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慢︱ 当你把热水浇进壶里那一刻,袅袅香气彷如精魂渺渺地飘上空中,钻入我鼻子,进驻我体魄,我想那是真的美。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此次被调派出差北京,因为人生地疏样样新,我仿如回到十五年前茶馆的草创期作业模式,一会儿到街头巴刹卖几粒鸡蛋回来煮茶叶蛋,一会儿又到街尾的杂货店卖清洁液回来拖地。劳力完了,又变脸成正经八百的老师给职员们泡茶培训,开始劳心,需在一段有限时间,感动对方的灵魂,认同一套方法,而且以相同态度使用它。
这样的事情在初期非常累,确实让我消耗大部分能量,而无法清晰思考,直至我见识了几位岩茶事头婆的骄傲。
武夷岩茶人家在北京,掌柜的通常是位事头婆,人客踏进门来,精光如炬瞄上一眼,在还没有被发觉之前立刻收敛,免费赠送笑脸一副。她们的帮手们会得自动从座位弹开,添水的添水,收杯的收杯,然后随意归位在事头婆身边约五步内,眼波可轻易触及之位置,摆开天罗地网似的阵势,而事头婆就像蜘蛛精,舒泰地安稳地坐在泡茶桌正前方泡茶,以色香味诱惑猎物失手代擒。
常去骗岩茶喝的店有三家,第一家是位事头婆带着亲妹妹和一个老乡,第二家是位事头婆带着两个老乡,这位年轻一点,小孩还念幼儿园呢,刚巧学校假期,由阿姨陪着从武夷飞到京城来看望母亲,人客来了,小孩“唰”一声从母亲怀里被拎走,伤心得呱呱大叫。第三家是位事头婆带着儿子与已身怀六甲的媳妇,兼添一位老乡,几乎全女班三姑六婆领衔演出。
问男掌柜的呢,都说在武夷山里头做茶,忙得像猴头,晒得像碳头,为茶把脉,为茶把关。咋听下觉得还是妇人们聪明,拥抱京城大都会,天天躲在有瓦遮头的商场,免去日晒雨淋之苦。后来在京城住久了,去多几次喝茶,才发觉武夷妇人带着村里喝茶的方式、自家种的茶叶、甚至自身,投奔于一个不可预知未来的地方,那实在需要无限勇气。
有点像昭君出塞的传奇,被迫和番,但从来没有放弃对人生的期待。我记得,当然,我记得的永远是只与茶有关的情节:昭君出塞其中一项贡献,是教会了塞外牧民煮茶喝。
京城空气污染指数超高,铺位租金超贵,人情世故超冷,人民币超难找,是某种程度上的昭君出塞,这些个武夷妇人们甘心赴汤蹈火,除了为整个家庭作经济操盘外,言语眉目间,也对自家男人亲手做的岩茶表现最大信心和骄傲,那才是磨合生活里可让人支撑下去的理由吧?有能力有机会把自己认为最好喝的茶做出来,然后散播,使它落地生根,让人依赖。这是一种创造的喜悦。
[ 點閱次數:8027 ]
六月中,当地中央电视台播出专辑,就名<�普洱茶有点凉>,虽不至于令北京马连道上茶商愤而提刀出门大开杀戒,可串门子讲是非时,却听到抱怨声不断。半路出家,店堂里只顾摆卖普洱茶的,他们说“这还叫人活不活呀?原料翻倍起价,钱都堵死在哪,风凉话害人吃西北风。”
百茶齐放,百毒不浸的老油条,吃饱了打牌,他们说“凉得好,咱们家有得是茶,普洱塌下来就该轮到绿茶上台了,咱看看到底谁怕谁。”
该专辑以广州背景与人物为主线,但大受打击的普洱市场,首当其冲却非广州而是北京。首都人文化水准高,消费意识也抬头,故对各种资讯留了心,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独善其身自扫门前雪确是上上策。另一理由,当然那是因为广州是一个早已成熟多年的普洱茶品饮城市,京人喝普洱,则依然还在原始期呢,所以到得七月中,马连道上已传言:普洱茶瘫痪。
专辑是林姑娘从网上下载让我看的,被访问的那些普洱专家们,恕我无礼,实在是名不见经传,言论乏味。我只能说,有好普洱的人从何怕起?人人皆知晓这不过是一场淘汰战,等有一日统统普洱都兵败如山倒之时,好普洱就成者为王了,届时要吊起来卖,要一天漱口八回,悉从尊便。懂得喝好普洱的人又怎么会去计较这些莫名其妙的评论?
这<�普洱茶有点凉>一击即中的是许多为了投资或投机而进场的那一票“炒友”,以为普洱茶能现趸现卖,往往抱着“偏偏轮到我中奖”的窃喜心态入货,往后只需坐在那边等收钱,想得美。就算那是你亲哥哥,别妄想向他分析利害关系,否则“妒嫉我,阻止我发达”的骂名将跟着你一世。
就是这类“炒友”吧,他们也不喝,他们也不泡,普洱茶堆满坑之後,非常意气风发,想出一条绝世好桥,手指一指“开片店吧,既是货仓亦是门市,咱的普洱又不怕老。”过些日子,当他们发觉豢养照料普洱茶并不比顾一个小孩容易,按捺不住便忙着寻求脱身。欲于将茶换钱不成,而今被迫坐拥茶城,<�普洱茶有点凉>当然带点讽刺。
也许为了耳根清静,也许为了发泄胸中一股无以名状的心情,突然间我发现我已将普洱茶打入冷宫,走在马连道上,我以一副扫描机的姿态为各店堂打脉,远远看见普洱茶会得敬鬼神而远之,滚水烫脚似弹开。我发了狂般严格挑选除了武夷岩茶,任何茶都不卖的店,认为在这样子的一个动荡不安的普洱茶时代,在这样子的一个人民币的时代,武夷岩茶人用他的专注感动了我。
[ 點閱次數:7884 ]
前几年到北京,兜口兜面拿过来喝的茶都是茉莉花茶,令整个舌面涩到起青苔,怏怏不乐之余,先天下之忧而忧
“看来我这一介茶国蚁民穷途末路了,无茶可喝了。“ 幸亏小李悄悄耳语 “我带着普洱茶上路。”
那感情好,把那普洱茶泡出来,盛进保温瓶,背着上长城入故宫,风流不为人知喝将起来,供养着那躯臭皮囊,总算拾回一条烂命。返马後借了豹子的胆,为文嚷嚷“找茶难啊找茶苦啊”无病呻吟一番,之後就销声匿迹,为五斗米折腰去了。
茉莉花茶不好喝吗?也不是。好的茉莉花茶在制作时,必须等待茉莉的花蕾已饱满转为洁白色,花冠筒伸得长长的,花萼要离开了,才能在当日傍晚采摘,晚上绽放吐露芳香时给予拌和茶叶,让茶叶吸香。在一吐一吸之间,茉莉花幽灵依附入茶叶中交融,当我们泡饮时,茶味便如影随行着鲜浓花香,而这就是喝茉莉花茶的满足与魔术。但坊间一般所提供的茉莉花茶,充满了粗青气、烟焦气、酸涩气,那还能算是茉莉花茶吗?胸口越喝越闷,是生理的闷,也是心理的闷――又一手好茶的工夫濒临绝种了。
普洱茶很好喝吗?也不是。坏的普洱茶令人泼妇骂街 “呸呸呸”大吐口水停不了,跟着肩膀僵硬如风湿发作,然後太阳穴隐隐然喊痛,压轴戏肯定非胃抽筋莫属,喝到这样的普洱茶唯以一杓眼泪对付之。为何当日所喝普洱茶却有起死回生之妙?他们说,那是因为天没长眼睛,才让这个人也搜括了好一些好普洱茶傍身看门口。是,是,我不得不承认,陆羽有时候非常眷顾我。
今日大有感慨的唱一段往事只能回味的过门,只不过因为今日我又来到北京了,站在三年前站过的地方,堪称全世界最大茶叶批发市场的马连道,从街口直至一眼望不尽的街尾,茉莉花茶一息尚存,苟且偷生在一些无法被安排营销策略的角落头,无论一味讲大的茶城,或小门小户或独家村店铺,漫天伏地飘浮着的是普洱茶的气息,人们看的、听的、摸的、喝的、念的、买的、卖的,除了普洱茶,就是普洱茶。懂与不懂,都为普洱茶而生,喝与不喝,都为普洱茶而死。中间能有多少快乐?有多少不甘?有多少求不得?我难免兔死狐悲。
取栏名<<�遇茶茶>>,是为了方便警告这个茶国蚁民,遇茶则吃茶,遇饭则吃饭,需预先做好接受每一个茶的准备。遇什么茶就吃什么茶,遇什么饭就吃什么饭,把每一顿茶都当作一生里唯一的一顿茶来泡得最好,喝得最好,并无重来。
[ 點閱次數:7638 ]
许氏茶国,一介蚁民。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 | > >>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