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文/曾翎龍(有人出版社總編輯)
首先得說明這討論並不全面,只略談青少年讀物,和文學書。
紅蜻蜓出版社的青少年小說,書價一直以來維持在RM20,頁數幾乎都超出250頁甚至逼近300,價格不變。嘉陽250頁賣RM22。魔豆250頁賣RM20。大樹160頁賣RM18。彩虹180頁賣RM18。聯營136頁賣RM12.50。
萬撓男孩教育漫畫系列一般都賣RM10(104頁),最近開本做大了,調到RM13.50;純愛小說等頁數較厚的則賣RM18。品口漫畫RM12 NETT,全彩128頁。合力漫畫RM12,全彩128頁。GEMPAK漫畫RM12,全彩160頁。嘉陽鬼漫畫RM14.90,全彩200頁。
以上皆為西馬定價,東馬一般多加十巴仙。考慮版稅、編輯和印刷成本,可以說,本地青少年讀物定價合理。主要考量有兩點:一、面向小讀者(和付錢的家長)書價不能高;二、以高印刷量來壓低成本。此外,少年市場競爭激烈,內容題材又大同小異,出版社為了增加吸引力,只好在頁數或價格上動腦筋,盡量做到“大碗又便宜”。
文學書又是如何定價呢?近期逛了逛書展,有了個新奇的發現:定價不是太低便是太高。
以有人出版社為例,一般算法是頁數除十,再加兩塊,即200頁內文黑白書,賣RM22。近年略起價,除十加四。最新出版的方肯《海峽邊城》,244頁,賣RM28。大將出版社最新出版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196頁RM22。大河出版社月前出的合集《膠林深處》,290頁RM35。也就是說,這三家出版社的文學書定價是頁數除十再加RM2-RM6。當然也有特例,但定價大致在這框架裡了。主要考量也有兩點:讀者的購買力(這與人民平均所得及可支配花費掛鉤),以及競爭力(中國台灣文學書很多很強呢)。從這兩點考量,以上書價是合理的。
而其實,這不是“合理”的定價。以244頁黑白書、印量一千本計算,內頁排版、封面設計、校對和印刷費用已經超過RM8000。定價RM28,作者版稅8%,若是以現金一次給付,即RM2240,全書成本約RM10500。給總代理50%折價,在書店每賣出一本實收RM14──要賣750本才能回本。一般文學書在全馬書店能賣750本嗎?等待果陀。Durian Runtuh,我佛慈悲:別傻了。
那該如何持續出版?有些作者把版稅換算成書,努力賣書。出版社出席各類活動擺個書攤,努力賣書。偶爾拿到一些出版基金或贊助,便是這樣磕磕絆絆走下來了。
這些“傳統”出版社也許這麼想:“我們也是文學讀者,搞出版自然也會考慮文學讀者。”──但這也許卻是舊派思維,落伍了。
新近出版的文學書,漫延書房的辛金順《私秘書》150頁RM30、吳鑫霖《不愁此時春光》166頁RM30、宋子衡《霧銷北面頭》162頁RM35、何征倉《背後的世界》186頁RM35。這四本書還獲得“林慶金出版獎”贊助出版經費呢。三三出版社的劉慶鴻《花朵倒懸》134頁RM25、林韋地《消失了你我的國》174頁RM30。
文學書一般印量1000-2000本,比青少年讀物少得多,面向的也多是比較挑剔的成年讀者,選紙和印刷要求都較高,定價略貴可以理解。但貴到以上程度還真叫人咋舌。也許印量已經下壓到千本以下,單本成本提高了。
“文學書難賣,讀者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買書的都是這一小群人,銷量上不去,不如賣貴一點,厚利少銷來維持出版。”──這是現今文學出版的思維嗎?
我們要迎向高價閱讀時代了嗎?
[ 點閱次數:118283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