙火充其量只能压压惊,退退湿,消消尘,想要彻底改变茶本质是天方夜谭的不可能任务。
所认识的那位焙茶老师傅,情境颇像老人院的驻院医生,他的专长并不能使人返老还童,挽留青春。但他根据个别老人家的体质和健康情况,给予关怀对症下药,诸如营养菜单、打针吃药、问寒嘘暖、事事照料分秒不离。
气候太潮了,让茶们烘焙一下吧,底韵维持良好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烘焙时,文火心细时间长,随时连续花个五十或七十小时在焙笼旁相依为命,像紧急大手术到了输血关头――从老师傅身上的心血,输过去茶们的经脉,使茶们穿越时光隧道,幽幽地又苏醒过来。整个烘焙过程,无论烧火、茶叶在退气吸气之间,需要的是清净空气的供给,你呆过他的焙笼间,再看看其它人的,你就知道。
[ 點閱次數:10161 ]
许氏茶国,一介蚁民。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 | > >>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