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整理/吉安
马家辉:很想写信去骂冯小刚!
我:再多写一封给张艺谋吧!
我不喜欢进电台的录音室。在录音室与嘉宾聊天,手脚无法并用,因为所有电脑机器是被录音师操控的。总觉得进入直播室来个现场聊天比较有人味,最享受的还是全身上下的自主权!那天早上一碰到马家辉,就不打算设下“电台访问”的惯用方式,而平时也常在电台访问人家的他直接告诉我,不如一起丢开被访者与访问者的包袱,就随性地聊一聊今年的电影吧!结果话匣子一打开,骨子里对电影的狂热就烧到天南地北!
访问结束后,私下告诉马家辉,在大马热爱好电影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看,他的嘴角一翘。我想,三言两语岂能让一个香港人了解囚牢已久的滋味呢?
在整理访问的那一个晚上,又多余地看了一部纳闷的电影。当我听回马家辉冒出“很想写信去骂冯小刚”的那一段话时,突然很想叫马家辉顺道代我写一封给…张艺谋!唉…眼看着可以在大马上桌的“电影大餐”,最后塞在嘴里的,原来只是一味 满城尽带无聊之极的夜宴!电影好坏,观众无法控制,至少大马的电影院可以帮帮忙,别再让巩俐和周杰论讲广东话了!帮帮忙,请遏制这种伪艺术的灾难吧!
对谈:马家辉(辉)与 张吉安 (安)
节目:Ai FM 《安全考古地带》
播出日期: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
播出时间:晚上10时
安:2006年最令我纳闷的,就是看了陈凯歌的《无极》和冯小刚的《夜宴》,我本来以为是自己的问题,结果就读到了一位意大利影评人,在威尼斯影展看过《夜宴》之后,就做出这样的一个评论:“从情节到结构而言,《夜宴》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时代背景的设置,完全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而我们想看到的是从中国视角出发的中国电影。”就连老外都看得很疑惑,难道这是最近中国大片的遗毒吗?
辉:《夜宴》当然是最近的一个代表,那么至于你所谓的纳闷,其实我的心中也有很多的纳闷、不安、甚至有很多的问号。至于我的问号,就不得说一说我上一个月参加了香港的一个“亚洲文化论坛”,连马来西亚的文化部部长也有出席。其中,我就负责策划了一个论坛环节,而且也请了一位嘉宾,他就是中国青年导演贾樟柯。在论坛过后,我也同样跟贾樟柯说,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夜宴》拍了出来的故事,让人看了之后实在是不舒服!不舒服的地方很多,其中就是用中西方观点来处理电影的问题,还有电影技术掌握的问题等等。在那时候,我最主要还是问了贾樟柯,像冯小刚这样一级的导演,至少它之前的作品都拍得很好,我也认为他可以将电影的语言对白掌握得很好。可是《夜宴》里呈现出来的效果,让人看了非常不安,难道冯小刚自己看不出来吗?我是绝对不相信他本身不会觉得不对劲的,我就觉得很大的可能是外国资金的投入,就间接的有外国的关键人物来参与,冯小刚的发言权就微小了,以至于排出来的《夜宴》并不是原本冯小刚要的。但是,贾樟柯听了之后,就肯定地否定了这个可能性,根据他了解冯小刚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完全有导演的主导权。那么,贾樟柯就理出了一个看法,也许冯小刚认为这样拍是没有问题的!我本身听了也作了一个猜测,也许从冯小刚的个人思维来说,这一次是跨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个小小的突破!直到后来,我也看到了一些媒体访问时,冯小刚自称这一次作了很不错的尝试,只是观众一时习惯不来而已!
安: 刚才你提到的导演想要“突破”,以及“发言权”的两个对立,是否表示当外国或者是好莱坞投资介入之后,中国大片的格局就免不了要崇向好莱坞史诗式的铺排了吗?结果就像《夜宴》、《无极》和《十面埋伏》一样沦为失控的残局。
辉:我觉得在电影表达上面而言,不管是拍得史诗壮观与否,从西方的观点来说,从《夜宴》、《无极》或者是《十面埋伏》,这3部电影的故事背景都没有远离中国,同样是说宫廷的斗争、武侠的江湖情义等等,就电影语言和艺术来说,可能就用得没那么“中国化”,也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这方面,我就怀疑冯小刚、陈凯歌等人因为没有发言权,结果作品出来之后都不属于他们的。就以作家出书为例,当本书写好之后,交给编辑去编,也许他们也参与了意见,在交到发行商那边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本书应该换一换书名才可以卖,结果整本书出来之后,只剩下百分之三十是自己原本的创作,这就叫做没有“发言权”。但是,据贾樟柯了解,事情并非如此,冯小刚或者是陈凯歌是有主导权的!反而,我倒是注意到,像《无极》的导演陈凯歌,好像是急着向大家证明:“我也可以拍出中国以外的故事!”怎么说呢…你还记不记得在《无极》里面有几场戏,张柏芝和谢霆锋就处身在宫廷里面,当中就有十多根像是古希腊的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坐着衣不憋体的老人家,就让我想起了古罗马时代的意识形态,这表示什么呢?他们是急着要表现一个不属于中国的“中国故事”,说好听一点就叫Cross Over (跨界)!就像《夜宴》里面的对白,如果电影配成英文的话,可能你会看得蛮舒服的!
安:说起来,蛮像中国人在演“哈姆雷特”。
辉:你记不记得有一场戏,章子仪对着吴彦祖说,“请你别用这种刻薄的语气,来欺负这个无助的女子!”天啊,这根本是英文哪!就像我以前小时候看过的莎士比亚中文译本,而且是翻译得很差!还有章子仪最后抱着一条红色的丝绸,不断地呢喃着:“权力啊权利!欲望啊欲望!”我说得刻薄一点,不是英文版的“哈姆雷特”,这简直是中文版的“蛤蟆泪忑”,冯小刚干脆将电影配英文吧!无论如何,他们想走出第一步是好事,想拍一部非中国的中国电影,只不过第一步就失败了!希望下一步,可以成功吧!
安:去年的威尼斯金狮奖是李安,那么提到今年的威尼斯,就不得不提中途加入而且还抱回金狮奖的贾樟柯《三峡好人》。贾樟柯过去的电影从《小武》到《世界》,都是描述介于平民阶层和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就以贾樟柯来说,他和其他第六代导演最大的特色在哪里?
辉:中国的第六代很奇怪,从1990年到现在,足足横跨了16年,一般上还是称为第六代。那么中国第六代导演最明显的特色,就以贾樟柯为例的话,最显著的就是表现了城市和乡下之间变化的焦虑,同时也带出了高疏的城市化、不伦不类的发展,虽然整个城市硬体都在先进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保持着乡土的关系,这当中隐藏了焦虑、期待到受伤害,在第六代是非常明显的,尤其以贾樟柯最显著,而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我觉得贾樟柯在第六代的导演当中,很少华人导演这么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在访问他的时候,就问了他的电影启蒙老师是谁,他就提了几个名字,当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候孝贤。贾樟柯表示在90年代看到侯孝贤的《风柜里来的人》,当时候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特别有感触,为什么侯孝贤在当年拍出来的年轻人的生活面貌,感觉上非常贴近他哥儿们的生活!侯孝贤当时候在《风柜里来的人》要表现的就是当时70年代的台湾社会逐渐走向城市化,年轻人仿佛很困惑,因为新的世界已经到来了,但是旧的世界好像还没死去…而到了90年代贾樟柯的年代,也同样面临了城市和乡下的变化,所以第六代导演目前经历的就是当年台湾导演当年走过的路…坦白说,我从贾樟柯与其他第六代的电影中,明显看到了侯孝贤和杨德昌的影子。
安:侯孝贤和杨德昌都是当年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代表,那么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比如《站台》就出现了邓丽君和张帝的歌曲,这是否意会着台湾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改革之后的中国社会吗?
辉:对,我觉得蛮直接的,就像台湾新电影在80年代蓬勃的发展,也表现了当时的台湾社会,那么在中国的情形,就通过光碟的从台湾大量引进,让中国年轻人很轻易地接触到台湾的文化和电影。
安:从台湾对中国电影的影响,那么接着我们回到你熟悉的香港,在过去的看电影岁月里面,黑社会电影类型占多数也促成了你写这本新书叫《江湖有事》,那么近年来香港好像都是在流行黑社会电影,你怎么看?
辉: 好像每个人都在拍呢…香港作为一个高度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任何一种主流电影在当红,比如黑社会片、英雄片、古惑仔片,甚至周星驰的喜剧片一出来,其他导演想都不用想,一窝蜂地去拍,很不健康!所有的人才、所有的资本、所有的观众,都是高度集中,高度垄断,现在反而是没有了一个主流的电影。像杜琪峰的黑社会电影,坦白说,也不是别人能够学的,因为他有他的一套电影语言。最近有一位香港导演叫陈嘉上,他最近拍了一部电影《三分钟先生》也作了一个新的尝试,戏里面的郑中基就饰演一个吊儿郎当的角色,突然有一天有一个6岁的孩子跑来告诉他,说是他的孩子,看上去是一个普通的戏剧,但是这个故事和这部电影开拍的背景有关系,因为这部电影在进行拍摄一个星期之后,原本的导演因某种理由拒绝拍下去,因此就落到陈嘉上的手上。这当中也暗喻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电影)突然落在陈嘉上的手上,接下来导演就要想办法将这部通俗的喜剧拍下去。还有尔冬升也在走温情的路线,同时他也尝试找回中国失落已久的人间有情的传统,延续了中国30年代的导演袁牧之《马路天使》当中的温情路线。我觉得反而没有主流的时候,大家可以放开资本去尝试不一样的题材,即使资金不高,可是拍出来的都是清新的作品。虽然大体上看到的主流商业都是黑社会电影,这种看法是对的,可是黑社会电影已经很难变成一种类型了,很难去复制了,大家还是可以百花齐放,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安:以你的观点,近年将香港黑社会电影拍得最淋漓尽致的,是近期凭着《放.逐》入围威尼斯的杜琪峰吗?或者还是另有其人?
辉:我最近看了杜琪峰的《放.逐》,这部电影的故事有点像美国电影《Kill Bill》,我认为《放.逐》并不能超越他之前的作品《枪火》,甚至《黑社会续集 – 以和为贵》的故事,也不见得可以超越第一集,所以,我必须诚实地说,虽然杜琪峰在香港是备受尊敬的电影工作者,但是我不觉得他是最好的一个,甚至并不是将黑社会电影拍得很好的一个导演,所以,不要被“杜琪峰的神话”骗到。
安:听说接下来,贾樟柯会拍一部“江湖片”,听说跟你有关系的?
辉:贾樟柯这一回是去到香港,我就送他一本新书叫《江湖有事》嘛,那么书的封面就是三年前我蹲在伦敦一家小旅馆的走廊,那么这个跟贾樟柯有什么关系呢?
贾樟柯看到这本书之后就很高兴,因为除了侯孝贤是他的启蒙老师之外,香港的江湖片也是对他影响深远的。我在这里也透露他的一个小秘密,他在两年后会到香港拍一部“江湖片”叫做《双龙会》,是一部讲述黑社会的故事,可是最重要的他是要影射两条龙之间的斗争 ,就是中国和台湾!就连我最近也想写一本书叫做《每个人心中都会一个黑社会》!
最近香港在选特首,有个民主派的候选人,是一名毕业于英国大学,平时都是西装笔挺、文质彬彬的大律师梁家杰。他为了要选特首,就脱掉一贯的西装打扮,换上了像黑社会老大一样的装扮走入人群。更有趣的就是他的竞选海报只有三个字“撑杰哥”,坦白说“撑”这个字就是香港的黑社会专用语言啊!你看连一个政治选举都用这种“黑社会”方式来进行,简直就是将杜琪峰的电影《黑社会- 以和为贵》搬到政治舞台。
所以,为什么我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黑社会”,香港的黑社会电影拍得精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自然的在市场上也特别卖座…香港一直以来都是黑社会的大本营,因为在1949年之后,台湾某某在香港与黑社会挂钩,作为情报工作的用途,所以,黑社会在香港是特别有势力的。有一段时候,它的影响性就连香港很多街道都是以黑社会社团为名的,比方有个社团叫“和合图”,那么有一条街道就取名为“合图街”,这也显现了黑社会在整个香港的民间力量!
安:香港有哪些导演,你特别佩服的?
辉:当然是王家卫,我非常佩服他的坚持。他的每一部作品无论是《2046》或者是《花样年华》都保持一贯的水准。就像他的《花样年华》,不断地在香港有线电视重播时,每一次重看都会找到重看的理由,每一次重看王家卫的电影,你总会发现有些东西被忽略了,包括了每一格画面、每一句对白、某一个眼神,包括《重庆森林》,所以王家卫的确是我最佩服的!那么,有一位导演总是被人低估的应该是王晶,他是一个让我很心疼得导演,他是一个很会掌握电影语言的人,他应该有能力为拍出香港很好的作品,但是,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也许人个有志吧!
安:有哪些是你令你失望的?
辉:…啊,我这个人说话很白,好吧,就说吧,最令我失望的是吴宇森…怎么说呢,我觉得他后来拍得电影,连基本的电影语言,包括镜头、剪接、灯光、音效、演员的表情,都无法掌握得很好,也不知道他退步了,还是我进步的太快。
安:从你最佩服的导演王家卫,到台湾的候孝贤和蔡明亮,他们三个人在国际上都拥有辉煌的成就,但是回归到整个亚洲的趋势,你认为亚洲观众已经开始接纳他们,还是继续保持冷漠?
辉:我觉得在香港是越来越接纳,我觉得这个时代每过几年就有一个Psycho、一个周期。我想,吉安你最近一定有发觉到台湾发生了金马奖的争议,在媒体报章上有许多“苍生”在大骂:“拜托了蔡明亮,不要再拍这种电影啦,闷死啦,我们看不懂啦!” 他们不会觉得惭愧,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艺术修养…总是有一个Psycho的出现。可是在台湾,所谓的主流和非主流当然紧紧挂钩的,我觉得香港可以出现王家卫、关锦鹏、陈果等非主流的导演,有赖于一定要有发展得成熟的主流电影工业才能够支撑非主流的存在。在整个主流电影工业里拍了很多电影,有烂的、也不乏好的,甚至是市场主导的电影,当一切成熟之后,就有足够的资本、足够的明星…因为电影本来就是明星工业嘛!不要说王家卫没有计算过,他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明星,都是卖点。假如没有这些足够的明星,你没有基本的保障,你去哪里找明星演员,人家是不会投资的。
我在台湾认识的每个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他们都渴望当另一个蔡明亮、侯孝贤、杨德昌,反而他们就是不愿意当尔冬升、王晶、陈嘉上!也因为其他原因,整个台湾主流电影工业都撑不起来,自然也支撑不了非主流的电影市场,所以,非主流电影数来数去就只有蔡明亮,还有其他冒起的年轻导演,这也致使非主流电影无法推销出去。不过,以我的看法,接纳不接纳方面,我觉得在香港的确是比较多元化一点。
安:最后,让你总结一下今年,有哪一些电影你会特别推荐,有哪一些则是你最失望的?
辉:最失望的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当中最让我失望的还是冯小刚的《夜宴》,因为我过去特别钟爱冯小刚电影中描写社会小人物的幽默感、甚至表现了乐观活下去的态度…那么没想到冯小刚这一次完全破坏了在我心中的形象,作为一个影迷,我很想写一封信去骂他一顿!至于最想推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峡好人》!还是非常贾樟柯个性的电影。电影中也出现了新的电影语言,虽然还是诉说着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可是明显比之前的作品更进了一步!《三峡好人》说的就是长达2千年历史的长江三峡,就在2年之间完全消失了,令我非常痛心,看了也更能让我印象深刻!
自从《世界》那一部作品开始,贾樟柯开始加入了一些超现实的元素,那么在这一次的《三峡好人》里面,就出现了好几幕超现实的奇怪影像…比方说, 当戏中的女主角抬头望向天空的时候,天空竟然出现了飞碟,是ET咧!另外一个奇怪景象就是将长江三峡拍成火箭突然向高空发射,然后,在电影的尾端突然出现一个男子在两幢高楼的中间,走起钢索,使得整部电影出来的效果非常《卡夫卡》,很有趣!所以,《三峡好人》是今年不会让你看得很不安,反而是一部让你看得很快乐,却让你带着很沉重心情离开电影院的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 點閱次數:89671 ]
回應頁數 : 1 2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