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島嶼︱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檳城喬治市古跡區多語路牌的中文用字繁簡之爭,經過近一個月的討論與投票之後,繁體字以超過八成的絕對優勢勝出。當局隨後接納民意,為爭議做下了結論。
喬治市古跡區路牌的繁簡之爭,始於當局安置第三批多語路牌之時,將原先的繁體字替換成簡體,引發民間團體與市民的強烈反彈。按當局的解釋,當初將路牌的中文棄繁就簡,主要的著眼點是文字。他們認為,簡體字既然是當前教育體制所通行的字形,新生代都是學簡化字出身的,對繁體字應有所隔閡才是。同時,簡體字也是中國崛起後多數中文人口所熟悉的字形,因此認定簡化字才能跟“國際”接軌。權衡國內外因素之後,當局決定采納語文工作者的意見,改用簡化字。繁簡路牌爭議爆發之後,主張簡化字的一方反复提出的觀點,大致不出這一思路。
另一方面,出於維護喬治市文化遺產城的完整性,主張繁體字的一方,主要是從古跡文化的角度來陳述主張。塵埃落定之後,如今回頭檢視雙方的論點,大致可說,這是一場各說各話,雙方幾乎沒有真正交集的社會議題論辯。
繁簡路牌的爭論,如從某一方的論述來看,似乎是漢字的繁簡體孰能代表和傳承文化的課題,然而,這是失焦的論爭——仿佛我們又回到20年前棄繁就簡前後的論辯了。無可否認,簡化字已在我國實施20年左右了,40歲以降的中文人口,都是在簡化字的教學下成長的。主張繁體路牌的一方,其實並沒有挑戰教育政策的意圖。究其實,議題的焦點是已然開埠了223年,並在去年被聯合國鑒定為文化遺產城的喬治市古跡。所謂文化傳承的論點,說的並非漢字的文化傳承功能,以及繁簡體漢字究竟孰能更有效地承載文化的問題,而是哪種字形的路牌才能與喬治市的古跡文化有機地結合,展現老城的歷史風情。
因此,雙方討論的中心,應該是喬治市古跡文化的完整性問題,而不是漢字應用的字形選擇——關於後者,有關當局早在20年前就做出決定了,堅持繁體的一方,尤其也不是借路牌來挑戰語文政策。
說到底,這是喬治市的古跡文化議題,而不是漢字文化的問題。真正了解議題重心的應該知道,我們是在討論我們的城,討論如何維護喬治市古跡文化的完整性,以及既然要在路牌上顯示中文,那麼,究竟哪種字形能與古跡區的老建築和舊牌匾結合得更好。漢字字形的世界趨勢,並不在議題裏的。
再者,就算扯上旅遊開發,那麼,我們該關心的,也是我們的城要向外人展現如何的一種風情,而不是假定外來遊客喜歡看哪種字形的路牌。這種主客易位的假設,完全是沒必要的!
喬治市古跡文化的整體性協調,應該是這一場爭論的中心議題;偏離這一點,就模糊焦點了。
課題浮現並見諸報端之前,我就在被要求表達意見時指出,繁簡體字形的路牌,其實各有它們得以成立的依據:前者與城市的古跡遺產相呼應,後者則契合當前的語文政策,取繁或就簡,端看我們要從哪個角度來抉擇。當時我也強調,既然將課題拋給市民來討論,那就不是哪個專家學者說了算,最好的方式是民意表決,以多數市民的意見為依歸。尋求民意的最佳方式,當然是辦一場市民公投,但專為路牌的中文字形辦公投,未免小題大作了,所耗的人力與財力,也與議題的重要性不相稱。後來由執政當局落實的網路投票和民間組織執行的市民投票——前者的反映顯然熱烈得多,最終結果明顯傾向繁體。
我對投票結果的解讀是:絕大多數參與表達意見的人,都選擇站在古跡文化(而不是語文)的角度來權衡,也理解這一課題的核心所在,因此作出了裁決。
網民以年輕人居多,如按簡體一方所預期的,簡化字教育下的年輕人,應該都支持簡體才是,結果恰恰相反。我想,他們或許忘了,聽港臺流行曲看港臺娛樂頻道和閱讀港臺作家暢銷書的多數年輕人,他們與繁體中文的關係,並非如語文工作者所假定的那般陌生。
關於喬治市中文路牌的繁簡體之爭,當局後來推出民意表決的息爭模式,最後也接納了投票結果。當然,有關的投票在細節上不無瑕疵,但那是會議桌上僵持不下的雙方所議決的解決方案,其結果應該被接受;當局按投票結果來調整政策,也展現了尊重民意的開明作風。自我國獨立以來,這尤其是地方政府將政策征詢民意的頭一遭,雖說不上是重大議題,卻具有一定的意義。
因此,喬治市路牌的繁簡體之爭,也在無意間寫下了一頁歷史。
(2009年11月1日完稿)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星洲日報,言路版)
相關鏈接:
http://www.heritageroadsign.com/
中國報——古跡區路牌.2管道調查繁體簡體由人民決定
槟中文路牌投票出炉 82%网民要繁体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9/10/27/4.html
[ 點閱次數:11885 ]
我在島上,島也在我心上……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