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島嶼︱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老家屋後的排水渠旁,長著一大片茂密的班蘭葉。平日煮食甜點的時候,母親只需推開後門了近走幾步,隨手摘它幾片班蘭葉了過水洗淨,再打個結了丟進鍋裡,就能煮出透發著淡淡幽香的燕菜或綠豆粥紅豆湯的了。我們的鄉區老屋有一片很大的院子,而班蘭葉是很有用的香草兼藥草,大人們往往都特加栽植來備用的,屋子兩旁的花棚下和廚房後的雜草叢中,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廚房後方的排水渠旁有一灘爛泥地,那裡的班蘭或許得到了充分的滋養,慢慢地也就蔓延成叢了。臨到冬至,那一大叢的班蘭葉,也就成為我們榨製天然色素的絕佳材料了。
因為屋子週遭有取之不盡的班蘭葉,於是乎,每每到冬至前夜搓湯圓之時,家裡少不得都要榨出小半杯的班蘭汁,然後用它來染製綠色的冬至圓。跟和上化學色素的湯圓相比較,班蘭的葉綠素染製的綠色湯圓,有著一股誘人的天然芳香和色澤,而且你知道,那是大自然的餽贈,無害,貪口地多吞幾顆都無妨,因此很受歡迎。但是,除了這小小的點綴之外,早年的冬至節之前,家裡更還有其他更繁瑣的準備程序。
在市場上還沒銷售現成的乾糯米粉的年代,老人家們都得DIY。冬至的跫音近了,老祖母首先得將平日用不上而懸樑高掛的畚箕給取下,輕輕退去沾滿厚塵的幾張舊報紙,再用清水沖洗乾淨。逢年過節準備節日食品才用得上的幾件白色墊布,也得找出來了在水裡泡上個大半日,然後才搓搓洗洗了晾起來。喔,還有,還有個笨重的老石磨,在童年老家,它可是比我們這些小輩都要大上好多歲數的哩。平日無甚用處的老石磨,都讓些雜物給壓住了,一俟冬至節來了,就該它顯顯身手了。堆疊在上頭的雜物都給撤去,然後給它沖個冷水澡──那磨盤上的溝槽尤其得仔細刷洗一番;高高掛起在木把柄也給取下來,經年累月的塵垢付諸水流,再讓正午的日頭把它曝乾。這麼些過節前的配件都張羅停當了,還得記得把糯米給泡它一宿的清水,然後才能讓石磨來磨成米漿。
大人們的忙活往往是小孩的熱鬧,過冬至前,磨米漿首先就是一項節目了。盛糯米的盆子就近擱在石磨旁的木箱上,再摘來一片波羅蜜葉子了將它壓在磨盤的漏槽下沿,長長的木柄給插上去,節目也就開始了。先是老祖母,後來是母親,她們一勺接一勺地把和著水的糯米往石磨的小圓洞裡舀,好玩的小幫手就抓著木柄,按照大人的吩咐煞有介事地推動石磨。小片刻之後,米粒也就化為濃白的米漿,從石磨和磨盤之間滲出來了。濃白的米漿沿著微微下斜的漏槽緩緩流下,讓套上了細麻袋的桶子在下方接住了。
磨米漿成為枯燥乏味的重複動作之後,趨前湊趣的小孩也就開溜。大人們忙上一個上午磨出一桶子的糯米漿之後,還得將細麻袋緊緊地包紮起來,讓沉重的石磨外加石臼磨刀石等壓在一起把水份擠出來。有經驗的主婦都能將時間拿捏得準,待麻袋裡的米漿呈固體狀了,暮色正好就爬上遠天的山頭,一家子用過晚飯了把桌面清空,大圓畚箕往上一擱,白墊布給舖上,推好了後和上色素的糯米團一一端前,這也就是一家子圍坐在一起搓湯圓的時候了……
童年裡的冬至圓,那是家裡的人一起用細密的心思和繁瑣的工作程序準備出來的。自己家裡經過幾番勞動仔細磨出來的糯米團、院子裡採來的班蘭葉榨出的天然色素,再和上一桌子的親情和笑語在燈下交流,用不了多少時間,也就搓滿一二畚箕的冬至圓了。夜深時分熄了燈,沒有北風呼呼和漫天飄雪的北國景象,但年終時節的東北季候風嘩啦嘩啦地吹,空氣浸透著微微的涼意,雖然不就是那麼一回事,但我們的冬至,就讓那連日來廚房裡外的忙活和燈下的暖暖親情給烘托出來了。
童年老屋讓路給社區發展之後,祖父留下的老石磨,我們後來的生活空間沒得它容身的了,後來都只在回憶裡,而且是在過冬節的回憶裡,它才會出現的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家裡循例還是要從市場上買來班蘭葉了榨汁,循例還是要自己搓製冬至圓,還是要在煮湯圓甜湯時下班蘭葉。所謂的冬至,所謂過冬節,當然少不了當天晨起的一碗熱湯圓。熱呼呼的冬至圓,甜甜的湯裡有一股幽幽的班蘭香,吃了長歲數,但是,以前那種幾番繁瑣之後才琢磨出來的生活心思,而今卻已一去不回頭了……
(20/12/2007,南洋文藝)
[ 點閱次數:6508 ]
我在島上,島也在我心上……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