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島嶼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文人出土•詩結繁花——2008年《南洋文藝》回顧  ◎  杜忠全
無所針對, 作家書房 2009-01-06 23:18:38
Bookmark and Share

(1)

2008年的《南洋文藝》,首先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版面的小擴充,二是新欄目“文學Q&A”的推出。

自編輯在年初公告版面擴充之後,這一年來大致能維持三小版的局面,讓關心馬華文藝者甚感寬慰。過去數十年來,馬華文學的發展都與報章文藝緊密關聯,目前的文藝版雖未及過去的兩大版,但在晚近本地報章的文藝園地趨向“縮水”的情況下,編輯極力維護與經營此一文藝園地的用心,首先應予肯定。

其次,則是文藝封面版不定期推出的“文學Q&A”。此新欄目既包括馬華作者的答編者問,也穿插國外的轉載文字。前者是編者從事文藝編輯以來長期接觸作者,對一些作者的寫作風格或關懷點之延續或轉變多所留意,因而配合作品的發表來擬題發問,俾作者在作品以外直抒胸臆。一年來陸續登場的,有邢詒旺談情詩及其“效用”、鄭秋霞針對寫作與舞臺的答編者問、陳志鴻談旅遊書寫、辛金順談孤獨與寂寞是否有助於詩、黃遠雄針對社會亂象與文學之關系抒發觀感、截至去年為止接連13個年頭為《南洋文藝》撰寫年度回顧的張光達總結其觀察與期許、“急診人”廖宏強談他在醫務與寫作之間的時間分配及文字風格的轉變、陳強華談寫作與療傷、李宗舜與他在生活繁忙間隙裏的詩情等。透過編作者的互動,寫作人藏在作品背後的思索與見地,也就有一直接抒陳的管道。此外,轉載文字則包括國外名家或跨出國門綻放光芒的馬華寫作人,其中包括高行健、余光中、李永平、駱以軍、《狼圖騰》的作者薑戎、移民美國後以英文寫作的華裔作家哈金、Mohsin Hamid、以《追風箏的小孩》蜚聲國際文壇的巴基斯坦籍小說家Khaled Hosseini等等,這等於在馬華文藝園地打開一道對外視窗,讓人窺見外面的無垠天地;此一部分只要不過量以致擠壓馬華作者珍貴的發表園地,仍是深具意義的。

(2)

除了被動地刊載作者寄投的作品之外,本年度的《南洋文藝》,編者的主動規劃仍舊占了相當的比重。首先要注意的,當然是年度文人特輯

今年(2008)的年度文人是馬漢。作品累積量頗大的馬漢,其正職原是教師,但自言“以當作家作為終生志願”,而他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身在教育崗位或離休下崗以來,馬漢都不曾停止寫作。早年以小說和雜文為主要的創作方向的馬漢,80年代以來更側重於實踐與推動兒童文學的創作,其本身成果累累,受其鼓勵和提攜而投入耕耘的後進,據知也不少。按此,說馬漢是當代馬華兒童文學的推手應不為過。

半個世紀以來創作不輟的馬漢,是老生代作者熟知的老朋友,也是中生代後生代的馬華寫作人絕不陌生的前輩: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好少年》到90年代以降的《青苗》、《小作家》等學生刊物,馬漢一直都參與策劃乃至編輯撰稿,尤其他身在其中指點文字江山,坐鎮平臺評點兼指導寫作幼苗的角色,往往在後輩寫作人腦海深深烙下其鮮明形象。馬漢獲選為年度文人,應該讓同輩寫作人感到欣慰,或許也讓不少的文壇後輩憶起當年爬方格筆耕的文字前塵。(然而,許育華在逾半年後發表的《閱讀,未竟的事業——記〈小作家〉停刊》一文,卻是讓人深為感歎的。)

年度文人之外,今年除了照例有詩人節特輯外,也推出了“元宵情詩特輯”。後者是配合所謂的中華情人節而應景征詩,前者則接續去年的“以詩抗戰”,讓詩人向天災人禍所引發之心靈悸動貼近,讓詩心在人間的苦難中历練與升華。因中國汶川地震和緬甸風災而策劃的“向災場獻詩”特輯反應熱烈,前後蔓延了4期有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編者除了征求相關主題的詩作之外,也邀約詩家各陳詩觀;如再加上“文學Q&A”,那麼,本年度的文藝版大概是最讓詩人作家“掏心掏肺”的,一旦“接招”,就得站到作品的前頭直接表白了——專事研究馬華文學的學者該會歡迎這些作者的自我剖白。

(3)

因八十詩翁余光中來馬一事別具意義,有關的應景特輯乃邀約兩位在臺而與詩人深有淵源的馬華學人,來各自為文評述 余光中其人其詩兼及馬臺的文學淵源。此外,更讓人感到歡欣的,恐怕還是“出土文人艾文詩特輯”以及“李宗舜詩輯”;重歸大山腳并潛伏近兩年的陳強華,在著手整理《爛泥詩選》的同時宣布行將重新出發,也是馬華詩壇今年的“利好消息”之一。

近三數年來,大山腳的前輩文友在擱筆多年後紛紛攜筆复出,在溫祥英、宋子衡、菊凡等人相繼歸隊之後,艾文則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了。今年終於再次出發的艾文詩興不絕且詩筆剛健,個人的詩作發表統計顯示,艾文是今年文藝版個人詩作發表率最高的詩人,幾達40首之多!至於李宗舜或黃昏星,早期的《蕉風》或《學報》讀者,肯定都不會忘記。但是,詩人自90年代中期以後曾有十年之久的完全停頓,此後也極少發表新作。《李宗舜詩輯》的9首新作,則是詩人近年來最大量的一次性發表了,誠屬可貴。

今年是的豐收年,呈現繁花盛放的景象,一年來,以詩為專輯或當期主文的次數達14次之多,而全年的發表統計,也以詩人的“出場率”最高,共有不少於40位詩家發表超過250首詩作,主要的有辛金順、邢詒旺、陳強華、木焱、何乃健、冼文光、無花、鐘可斯、柯世力、沙河等等,馬華的“在役詩人”,大致都羅致其中了。散文方面,則大致維持“一人一篇”的情況,在此最低基本數之上的,有以小說名家的陳志鴻以及黃琦旺、文戈、廖宏強、何乃健等人。近年偏好旅遊/心情出走的陳志鴻繼續耕耘旅遊散文、文戈繼續經營其“黑水鎮懷舊系列”、廖宏強書寫急診人較之他人而言相對失序的時間,而黃琦旺的三篇則文情濃密度最高。

小說方面,除了陳志鴻的短制和賀淑芳的得獎作品各一篇之外,其他則都是前輩作家,包括馬漢、溫祥英、菊凡、陳政欣、朵拉、蘇清強等合計8家11篇,不可謂豐收——年輕的小說家多休歇養兵了?溫祥英的《三遷》和《蜘蛛人》都是小說家近取生活來寫小說,熟識他的人,應該都能讀出小說背後的生活原型;陳政欣的《五指神廟的秘書》則以虛構與史實相間的方式來書寫大山腳地方發展史的一個側面,細心的讀者,往往能將之“還原”——雖然小說家不一定願意讓讀者這麼做!

較之短篇或極短篇小說,極限篇還是收獲較豐的,雅波和勿勿是此中經營最力者。評論方面,除配合特輯的特約評論之外,丘苑妮剖析方路極短篇小說的一篇,應是最見學術深度的,而嚴文燦翻譯Samad Said的《從文學作品管窺華族社會生活》一文,則從非中文源流之文學工作者的角度,提出馬華文學所遺漏的一環重要交流,讀來發人深省。

(2008年12月13日完稿)

2009年1月6日,南洋商報,南洋文藝版

[ 點閱次數:11594 ]

4 則回應

忠全

應該多一個副標:在役詩人掏心掏肺的一年,最多詩人聚集的所在。

看到那麼多詩刊載在南洋文藝,的確有身在前線的感覺,補充彈藥
之際,戰友已攻佔了前方領地。
木焱 [會員] 2009-01-06 @ 23:41
木焱,
250應該是約數,
有些個人特輯的篇數我可能算少了,
加上截稿後的歲末3期不在統計裏,
所以可能近300首詩喔,
為詩人干杯!

(題外話,
這個帖子我幾乎搞了近一個小時才登入上載外加修改,
是網路還是網站問題或其他什麼?
氣死了……)
杜忠全 [會員] 2009-01-06 @ 23:58
讀到這樣一篇的"南洋文藝"回顧,讓人覺得像是過去李錦忠寫的一般資料蒐集歸納(的變體).差別在於李錦忠是用條文排列,而這篇是用鋪敘的.

跟張光達以前寫的回顧,功力差得太遠了.

副刊年度的回顧要怎樣寫呢?嘿!這裡頭應該有些學問吧?就像寫訪問稿那樣,不是那樣平鋪直述的.

不好意思,直言了.
you [會員] 2009-01-07 @ 00:12
mm...上面的意見有點苛求了.

我想說的是,去年的南洋文藝副刊,與前年或以往有甚麼不同.而且,寫回顧,應該有作者一些看法(即使是主觀的都沒問題).所謂"顧",應該有個視角問題.

寫法,或書寫策略因人而異,則就另當別論了.

文內有幾處謬誤,其中一個:寫李宗舜"詩人自90年代中期以後曾有十年之久的完全停頓,此後也極少發表新作",查一下馬華文學館的資料匯編,就知道答案了.

提外話一句:為何南洋文藝刊登了這麼多詩,因為詩好寫?分行即成詩?這是一個可以探討的課題.(如艾文,個人覺得他一"出土",會使人更懷念七0年代的艾文詩作.因此,有時候,"出土"也是個災難)

至於談到某篇剖析方路的極短篇之文,覺得"最見學術深度".但所讀到的是內文亂套海德格,對存在之義也不明瞭.理路不清,也不知"深度"何在?

還有,還有...唉!不寫了.再寫下去就成了刻薄之文了(其實,已夠刻薄了.罪過!罪過!)
you [會員] 2009-01-07 @ 00:56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戀戀島嶼

我在島上,島也在我心上……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2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3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