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青年翻頁見中年——有人出版社二十年記  ◎  有人出版社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23-05-20 17:26:26
Bookmark and Share

|曾翎龍 | 馬來西亞有人出版社總編輯

一、有人的貴人們

2003年6月,有人出版社第一本書《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出版,收入六字輩詩人方路、劉育龍、呂育陶,七字輩詩人周錦聰、林健文、陳耀宗、張惠思、羅羅、陳燕棣、木焱、曾翎龍、龔萬輝、黃惠婉、劉藝婉、Skyblue、張瑋栩、周若濤、楊嘉仁、翁婉君、駱雨慧、劉慶鴻,八字輩詩人林頡轢共一百五十八首詩作。詩人們集資,各自繳付兩百令吉,得回二十本書。草創期通路不通,我們找了城邦的周金明代理,蒙他豪爽包銷四百本,幾乎立刻付清書款,至今感念。若第一本便出書不利,不知此後還有沒有人。

張景雲為《有本詩集》寫的序文〈語言的逃亡〉,談及他偏愛的非/反詩意寫作,看來是婉轉的提醒──裡頭大多數詩作他大概並不滿意,至少不是他屬意的寫法。他願意寫序,期許的竟或是年輕人的躁動,不曉得會鬧出什麼動靜來。記得書成後,與他約在吉隆坡文化街紫藤茶坊茶聚,席間少話,但可以感知他樂於親近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總帶反骨,總要做出不一樣的事來,好比他年輕的時候。他也提醒我們,「一個現代詩人必須具有平衡的存在意識和歷史意識,兩者融合於一才能成就個人寫作之中的軟哲學寫作內容。」2016年,有人出版社出版他編並序的《威北華文藝創作集》1 ,期間他二度乘搭輕快鐵到八打靈再也Amcorp Mall及百樂花園與我和楊嘉仁聚談,貝雷帽斜肩包底下翻出的眼光筆意,依舊是別無二家的長者學養和風範。

彼時有人諸子(我、楊嘉仁、周若濤、龔萬輝等)都只二十多歲,作品累積不多,《有本詩集》之後,有人出版的都是六字輩(甚至更早)的前輩作品:方路詩集《傷心的隱喻》(2004)、散文集《單向道》(2005)、朵拉微型小說《掌上情愛》(2005)、冰谷散文集《走進風下之鄉》(2007)等。這些前輩們願意把作品交託「年輕的」有人出版,既是勉勵扶持後輩,或也說明馬來西亞文學出版行業萎靡,可選擇的管道有限。

我1999年加入星洲日報,工餘與友人籌辦《有本雜誌》2 ,及至創辦有人出版社,按星洲日報的員工守則,這算打第二份工,是不允許的。雖說文學出版談不上謀利(不虧蝕已要謝天謝地),管理層一般不理,總也忐忑。出版方路詩集《傷心的隱喻》時,我們特地邀請星洲日報集團總編輯蕭依釗,出席在吉隆坡大將書行樓上舉辦的推介禮。有她「加持」,出版路上應當順當。新聞見報後,有人出版社拋頭露面,膽子壯了,路好像也走得比較穩。

路加(曾志偉)也出席了方路詩集推介。他是工大「孤舟工作室」元老,也寫詩。參加過有人的幾次活動,總是靜靜的來,靜靜的走。有人草創期阮囊羞澀,他投了一筆錢進來,「拿去用,不客氣」。楊嘉仁說他是天使投資者,其實他哪是投資,他是單純喜歡文學,連帶也喜歡喜歡文學的人。方路散文集《單向道》印好後,我和嘉仁拿著書在他公寓樓下徘徊,他住的公寓便是姚拓住的公寓。那時他大概已不能說話,我們不知道應不應該打擾。後來我們把書放進他的郵箱,離開後收到他的SMS:「下回見」。沒有下回了,2005年9月,他因鼻咽癌英年早逝。一晃十八年,孩子都已長大成人,會不會閱讀有人的書呢。但願他們知道,爸爸是天使。

2007年,時任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邀請有人赴台免費參展。我在台北書展的東南亞華人出版與市場論壇,發表了「馬來西亞華文出版:現況、問題與前景」一文3。2008年,林載爵又邀請我到韓國首爾,出席第七屆東亞出版人會議兼世界編輯大會。對於甫成立沒幾年的出版社以及沒什麼經驗的編輯,這些邀約都是巨大的鼓勵和肯定。

大眾書局負責中文書採購的韋翠群和周強生,諾文代理歷任負責人Lora、Vynnie,大將出版社社長傅承得、大夢書房彭早慧等人,都曾在有人成長路途中扶過一把。他們先後退休或離職,叫人驚覺有人已經走了二十年,從周遭一直都有前輩長者善意勸勉,到人群越走越稀落,有人著實不再年輕。

年輕的時候,父母知道我在辦出版社,沒有言語。他們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不願鼓勵,卻也無從勸阻。因為常要取書送書,這裡那裡擺個小書攤,我買了一架小推車。記得是七十令吉,五金店的廉價貨色,用久了會金屬疲勞,推手和輪軸折合處會鬆裂。一天送完書回家,得載家人外出用餐,把推車取出靠在牆邊。隔天醒來,發現推車輪軸上下兩面都釘牢了鐵片,不再鬆鬆脫脫。這是父親的默許吧。說起來,這輛推車也有二十年車齡,四處征戰依舊硬朗,父親近年卻是多病了。

2003年,有人出版社像是在貧瘠土壤意外冒出的一株新芽,在眾人的期待和呵護底下,慢慢長出枝葉,舒展手腳。如今雖不至於蓊鬱展傘,庇蔭後人,卻也自成一處綠景,可以吞吐些新鮮氣息了。


父親加固了的推車,陪伴有人出版社走過二十年。

二、有人與旅台的人

現在回想,有人出版社的創立,頗有七字輩搶奪馬華文學話語權的態勢。1992年,黃錦樹發表〈馬華文學「經典缺席」〉,稱馬華文學還停留在拓荒期,產生不了經典,應該引火燒芭,清除「種滿了雜樹的園子」,推倒重建。1997年,他以方北方為題,在吉隆坡「馬華文學國際研討會」抨擊現實主義作品,並提出馬華文學斷奶論(戒喝中國奶水)4。馬華文壇闖入了個野孩子,鬧哄了好幾年。也就在這幾年,黃錦樹、陳大為、鍾怡雯等旅台學人作家,連連摘下台灣兩大報文學獎及花踪文學獎。加上李永平、張貴興、林建國、張錦忠等人,作品與論述皆成績斐然,「旅台派」挾帶台風返馬,掌握了話語權。

受這股台風波及,現實主義折戟,聲望與創作士氣低迷,年輕寫作人卻是躍躍欲試。加上《椰子屋》和《蕉風》休刊5,有人出版社於馬華文壇極需重新起步時期創立,成員多為七字輩,自有一股蓄勢待發、展望未來的朝氣。此前馬華文學出版素質良莠不齊(這話是客氣了),從有人的選書選紙、編輯裝訂和宣傳打書策略來看,隱隱然有「與過去告別」、「建立新基地」的自許和傲氣。

歷經數年路線摸索及作品積累,2007年,馬華文壇七字輩開始集體發聲,龔萬輝、翁婉君合著《按鍵迴轉》、梁靖芬散文集《夢寐以北》、曾翎龍詩集《有人以北》、許通元主編《有志一同:馬華同志小說選》、木焱詩集《毛毛之書》陸續出版。其中《夢寐以北》及《毛毛之書》摘下2009年花踪文學獎第一屆馬華文學大獎。也在此前後數年,繼黎紫書之後,在地及留台(返馬)七字輩作者如龔萬輝、楊邦尼、周若濤、曾翎龍、梁靖芬等都「游入公海」,捕獲台灣聯合報或中國時報文學獎;有人作者群幾乎屆屆佔據花踪馬華甄選獎逾半入圍和得獎名單。有人作者方路(2008)、呂育陶(2010)、曾翎龍(2012)、龔萬輝(2014)、梁靖芬(2018)、翁菀君(2020)先後獲得馬來西亞優秀青年作家獎,參與評選的作品幾乎都由有人出版。

或許可以說,經歷了1990年代的旅台論述與創作的刺激,本土文學創作與出版迎來了一次復甦與集體回應。有人出版社生逢其時,多少起著凝聚文友及相互扶持的作用。但有人與旅台其實並不對立,有人主要的封面設計師龔萬輝、重要作者如方路、李宗舜、辛金順、邢詒旺等人,也都有留台經驗。旅台作者學人設立了論述與創作的高度,影響後來者甚深。那些年的論爭,反駁的言論大多蒼白無力;隔代觀火,年輕寫作人是當笑話或熱鬧看待的。我們知道,你得拿出作品來說話,才能有對話的契機。

2014年,有人出版《火,與危險事物:黃錦樹馬共小說選》,這是黃錦樹成名二十年以來(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夢與豬與黎明》1994年由台灣九歌出版),首次在馬來西亞出版的文學作品。按他的說法,是「馬來西亞華社資源有限,可以挪用台灣資源那便在台灣出版吧」,但這麼一位馬華文學強者和發言人,若沒有一本書經由本土編輯出版、上架,怎麼說都是失禮的。此書出版後翌年,獲花踪馬華文學大獎,錦樹將獎金連同母親留下的手尾錢,交託有人出版社支援馬華文學出版。6

此後,有人出版社陸續出版黃錦樹、張錦忠、李宗舜主編《我們留臺那些年》(2014)、黃錦樹《注釋南方──馬華文學短論集》及張錦忠《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2015)、李有成《詩的回憶及其他》(2016)、黃錦樹短篇小說集《民國的慢船》及張錦忠短篇小說集《壁虎》(2019)、張錦忠《查爾斯河畔的雁聲──隨筆馬華文學II》(2021)。這些旅台作者的著作,既壯大了有人的書系,也厚實了有人的歷史意識。

2017年第十四屆花踪文學獎,我徵得工委會主席曾毓林的同意,以「回家」為主題,邀請李有成、張錦忠、黃錦樹、陳大為、鍾怡雯、胡金倫和高嘉謙當評審,一眾旅台學者作家與在地詩人作家齊聚一堂,實為多年來難得一見的人強馬壯場面。

由此看來,若說90年代的「論爭」是旅台人與本土文壇的對立甚至撕裂,這些年來風雨偃息,藉由文學閱讀、評論與出版,馬華文學板塊間粘合重整,容或姿彩紛呈,卻也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了。


有人出版社在新紀元大學學院舉辦的馬華文學研討會外擺書攤,旅台學者作家為有人站台。左起曾翎龍、張錦忠、黃錦樹及高嘉謙。

三、有人在台灣

1987年台灣解嚴,流行歌曲隨滾石飛碟等蒞馬。那時中國書籍印製粗糙敷衍、內容老舊,在青少年間並不風行。香港書直接了當,並不重包裝。美感時髦、內容多元的台灣書開始進入馬來西亞讀者視野。1982年,馬來西亞華校落實簡體字教育,但在八、九十年代的童年成長期,香港影音和漫畫文化影響深遠,七字輩讀者一般都能讀正體字書籍。

有人出版社在編輯和印製上,一直以台灣為參考對象。尤其早期,常會翻開某本台灣書囑咐編輯「就參照這樣的版式吧」,也會拎幾本書到印刷廠問負責人「這種紙有嗎?這效果做得出來嗎?」

台灣最叫人感念的,是她的文化包容的胸襟。兩大報文學獎沒有門禁,各國寫手都可參賽、得獎,鼓勵了不少旅台和馬來西亞作者。遠在部落格興盛時代,有人出版社經營「有人部落」(http://got1mag.com),邀請許多創作者與讀者交流互動,共同建構馬華作者社群。有人部落曾獲中國時報主辦的2005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藝文類首獎,以及2006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社群經營推薦優格。當時許多台灣舉辦的競賽,都是不限國籍,向世界開放的。

而把馬華文學推到台灣、協助馬華作家在台灣出書,一直是有人掛念的心事。說是心事,其實是因為心中有怨:馬來西亞讀者都能買到台灣書,馬華寫作人也都熟悉台灣詩人作家,怎麼反過來就不能通行、行同陌路了呢。

早年還健壯時,我曾拎著幾袋書到台北唐山書店寄賣。2011年《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出版後,也曾左右手各提一個環保袋,狼狽地乘搭捷運把書送達小小書房和有河書店。有河還好,當年還在淡水捷運站左近,小小書房則距離永和捷運站有段路,走著走著會迷失在巷弄間。那時假牙在台灣已有零星讀者,但還未紅起來。直到2015年12月10日,王筱茵在臉書發文介紹,隔天便有過千分享,接下來幾天繼續發酵,台灣出版社紛紛前來詢問版權。我問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朱亞君:「寶瓶要出,當然便給寶瓶。」7

寶瓶是馬華文學的「大戶」,在此之前,黎紫書《無巧不成書》(有人,2006;寶瓶,2010)、黎紫書《簡寫》(有人,2009;寶瓶,2009)、黃瑋霜《母墟》(有人,2011;寶瓶,2011)、曾翎龍《在逃詩人》(有人,2012;寶瓶,2012)、龔萬輝《卵生年代》(有人,2012;寶瓶,2013)等書,都經由寶瓶出版。

2015年,朱亞君來馬擔任第十三屆花踪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評審,她屬意《詩在途中:黃遠雄詩選1967-2013》,另二位評審張景雲和封德屏則投給《火,與危險事物:黃錦樹馬共小說選》。結果遠雄失落獎項,亞君念念不忘。頒獎典禮後,我載她、胡金倫和宇文正赴文友聚餐,她在車上嚷著要找遠雄,她太喜歡他的詩了。坐言起行,同年,她把遠雄的詩帶到台灣,書名稍作更動,便是《走動的樹:黃遠雄詩選1967-2013》。

寶瓶出版馬華文學,台灣讀者普遍並不關注,似乎也無利可圖。或許只因亞君喜歡,覺得應該出那便出了。面對這樣一位知音人,遇上難得可能暢銷的《假牙詩集》,我私心希望假牙咬緊牙關,好讓寶瓶嚐嚐出版馬華文學的甜頭。還好假牙堅固,一關過了又一關,竟然賣破一萬本。

2020年,有人出版范俊奇散文集《鏤空與浮雕》,邀得蔣勳寫序推薦,有鹿文化社長許悔之購入版權,同年在台出版,迄今四刷;翌年出版《鏤空與浮雕II》。此書在台灣獲得不俗迴響,許多雜誌和電台都來信邀約,希望能訪問作者,也有幾家出版社摘錄書裡文章,供高中生課外閱讀。

台灣出版業遠比馬來西亞成熟,在台出版馬華文學,也打開了一扇窗,讓更多人看見馬華作家和作品。《假牙詩集》出版後,許多中國出版社找上了寶瓶詢問版權。經寶瓶轉介,有人評估篩選後,中國版《假牙詩集》交由北京後浪出版。來往洽談中,發現後浪出版公司董事長吳興元,竟是2008年首爾東亞出版人會議的舊識。2023年,《鏤空與浮雕》同樣交由後浪在中國出版。

台灣國藝會從2016年起,辦了三屆「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獲選作品可得到新台幣五十萬元寫作輔助金。此外,國藝會也贊助新台幣十萬元,供有人在馬來西亞推廣宣傳。2020年,此專案輔助的黎紫書長篇《流俗地》,由有人及麥田分別在大馬和台灣出版。黎紫書以此書獲獎無數,並已在中國賣出電視劇改編版權。2022年,同樣獲得專案輔助的龔萬輝長篇《人工少女》,由有人和寶瓶分別出版馬台版本,有人和寶瓶更聯手舉辦線上新書分享會。

此外,秀威、釀出版及印刻等出版社,都曾經出版有人旗下作者的著作。

有人出版社作品在台灣出版列表:

作者 有人出版社 台灣出版社
黎紫書 無巧不成書(2006) 無巧不成書(寶瓶,2010)
冰谷 走進風下之鄉(2007) 走進風下之鄉——沙巴叢林生活記事(秀威,2010)
黎紫書 簡寫(2009) 簡寫(寶瓶,2009)
冰谷 歲月如歌:我的童年(2011) 辜卡兵的禮物──翻閱童年(釀出版,2015)
禤素萊 隨軍翻譯(2011) 隨軍翻譯:一本聯合國維和部隊隨軍翻譯者的文化筆記(寶瓶,2017)
黃瑋霜 母墟(2011) 母墟(寶瓶,2011)
假牙 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2011) 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寶瓶,2016)
曾翎龍 在逃詩人(2012) 在逃詩人(寶瓶,2012)
冰谷 橡葉飄落的季節(2012) 橡葉飄落的季節──園坵散記(秀威,2011)
龔萬輝 卵生年代(2012) 卵生年代(2013)
梁靖芬 五行顛簸(2013) 水顫(印刻,2016)
冰谷 陽光是母親溫暖的手(2013) 陽光是母親溫暖的手(釀出版,2015)
黃遠雄 詩在途中:黃遠雄詩選1967-2013(2014) 走動的樹: 黃遠雄詩選1967-2013(寶瓶,2015)
冰谷 掀開所羅門面紗(2017) 南太平洋的明珠──掀開所羅門面紗(秀威,2010)
黎紫書 流俗地(2020) 流俗地(麥田,2020)
范俊奇、農夫 鏤空與浮雕(2020) 鏤空與浮雕(有鹿,2020)
范俊奇、農夫 鏤空與浮雕II(2021) 鏤空與浮雕II(有鹿,2021)
龔萬輝 人工少女(2022) 人工少女(寶瓶,2022)

有人出版社(上排)及台灣出版社(下排)出版的馬華文學著作。

假牙詩集創造了銷售佳績,其中在台灣賣了踰萬本。左起中國後浪版、台灣寶瓶版、馬來西亞有人平裝及精裝版。

四、有人,所以有很多書

有人出書,一般首刷一千本,至多兩三千。馬來西亞市場小,首刷能賣完已可找棵樹還願,額手稱慶不愧對環境。這些年來,有人印書量踰二十萬,設若每種滯銷二百本,一條數計下來,免不了有幾萬本存書。存書何處,這是個問題。

有人出版社原本只有兩個倉庫,一個在我家,騰出一間空房,每種書收幾本至幾十本,遇有小量補書,如月樹書店、大將書行、季風帶書店等,我自執書前往。另一處在永聯印務廠,闢了個空間給有人存書,書印好即配送通路(一般也就三五百本),餘書進倉庫,待代理補書(早年的諾文,及其後的大眾書局和有店),也協助運送。有人沒發行專員,多得永聯給了個方便(雖然倉庫也算租金),以致多年運作無礙。這得特別感謝永聯印務負責人Ms. Sim,若無她居中協調,有人恐怕經營不下去。

一次永聯遭逢白蟻之災,倉庫的書毀了三份一,痛定思痛後決定狡兔三窟,另在月樹租了個房間當倉庫,把一些書轉移過去,也接受大眾退書。漸漸的,月樹也容不下了,遂又在吉隆坡怡保路珍珠坊租下第四個倉庫。大眾退書是很可怕的,試過一回一退一百箱,六七千本書。箱頭越疊越高,搬運的體力活,不足外人道。一回倉庫滿溢,經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中文學程主任許德發安排(他有許多學生,畢業後在各地中學執教),老師們組了車隊載走了幾千本,帶回學校圖書館或分送給學生。今年又有大量退書,老師們又來搬了一次。另外也分了兩批,送到新紀元大學學院和藝青出版社,託他們到學校跑動時送給師生。

有人堅持不拋售書籍,因為這與殺雞取卵無疑,沒有回頭路,是戕害品牌和出版行業的作為。箇中情由,我在〈關於大壞狼及其他——兼至我的朋友、作者、同業及讀者〉一文8多有提及。雖然這堅持不符成本效益——三個倉庫(還免除了自家房間)年租金近萬令吉,而一年間能從倉庫調書,重見天日的恐怕不多;但收(守)得住便有希望,書是有價值的。感謝老師們在滿倉時為我們散書,免掉毀書時的不忍與愧疚。學生是一顆顆種子,你給他一本書,他往後可能長成一位讀者,或一位作家。


馬來西亞書店裡的馬華文學專櫃,架上的著作多為有人出版品。

五、有人漸入中年

《有本詩集》好幾位詩人,都是有人出版社創社股東。兩位六字輩(方路、劉育龍),六位七字輩:曾翎龍、龔萬輝、黃惠婉、周若濤、楊嘉仁、翁婉君(後稱翁菀君)。此外還有三位股東:陳翠梅(七字輩,導演)、李紅蓮(七字輩,文字工作者)及鍾進賀(八字輩)。鍾進賀於2006年成立萬撓男孩出版社,專營兒童書;方路隨後也經營「阿里路路」品牌,出版了好幾本自己的書。

邁入二十周年,有人出版社出書已近兩百種。多年來都是我管編務(兼發行、送書、倉管),楊嘉仁管行政和賬目,周若濤管網絡(有人部落和有店網絡書店)。編輯一直都是陳文禮,校對也一直仰賴許欽斐和王國剛。封面設計除了龔萬輝,後來也找了農夫。多得股東們信賴,不曾置喙社務和編務。除了又集過一次資,在沒有固定辦公室和員工的情況下,堪堪做到收支平衡。當然,也沒分過錢就是了。

有人創立後那幾年,著實辦過不少活動。2006年楊嘉仁策劃了「1726」八字輩聚會(他自己卻沒出席),17至26是那年八字輩的歲數,方肯在聚會中途閃了進來,那時她剛出版短篇小說集《看見紅雨傘》。此後她和嘉仁因為有人部落的言論風波往返交流,隔年便走在了一起。又有一年,知食份子林金城導覽吉隆坡茨廠街,在製作公司工作的李雅麗欲約訪金城,也前來參與。2007年,我們到雪州北部新古毛看水壩,金城領吃,當地人雅麗當嚮導;兩年後文友團同遊寮國,若濤雅麗已成一對戀人。我們戲稱:搞有人出版社沒什麼賺頭,但留下兩百種書,也撮合了兩段姻緣。

那些年,林金城一直是我們的老大哥,有人辦文化沙龍,他是核心組織者,帶領我們穿街過巷、翻山越嶺,足跡(及口水)所及,新山、麻坡、東甲、馬六甲、芙蓉、萬撓、烏魯音、煤炭山、雙文丹、新古毛、直涼、淡馬魯、關丹、甘馬挽、瓜拉登嘉樓、哥打峇魯、甲板、怡保、篤亞冷、太平、十八丁、實兆遠、大山腳、檳島;乃至台北、金邊、龍坡邦、大阪、京都都去過了,留下不少地誌書寫和詩篇。同行旅伴除了有人諸子,常見的還有劉育龍、謝增英、呂育陶、周秀洋、林健文、黃俊麟、張麗珊、邱俊麗、黃建華、陳子韓、薇達、歐佩瓊等人。

2016年9月12日,林金城腦溢血昏迷。就在前幾天,他帶著詹宏志、黎智英、張大春等人北上尋幽覓食,送走客人後當晚便倒下了。前陣子他還雀躍說,詹宏志、胡金倫等友好要把他的知食著作帶到台灣力推。但他醒來後已經走不動了。這像一個分水嶺,此後有人作者群紛紛步入中年,有了家累,心態也已不同,不複是往日說走便走的如風少年。

因為文學而結識的朋友,因為有人出版社而延伸出來的一段段旅程,隱身在一首詩、一篇散文或小說裡。有時我會想,有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故事,或故事已經攀爬過頂,接下來只能是下坡路了。可以從容一些,看看對面走來的那些從前的我們,勸說前路迂迴,但不走走看,你又怎麼會知道。

想起2009年從龍坡邦往關西瀑布,大夥兒見路邊擺賣蜜瓜,長長一列陣勢驚人,喜孜孜買了好幾粒,帶到龍坡邦一家高級餐廳央請廚師幫忙削皮切塊。飯後作甜品,大家吃了一口覺得不對:蜜瓜一點也不甜。但為了不辜負煞有介事的廚師(把瓜邊切成齒狀漂亮擺盤),以及大費周章像是撿到寶的自己,我們只好一塊接一塊硬吞,還要裝作津津有味,貌似好甜,好甜。

你沒吃過你不知道,蜜瓜還真是甜的——相隔這麼久,這趟旅途最叫我們掛念的便是這些蜜瓜。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有蜜瓜啊。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在大學畢業那年,楊嘉仁駕著他那輛舊國產車,載我們穿越大學嶺迂迴的舊路,到呂育陶蒲種舊居遊說他投資出版《有本雜誌》。是夜大雨,雨掃發了瘋似的狂掃,但機械與人力何其相似,編程了的極速(及生老病死)總有框限,掃不清瓢潑雨箭,看不清前路,也還是一頭栽了前去。

及至那天通宵編完一期雜誌,我從育陶家中離開,一人駕車上高速,為了不致睡著打開崔健(我們有了機會就要表現我們的力量),音量轉至最大;按下車窗,風狂灌進來,還算茂盛的頭髮打在臉上──

彷彿昨日,一甩頭,時光已經那麼遙遠。

補註:

張錦忠客座主編台灣《文訊》雜誌專題〈Bunga Raya:落地開花的馬華文學〉,請編輯吳櫂暄來邀稿,二千五百字為限。恰逢有人出版社二十周年,便想寫寫較完整的回顧文章,二十年太長,寫完了有八千字。只好一拆為二,文章第二、三節刊登於《文訊》雜誌2023年4月號,其餘三節分上下篇,分別於2023年4月12和13日刊登在星洲日報副刊〈星雲〉版。而後二合為一,於有人部落刊出完整版。

注釋:

1.《威北華文藝創作集》出版緣由頗為曲折,可參閱張景雲三萬字〈編者序〉,《威北華文藝創作集》,2016,頁i-lv。

2. 有人出版社前身。可參閱曾翎龍〈想我雜誌的弟兄們〉,有人部落,2005

3.全文見有人部落,2007年

4. 詳見張永修〈馬華文壇燒芭事件〉,《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2021,頁479-482。

5.《蕉風》於2002年12月複刊,轉成半年刊。

6. 詳見曾翎龍〈黃錦樹的茶罐〉

7. 參閱曾翎龍〈假牙一路吃〉,《吃時間》,2018,頁172-175。

8. 見曾翎龍《吃時間》,2018,頁229-231。

[ 點閱次數:15576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1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