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魚︱ 不安于室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有件事,一直百思不解。心裡一直問:為甚麼?為甚麼?為甚麼?
為甚麼建國一開始,馬來西亞執政智囊,或是在野智囊,從來沒有人提出:
既然是三(種族)黨共執政(其實間中肯定各種族的“犬儒風”有影響走勢),或是
已“命定”三大種族(加其他,呵呵)共同生活,為甚麼,為甚麼,
就看著淡米爾文靠邊站,甚麼都不做?!
為甚麼,小孩一出世,就在基本“三大種族”(加“其他”,呵)的環境長大,他們卻可就被安排學一種語言(或加英文),而可以在馬來西亞的環境遊刃?
甚麼眼光?甚麼想法?奇怪!
如果從政者長久失焦,知識人呢?“馬國”建國到現在,那些有機會受教育,並且成“教授”的人,51年了!沒有人,一個也沒有?!提出:
馬來西亞的小孩,自小學,你也可以這麼安排,自幼兒園,學“三大語言”(馬來語,華語,印度(可能先學淡米爾)語)。
你說小孩會“混淆”?民間馬來西亞人,很多人都多語的,學得雜七雜八,至少四、五種。
Bahasa jiwa bangsa,
馬來西亞人,自小“給他三種靈魂”,就不會“敵視別人靈魂”,呵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再要以顏色分,各自美白或烤曬去吧。
其實“三大種族”,走文化路線,走得又快又好的,印度最優。
你一直爬梳上去,會遇的,
啊,:) 甘地,泰戈爾,佛陀。
都是和平博愛份子。都會勸你,“不要打架,不要爭奪殺戮”。
不然?
你遇文思.阿都拉。也很好的。阿拉伯人後裔。所以不太被談及了。
那就怎樣?從宗教,靠近中東。而中東局勢,可以借鏡嗎?
但那就是此群體的fashion designer!
再不就追溯到孔子。在公元前,人心簡單時已“不成功”。
不然就,文革。:)
或是,“最資本主義”的最後的“XX主義”。
我從若干月起,想寫一本書,談馬來西亞的語文政策。說白了,我想寫一篇論文[學生不笨,以前我未畢業學生看我一本輕盈之書,脫口而出,“白皮書!”我也亂被“激勵一下的”。],談馬來西亞語文教育。朋友點醒我,寫這個,妳應該寫一整本書。於是我修正:我要寫一本書,談馬來西亞的語文教育。最基本的,我建議,強烈建議:馬來西亞的小孩,自小在學校學三種語言:馬來文,華文,印度(首先是淡米爾)文。
現在很多印度淡米爾小孩都不會講淡米爾語了。因為“沒有用”。
我相信,小孩們一開始就同時學好馬來文、華文、印度文的馬來西亞,一定會出現“馬來西亞語”。
[ 點閱次數:2597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