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島嶼︱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端午還沒走遠的,在中國的某些特定地方,或許還保留了把這熱熱鬧鬧的五月節擴大慶祝的習俗。文章見報的五月二十五這一天,對某些地方的民間百姓而言,或許正是他們闔家團聚在一起,然後按舊俗來慶祝“末端午”的溫馨日子──少數地方所承傳的習俗,有以五月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則為“末端午”的;大端午主要進行為期三天之戶外聯歡性質的划龍舟活動,而以大端午這一天為高潮,至於末端午,則只是內聚性的家聚嚐新(入夏以後新採摘的新鮮蔬果)了。因為值逢五月二十五,我於是想起了末端午,也因為末端午,我又想起了“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的民間諺語:端午,它分明是季節轉換的一個時間座標,過了時間的這一道門檻,寒暖不定的春天這才正式揮別,夏天終於降臨了。夏天來了,之前隨時備用的寒衣,這才終於裝箱存庫,留待下一個冬天的來臨,它們才又派上用場了……
因為季節的轉換,我想起了以前在台北的生活:春天伊始,枝頭才吐新綠,中山北路兩旁的許多商店,紛紛都在櫥窗前掛出當季的春裝來裝扮街頭景緻,坐在公車並擠在車陣長龍裡,一路往台北車站呼嘯而去的時候,車窗的兩旁往往都是春的風景了。到了端午前後,寒衣冬裝便都丟在甩賣區折價傾銷了,從五折三折一直賣到一折的都有。換季,就季節輪轉下的生活而言,往往不光是時間上的新,也還包括穿著上的新,以及視覺景象上的新;逛街,即使不採買,也能感染了季節輪替的雀躍感,心情於是也為之一新了。第一年在那城裡過夏,面對著滿街的新裝與換季甩賣,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然後台北的同學就沒頭沒腦地問說:
“咦,你們那裡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哈,我們那裡終年長夏,偶雨才成秋的,那像你們需要換季換裝那麼麻煩的呢!”我沒好氣地答著,一邊在心裡暗笑問者的沒常識。
“這樣的生活不是很單調嗎?”他們說。
“是啦,”我附和著他們,說:“有季節輪替來調劑生活是挺好的啦!”
……
終年長夏,我們這說不上季節不季節的赤道邊緣,才過了今年端午,然後在挨近這所謂末端午的當兒,我卻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郵,問說季候風轉向了,鄰國燒荒引發的煙霾隨之撲至,季節性必備的防護口罩啊,你是否都準備妥當了呢:
“要是沒有防護,長期吸入這些焦煙的話,聽說是要變黑心肝的喔!”最後他這麼說。
因為這好意的提醒,我突然警覺一種季節的來臨:哼,誰說我們沒有季節輪替的呢?我們的生活,這些年來不是都煞有規律地分為兩個季節:霾災季與無霾季!為了這一提醒,我於是檢索了自己過去的專欄文章,發現每每到了這年中時節,我往往都要寫出“應節文章”,一篇或兩篇的,總之少不得要觸及這一再不新鮮的老課題的,就像台北城裡的報章組織季節書寫,用文字來迎春送夏那般的哩!
循例寫霾害,今年的作業算是交出了(詩人朋友會躲在一旁訕笑,說老哥我早就洗手不幹不寫這個了啦怎麼你還……),一百歲不死還寫專欄都要交這一份作業,希望這只是我杞人憂天,掌嘴當沒說過,呸!
(09-7-2007,斷想零拾專欄-7)
[ 點閱次數:4598 ]
我在島上,島也在我心上……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