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 If frown is shown then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6 >>
那天到学林书局找书,随手拿到一本關於天文学的书籍,隨即被其中一章关于月背面的内容所吸引。
月球是地球唯一卫星,由于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所以几十亿年来,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另一边永不被我们所察觉的一面,则被称为月背面。难怪我小时候爬上屋顶望月,无论什么时候观月,总觉得月球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除了那些阴晴圆缺,下弦月上弦月与满月之间充满寓意的节奏更迭以外,月球面貌看起来总像是一样的。
月球在古代中国里,其文学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天文学上的意义。从床前明月光到千里共婵娟,月球代表的是中国式的思念情怀。月球在西方就没那么受落了。月圆通常和罪犯、人狼活动有关。甚至月亮会被看作是通往异域的通道。电影hell boy里,反派企图打开连接地狱与人间的通道,连接这个世界和地狱的通道就在于月亮。小说《阿努比斯之门》说的也是这个:邪恶的魔法师被月球所号召,以致双脚不能踏地。谚语“once in a blue moon”虽然没有贬义,但是说的也不是关于亲情或思念,而是关于难得发生的事情/状况。同一个天体,在不同种族眼中就拥有不同的意义。
可是他们都没有提及月背。或者他们根本没有发现月球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概也像月球与地球。月球是小我,地球是群众。每个人在面对群众的时候,心里总有不为人知的一道阴影是躲在背后的吧?灿烂的笑容背后,隐藏着历年来种种受伤后阴暗的表情吗?就像严重凹凸不平的月背(那本天文书的说法是月背比较容易被流星等天体碰撞。)然后我们在经历种种不开心后收拾起受伤的表情,继续用正面、用笑脸迎人。
月背是阴暗的代表,忧伤的寓意。但是文学上关于月背面的引用并不多见。我倒是在黄锦树的文章里看到了这个寓意。在他的《该死的现代派》里,当提及要“告别一位朋友”时曾引用了“月球的背面”。还真的是一句迂回的讽刺。教人要生气也难以反驳。
我不要土星的光環,我也並沒有像月背一樣千瘡百孔的背面。但我往往在踫撞的關鍵時刻忘了轉身。於是,傷痕都在身前。它們太明顯,卻更容易被忽略。
[ 點閱次數:9363 ]
还记得上次和大家说过的热浪岛潜水事件《第十一个潜水员》吗?就因为在某个集会上分享这个故事的缘故,结果引来了另一个和潜水有关的故事。同样的,这一回说故事者也同样在案发现场,所以这同样是第一手的潜水怪异事件哦!
这一次的怪异事件发生在澳洲。话说我某个朋友S曾经是杂志记者,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包括亚马孙河,梵蒂冈等等。某一次她到澳洲出差,顺便参与当地的夜间潜水活动(night dive)。
上回曾经和大家解释过,关于夜间潜水活动,是有一定风险的潜水活动。S由于没有潜水执照,因此只打算同行,不打算下水。当晚下水的人共有十人,船上则有两人(她以及船夫)。这十个人同样系上绳子、环扣。在潜水活动中,第一位下水的人通常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将,因为在海底活动后他必须是负责殿后,最后一位上船的人。
后来他没有上船。
事情一开始其实相当顺利。十个潜水员轮流下海以后,S就坐在船上看月光。后来开始闷了,就往下看海。当时四周黑压压的,只有水底传来灯光。S实在无聊了,便去数水底的灯光。一、二、三、一直数到十,却发现水底还有灯光。于是她继续数,发现一共有十五盏灯光。
奇怪?明明下水的人才十位……
于是她决定数多一次。一、二、三……十五。还是多出了五盏灯光。
她不信邪,于是再数多一次。可是还是十五盏灯。海风吹来,她背脊一凉。可是她随后找到了解释:或许是水底灯光折射,所以多出了五盏灯光。
半小时很快过去。船夫拉扯船上的绳子,提醒众人应该上来了。
于是水底的潜水员陆续上来。等全部人上来以后,大家发现,带头下去的那位潜水员没有上来。大家检查和他相连的潜水员,发现环扣还完好,绳子却不翼而飞了。
于是众人挑选出经验者,下海寻找他,可是一无所获。船夫当机立断报警。海警抵达后立即展开搜寻,仍然找不到他。在寻找他的同时,海警分别盘问了众人。等到S被盘问时,她想起了十五盏灯的事情,于是告诉警方。盘问她的警方听到了以后压低声音告诉她:“这件事情你不要传出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警方告诉她,她所看到的灯光不是折射效应。这样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折射效应的。所以海底确实有十五盏灯。
那么她看到的,多出来的五盏灯光是怎么一回事?
两小时后,海警收队,宣布第一位潜水员失踪。于是他就这样消失了。
过了三天,S他们收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失踪的潜水员侥幸逃过一劫,在医院里躺着。他们立即赶到医院,询问那位虚弱的潜水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下是潜水员的说辞:
我潜到一半,突然发现联系队伍的绳子不见了。于是我立即回头,寻找队员额头前的灯源,想要和大家会合。这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盏灯光。于是我立即游过去,想要和队员会合。可是那盏灯光移动迅速,我尽全力游移,它还是在我前方。(疑点一:潜水员是游泳好手)后来我越游越快,可是那盏灯光一直不让我追上。这时我开始有些慌张,担心两小时内氧气桶会耗尽,于是我改变方向,想要游上海面。可是出现一大批不寻常的水母群,一直阻拦我的方向。我一直往上游,可是感觉上面永远不能抵达。不知道游了多久,最后我昏过去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醒来时,已经是天亮以后的事情了。身边有一群海豚围绕。它们将我有目的的推往某个方向。就这样漂了近两天,接近岸边时,我几乎已经虚脱了。以后的事情就不太记得了。
以下是船夫以及潜水员们的说辞:
船夫:他失踪那晚,附近没有船,就只有我们这一批潜水员。潜水员们:他失踪那晚,并没有人做出迅速的游移。大家都只是缓缓在海底游动。也没有人看见有一大群不寻常的水母群。那么失踪者所追寻的,假装成潜水灯混淆他视线,连游泳好手都追不上的“迅速移动的光源”是怎么一回事?
以下是警方的调查结果:
潜水员的环扣完好无缺,只是绳子离奇失踪了。(疑点2:是谁同时解开了潜水员与潜水员之间的绳子?要在两人都不注意的情况下同时解开两个经验丰富的潜水员腰边环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就算是一头鱼游到他身边,都已经被发现了。)
无论如何,那家伙是奇迹生还了。当我朋友S探病后准备离开时,顺口问了一句:“你还敢潜水吗?”
“敢!”那家伙笃定的说。
祝福他。期望他下回别遇上五十盏潜水灯。
[ 點閱次數:9168 ]
这个故事并非鬼故事。可是怪诞程度,恐怕连鬼故事都比不上。但我得强调,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这是某人对我口述的往事。Ghost notes的写作宗旨,是搜刮并记录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世界上发生的奇事,往往比小说所能虚构的更怪诞。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连听惯了古怪事迹的我都不能接受。后来仔细分析了整件事情,决定把它记录下来让读者各自去评定。我必须强调:说故事的人(姑且称之为X)是一个值得信赖,精神极度正常的人。他是某个佛教刊物的主编。佛教徒不打妄语。而且这故事他不常说出来,因为尽管他说得诚恳,多年来却没人相信。
跳过篱笆的小孩
我朋友X在小时候曾经经历过一件奇事。在他小学时,有一次去找一个朋友(姑且称之为M),却在路上碰巧遇到M推着脚车走回家。于是他一时玩心大发,远远跟踪在那个朋友M背后,小心翼翼的不让M发现。可是跟了一小段路以后,M抵达自己家门口,却突然提着脚车连人带车跳过比他高的篱笆,就这样跳进自家院子里。
朋友X当场被M的举动吓呆。这世界上怎么有人能够提着脚车跳过篱笆?他楞了一阵,决定取消找M,然后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他当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也不向M追问昨晚看到的异像。两人维持了很久的同学关系。
数年后,X和M成为了好友。可是当年看到的异像一直困扰着X。有一天他才终于向M说起当年看到的事情,并问M,自己当年是否眼花。M犹豫了很短时间以后,告诉他:“你所看到的,是真的。”
M告诉X,自己有一个不寻常的家世。他的家庭世代习武,而且背负着某种无法完成的使命。
M的故事
M告诉X,自己的祖上来自中国。明朝中期,中国发生内乱,传国玉玺在内乱中遗失了,而且极有可能随着流亡海外的叛军而流落到了马六甲。于是,明皇派了郑和屡下西洋,希望能借着建立邦交的同时,暗中寻找失落的玉玺。M的祖上就是随团派出的其中一个武者。类似这样的人有几个,逗留在南洋寻找玉玺,辗转在南洋落地生根。
M还告诉X,他们的生活其实非常刻苦。每天早上六点得早起练武,一代传一代的将武功和家族使命传到下一代。但这么多年以来,玉玺的下落一直不明,而他们也早已经不再是明朝的遗民了。但家族使命一直背负在身上,因此他们这群人不能像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的宿命,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够扯了,那么请看接下来的一段。M接下来说的话更怪诞:
M说:玉玺是宝物。除了他们这些寻找玉玺的武者,还有一些化成人样的妖魔鬼怪也集中在古城,试图寻找玉玺。他的叔父,某个拳法高手,某一次找到了一些细微的线索,于是叫M的父亲陪同,半夜三更到古庙去探查。可是刚翻过墙,就看到一股黑气冲来,胸口被撞了一下。他当下知道自己被那些东西暗算,受了重伤,靠M的父亲掩护逃出,在家养了三年伤才好。而经过多年以来,M一直无法完成家族使命。而且完成使命的机会是越来越渺茫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真的真的已经够扯了,那么可以停止阅读。M接下来说的话更让人难以置信:
M说他的堂妹也是从小习武。有一次他和堂妹出去,在一个商场里,堂妹被一个古怪老人的怪异举动所惊吓,反应过度,拔出了她的护身武器(M没有形容那是什么,不过他说,那武器能伤害妖魔)。于是武器拔出的一瞬间,M感觉到四周射来警戒的目光。有超过三个以上的“人”狠狠盯着他们两兄妹看。(所以M想表达的是,现实世界里,在2009年的今天,古城里潜伏着不少的妖魔?这也太难以置信了吧?)
故事说完了。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把故事告诉我的人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而且他非常值得信赖。换言之,他没有欺骗我。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他的好朋友M有没有欺骗他。因为,即使提脚车跳进院子的事情是真的发生过,那也只代表M从小就身负绝艺,并不代表M后来说的关于寻找玉玺、妖魔挡道的事情是真的。
说实在话,我到现在都不晓得该怎么为这个故事下一个定论。但是,有一些资料,是我后来找到的,或许可以帮助分析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1关于郑和下西洋:历来不乏学术论著讨论郑和为何要下西洋。须知下西洋耗费巨大,会削弱国力。那么,明皇为何要历经心血,大费周章派郑和屡下西洋?难道真的是为了显示天威,或者如传说中寻找失踪的健文帝?又或者,真如M所言,为了寻找传国玉玺?
2关于家族使命:有些家庭确实会世代背负着家族使命,即使亡国以后也不中断祖训。我所找到的资料中显示,有一个为成吉思汗守陵墓,负责点灯的家族。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到了今天,这个家族的子孙还是驻守在皇陵,世代为成吉思汗守着他的油灯。可见中国人确实会有忠于家族使命的例子。但是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关于M所说的,武者守在南洋,世代寻找玉玺的历史记载。明史、清史都没这项历史纪录。是根本没发生,或刻意不记载?
3关于马六甲练武情况:马六甲确实是地灵人杰。早前曾出现一个全国武术冠军,据说那位冠军师承自马六甲。她的师父是太极拳高手。
这个故事,你信不信?
不管你信或不信,都很难再从当事人口中亲口听到这个怪诞之极的故事。我那位说故事的朋友,X,应该已经决定不会再向人口述这段故事了。因为他悲哀的发现,尽管他只是选择值得信任的人倾述这段往事,但是从来就没有人相信他。
身为他朋友,还蛮替他难过的。于是我选择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让相信的人去相信,让不相信的人继续不相信。而我,还在搜集更多的资料,去找出这个怪诞故事的真相。
是否因为真相过于神秘和庞大,所以我们才抓不住证据的尾巴??
[ 點閱次數:10053 ]
十七区的茶室食物价格不会太贵,味道也不错,但做生意的人倒是爱闹笑话。
有一回我到那里的印度档喝茶。那时足球直播刚踢完。我朋友问老板:“tadi siapa menang?”
老板很兴奋的道:“Manchester.”可是我们听了一头雾水兼冒起三条线。
老兄,到底是哪个Manchester赢啊?那场赛事的比赛双方是Manchester City对Manchester United咧。曼徹斯特對壘曼徹斯特,然後曼徹斯特贏。這回答還真雙贏。
话说我朋友到印度档对面某间专门做学生生意的华人茶室买鸡饭。(还是不把店名说出来了。我怕老板下次见到我,报复我帮他的店宣传,在我饭里放蟑螂。)那个买鸡饭的家伙一向吃惯了鸡腿饭,偶尔也会加饭。那天心血来潮,决定不加饭,倒是加了一个鸡翼。
付账以后相安无事。
第二天他又吃鸡饭。这次他吃鸡翼饭,然后加一个鸡腿。老板这回发话了。老板劝他吃鸡腿饭,然后才加鸡翼,说这样会比较便宜。
吃鸡腿饭,加鸡翼,或者吃鸡翼饭,再加鸡腿,两者有分别吗?还不是鸡腿一块,鸡翼一块?简单说来,都是鸡肉块就是了。(分量一样的哦。不是说你叫鸡翼饭,鸡翼就特别大块。是一样的东东。)实在是莫名其妙。…或许老板特别有纪律,或特别有原则?
比如说2+1=3,可是1+2不等于3。好有原则的鸡饭档老板。致敬。
另一则笑话也是在那间茶室里闹出來的。这一回是我亲身经历。
那天我去吃云吞面,心血来潮(都是心血来潮惹的祸),决定只是吃云吞,不吃面。其实这是很普通的事情。广东话叫“净云吞”(意思为“只是云吞”)于是我用广东话告诉老板娘:“净云吞,两块钱。”
“没有这样卖的!”老板娘用广东话回答我。好认真的神情。
我吓了一跳,还以为冒犯了她。于是我说:“没有卖净云吞?”
“有啊。”她说。
那么大概是价钱问题了。可能她嫌两块钱利润太少,所以不要卖。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于是我问:“云吞一粒卖多少钱?”
“四毛钱。”她道。
“那么吃云吞汤最少要叫几粒呢?”
“五粒。”她道。
那还不是一样?云吞五粒乘于四毛钱,不就是两块钱了?
于是我道:“净云吞五粒。”
食物到了以后我给她两块钱。一边吃云吞一边看学生来去,心想这间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點閱次數:9216 ]
我想,是时候呼吁大家冷静看待教堂被烧事件了。已经有数个回教团体出来澄清,纵火事件与他们无关。
从最初的十七区纵火事件开始,我就很怀疑事情的真实性。要烧,也应该是最靠近马来人村落的教堂最先被烧(方便)。为何是十七区?
而且如果真的是回教徒纵火,必须经过一个情绪酝酿的阶段。酝酿、示威,然后爆发。现在这么行动迅速,倒像是计划好的。
怎么可能某尊贵的大人今天呼吁大家“冷静”,明天教堂就被纵火?那么配合言论,实在令人起疑。
而且早前没人示威,“冷静”什么啊?
我们国家的“暴民”有那么迅猛的反应力吗?我很怀疑。
而且被烧前还有“通知函”呢。这是哪一囯的“暴民”啊?
很可能纵火事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
制造混乱才能制造新课题。制造课题才能忽略掉某些被讨论的课题。最近被讨论的课题太多了。这些事件,很可能是别的单位,别的势力为了制造混乱而造成的。可不一定是回教徒。真相往往比表象更荒诞。但我这里不做无谓的猜测(反正也不会得到证实。)
我只是呼吁各位部落客把讯息传出去,不要煽动种族情绪。(你不信的话去问问马来朋友,他们自己都对纵火事件不以为然。)
很可能,煽动种族情绪,才是纵火的主要目的。至于是谁主导?呵呵,见仁见智。
[ 點閱次數:9473 ]
个一人过不只--反过来看会比较好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