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依旧︱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三月下旬的周末文学沙龙,我们移师至北马进行,十个人两辆车子,清一色的男子汉,浩浩荡荡地一路畅谈着北上,而且很豪气地连开两场:一场在山脚下,另一场在周围环海的小岛上。
这一次的活动中,拜会的大部分是文坛的前辈和长辈,他们之中有的善于赋诗,像陈强华和沙河;有的长于散文创作,像邡眉、杜忠全和钟可斯;有的是小说能手,像温祥英、宋子衡和陈政欣。人说地灵人杰,青山和碧海说不定是大山脚和槟城得以培育出这么多出色的作家的关键因素。
第一场沙龙安排在赫赫有名的日新中学进行。虽说我们在事前已经商定好对谈的主题和范围,但是在大山脚的这一场有颇多受邀的前辈作家出席,人数很多,老中青都有,大家又是沿着狭长形的桌子围坐,分的太散,加上没有准备扩音设备,所以我们一起谈同一件事的时候少,反而是跟坐得比较靠近的文友闲话家常的时候多。
说起来,一些作家像宋子衡、冰谷、沙河等,自己还是第一次见面,他们有的健谈,有的静默,有的文质彬彬,有的形容沧桑,似乎个性和际遇都大为不同。为着彼此都是文学的信徒,纵然说不上是一见如故,却也没有初见的陌生感,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相处中,他们让我们感到自在中兼有几分亲切。
第二场沙龙的地点是在幽静的清欢茶坊。来的人除了前辈温祥英与后辈杜忠全,其他的都算得上是旧雨,如邡眉、钟可斯和欧宗敏。大家身在槟岛,面对着的又是岛上居民,话题免不了是绕着这个岛的事物而展开。我们谈童年、谈历史、谈风景、谈美食、谈生活,不管谈的是什么,他们的言语间都流露出对自己的乡土的自豪和依恋。槟岛人对乡土的执着和深情,确实是令像我们这些选择在异地营生的游子感到好奇和钦佩的。
完稿于2006年6月7日
[ 點閱次數:7736 ]
寻寻觅觅了好一段时间,终于在最近找到了《钢弹Seed Destiny》(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文章,“Seed Destiny”是直译为“种子的命运”,简称“种命”,读起来有点怪怪的)最后几集的DVD,让我这个动画片迷得以把这部长达50集的科幻动画片巨著追看完毕,放下挂在心头的石头。
这部动画片连续剧在日本当地、中国和台湾应该都非常受欢迎,所以互联网上跟《《钢弹Seed Destiny》有关的网站和论坛也不少,这里就不浪费有限的篇幅去介绍这部动画片,倒是片中的其中一个主人公杜兰朵议长(他是片中最有权势的领袖,打个简单的比方,他的权势大概等于美国总统的三倍)所提出的一个计划非常有意思,值得跟大家分享。
杜兰朵议长为了彻底消弭地球军和宇宙军之间数十年来延绵不断的战争,在大败地球军的主力军,成为天上地下唯一的霸主后,毅然向全世界宣布将向全人类强制执行Destiny Plan, 即“命运计划”。
什么是命运计划?利用先进的遗传工程学,通过检验遗传因子这个程序,就能知道一个人适合从事的职业、性格、强项、弱点、爱好、能力和其他的一切资料。决定职业以检验结果为最优先条件的话,就不会产生不满和争执了。命运计划就是期望能制造这种“没有战争的社会”的计划。命运计划否定了人类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的权力,“洗心革面”“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等成语从此派不上用场了,而每一个人的梦想和希望,也会永远冰封。它的理论根据是:因为有些人过度地追求自由和梦想,以致妨碍甚至剥夺了别人的自由和梦想,这种情况不断扩大和恶化下去,便会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线。杜兰朵议长认为,为了终结战争,获得终极的幸福,这是值得全人类付出的代价。
但是,人最可贵的地方,应该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成为比今天的自己更好、更强的人。不论身份地位,不论性别年纪,只要坐言起行,都能成为新的自己。人对自己的未来怀抱梦想和希望,是激发人积极奋发,向上向善的原动力。没有了未来,没有了梦想和希望,人就成了活生生的行尸走肉而已。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先后发生了两次导致千千万万人魂断沙场的大战,小规模的战争也从不间断地此落彼起,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提出类似命运计划的主张,你会接受吗?
完稿于2005年12月25日
[ 點閱次數:8247 ]
老家是长方形的半独立式房子,后院有一块空地,妈妈便利用闲暇,栽种一些蔬菜和瓜果。日子有功,原本单调的一片泥地,渐渐长满了深深浅浅的红红绿绿,还有一棵枝叶茂盛的红毛丹树。
自己喜欢在纸上耕耘,但是对莳花种树却不感兴趣,所以也十分外行。记忆中,除了在念小学的时候兴致勃勃地种过凤仙花,之后就没有亲手种过什么植物了。可妈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绿手指,前院和后院的花树和蔬果,在她的照顾下,一棵棵都欣欣向荣。
以前住在老家时,每每在黄昏时分,如果那天晴朗无雨,妈妈便会叫我们为前院和后院的植物浇水。其实那时虽然日日见到,后院到底种了哪些东西自己却是不甚了了。除了结果时绽放满树鲜红的红毛丹树,其他比较有印象的便是自己爱吃的木瓜和茄子,还有煮擂茶时得用到的,焕发清香的“锦谷繁”。
那时,家里的后房是我的书房。白天看书写作,抬起头便有满园的翠绿入目,既可让眼睛休息,又有激发文思之效。如今在外头租房,境况跟老家相比真个有云泥之别:窗口下是又喧闹又油烟呛人的餐馆,不过偶尔会飘来菜肴的香味,算是赔上清静后一点额外的补偿。
那天接到小弟的电话,告知妈妈不知怎的竟然接受英文报章的记者的采访,介绍家中后院的小菜园。自己跑了三四家便利店,好不容易才买到一份报纸,三两下便翻到有妈妈的照片的那一版。说起来,这可是第一次在平面媒体上看到妈妈的影像,感觉上有点怪怪的。相片中的妈妈戴着草帽,弯身正要采摘“四念豆”。看来看去,总觉得不太像是平时见到的妈妈,但是那张写满岁月痕迹的脸上的慈爱神情,却又是如此的亲切和熟悉……
是的,她确实是无悔无尤,默默地为几个子女付出大半生的,我的妈妈。
完稿于2006年5月22日
[ 點閱次數:7915 ]
1.
来自地狱的浪
浪
是一把把透明的快刀
从深邃的地底劈向人间
凡被砍中的
把欢乐从记忆里切除
把记忆从生命中切除
把生命从地表上切除
像是农人以镰刀收割稻惠
不管他们的肤色是白色、黄色还是乌黑
不管他们的日子是青涩、金黄还是夕阳
死亡 把他们都漂染成同质的绝望
海神轻轻一挥手
就割下二十万个名字的未来
任由一个个不同语言的苦难
一滴滴同样透明的哀伤
洒落
全世界
2. 迷路的小脸
那一刹那
天和地骤然消失
只有水和泥挟着庞大如哥斯拉的恐惧
涌入眼 耳 口
鼻 心
天地重现后
有的不见了兄弟姐妹
有的不见了爸爸妈妈
有的不见了整个家园
有的不见了
自己
在狂妄的灾难前
一张张小脸
就像浪涛中的一颗颗细沙
迷失了方向
在命运的激流中
一张张茫然的小脸
有的 迷路在人间
有的 迷路在阴间
3. 大地流动着死亡的线条
不管是海族
还是万物之灵
当灵魂给海神抢去后
留下的
就只有浓稠的腐臭
在大地上流动
如无数层层交叠的
带有黏性的
死亡的线条
这是一场修罗的盛宴
长长短短的尸体
有的用红黑包裹
有的赤裸裸
有的完整
有的残缺
却都是众修罗的美食
在大地上流动的死亡线条 原来
是这场盛宴的交响乐
神都听得见
人
有些听得见
有些听不见
4. 招魂
也许是向下还是向上
也许是向西还是向东
亡魂总有归去的地方
死者已经是停摆的钟
那不是凡人的手修得好的
( 除非众神愿意插手 )
要招的
应该是幸存者
那些被哀痛深深割伤的魂
在心的角落
找一块平静的地方
置放哀伤
用时间和爱慢慢研磨
磨成一方石碑
记载生命的无常
镌刻回忆的重量
5. 明天以后
不知道
会在哪一个明天的明天
新或旧的天灾
旧或新的人祸
依然要继续
焚烧芸芸众生的
心
受难者的哭泣声 呼号声
死神和战神的笑声
依然隐隐可闻
在明天以后..
2005年1月2日起稿
2005年1月15日完稿
[ 點閱次數:6336 ]
[ 點閱次數:5902 ]
[ 點閱次數:5939 ]
[ 點閱次數:5939 ]
身为编辑部的头儿,面试来应征编辑的各路人马自然是我的“功课”之一。这门功课其实挺累人的,尤其是碰到符合基本要求的应征者比较多的时候,一边得忙工作,一边又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了解面试者,以期作出恰当的选择,如果实在挪不出时间,便只好把面试安排在晚上,所以我曾经有过晚上八九时还在跟应征者“秉烛夜谈”的经历。
编辑部的应征程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笔试,第二个阶段才是面试。在应征者中,自然是以比较年轻的草莓族居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有一年左右编辑工作经验的次之,有三五年编辑工作经验者更少。
撇开笔试的部分不谈,在这些应征者当中,除了一小部分曾经做过性质相近的编辑工作的面试者,绝大部分的草莓族都对编辑到底是干什么的一无所知。当你对别人说你对一件本身一无所知的事情感到兴趣时,我想这样的声明是很难令别人信服的。我感到好奇的是,许多草莓族不是互联网上的常客吗?如果他们肯花点时间去搜寻与编辑有关的资料,再花点时间去阅读,在面试时大概就不会一问三不知或是答非所问了吧?
在面试的过程中,我通常都会问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必定会问的,有些则依应征者的个别情况来决定。如果有人跟我说喜欢看书,我便会问他喜欢看谁写的书。绝大部分的应征者都会提到刘墉、张小娴、张曼娟、吴淡如、吴若权、藤井树等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简直就有点标准答案的味道,还好偶尔会有人提到黎紫书、李天葆、余秋雨、西西、张爱玲,但印象中倒没听人提过黄锦树、王德威、南方朔,大概一般的草莓族都不会喜欢硬邦邦的评论文章吧?
薪金要求自然属于必问的问题,我除了要知道他们所要求的薪金的数目,接着我也会询问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和标准来定下这个数目的。大体上,这些草莓族都会本着“量出为入”的观念来做出决定的,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以个人每个月的开销的数额来决定他们该领多少的薪水,而不去考虑和衡量这一行的市价和行情为若干,甚至也不了解自己是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其实是没有什么筹码可以提出高要求的。草莓族的自我本位意识,从此处不难窥见一斑。
虽说急功近利和好高骛远是草莓族的特征,毕竟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脚踏实地兼谦虚好学的新新人类其实也所在多有,就看我们在征聘新人时有没有这个机缘遇上了。
2005年2月4日完稿
[ 點閱次數:5756 ]
诗人,漫画迷,幻想家。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