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這些人,那些遠方》
作者: 抽屜
文類:散文集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ISBN: 978-967-0744-65-0
定價:RM38.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屜散文集。也畫畫。
畫畫時,作者是「在某一處靜止的我」。寫字時,作者是「正往某處去的我」。
抽屜:「因為既不敢在靜止裡靜止下去,也不敢毫無顧慮地往某處走去。
所以畫了又寫,在兩者之間切換,最後既沒有靜止下來,也沒有走到我想像中的,邊界之外的遠方。」
書分二輯。輯一〈這些人〉寫/畫生活裡出現過的人,
輯二〈破綻之城〉住的是作者年輕時在部落格裡寫過的人。
現在想起來,這些人已經都在那些遠方。
作者簡介
抽屜,1978年生。曾是「非寫部落格不可症」的重度患者。全盛時期擁有七個部落格,臉書大浪蓋過全球後不藥而癒。「抽屜裡的文字屍」,「梳聲音」和「生抽小記」都曾是她的居所。
繪製圖表,製造動畫,設計網絡產品都曾是日常。工作之外偶爾為報章或書本繪圖,寫點字。
散文作品收錄於《與島漂流:馬華當代散文選2000-2012》。
摘錄
他們都是我的星期五
自序◎ 抽屜
好多年前的事了。翎龍跟我提起有人出版社願意為我出書,我開始想像這些日子的「聲音」終於可以集合起來,以一個整體的方式被聽見。本以為這應該不是件難事,畢竟收錄在這本書的圖文多曾發表於部落格(抽屜裡的文字屍,有人部落的「梳聲音」)或星洲日報專欄(文藝春秋,平上去入)裡。整理的過程中,卻老是碰壁,沒有想像中容易。或許是因為我未曾以整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字,他們大部分只是當時的即興玩鬧。無論是圖還是文,他們都是我對當時頻頻湧入的聲音所作出的,本能的排遣。我只想把腦裡日漸沸騰的聲音排出體外,以便得到多一些平靜。
有好長的一段日子我無法直視他們,也無法與他們並排。他們好像是我寫的,也好像是我的分身寫的,腦裡偶爾會有用小石子朝自己的後腦勺扔的衝動。你是誰啊,你到底想怎樣?這樣想著,迴避著,懼怕著,便擱著十一年。書原本可以是三十歲出的。可是一晃眼已經四十一,出書的時間拉遠,而我漸漸不在「那裡」了。曾以為隨著年齡增長或許會變得更有能力,讓他們更完整,更成熟,然而沒有。我想如今比那時多的或許只是勇氣,因為終於來到「已經可以承擔當時的我」的隙縫外了。
本書共有兩輯。輯一〈這些人〉收錄寫過的,是生活裡出現過的人,大部分是千字短文。輯二〈破綻之城〉裡收錄的是二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在部落格寫過的人,二十五歲是十六年前的事,名副其實是「那些遠方」。寫的當下並不知道為什麼會寫這些人,腦裡有句子出現,追著我,重複地在我的腦裡複述著,因此只能丟下畫筆先寫寫看。看看來者何人,有何事。回想起來,畫線條的我是「在某一處靜止的我」,在鍵盤上敲字的我是「正往某處去的我」。因為既不敢在靜止裡靜止下去,也不敢毫無顧慮地往某處走去。所以畫了又寫,在兩者之間切換,最後既沒有靜止下來,也沒有走到我想像中的,邊界之外的遠方。整理的過程中常常想起當時尚未能辨識的暗流。辦公室的樣子,MSN,各種寂靜以及聲音,客納街,安詳山和畫室裡洗筆罐底下的洞,洞口底下沉澱著的垢。
曾經有個算命的跟我說,你是魯賓遜。他在一張卡片上寫下「魯賓遜」三個字讓我拿回家。那一刻並沒有想起魯賓遜是誰,是什麼。後來他看我一臉疑惑,又說:魯賓遜啊。你不知道嗎?
那個漂流到荒島的人。你是一個把自己流放到孤島的人。後來我想,算命先生沒有告訴我的是,魯賓遜後來救了一個快被食人族吃了的土人。因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魯賓遜給他取了名字,那個土人於是有了名字,叫「星期五」。星期五後來成了他的奴僕與朋友。
完成這本書的這一刻,我才想起來。啊。原來他們都是我的「星期五」。
[ 點閱次數:15166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