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慢

当你把热水浇进壶里那一刻,袅袅香气彷如精魂渺渺地飘上空中,钻入我鼻子,进驻我体魄,我想那是真的美。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2 3 4 >>

吾茶万岁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11-01 09:13:35
Bookmark and Share

我哥在布里斯本黄金海岸开了家小餐馆,吃香喝辣之余,倒没有忘记为客人奉上一壶热茶。一度他让我给他寄茶自家喝,后来因故停止,不知何时再要重拾旧欢?

由于职业病之故,我抵达小餐馆第一时间即为它验明真身。茶壶摆放在厨房入口处右侧,类似肉骨茶档那种胖乎乎扁身白瓷壶,白瓷杯。茶叶在收银台右侧木架………突然,他们买我怕,语气极之抱歉解释:没有什么好茶………。我非常奇怪几时开始我变得这么坏,总给人家觉得我在欺负他没有什么好茶的恶印象。

木架上陈列了三,四罐茶叶吧,普通铁皮罐,打开来嗅闻,一个福建乌龙茶,一个台湾乌龙茶,第三个是老好茉莉花茶,清香扑鼻,品质最佳,马上老实不客气冲将起来,抱着那壶茶不愿放手。

逛了一圈,发觉小餐馆附近聚集蔬果店,猪肉店,杂货店等,俨然一片巴刹风景,瓷壶呀茶叶呀就从杂货店购入。杂货店属港式士多铺那个味道,然而是台湾人在经营。各种各样盒装茶,数来有数十款,大多中文包装,像一些铁观音,水仙,茉莉花茶都曾经是我在马来西亚某些新村杂货店见过的,但也有素未昧面经济包装的冻顶茶,高山茶,更有香港生产的三合一奶茶袋泡。买得不亦乐乎,至今未尝。

有天走进超级市场,走呀走,没有预料排山倒海的红茶盒装袋泡茶就在前面,吓了一跳,因为真的多。它的多,是与我在其他城市如里斯本,阿姆斯特丹等所见到的相对少。向来所得资讯澳人不善不喜喝茶,怎么会在一间平民百姓的普通超市铺满货?许我的资讯站太久没有更新收听器?

在欧洲几个城市所接触到的袋泡茶无非是英国几个大名牌,偶然遇见一个半个法国或德国品牌很给面子了,但在黄金海岸,它除了拥有上述所说的,再加上许许多多来自锡兰,印度,或本土澳洲品牌,在在显示一股买气超强的景象,推翻我原以为澳洲茶叶消费一片颓靡的印象。

吾茶万岁,无论当我吹着或马六甲海峡或太平洋的海风时,都拥有无限机会能挑选一款自己喜欢喝的茶,地域的隔离完全没有造成困难。茶叶在产地,包装,种类及口味上,可以有最原创最正统的,亦有crossover跨界越文化如英国人到印度生产印度人制作的红茶,销到澳洲去用澳洲人的理念,创造一个拥有英国人文气息的品牌红茶,最后卖给一个马来西亚人,马来西亚人再把茶带去中国请人喝。

[ 點閱次數:7615 ]

从茶包想起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10-16 21:20:11
Bookmark and Share

赴澳洲黄金海岸参加婚礼,甫到布里斯本机场,就被带去麦叔叔店里吃早餐,我要了圆松饼,及一杯茶。白色纸杯,放一个茶包,从热水机里按些热水浸润着,虽是茶香嫌微弱,但依然袭人可闻。经过长夜熬累,这杯茶,老老实实就是叫人得偿夙愿的一份礼物。

茶收费澳元二块七,圆松饼所费几何我竟忘了。诸如阿姆斯特丹,可隆等地区,布里斯本随便喝杯热茶的茶钱,等同一杯普通咖啡或一瓶矿泉水。

后来到酒铺巡游,发觉一支普通红酒才售澳元五,六块,但容量达七百五十毫克。我那个喝茶纸杯,容量也就只有一百毫克,真的比红酒还贵。况且麦叔叔又特别刻薄,纸杯是只超无质感的纸杯,握在掌心摇摇欲坠,分分钟把茶泼翻也不出奇。

还喝过最贵的热开水,在德国哪个火车站了?居然病恹恹要找热水吃药,无人售热水,被告知:买一杯茶,茶包不放进杯里,那就是热水。我硬着头皮照做。

此番所喝茶包打正麦叔叔招牌之余,再加上一行鸡姆大的鸡肠字:100%纯斯里兰卡茶。这是斯里兰卡代表优质红茶的标志,十年如一日。斯里兰卡生产红茶排名世界第三,产茶历史仅有一百四十多年,最初由英人作为开荒牛,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逐渐易手当地人接管。

1972年之前,斯里兰卡(Sir Lanka)未改名,称为锡兰(Ceylon),而我们南洋上辈茶界达人谙讲粤语者,不知如何泰半就会把锡兰(Ceylon)来的锡兰茶,用粤语讲成“西朗茶”。由于先母有喝“西朗茶”的习惯,对于我,这名堂成为一段段镶了金边的老好日子上的钻石,不可多得。

直至今天上午,声声“西朗茶”仍然未绝于吾耳。有位计程车司机知道我是个卖茶人,为了与我拉近距离,不惜告诉我他的私隐,原来曾经他从事货车司机,运载货物中绝大多数便是茶粉,我随便唔了一声,他唯恐我不明白,又进一步解释:就是“西朗茶”咯。

据我们道地传统茶业的经营方式,像这类“西朗茶”茶粉,纯为草根茶室和嘛嘛档度身定造,“西朗茶”茶粉冲泡出来的茶汤,仅属于冲泡其他饮品的一种原料,几乎没有人会拿它来清饮。的而且确,它死涩得难以下咽。

至大误会,有人将这种茶汤的味道认定与斯里兰卡茶包或任何红茶包或任何散红茶为同谋,一律被判罪名成立,终身监禁,那真可惜。

[ 點閱次數:7949 ]

茶室记忆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9-21 22:06:37
Bookmark and Share

不知如何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城中酒店对下午茶 (afternoon tea)或午后茶(high tea)的安排教人颇感突兀,其中几家号称下午茶(afternoon tea) 武林高手,吃茶时间从中午十二时至傍晚六时半不等,皆可入场。另外几家又自封为午后茶(high tea)正印贵族,从中午十二时半至下午五时半之间,任吃唔嬲。

吃下午茶时本应作为搭配的轻茶食,反客为主成为堆积如山的混搭式熟食诸如:黍米青豆粒炒饭、炸鸡块、炒蔬菜、阿三叻沙汤粉、咖哩角等等、饮料有椰汁、橙汁、咖啡等等,是,并无忘记提供茶,一盒原装茶包搁哪,自己放进杯子加热水就行。

提供茶包一般品味又好些,因为顾客直接与茶包品牌打照面,料酒店也不想砸了自己某星级衔头,挑选的茶包自然也不至于太欺侮顾客。可恶有些提供经已泡好的茶汤,用玻璃壶盛着,自便自斟自饮,这种永不见天日的茶叶,往往淡出一个鸟来,漱口也嫌坏了味蕾。该玻璃壶原应置放于一块小电板上使茶汤保温,他们也欠奉。

本属婆婆妈妈亲自动手做的温暖牌午后茶,绝对地自家私房味道,如今在城中酒店大费周章打造出来的空调冷得像地狱的餐厅虚伪地进行着,他们的餐厅氛围非富则贵、食物却像工厂产品般机械式又无个性地输出,茶事,看一眼即能窥全貌,都交由若干对茶无爱心无认知的人流水作业在做。

拜托无论下午茶或午后茶,都不是为本市酒店营生,或本市新贵度身定做的。英人一天里最少吃八顿茶,至关键原因是天气阴冷,少吃多餐原则将令身体全天候保暖及养胃,把时间和吃法随意更动在红茶世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请别说,传统下午茶或午后茶规矩太僵硬,不适合新生代作风,本地人对茶食的口味也不大适应,你只不过改了一点点,关于时间,你只不过略为增长吧了,关于茶,你只不过改变了冲茶程序。不,不,请勿骑劫下午茶或午后茶,请勿改变下午茶或午后茶的吃法,它使用优质散茶的习惯、它提供滤茶器的细腻、它的茶是热的、它摆放的格式、它搭配的茶食是甜的、它的及时雨或江湖应急而非正餐的神话角色,早已成为一种仪式,帮我(们)渡过多少苦难日子。请你,请你为你的自助餐换一个名称吧,别再造谣那是我们的下午茶或午后茶。

倒也欣然认同真正的下午茶简化版,都来自我们的传统茶室,老师傅落足心机将一杯奶茶冲得出神入化,颠倒众生,造福人群。在我出没的半山芭,有条横街角落头也有家茶室,仍保留着几张旧旧的云石圆桌及木椅,午餐卖饭,三点多始,老街坊聚集在哪叹茶吃面包,还读报纸,聊天,六点收档大家回家煮晚餐。店家只做面包,是简单的白面包,涂上咖椰与牛油,烧或蒸都香喷喷,太阳好的时候我会过去。一口面包一口茶那超越填饱肚子的温暖感觉,是我对这片土地的记忆。

[ 點閱次數:7541 ]

饮茶大过天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9-11 12:18:06
Bookmark and Share

就算未曾亲眼见识过,也总该有听过吧,叔父辈那代或三行佬或泥水工或油漆,木工,水电工,好端端在事发现场埋头苦干施工着,但时钟一搭正三点三,忽然间会得全体失踪。皇帝老爷急颁加快火速令也不管用,因为,三点三是下午茶时间,饮茶大过天,不管三七二十一,喝茶去了。这种场面,自我年纪很小时,就早已深深嵌进脑海。无疑地,是英人殖民时代遗风。

叔父们对三点三的坚持执行,近乎一种人权的崇拜了,俗话有句说“吊颈也要透啖气”完全传达他们的心声,意即生活已经够磨人了,喝杯茶还不行吗?只需十五分钟,他们转头回来时肯定一派气定神闲,万事有商量。

英人的下午茶 (afternoon tea) 习惯安排在下午三时至五时,那是因为他们长年吃轻便午餐,而晚餐却迟至晚上八,九时才开饭的原故,中间总想吃点什么来果腹。年头曾逗留伦敦,午餐与英人一起排队付钱,只见人手一盒或三文治或沙律或面包,一粒苹果也可以是午餐,食材与分量我无异议,难以消受是食物的冷,故下午三时那杯热茶成为非常幸福的期待。

假如在家里或传统茶馆喝下午茶 (afternoon tea) ,主人会把屋里最舒服的角落辟成喝茶地方,一组沙发,三两张扶把椅及小茶几。茶类可因个人需要而改变,但一般要求喝优质散茶而非茶包。搭配茶食首选小黄瓜三文治和司空饼,担心太少可加一些圆松饼,鲜采草莓,够了。下午茶的精粹在浅尝即至,是长长一日里名正言顺可神游太虚的时刻,绝对不会有套餐,更不能出现人龙自助餐。

说到底,下午茶 (afternoon tea) 潮爆初时,原也不是为了“吃饱”的,那个年代,贵族公主与皇后们皆依赖下午茶道抚慰心灵寂寞。从此至终下午茶 (afternoon tea)唯一 的存在意义,就是扮演我(们)的逃生门,让我(们)在苦闷生活里也能偷闲照顾一下那可怜的灵魂。

午后茶(high tea)是另一回事,吃午后茶(high tea)的时间一般在傍晚六,七时,源起自爱尔兰农庄人家与蓝领工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一天后回到家,晚餐吉时遥遥未及,肚子却似有团饥火在燃烧,难免对老婆发脾气。老婆被人埋怨几次就学聪明了,以期让一头饿狼乱叫,不如先喂饱他,于是便预备了肉,鱼,鸡蛋,芝士,蛋糕和面包牛油,当然,最后少不了茶,让男人回家来马上有食物吃,图个清静。

high tea的定义就在于high,使用高的正式餐桌来吃茶,下午茶的小茶几万万不会用在这里,一来都是些爷们,二来爷们可不耐烦姐手姐脚窝在哪谈心,爷们是为解决民生,在高桌子自然更容易指挥若定。

同一杯茶,三时喝是形而上,六时喝是形而下,这样的生活哲学是否有令人顿悟一些什么?

[ 點閱次數:7326 ]

下午茶楷模版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9-03 01:38:05
Bookmark and Share

本市最接近原创的,用英国传统礼仪来品饮红茶的生活方式,茶民管它叫英国下午茶的楷模版,非Carcosa莫属,难道你还能有异议?

首先,它坐落于一座小山上。

茶民倒是专程陪太子读书往返朝圣数次,只觉车子一直往城中高贵地段驶去,青葱翠绿的大树旁转了又转,斜坡上了又上,眼看道路越来越窄,却来到一片平坦之地,辟为停车场,车子的尽头。全体或庶民或国师齐齐下车,准备步行最后一段路程。这是点睛之作,若少了个斜坡,不费些力气劳其筋骨作为考验追随者的虔诚,观音菩萨又怎么会显灵呢?

这里的头盘菜,是只限英国下午茶御定的(久违了)海蓝天,像棉花似梦幻的白云,清澄澄的阳光透过树丛、洒了满地细细碎碎的光于影,还有,微风乘着直通快铁抵达禁闭的心房,此情此境,想要喝一口茶浮一大白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走没几步路,远远地就望见有座殖民时代气息的乔治亚风格别墅挺立于半天腰,像英人一贯地拥有股非常奇异的骄傲与矜持气质,冷眼藐着上来烧香求签的信徒。若少了这样一座古典和谐的建筑物,英国下午茶不喝也吧。
我们在图画室里喝的下午茶。

百多年前,Carcosa别墅纯属为殖民地高官打造住宅而盖,故建筑物内格局毫无意外照本宣科依足英人在家乡的风格,图画室本为家人亲友消磨时间的秘密花园,现当作下午茶沙龙所在,自然而然成为养精畜锐之地。它最慑人精魂之大手笔,是于图画室最显眼处,开了一排落地玻璃门,推门望出去,有数棵苍劲老树以及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大片的一大片草坪,那种气度与漂亮,看到后马上心平气静。

在坊间喝了千百杯,也抵不过在这里喝一杯的好。

况且坊间能否找到来喝已成疑问,未经田野调查的印象所得,市内英国下午茶似乎早已频临绝种,平常去过的西餐厅,点茶时一律只愿奉上茶包,作风优雅一点的还肯施舍半杯鲜奶。要是在名牌连锁咖啡店叫茶,那只好是奶精扯大旗了。说到茶馆,对不起,我们这大都会养不起一家茶馆。

许多五星级酒店如今也不拿下午茶当一回事来做,有做的偏偏又不按牌理出牌,他们也许为了调整市场,人手,食物等困难,故意混淆下午茶 (afternoon tea) 与午后茶(high tea)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有人把午后茶(high tea)当作下午茶 (afternoon tea)来推销给大众,概念黑白不分,食物马西合拼,味道不咸不淡,一干不尊重及随便阉割饮食的正统制法与吃法的人,永远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

[ 點閱次數:7472 ]

寿司绿茶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7-30 22:12:45
Bookmark and Share

    于蕉赖某商场寿司店果腹,浏览全场人手皆一杯绿茶在握,其实店里也提供其它冷饮、甜饮诸如此类,食客却不约而同选择绿茶,并乐此不疲使之成为指定动作,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最可尊敬当是店家的坚持,自来日人习惯在吃寿司时配绿茶,即使喜爱摸清酒杯底的酒潭状元,到时到候也会甘心情愿委身于绿茶。原因之一,你别说,清爽的鱼肉饭团衬托清爽的绿茶,口感真是天造地设,微微的鱼腥味加少少的脂肪香,与茶香溶为一体,令人的食量超额也未知觉。若是黑茶难免嫌泥味太重、红茶嫌收敛性太烈、青茶嫌涩味太强、竹门岂可配豪门,统统被淘汰出局。

二来也是因为日人自来相信绿茶有预防食物中毒的功效,并且可消除口臭,让口腔保持清新口气,所以绿茶在寿司部落就义不容辞担任起提味、养生及礼仪三军总司令的次序大使,与一般声讨的“喜欢咯”,方便咯”略有出入。

吃寿司喝的绿茶,许多人不管它从那个地方生产,一律管叫日本绿茶,它是将刚采摘下来的鲜叶,以高温蒸的方式阻止茶叶氧化的不发酵茶,茶民称之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上等极品唯独玉露,经过石磨研磨成粉末状的,便是使用在日本茶道的抹茶。其余或解渴或佐餐的蒸青绿茶,简单说来有煎茶,深蒸煎茶,粉茶,茎茶,玄米茶,烘焙茶及京番茶等,能在寿司店撑起半边天的,粉茶是也。

粉茶,采选自玉露,煎茶制作过程中留下来的细碎叶片,价格相对便宜,但优良品质仍然存留,冲泡出来的茶汤仍让人感受到浓厚香味。

由于粉茶含有许多叶片粉末,冲泡时需慢工出细活准备一些滤茶器,它可以是以前妈妈们都至少拥有一把的竹制过滤器,可以是现代风格铝质的,也可以就一个纱布袋,粉茶置入滤茶器,一手执着放壶口上,另一手取热水倒进滤茶器,茶汤于是直接注入壶内,这样完全不经浸泡的方式,才是冲泡蒸青绿茶灵魂之所在,否则前功尽废,只落得一个满口苦不堪言,血糖马上降低,晕倒就有份。

另一可使粉茶更上层楼的方法,需大胆放弃向来冲泡绿茶的黄金规则,即运用低温热水。低温热水冲泡粉茶固然味道会较甜美,但针对吃寿司而言,中高温热水冲泡粉茶所洋溢的浓香及味道的清爽,才堪以大战口臭鱼腥气味三百回。

有没有发觉,寿司店这杯无限止续杯的绿茶,无论是否采收费制,服务生永远殷切诚恳添茶,声声劝君杯莫停。他们也一律供应冷,热茶两款,该热的永远热,该冷的永远冷。处理热茶八九不离十,大约就是现泡现饮了。冷茶的处理,他们是这样做:将一大壶已冲好的茶汤,直接收藏进冰箱,让其冷却。故倒出来喝的茶,依然充满茶味,而非像一般食肆于杯中加满冰块,再将茶倒入杯,那都变作生水味了,还能算茶吗?

 

[ 點閱次數:8472 ]

雪茶,不要冰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7-16 23:25:17
Bookmark and Share

从来没有学会喝加了奶和糖的茶,许肠胃敏感,吃了奶会泻肚,而且屡试不爽,终心力交瘁打败仗,成不了长饮天后,只算半杯起一杯止的残兵吧。故在街坊茶室、大排挡充饥时,完全无福消受冲茶头手(还有头手吗?或者只剩下外劳?)炮制出来的teh o teh c 、渗等饮料 ,麻麻拉茶粉丝帝国也早将我驱逐出境,我充其量只能叫杯雪茶,不要冰。(天可怜见,若叫热茶,外劳听没有。)

    女子一 试过为我出teh kosong 此下策, 纯吃茶,免任何配料,但那种苦涩度与刺激感叫人难受得说不出口。当然这是因为一. 该类食肆使用的原料原是红茶粉或红茶末,若无特别经营冲泡法,此形状红茶内含物过易释出过度,好喝才怪。二.再加上该类食肆本就是走大众路线的格局,茶质属粗糙级别谓之情有可原,没得怨。

    不是说红茶不好喝,也并非说甜奶茶不好喝,teh o teh c 、渗、拉茶、一路数到去香港的鸳鸯和丝袜奶茶,味道香滑醇浓的大有茶在,茶民也约略猎奇过,可喝这类奶茶来搭配老好的街坊俗食如客家面、鸡丝河粉、鱼蛋粉、面粉粿或猪肠粉等,我只觉口感暧昧,茶归茶,面粉归面粉,未能溶合一体,何美味之有?

    最能衬托这些食物的饮料,乃泡壶热茶放旁边,吃几口,呷一呷清清口腔喉咙,再啖几口,再呷口茶,味道更上一层楼。往往,街坊俗食档摊并不耐烦弄这些,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都短兵相接在打快刀斩乱麻的战。

    从前似乎每档都备有雪茶,前几年也还算顺心些,近年发觉雪茶也卖少见少,很多档口宁愿煮凉水(都不时兴叫凉茶了?)卖,偏雪茶缺了席。我只能乱猜:凉水成本低利润高?茶水准备工夫过于麻烦?曾经向一些摊贩反映心声,他们礼貌性听一听就放我一边凉快去,忙死了,谁得空理你?

    反正到最后,我是铁了心既不妥协甜浆似的凉水,也不放弃原则使面食去迁就甜茶,更义无反顾让雪茶自我的街坊生活中消失。我就不喝。

    是这样的,有段时期,我经常出没于茨厂街办公,发现及钟意了一摊贩的滑蛋河,凡走过必流下口水,欲罢不能,人家六点才开晚市,我五点多就报到了。因是打包外卖,我站立水吧旁轮号,顺便田野调查工人劳作情况。

    工人刚巧在处理茶事呢,地上置大炭炉,烧红火,煮着大煲热水。料理桌上摆放着二十多把中号瓷壶,另有两个特大号铝质水壶在正中。他抓了撮茶叶扔进一瓷壶,用杓盛热水加入壶内,盖上壶盖,随即将茶水倒入特大号铝质水壶。然后,再盛热水加入瓷壶,拿出去奉客。

    如是者三,四回,我忍不住问到底在幹啥呀,他一脸洋洋得意告诉我,那是为客人洗茶,洗茶后的灰尘水,积少成多留着来作雪茶用。站着站着,我终于借故溜走,再也没有回去过。

 

 

 

 

 

 

 

[ 點閱次數:8198 ]

母亲的茶课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5-17 20:16:58
Bookmark and Share


记者问是否从小有喝茶的习惯,假如回答有,茶民便成众矢之的,因为太像一则自编自导自演的传奇,连身世背景都交待得毫无破绽,仿佛在掠美人家天才型茶师、茶人生逢其时一路走过的珍贵经历,遭受白眼真是。。。。。应该的。小小茶民,莫非还有故事白头宫女细说从头不成。
但如果我说没有呢,我就觉得我冤枉了我母亲,纵使我已记不清母亲的模样,她规定我每天要做完家里的早课才可去上学的家规,倒烙印般记载在我脑袋不懂哪个角落,那些家课:扫地、上香。。。。分明还包括清洗一把大瓷壶以及五、六个茶杯。那壶真的是大,洋桶造型,总也有三、四公升吧,便是她自家的泡饮茶器。
喝完一壶茶,悠悠长长的一天也摆渡到岸头了。她似乎未曾说过茶的一句好话或坏话,阁下爱喝不喝,悉从尊便。我倒是喝的,从小喝。现偶而在一些姨妈姑爹的手上,还能看到新造的同款大瓷壶,与我心底旧石器时代的童年往事遥遥打照面儿。
她还拥有另一款瓷壶,如今我也知道它姓甚名谁了,水平鸽嘴,约三百毫升大,壶身开了两朵红花,在大日子里,专门拿来浸茶作拜祭祖先与神们用,亦属我的家课。
凡大日子诸如清明、端午、中秋等,必请出此壶,置丁点茶叶,让热水浸润着。当所有祭品如大肥鸡咬着一束葱、烧肉、发糕、白糖糕等准备就绪后,就是时候将茶水倒入一套红色的祭壶、祭杯中,摆上神台,母亲于是振振有词和众神打起交道来了。
剩余在水平鸽嘴瓷壶的茶,她把它搁之高处,预备慢慢享用。有时我会偷偷尝一杯半杯。中秋节那日她比较大方,为了祭拜月光,她愿意不惜代价,于晚上再另开泡一壶热茶,她的奢侈感染我,令我觉得非常刺激,觉得中秋节果然真是大大好日子。
我的母亲,她也为少年版的我,作了绝无仅有一次震撼性的关于茶的启示,天晓得是否陆羽遣派她来点化我这馄饨一片的迷途羔羊、尚未成形的小小茶民?话说有一天,她的儿子与媳妇起了个大纷争,越闹越僵,眼看不行了,不知如何神出鬼没般,婆婆关上大门,坐于祖宗神主牌前,媳妇跪下并递给她一杯茶,喝了那杯茶之后,咱家再也没有任何人提起有关这宗纷争的恩恩怨怨,像从未发生过。当时我躲在自己房中看出去,看得一清二楚,一直怀疑茶里到底给下了什么降头。
母亲逝世后,生前所用过的寒酸的家当,统统归属她另一媳妇。很多很多年后,我到这媳妇家吃饭,是新年节头,媳妇也张罗祭台准备祭祖了。那已追随陆羽左右的小小茶民,神经兮兮青睐祭台上一把祭壶,白瓷描墨花,高俊身段,秀美的流。媳妇见是知音,陶心相告:是你母亲留在厨房碗柜里的 。茶民听后如遭雷击动弹不得,母亲,你终于找到我了?要将你珍藏舍不得用的这个遗物传给我?
第二天,我即去买了一把新壶交于媳妇,向她换了母亲那把遗物回家。

[ 點閱次數:7671 ]

亲爱的陆羽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4-18 17:23:07
Bookmark and Share

有部电影命名「斗茶」,据闻是部黑色喜剧,现实加科幻的故事,由日本、台湾两地电影人联手制作。什么时候会排在本地放映,不知道。我只看过报章上的电影海报,担正的角儿自然不缺那超人气靓仔靓女,何须操心?叫茶民讶异是饰演陆羽的大明星,他们何其大胆,又何其文明,选用的并非别人,正是烂挞挞派殿堂级头号港佬曾志伟先生。

曾先生扮演过无数街市佬、差佬、懵佬、烂佬、金鱼佬,一直到黑社会大佬,尽受粉丝万千宠爱在一身,演技大抵是不容质疑的吧。但。。。。。,亲爱的,叫他拍陆羽是另外一回事。

陆羽是历史上第一人将茶当饮料来品的龟毛,之前茶都是生吃当药,熟吃当菜的原始料理,与他同时代的人尚懵懵懂懂在煮茶时加入姜呀葱呀等诸如此类香料,他已到处劝人饮茶需清饮,不听劝的人可倒霉了,闹急呢这龟毛会把整锅茶汤水往地上泼,不让喝就是不让喝。

陆羽,他也是史上第一人为茶写下第一本茶书,向天地宣告自己茶主张的开山鼻祖,并且不知如何神机妙算,令世代相传的茶人都仿如中了降头般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于他的<�茶经>,于是陆羽从一个人逐变成一幅画像或一尊塑像,被人摆上神台,日夜瞑拜,虔诚十分的信徒,追封他为茶圣,不管有没有学到他半点皮毛的徒子徒孙,也一律忙着喊茶神。从唐代至今日,人气久居高处,只升不降,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此多娇的人物背景所塑造出来的角色,怎么会与曾先生有关?喜爱“佬”味的粉丝和起用曾先生的独具慧眼英雄们,大概不会介意我预先模拟上亿的网民发表民意“他也配?俗不可耐的形象简直丑化了咱的茶神,台湾之子居然联合日本鬼仔,串通港产半唐番这个矮佬来侮辱咱的茶圣,伤害咱的深切感受。罢看罢看。”

倘若阁下曾在北京马连道茶城、杭州茶叶博物馆等与茶息息相关之地拍过到此一游的照片,拿出来检视便清楚,所有被有关机构展示的陆羽塑像,万无一失必定气势磅礴;再看其他平面媒体所显示之陆羽画像,也必定风流倜傥,完美无暇的模样,总而言之样子绝对见得人,绝不出丑。

说他们何其大胆,因为他们敢敢放弃种种以往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为陆羽打造过的形象,要作一个自己的。这样做可能会并发创作的火花,同时,也是挑战“陆羽情意结”的火药,。。。。。。万一观众难以忍受?

说他们何其文明?是,你知道,历史记载上,陆羽并不长成一个俊美的模样,他其貌不扬,说话带点口吃,但性格机智,幽默诙谐。年青时曾跟随戏班到处流浪,拿手出演的便是丑,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或貌不驚人的角色,那就是我们亲爱的陆羽。文明在那里?文明即:一个人即使长的不怎么样,他所展现的真材实料才华,绝不可被抹杀抹黑,照样可以流芳百世。

选曾先生拍陆羽这件事上,是不是马上变得有点历史还原还真的意味?然后,我想像我这种与陆羽拥有两个共同特性:一其貌不扬,二口齿不清的陆羽追随者,前途岂不一片光明?

[ 點閱次數:7813 ]

讨茶喝  ◎  許玉蓮
茶潮 (08-至今) 2009-03-15 14:11:52
Bookmark and Share

上周某日晚饭时无意中瞅了一眼电视画面, 刚好看到有人在喝茶,那正是茶民死穴之所在,不设防下中招,难免留神起来。只见画面洋溢一片吉庆有余的气氛,在海边,近晚,微风徐徐吹送过来,人们穿着和服高高兴兴围拢着一个一个布棚亭子,用极期待的眼神在讨茶,已讨得甘露者则喜滋滋双手捧着茶碗在享用香茶呢。

根据旁述员解曰,该活动是日本某乡(乡镇名称我过耳即忘)的施茶节,已维持了百多年,传至第六代,并准备锲而不舍传下去云云。感动?是,连他们的族人也觉吊诡,频频问:「年年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免费施茶?」自他们的老祖先始,此惯例已成,因为不舍得,不忍心让人来到扑空,要茶没茶,他们年青一辈二话不说轮流上阵,所以成就了一个“节”的存在。

短短五分钟,让我感受人们性情与气质趋向的不同。就在上月,我和伙伴们办了个儿童泡茶班,课程内容设定时,特别将孩子们泡茶练习的时段安排在尾声,制造机会使家长来接放学时可参与其间过程。现场孩子们每人均获配一套完整茶席,亲自照料茶事,成为主泡者。开放时段我们便给扮演宾客的家长每人派发一个备用品茶杯,家长们拿着品茶杯,即可自由自在信步游走观赏任何一位孩子的用工,或交流问讯或向孩子讨茶喝。

为什么每人配一套完整茶席?那是坚持让孩子亲力亲为侍侯茶叶、茶器、茶水、茶伴,成为事茶者,日久见功,做多了自然能从中领略服务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趣味,每个茶席等于是个变相的施茶亭。为什么说“坚持”如此沉重?因为泡茶流程有相当多可预知的困难,对于孩子来说,热水呀火呀壶的重量呀等诸如此类必不可避免的动作皆会形成压力,如何解决这种种人力物力上的挑战就是一种坚持。

为什么给每位宾客派发一个备用品茶杯,因为现场布设了许多个别孩子的茶席,如果每位宾客走过喝茶都留下一个沾有唾液的品杯,现场将变成一片找杯洗杯的灾难战地。每人负责照顾好自己的那个杯,人在杯在茶在,那是化繁为简,那是将讨茶施茶、清理杯子等的流程减至最低,在小小范围内完成珍惜社会资源的一个动作。许古人做得更好更节约,施茶亭里通常简单到只有一个盛满茶水的大陶缸,陶缸上打横搁块木板条,板条上放两个茶碗,人人经过就用它来喝茶,也不必每人派杯,对人对物充满信任。

为什么让家长来去游走讨茶喝?因为孩子们在学习做事茶者及施茶主,通过这样的流程,孩子们除了关心自己的家长口渴吗,恭敬地给他们奉茶之外,也必需对同学的家长作出同样的礼待,在讨与施之间,孩子将逐渐感受到,他冲泡出来的每一滴甘露以及每一位上前来讨茶喝的人都令他的“泡茶”更有意义。到得那一天,“礼”和“节”也就成了。

其中一位家长听说“讨茶”,马上反应:「讨茶喝不好听,不要说讨茶喝。」讨,带有乞求的意味,身为家长为何还要像乞丐般向孩子们低声下气讨茶云云。看,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以为天下无敌的主张,人家一口气就将之吹得烟消云散。

[ 點閱次數:9987 ]

頁數 : << 1 2 3 4 >>

喝茶慢 你双手捧着茶叶,温柔地审视,然后闭上眼睛吸香,彻底读透她之后轻轻把她送入茶壶,轻得像一吹即破,轻得让我感觉分外用心,特别清贵,叫我等不及要喝那杯茶。

许氏茶国,一介蚁民。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2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0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