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專題之六  ◎  有人出版社
研討會專題 2005-09-02 18:42:56
Bookmark and Share

文字的審慎 ◎張依蘋

考慮再三﹐似乎還是應該寫一篇短文﹐澄清‘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迴響文章對拙作‘搜尋者與再搜尋者﹕馬華文學與現代性進程的一種類型’ 的誤解﹐以及﹐提供另一種看法。

其一﹐選擇黃錦樹﹑陳大為和鍾怡雯三位六字輩學者創作者為研究個案﹐並非將他們置放‘唯一’ 的位置(正如學者何啟良在現場言簡意骸提醒的﹕旅台文學當然是馬華文學其中一個重要的部份﹐但我們多看其他類型的馬華文學作品也是同樣重要的) ﹐就像第二天會議結束前﹐張景雲先生語重心長提點﹕‘言筌集’ 的解讀﹐就當作其中一個60年代詩集的case study。

其二﹐研討會上宣讀的是演講稿﹐並非論文的定稿﹐這在學術研討會是相當普遍的。筆者在研討會上提供的稿件首頁開端也聲明﹕‘本文僅為論文初稿﹐請暫勿引用’。論文之附上註腳﹐是為了論文出版的用途。好的觀眾可以從演講稿的脈絡得知論文的重點。論文的重點也不會是在註腳的部份。

從美學的角度分析文學作品﹐面對的是作為藝術形式的文學作品﹐不為唬人﹐也不必頌人﹐是就藝術符號進行有條理而嚴肅的詮釋。迴響(1)回應者也許還沒看完﹐或看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比較淺的簡單回應﹐對自己是危險的﹐也可能誤導後輩。但凡藝術工作者都在嘗試建構自己的藝術形式﹐好的藝術作品的內部都是自給自足的﹐這點應無疑義。

在台大唸中文研究所的第一年﹐選修了何寄澎教授開的‘台灣文學專題研究’ 。第二年﹐我又選修何教授的另一門課﹐‘現代散文研究’ 。同樣是何老師的課﹐上完第一年的課﹐大部份同學感到苦不堪言﹐因為﹐我們一整個學期接近一半的時間都葬送在‘研讀’ 發生於七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 的﹐那些意識形態淹沒文學性的筆戰文章上。(陳映真﹑余光中這些優秀的前輩寫手都被波及﹐而曾經受傷﹐吾人不可不慎。)第二年上‘現代散文研究’ ﹐感覺卻完全不一樣。我們直接進入文學作品的情感﹐深度分析個別作家的風格與貢獻﹐每次下課時﹐雖然肚子已經很餓﹐天色也慢慢轉黑﹐卻因課上豐富的文學嚮宴﹐意猶未盡﹐在各自回家必經的文學院迴廊上﹐歡喜地親切交談。

從台灣鄉土文學論戰這一頁歷史來看﹐貼標籤或意氣的文字對文學的發展不止無益﹐竟是有害的。因為﹐論戰期間製造了一大塊混亂視聽﹑非文學的‘文學史’ 。即便不是文學性的文字﹐一旦進入文學史﹐卻無以迴避﹐後輩學生竟因而被逼卡在烏煙瘴氣達半個學期﹐只剩一半時間呼吸真正的文學作品。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曉﹐有益於新生代文學發展和傳承的﹐大約不會是沒有根據文本進行論述的那些週邊文字。我們當然不希望﹐未來大學生上‘馬華文學’之前﹐竟得先上‘馬華文人相輕史’ 。籌辦﹑研討﹑參與‘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研討會’ 的﹐包括非馬來西亞藉的訪問學者舛谷銳教授﹐都是對馬華文學有心之人﹐馬華文學尚且地荒人稀﹐有心人需要成為彼此文字的良心。

清嘉慶﹐道光項生自序憶雲詞﹐曰﹕‘不為無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雖然﹐明清之際的顧炎武在《日知錄》裡疾呼‘不作無益之文章’﹐在清朝﹐文章無益顯然還是常態。或許﹐我輩文字工作者最終只能謙卑但求文章無害。

[ 點閱次數:59363 ]

7 則回應

哈!這位作者對文學的理解有點問題.尤其對七0年代台灣文學鄉土論戰的看法更是偏頗.雖然七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因為余光中的"狼來了",指責鄉土文學是工農兵文學,以至掀起了論戰的激烈戰火,而且這裡頭更是涉及了某些政治意識和"在地意識"的論爭,最後雖然有些文章歧出了論戰的範圍,欺入人身攻擊和謾罵等不堪入耳的非理智表現.但就台灣文學史的發展而言,鄉土論戰對台灣後來的文學生態,其實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歷史自然會將那些垃圾語言清理乾淨,而呈現出一條非常清晰的論戰脈絡來.如果這位作者有上過何寄澎的"台灣文學專題",就應該有讀過尉天聰編的"鄉土文學討論集",裏頭的論戰文獻,對台灣文學史而言,就清楚勾勒出了一個時代文學的聲音.何謂之"烏煙瘴氣"的文學氛圍呢?

而且這篇文章中提到:"我們可以知曉﹐有益於新生代文學發展和傳承的﹐大約不會是沒有根據文本進行論述的那些週邊文字。我們當然不希望﹐未來大學生上‘馬華文學’之前﹐竟得先上‘馬華文人相輕史" 一段,令人讀來駭然(hairan)和傻眼.如果是個文學研究者,自然會知道文學的發展和傳承,並非全然是依據"文本分析"來進行的,這其間,文學觀念和理論其實是起著一定的"摃桿"作用的.獨沽作品賞析或文本詮說,泛概以斷論為"又益為文學發展和傳承",讀來有點令人發噱了.而且觀念的交流,文章的評論,若不流於非理性的"殺戮",那是主體與主體的對話,何來之"文人相輕史",難道這位作者在課堂上教馬華文學專題時,是引用那些非理性的爭論文章做教材嗎?

何況在台灣,如果對台灣文學在七0年代的論爭都稍有認識的,都會知道關潔明和唐文標(史君美)對於現代詩的論戰,還有的是眾聲喧嘩的鄉土文學論戰,我想在台灣上過文學專題課的大學生,應該不會有人覺得他們在讀這些文獻時,是讀"台灣文人相輕史"吧?

俺是沒看過這位作者發表的研討會論文啦,所以也不去論及曾先生在之前所發表的文章對這位作者的"點評"是對是錯,但從上面這位作者所寫的文章來看,我想在文學的觀念上,可能是有點問題的.
路人丙 [訪客] 2005-09-03 @ 00:50
後面那一句=廢話
路人甲 [訪客] 2005-09-03 @ 01:00
後面那一段=廢話
路人甲 [訪客] 2005-09-03 @ 01:01
“论文之附上注脚是为了论文出版的用途。” 这种“可怕”的话也可以说出来。实在“骇然”。
实在不想路过的,路人丁 [訪客] 2005-09-05 @ 14:07
噢!原来你是在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所以你的论文是讲稿,不是论文。失敬!失敬!
感到恍然大悟的路人 [訪客] 2005-09-08 @ 19:31
何止失敬,简直倾倒!
“我辈文字工作者最终只能谦卑但求文章无害”
在研讨会上演讲,我看不到谦卑何在
“但求文章无害”自我嘲讽就还好。
如果是一种自我要求未免失去学术意义。

和楼上一样恍然大悟的路人 [訪客] 2005-09-09 @ 10:35
雖然我在前文提到這名作者的文學觀念有點偏頗.但對論文在研討會時,不附註腳,仍有必要為她說句公道話.

在一般研討會中,發表論文者因時間關系或其他因素,他仍然還是可以提呈未附註腳的"非最後訂稿本"之論文,只要大會同意即可.

但這樣的狀況能避免當然最好,畢竟繳交一篇備附註腳的論文,是一種對參與研討會者的一種責任,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因為有了註腳,才不會令聽眾對論文中的某一觀點質疑,或在對話與辯答時有所依據.

如此而已.
怎麼會突然多出這麼多路人來呢? [訪客] 2005-09-09 @ 13:58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4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