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慢

当你把热水浇进壶里那一刻,袅袅香气彷如精魂渺渺地飘上空中,钻入我鼻子,进驻我体魄,我想那是真的美。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喝茶声音要够大?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11-02-24 08:07:59
Bookmark and Share

去年12月20、21、22日,是马来西亚《有时喝茶》茶艺生活营第四年开办,这是一场推广茶道学习为主轴、纯文化不盈利的中学生活动,学员平均年龄约十六岁,每年招募的所有学员,人人必须学泡茶,不但学,还得马上投入比赛现场竞技,我们安排在第一天完成泡茶概论、泡茶程序示范以及实习泡茶课,第二天和第三天就进行泡茶比赛了。
首先我们制定比赛时应冲泡那些茶叶、用那些茶具、如何冲泡及如何供应热水等方法,接着认为于泡茶比赛中担任审评员的,在赛前有必要接受培训或应达到共识:将比赛用的那几个茶轮流一一泡出试味制定标准。审评员在喝茶评分时要怎么喝怎么评呢?我们决定依循两种方法来喝茶,一种叫评茶法,另一种叫品茶法。评茶法较用于需要在短时间内识辨及记录很多茶的场合,比如说同时间一字排开上百碗、甚或二百碗茶,我们会直接使用一个白瓷汤匙,于碗内舀起茶水,放在嘴唇边,让嘴唇竖成o形,轻快的把茶水吸入嘴里,吸时要发出‘咻’一声音,有人认为要‘咻’三次,即连续吸三口茶才有冲击力,这‘咻’的一声,时常让很多茶友觉得怪异、失礼,稍有一点家教的都会表示:妈妈从来不允许用餐饮时发出声音,那是不礼貌的。
在试茶时需要嘟起嘴唇把茶水吸入口中,并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好玩,不是为了引人注目,这样做主要为了使茶水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打击整个口腔、品尝滋味,再使茶的香气直接冲上上颚,传给嗅觉感官。这口茶水含在口腔中不断反复被咀嚼、确认多次,很快的,就会被吐出来,它是不需要吞进肚子里的,接着我们即可品试第二、第三个茶,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
期间如果觉得需要缓和味感的疲劳或预防口腔产生麻木感,可以用清水漱口、喝清水、或喝一些淡淡近乎无味的葡萄糖水来平衡味觉。由于当代人对饮食卫生的看法和过去不一样,如今部分人士使用汤匙舀茶时,手上都会备着一碗干净热水,供吸茶后烫匙作卫生处理。也有人认为此法处理汤匙还是不够清洁,就完全舍弃用汤匙吸茶这个动作,改用白瓷杯,把茶水置入白瓷杯,照旧放嘴边嘟起嘴唇,发出好大一声‘咻’将茶吸入口中再嚼味。
品茶法又是如何的呢?那是真正饮用茶的一个过程,茶水冲泡好了倒入品杯,我们可以先细细嗅闻茶香,观赏茶水的汤色,再把茶一口一口慢慢啜吸,含着在嘴里用舌尖舔尝它,让茶的香味渗透入整个口腔的每一个细胞,然后缓缓吞咽进肚子,让我们的身体彻底的享用它,感受它的美丽。啜吸时需要发出声音吗?啊请悉从尊便,无所谓。
有人认为于泡茶比赛当审评员的在评茶时喝茶一定要发出声音,没有发出声音就表示不够专业,这是没有道理的逻辑,事实上无论评茶法或品茶法都能合理的让我们喝出一个所以然,评茶法属于‘快而准’战略,虽然时间长了审评员的分析力可能会有呆板现象,品茶法属于‘慢而精’ 战略,即使冲击的火花确实是少了一点点。所谓专业,与喝茶时有没有发出声音无甚关系,每位经培训过的审评员,心中都应该有一把尺,而且这把尺应该永远都像金刚般不变形,无所畏惧任何场合、任何人,依然能测出茶的滋味,然后将结果如实说出。

17-1-2011

[ 點閱次數:15161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喝茶慢 你双手捧着茶叶,温柔地审视,然后闭上眼睛吸香,彻底读透她之后轻轻把她送入茶壶,轻得像一吹即破,轻得让我感觉分外用心,特别清贵,叫我等不及要喝那杯茶。

许氏茶国,一介蚁民。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2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7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