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誰不在乎馬華文學?  ◎  翎龍
藝文訊息 2009-09-24 15:45:35
Bookmark and Share

周若濤X楊嘉仁●不設限對談
圖/文:陳燕棣

他們反問:究竟誰不在乎馬華文學?
當題目丟出來,同為有人出版社同仁的周若濤和楊嘉仁反問,究竟是誰不在乎馬華文學?在乎不在乎都大有人,檢視不在乎,創造新在乎,才能讓馬華文學走得更遠。

●政府不在乎?
周:每個國家都應該關注任何形式的藝文活動,比如舉辦音樂節、藝術節、作家寫作計劃等。如果政府願意每年資助馬華作家完成他的寫作計劃,即便一年只有一個人受惠,我想,累積起來的作品量也應該會很可觀。希望政府可以比照他們獎助馬來文學的作法,即使只有一半的資源也好,情況一定會大大不同。

楊:不過這是這個國家體質的問題,先天不足,後天上又牽涉到語文出版法令等政治問題,這是很難改變的局面。

周:唯有寄望民間團體多多支持馬華文學。目前有一些社團多年來持續資助出版基金,比如福聯會和南大,其實很難得。

楊:不過物價高漲的今天,出版基金也只能支付一半的出版費用,未來希望有更多的社團關注馬華文學,以實際行動支持馬華文學。

●教育不在乎?
楊:現代社會中學生都只顧考試唸書,沒有人在乎創作。大環境的教育制度沒有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唯有靠校方和老師的努力,栽培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興趣。比如校園刊物、校際文學獎、文藝營,可以讓更多學生喜歡上文學,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投入寫作行列,但他們會成為讀者。所以,教育對馬華文學的助力是很重要的。

●書店不在乎?
周:馬來西亞的書業生態其實不健全,書業上中下游都同屬一個企業,讓企業運用其主宰優勢壟斷市場。

優良的書業模式應該是出版、代理和書店分開操作,在日本,作家和出版社都不能賣書,只有代理才能批書、書店才能賣書,符合自由市場的競爭規則。如此一來,書商不會獨厚自家出版品,對任何出版品都一視同仁,各家馬華文學出版品的能見度也相對提高。

楊:當然這也牽涉到行業的規模問題,行業興盛,利益分配就會均衡;市場很小,就會出現惡性競爭,也沒有太多的規則可談,大吃小是必然的現象。

周:馬華文學市場的確很小,也沒有法律管制,微軟因為違反自由經濟競爭而敗訴的案例,也不會發生在這裡。

●媒體不在乎?
周:本土媒體刊登馬華作品的比例應該提高,這樣才能栽培更多的作者。馬來西亞的媒體大量運用國外的資訊和稿件,在地文章卻委屈的縮在角落。其實多刊登馬華在地文章,讀者也會更認識馬華文學。如果說在地資源不夠多,那媒體更應該多鼓勵、多栽培本土寫作人。不是每一個作家一出道就是梁文道和陶傑,沒有發表的平台,很難持續耕耘。

●我們如何在乎?
周:搞出版的初衷,其實是因為很多人在書店裡頭看到馬華文學專櫃,都繞道而行。可是現在慢慢的,讀者會開始找我們出版社的書。內容優良化,讀者就會在乎。

這不是自誇,其實市場上有一群潛在的讀者,他們以前或許比較關注港台文學,相較以前,馬華文學近幾年的素質提升了很多,所以讀者也轉移了目光。

如果你把潛在的客戶群擴大,在乎的人數就會增加了。其實沒有多少人以商品目光來探測文學市場,看看讀者群有多少、在哪裡。

出版社,作為一個商業的個體、作為事業的經營,必須在乎這個點。
楊:其實這也關係到整個大環境的資源有限,比起英文出版的規模,馬華文學出版真的還不成氣候。

我們在乎的是優良的馬華文學,出版的初衷也是想出版優良的馬華文學。

馬華文學之所以會有“在不在乎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長久以來讀者沒有將它歸類為優良的出版品,其實只要作品優良,就會有人在乎。
許友彬出版《七天》的時候,外人看來是小眾作品,可是現在一部小說可以賣三幾萬本,成了優良的暢銷作品。

當然純文學不能只用單一的說法來應證,好作品未必會有好市場,可是“優質”是所有好作品的基本條件。

*轉載自20-9-09星洲日報‧星期刊

[ 點閱次數:91809 ]

20 則回應

說得好--不是每一個作家一出道就是梁文道和陶傑。

關於媒體的問題,
有潛力的作者沒有被發現,被栽培,缺乏發表平台,
卻大量裁剪或轉載他國的文章,
這牽涉到編輯的人脈,眼光和才識的問題了。

惡性循環,
沒有優質編輯,沒有優質讀者,當然也沒有優質作者。

雖然,說到底,培養一個作者也不是媒體的工作,
這仰賴ㄧ整個社會體制的環環相扣。
路人 [訪客] 2009-09-24 @ 17:43
我也想不到,有哪一位作家一出道時不是「梁文道陶傑」,後來慢慢變成「梁文道陶傑」的。
只要是錐子,放進布袋,沒有不破袋而出的。
黃俊麟 [會員] 2009-09-25 @ 09:09
也許可以說,梁文道陶傑出到時也不是梁文道陶傑。
還有,嘉仁說:政府獎助「不過這是這個國家體質的問題,先天不足,後天上又牽涉到語文出版法令等政治問題,這是很難改變的局面。」我覺得這表示這個國家體質很有問題,語文出版法令也沒規定不能出版非馬來文學。馬來文學才是國家文學也沒寫入憲法。
如果國陣政府不行,民聯的州政府也可獎助啊!
以前砂拉越的婆羅洲文化局就獎助過,可見非關法令。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2009-09-25 @ 20:28
錦忠,

要革的是更多不成文的規定以及行政偏差,或許不是改朝換代一兩次就能夠完成的事.
嘉仁 [會員] 2009-09-27 @ 10:54
嘉仁,

行政偏差不只官方,私人界的官僚和不成文規定,也不容許誰來在乎馬華文學,沒甚利潤的文化事業,在商言商,搵食艱難,已沒人要做了。
2009-09-27 @ 18:01
不!梁文道陶傑出道時就已經是梁文道陶傑了,可能沒那麼知名,但己經是梁文道陶傑了。
我的意思是,媒體能夠讓還未成名的梁文道陶傑成名,但不能讓還不是梁文道陶傑的梁文道陶傑慢慢變成梁文道陶傑。
黃俊麟 [會員] 2009-09-28 @ 10:13
嘉仁:那就給它改朝換代很多次。
莊若:馬華文學不是文化事業,要把它作成文化生意,把它當產業。商有很多種言法。
俊麟,所以媒體如文春,就該慧眼識更多還未成名的梁文道陶傑。從一九九零道二零零九,馬華還是黎紫書李天葆當關?(在台在港的姑不論)。後浪後浪快點來吧,管他是不是梁文道陶傑。
有人不要後繼無人,更不要此時無人剩有人。
2009-09-28 @ 22:29
張錦忠,
要做文化生意,有心的沒力,有力的沒心。
此篇訪問只是兩人節錄,大約是整個專輯的五分之一(編輯前言如果有機會你找來讀讀。)許右彬,黃昏星,傅承得和許育華的訪問在「椰子屋」(拍照的顯示不出來,報紙也似乎沒標明,那可是八打靈椰子屋最後一次上報。)我旁聽了一會,不足為外人道的,日後才跟你私下聊吧。
再說什麼,都像舊調重彈,沒有結果。
2009-09-29 @ 01:47
應該是有心的沒錢,有錢的沒心。不過話說回來,有錢的,要做生意賺更多錢,當然不願做文化生意。
2009-09-29 @ 08:13
會有結果的。雖然花果纍纍不一定由我們享用。也或者我們頭髮斑白時已可淺嘗呢﹗
Shanti [會員] 2009-09-29 @ 10:35
后浪們都在臺灣错蠢蠢欲动呢。

也许大家该拭目以待?
2009-09-29 @ 12:04
嗯嗯,我看好陳文恬.
其實有沒有潛在才華還是可以從作品中看出來的.

但類似這樣的創作人材不會長久自甘於文學創作世界中的.
三年五年就會消失了蹤影.

而文學在馬華,前路難行.二十年前是如此,二十年後問題依舊.
至於在台灣,以目前文學出版進入冰河期來看,要有所作為,也不容易.

反正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吧!爬到沒有力,就會自然脫隊而去.
有沒有文學,還是照樣可以生活得好好啦!
you [會員] 2009-09-29 @ 14:28
所以結論是看自己想做什麼,別在乎別人怎樣做了。反正建言也沒用。
2009-09-29 @ 15:11
其實上面談論的問題,二十年前也都談過了.如今還是面對著同樣的問題.所以,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裡頭涉及到國家政策,教育制度,文學價值和商業/文化生產認知等等等問題(嘿!君不見馬來西亞那些中文系等都搶著做中國文化和中國古典/現代文學的代言人,舉辦中國xx研討會,錯置得讓人覺得有點好玩),大環境使然啊!不信,二十年後還是同樣的問題,而且問題還是會越來越嚴峻.

鐵板一塊,拋開理想,現實的一句:關山難越啊.


順便想問,改朝換代後的民聯檳城政府,在小林的領導下,是否願意撥出一千萬當著馬華文學創作基金?或只鼓勵檳城馬華創作者,買下每名這些創作者出版的書三百或五百本,捐給各地獨中/國中圖書館?或以申請創作計畫的方式給予獎勵?

不然,改朝換代,還是老話一句,誰在乎馬華文學?

馬華文學還是自玩自的,自爽?
you [會員] 2009-09-29 @ 16:41
管你爽还是不爽,写就好了。空留言,也留不出一部经典来。
微不足道的小鬼 [會員] 2009-09-29 @ 18:50

曾经是写作人方野的现任马华总会长都没有要求从马华二十亿的资产里头拨出三五百万当“马华”文学基金,我们还期待什么政治人物帮我们?

文学的归文学,政治的归政治好了。新加坡政府那么多钱,也那么乐意支助文化活动,也不见得培养出几个出色的年青写作人。
2009-09-29 @ 20:59
這樣的邏輯就對了。改朝換代跟馬華文學沒有必然的關係。但是改朝換代跟文化政策可以有關係。小林小卡早就該宣稱自己治下的州走多元文化路線,否則跟小巫五十步笑五十一步耳。
納稅人來自各族,但是偏偏只有一族一語受惠,這是社會不公。已經不只是馬華文學或馬華公會在不在乎文學的問題了。方野兄旗下不是有個華人文化協會嗎?不知近年有沒有與文學沾上邊的生意?
以前老林治下的檳城,同樂會也有華文組的徵文比賽華文文學書展。

至於文學,當然是一個人的玩意兒。
個人修身,【文學共和國】才是文學的國度,無語言,無邊界之別。

但是馬華文學,就不是一個人的玩意了。

還是個人與群治分頭努力吧。我輩二十年前努力不夠,慚愧慚愧。二十年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各位有人。

2009-09-29 @ 22:18
是的,改朝換代跟文化政策可以有關係。
目前新加坡尚未看見出色寫作人,
但文化與教育都是百年事業,
一切看在未來。

五十年後,也未必不是另一番風景?
這才是馬華社會應該深思之處。
路人 [訪客] 2009-09-30 @ 00:18
方野可能早就忘了方野.(但二十年前的方野,卻常在文化協會出版的"文道"月刊寫了不少的專欄)實際上,文化協會的性質有點像台灣的文訊.之前屬於國民黨旗下一幟,如今"有點"獨立在外.文化協會的定位在哪裡?方針是甚麼?嘿嘿!可能就會長一人說了算(中馬文化交流組織?).

馬華,至少有一部長一副部長是文藝青年出身的.都出版過文學和文化著作.其一還曾當過作協副主席,嗯嗯,乍看來馬華文學應該可以突穿某些政策而邁向有所為之路吧?所以請將脖子伸長一點的期待吧!

其實,總覺得檳城可以做為一個表率.不是針對一個政黨"民聯".而是以一個檳州政府(這是華人人口比率最多的一州啊)為依據,爭取馬華文學在這一州成為州政府關注的焦點.至少與馬來文學一樣,受到重視.這是在新政府成立時必須要爭取的.(但誰去做建言和爭取呢?畢竟小林又不是文藝青年)

至少,可以做得像台灣高雄的文化局那樣,支援作家的出版,給予經濟的支援,以高額鼓勵具有高品質的創作,頒於州度作家獎等等.從州為為點擊面,或許可以突破一些國家鐵板式的固定文化政策(會不會像做夢了點?),不然,改朝換代,湯藥不換,則意義何在?

當然,老張說得對,"個人與群治分頭努力吧"!小黃也說得對,是錐子,不管多厚的布袋,都會突出銳光的.畢竟,是石頭的,磨了再磨,還是石頭,如我一樣,那就難有作為了.

順便想問一下,有沒有人創作了一輩子馬華文學,而被頒Tan Sri或Dato的呢?當然,Datuk和"阿公"就另當別論了.
you [會員] 2009-09-30 @ 03:09
我们都应该尊敬、呵护、体会并发扬马华文学的潜能,以便能保存
本地的写作文化。
陈伟哲 [訪客] · http://tanweijer.blogspot.com 2009-10-03 @ 23:03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3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