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依旧︱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1.
来自地狱的浪
浪
是一把把透明的快刀
从深邃的地底劈向人间
凡被砍中的
把欢乐从记忆里切除
把记忆从生命中切除
把生命从地表上切除
像是农人以镰刀收割稻惠
不管他们的肤色是白色、黄色还是乌黑
不管他们的日子是青涩、金黄还是夕阳
死亡 把他们都漂染成同质的绝望
海神轻轻一挥手
就割下二十万个名字的未来
任由一个个不同语言的苦难
一滴滴同样透明的哀伤
洒落
全世界
2. 迷路的小脸
那一刹那
天和地骤然消失
只有水和泥挟着庞大如哥斯拉的恐惧
涌入眼 耳 口
鼻 心
天地重现后
有的不见了兄弟姐妹
有的不见了爸爸妈妈
有的不见了整个家园
有的不见了
自己
在狂妄的灾难前
一张张小脸
就像浪涛中的一颗颗细沙
迷失了方向
在命运的激流中
一张张茫然的小脸
有的 迷路在人间
有的 迷路在阴间
3. 大地流动着死亡的线条
不管是海族
还是万物之灵
当灵魂给海神抢去后
留下的
就只有浓稠的腐臭
在大地上流动
如无数层层交叠的
带有黏性的
死亡的线条
这是一场修罗的盛宴
长长短短的尸体
有的用红黑包裹
有的赤裸裸
有的完整
有的残缺
却都是众修罗的美食
在大地上流动的死亡线条 原来
是这场盛宴的交响乐
神都听得见
人
有些听得见
有些听不见
4. 招魂
也许是向下还是向上
也许是向西还是向东
亡魂总有归去的地方
死者已经是停摆的钟
那不是凡人的手修得好的
( 除非众神愿意插手 )
要招的
应该是幸存者
那些被哀痛深深割伤的魂
在心的角落
找一块平静的地方
置放哀伤
用时间和爱慢慢研磨
磨成一方石碑
记载生命的无常
镌刻回忆的重量
5. 明天以后
不知道
会在哪一个明天的明天
新或旧的天灾
旧或新的人祸
依然要继续
焚烧芸芸众生的
心
受难者的哭泣声 呼号声
死神和战神的笑声
依然隐隐可闻
在明天以后..
2005年1月2日起稿
2005年1月15日完稿
[ 點閱次數:6381 ]
[ 點閱次數:5950 ]
[ 點閱次數:5992 ]
身为一个没有马来朋友的华裔子弟(
虽然曾经和友族当过七八年的同事,而且还有一两位挺谈得来的,但是毕竟跟做朋友是两码子事,就像阿龙所说的,得靠缘分),我对本地马来电影的认识非常有限。以前只认识一位P
•
南利,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他主演的黑白影片;现在则听说是青春喜剧和恐怖片蔚为主流,可这些情节粗糙又商业味浓郁的电影实在引不起我的兴趣,即使是去年广告打得震天价响的《金山公主》,我也只是看过预告片段,始终提不起劲进电影院捧场。所以,《Sepet》可说是这些年来自己头一回在电影院观赏的马来影片。
当然,在一些谈论这部电影的文章里,有人认为《Sepet》应该定位为一部真正的马来西亚影片,理由是演员中有不少华人,对白也华巫英三语再夹杂粤语和福建话,最耐人寻味的是,主题曲竟然是许冠杰所唱的抒情旧曲(
暗喻我国社会深受香港通俗文化的影响?)。但是,单靠这些表层的条件,其实不足以让我们得出上述的结论,我倒认为《Sepet》仍然是以马来人为本位去诠释两种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的作品,只是导演对华裔社会和华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思想也比较开通,得以从比较实际和宽容的立场去演绎一段异族恋。
我不否认《Sepet》是相当有诚意又挺好看的电影,是拍得有趣兼温馨感人的爱情喜剧
(还是悲剧?),不然我也不会在看过后即发短信息给几个死党,向他们大力推荐。不过这毕竟是以马来人的眼光和观念为主导的作品,因此当导演试图通过一连串的镜头和言语努力去解释她所了解和认同的“一见钟情”“缘分”“宿命”(这三个经常被人滥用的词语本身有深厚渊远的文化涵义,我不确定在马来文和马来文化是否有能对等翻译的词语和相近的典故,即使有,可能也有本质上的差异
)时,终归是雾里看花,隔了一层,过于一厢情愿,无法说服身为华裔的我。
我也不认为男主角阿龙是个单纯又专一的浪漫青年,倒不是为了他去卖翻版激光视盘(
当然我感到好奇,为什么一定要安排他干这一行,难道只是为了方便他与女主角胡姬能够顺理成章地相逢,借着一片翻版激光视盘,把金童和玉女牵引在一起?),他对原来的女友的虚与委蛇,他的重色轻友,他愿意奉子成婚的伪道德观,在在表明他不单纯和不浪漫的一面,这不是念几首泰戈尔的诗就能够掩盖的。
导演最后让阿龙死于交通意外,在处理手法上显得有些避重就轻(
还是因为她力不从心?),他出事后胡姬还能与他通电话的“灵异”场面就更牵强了,我只好将这一幕解读为阿龙对胡姬的爱是至死不渝的隐喻,不然就是胡姬自己的幻觉了。
“命里有时终归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许整部电影可以用这一句挺宿命的歌词来总结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当这样的主题是由友族的艺术工作者来呈现时,两者之间不管是重叠还是不相容的部分,都值得我们细细思索和玩味。
2005年3月27日完稿
[ 點閱次數:6607 ]
诗人,漫画迷,幻想家。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