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另一個補註:關於「野性的思維」  ◎  有人出版社
藝文訊息 2012-05-02 15:48:38
Bookmark and Share

文/黃錦樹

《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中譯:李幼蒸,台北:聯經,,1989)法國結構人類學大師李維-史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的經典著作之一,Patrick Wilcken的《實驗室裡的詩人:李維史陀》台北:衛城,2012)裡指出,作者這部著作的企圖(原諒我多抄幾句)──:

他要提出的核心觀念是:所謂的『原始人』其實就像現代人一樣,是受到一種無利害考量的認知好奇心的驅使。不管是在澳洲中部和墨西哥的沙漠,還是在菲律賓和西非的森林裡,原住民族群都會系統地收集知識、並以一種具有邏輯嚴謹的方式把取自周遭環境的資訊綜合起來,過程中建立起一套百科全書般和富於細節的知識。例如,菲律賓民答那莪島南端的哈努諾人命名了四百多種動物,包括六十種海水軟體動物;墨西哥的特瓦人能辨別超過四十五種蕈菇和木耳。……李維史陀從全世界的民族誌採樣,以證明各地原住民的觀察細緻入微,對事物形容的精準近乎詩的境界:特瓦人有四十種形容一片葉子的方法,而加朋的芳人則有各種細緻的方式描述「風、光、天色、水波和海浪、水和氣流」的細微變異。(284)

這部有趣的著作其實是試圖在為一種在西方學術史上長期被蔑視、被視為他者、敗於帝國主義與現代化的思維方式辯護,該種思維方式長期被視為邏輯、科學的對立面,被視為是蒙昧、含混的表徵,其中的代表除了全世界的部落民族之外,還包括像中國那樣有著千年文明的古國。其中的指標之一正是分類體系,各民族對事物的分類正反映了該民族的思維習性。甭說,那必然表徵在語言裡,因而是思-維與詞與物的關係。

「實驗室裡的詩人」李維史陀自小受畫家父親濡染,在良好的美感教養環境裡長大,有很好的美的感受力。從人類學的對象──被西方現代迫入死角、瀕臨破滅的原生多元民族文化裡,從他們的詞與物中,看到一種精確性、系統性其實不亞於西方現代科學的「具體的科學」;一種更為有趣,嚴密性其實不下於形式邏輯的「圖騰分類的邏輯」,對世界的觀察、命名,與想像。對我們來說,這理論洞察其實是對西方普遍性暴力的一種抵制,對理解文化的相對性、理解神話、理解詩均大有益處。

在當代漢學領域有可見到具體的影響。譬如已故哈佛大學教授張光直對中國銅器紋樣極富想像力的討論、對非西方文明共同根基的假說:「中國古代的世界觀──有人稱之為聯繫性的宇宙觀──顯然不是中國獨有的,基本上它代表在原始社會中廣泛出現的人類世界觀的基層。」(《中國青銅時代》二集,北京:三聯書店,1990:134)這段文字後註的書正是《野性的思維》。其後從黃俊傑到楊儒賓、葛兆光等名家,重探古代中國思想時,都從《野性的思維》得到啟發,得以重新認識古人的思維方式,一窺古聖先哲的思之詩意,偉大的直觀。更別說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神話研究、古典詩學。

在操作上,李維史陀深受俄國流亡天才語言學家雅克慎(Roman Jakobson)的影響,是後者給予他分析的工具,細節這裡就不多談了。一般涉及結構主義的著作都會有詳細的介紹。

為甚麼要用「野性的思維」做一篇書評的篇題?那當然不無反諷的意味,編個讀本,邏輯越清楚越簡單越好,而非妄用「巫術式的思維」(又不是在寫詩!),跳躍式的聯想。另一方面,書評本來就蠻無聊的,「野性的思維」可以讓它顯得雅致一點;至於藉此檢測回應者的知識水平,則不是我原先的意圖。

這討論當然仍然事關馬華文學的典律建構,和那篇引發論爭〈馬華文學「經典缺席」?〉恰隔了二十年。有可能藉此檢測出這二十年來馬華文壇「進步」了多少嗎?《讀本》(及後續的《教程》)確是個試金石。行內人應該心裡有數。

為甚麼斤斤計較於文類的比重分佈?

有國籍的馬華文學最早成熟的應該是詩,四十多年來佳作其實累積不少,《大馬詩選》即是明證,更何況《大馬詩選》本身也有遺珠,而那之後又出版了多少詩集。其次是散文。散文的技術性要求最低,量應該是最多的。但寫得耐讀的也許並不多。縱使如此,那幾可說是真正的「本地風光」,因它和現實最為貼近,情感的表露也最為直接。我想鍾怡雯已經注意到這問題,她和夫婿合編的那套《馬華散文史讀本》就收了許多「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的馬華散文。馬華本土派想像的真正的,沒有台灣味的馬華文學不正是這樣的嗎?

小說也許技術要求較高(相較於短詩)。雖然五六零年代大馬本土有些現代主義實驗,可是要等到李永平商晚筠張貴興等才有比較像樣的規模。即使留台人,也一向以寫詩的居多,也多直接取法台灣現代詩。
讀本》的選目當然也多有可商榷處,譬如馬華現實主義者的作品被選得相對的少,如何面對那馬華本土派念茲在茲的「真正的馬華文學」?

具體的解讀就不必談了,也無意責怪那些年輕學者,畢竟架構快定了格局,那恰是他們沒有權力做決定的。我想我言盡於此。

至於馬華文壇陳年的陋習歪風能否或應否革除,就看大家的意思了。

(編按:以下千餘字因離題過甚,擬移往文藝春秋,以示薄懲。言路文章當嚴守當守之言路,作者竟妄自動用”野性的思維”,令人難以忍受。眼下文春稿擠,刊登無期。)

[ 點閱次數:84961 ]

1 則回應

请问写编按的是?
土 [訪客] 2012-05-03 @ 00:54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31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