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我是激流島上一棵樹。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無題  ◎  木焱
2009-08-15 17:27:36
Bookmark and Share

我的駐留到此為止

太多人要搶佔這方位置

流水的心情是我的心情

山林的顏色是我的顏色

 

[ 點閱次數:269702 ]

整個下午,為美麗的你守喪--記一個詩人之死  ◎  木焱
現代詩 2008-04-04 12:56:45
Bookmark and Share

風撒下冥紙
地吞下憂傷

隊伍鳴著哭號
遠去的淚水

整個下午
為美麗的你守喪

我旋開夜的墨汁
想寫封信

思想的繁星啊
帶來海潮

我無法寧靜,怎樣釣起
你的聲息還在波蕩

整個下午玩
捉迷藏

離去像一紙船
你沒找到靠岸的島

你忽然的影子
你太陽的笑

那麼多美好
隨便在一旁玩

我躲往遠方
你呢

整個下午默不吭聲
整個下午在玩捉迷藏

你找不到我
我就是那海洋

那張風吹起的帆
將你吹離現實的彼岸

如果到達一座島
你要命名它佔有它

因為那是適合捉迷藏的地方
你躲我找,你找我藏

整個下午玩累了
採摘椰子來喝

熱帶的奶汁
漂泊的成長

如果你仍在
你也會變成海洋

等我燒成灰燼
等我耗完夢想

由你帶往
這次換你為我禱告

一個詩人
在另一個心中的滅亡

2004/10初稿,並刊於南洋文藝副刊
2007/4修稿,並刊於自由副刊.2008.4.3
2008/4/4定稿,發表於此。

[ 點閱次數:6100 ]

鎮壓西藏  ◎  木焱
現代詩 2008-03-22 13:08:25
Bookmark and Share

讓陽光來鎮壓
讓白雪來鎮壓
讓犛牛來鎮壓
讓羚羊來鎮壓
讓轉輪來鎮壓。。。。。。

   神
   聖
   的
   西
   藏

卓瑪嘉因 現在/被鎖在抽屜/我們可以聽到/卻看不到 他/我們可以想到/卻無法確認 他/存在哪裡

[ 點閱次數:34748 ]

卓瑪嘉因 ◎陳思嫻  ◎  木焱
現代詩 2008-03-16 17:01:19
Bookmark and Share

                       

請勿在夏天拿放大鏡細讀這首詩與這則新聞
因為,卓瑪嘉因,西元一九七七年
出生於容易被陽光灼傷的雪域
卓瑪嘉因在中學擔任歷史教師,每天
像一台接上發電機的播音器,翻開課本
以陌生的語言為學生朗誦虛構的故事
他總是笑稱自己幾乎晉升成語文教師了

正當我在想像的路口裁下一張年輕喇嘛的臉孔
於光禿的頭顱植下深綠色草皮
使他看起來酷似同鄉但未曾謀面的卓瑪嘉因;
卓瑪嘉因恰巧在課堂上放下劣質的粉筆
搖醒一位時常打瞌睡的學生
學生惺忪地、卻有禮地回答:
「老師,我只是在夢裡重複種植一棵死亡之樹,那是
五十年前祖父逃離家鄉時,忘記帶走的風景
老師,祖父的遺書遙遠地向我傳遞
在幾經流轉的旅途中,那張薄薄的紙
躲過了億萬分之一被流星襲擊的機率
躲過了陷入海底深思的流刺網
殘缺的文本越過幾塊島嶼,巨浪掀起多種語言的爭執
繞出舌的海岸線,我甚至懷疑自己讀到的是祖父亡命的歷險遊記……

「漂浮的祖父乘坐如魔毯般的遺書前來
老師,您打斷了我和祖父的談話啊,他的魂魄
好不容易越過嚴寒的雪山,跨上犛牛背
來到枯槁的樹身,他好不容易從我髒兮兮的臉
認出父親牧羊的樣子,現在他又誤入您手中
課本裡岔出的歧途,走進淌乾淚水的拉薩街頭
雨季早已遠走了,那裡卻處處佈滿雷區。老師,祖父馬上
就要遇見當年先於他,被砲彈攔截去路的老朋友們
老師,請讓我繼續睡吧,請讓我從那些
毀於一旦的模糊血肉中,為祖父一一指認出
我玩伴的祖父們,讓我帶他們
一起回到葉片發紫的死亡之樹。」

卓瑪嘉因拔掉漏電的播音器插頭,丟下課本、跑出課室
躺在大草原上不分晝夜望著低低的天空,蒐羅
每一朵雲的痕跡,輕輕迴轉成藏文那柔軟的筆劃紋路
在稿紙上──記載著污染的湖泊與稀薄的空氣、
把垂死的羚羊送往沒有暗藏槍口的救護站
並且安置不安的雪山、扶正傾斜的寺廟和經文
最後再種植一大片死亡之樹……。

卓瑪嘉因將這些文字鎖在抽屜,他的朋友們
只好喝下噤聲的藥水、縮小身體,蹲進抽屜屏息閱讀
但槍桿還是撬開了抽屜,卓瑪嘉因被帶走,根據輪迴的規則
而被鎖在如抽屜般的囚房,從此見不到那些被他寫下的風景。
他在獄中不幸染上肺結核;有報告指出──
「卓瑪老師教學認真,吸入太多粉筆灰,目前在山中靜養肺病。」
卓瑪嘉因的行蹤和性別始終不明
為他聲援的讀者紛紛期盼卓瑪嘉因是一名女性
那麼,當她的名字重新被翻譯成卓瑪佳音
或許將是一則獲釋的好消息

[寫作態度]◎陳思嫻
在中國流亡學者傅正明講讀西藏詩歌席間,西藏詩人旦真旺青面對槍桿威脅的詩句,不斷被朗誦:「千萬不要朝我的胸口瞄準/因為我的心裡還有另外一個人」……這時,卓瑪嘉因遭受文字獄的英文資料,從幾位西藏朋友手中,緩緩遞向我。卓瑪嘉因的故事僅是填充媒體版面的一則新聞,隔日,隨即淪為陳舊的空缺。我於是試著寫下許多位無故蒸發的卓瑪嘉因,讓他們在詩行裡找到位置坐下來,重新被讀者凝視。入座吧,卓瑪嘉因,你們不要害怕,我手持的僅是一隻貧弱的詩筆,不是槍桿;入座吧,不必換上囚衣、也沒有對照的編號。

林榮三文學獎得獎感言◎陳思嫻
許多人問道「卓瑪嘉因」身分的真實性;「卓瑪嘉因」確有其人,但在詩中,它卻藉由敘事和想像,被複寫成另一位「卓瑪佳音」。因此,「卓瑪嘉因」如果是個與苦難同義的符號,它的地域性就不僅限於雪域了,而是任何我們無法想見的人間煉獄,所有持筆而遭槍桿逼迫的軀體。……西藏六年級詩人朋友貝瑪旦増,送我一本在印度德里出版的西藏流亡詩選《Muses in Exile》,寒冬中我突然感到:世界如此廣大,人心如此狹小,能夠為受苦難者書寫,是一件幸福的事。謝謝大家。

[ 點閱次數:7693 ]

讀黃遠雄,繼續  ◎  木焱
讀詩集, 名家談 2008-03-11 12:30:08
Bookmark and Share

與遠雄同行,繼續  ◎張錦忠

轉載自文藝春秋 星洲廣場 2007-10-21

這些文字都與時間無關�但它們曾經走過風景�走過時間,走過我 ──黃遠雄:〈文字同行〉

談時間總已嫌太晚。──賈克.德希達:《哲學邊緣》

而時間,時間仍一樣擺動
──李有成:〈象徵〉

今天早上帶著南方故鄉的詩人黃遠雄的詩稿到研究室來,趕在盛夏來臨之前,把斷斷續續寫了好一陣子的書序寫完。

遠雄有感懷詩題曰〈文字同行〉,一開始就以“漸行漸遠”渲染,令我無端想起李後主〈清平樂〉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不過,詩人想起的卻是“湮沒”與“荒涼”的荒原意象,而且明明關涉時間,還說“這些文字都與時間無關”。這當然是故意將真事隱去的反寫筆法。其實,要索隱也不難:詩人與文字同行的筆耕旅程行之有年,雖然涉過各種風景,卻自認沒有留下甚麼足跡,落得舉目一片荒涼(荒涼,那不是張愛玲最常用的字嗎?)。時間原來就銘刻在這些歲月的詩章裡(“筆握在手中,時間就在你側身”)。遠雄也早就知道,一旦與文字同行,一旦開始寫詩,達達的馬蹄就總已踏上未誌歸期的不歸路。

三十年前,或者更早,某日午後,遠雄不知從哪裡到八打靈二一七路十號《學生週報》與《蕉風》編輯室來喝茶聊天(我知道他是吉蘭丹人,但是那時他在哪裡工作我已忘了,大概是丹州首府新城吧。對於離散族群,還是那句話:“不要問我從哪裡來……”)。那些年──套一種陳腔濫調的說法──他左手寫詩時叫左手人,右手寫散文時叫圓心鶚。我還在關丹時已是遠雄詩文的讀者,因此見面時頗感親切。不過,他每次到編輯室都是行色匆匆,像一株總是在路上走動的樹,像他自己的詩行所書:“行色的背囊未全然卸下/卻見風沙/又起”。我忘了問他:吉蘭丹人的寫作人都愛浪跡天涯嗎?

吉蘭丹的寫作人,我知道期之;一九六○年代末的《學生週報》與《蕉風》常刊登他動人的海洋散文,至今還記得有一篇叫〈海,他有一隻獨眼〉。我知道麥浪,他常給《蕉風》翻譯馬來文學詩文。我也認識以前叫辛吟松的潮州人辛金順,後來他跟我一樣,也離散棲身他鄉了;去年金順寫了幾篇文章記述語文經驗與追尋身分認同,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堪稱散文佳作。還有一個吉蘭丹人叫劉衍應,從東海岸漂泊都門,是柔佛人黃學海還叫風山泛的時候的同學,不寫作,但曾與我輩為伍。黃學海後來也到二一七路十號上班,編文藝版,與遠雄漸漸熟識,開始在工餘編編貼貼“人間詩刊”。

那個年代,我也寫了幾十首詩,在關丹,在吉隆坡,無非是一種在暗夜孤獨地摸索生命反應生活的練習曲,並無意立志當詩人,後來就收在黃學海編的單張詩頁“人間詩刊”《眼前的詩》,所收盡是明朗淺顯之作。“人間詩刊”也出版了遠雄的《窗室之內外》。似乎除了我們這兩個來自東海岸的人的那兩份,後來“人間詩刊”就沒有再推出個人詩頁了。

那已是七○年代末的事了。

黃遠雄在整個七○年代,用他的詩經營內在生命的星圖,抒發個人情懷,刻意運用意象塑造譬喻。他寫空虛、孤獨、痛苦、憂鬱(枯空的城、獨行的人、千年痛苦),寫窗檻內的愛情(“我已真真/實實走出,且把全部的/目光注視於妳”),從為賦新詞強說愁,到“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足跡”。這些作品都收在一九九六年出版的詩集《致時間書》前三分之一卷,以及上述《窗室之內外》裡。

一九七○年代,我從東海岸移居吉隆坡,在PJ上班,跟那個年代同樣流寓都門的詩人文友交往,以我的熱帶黃金歲月見證某個時代的急流速轉。在“肚臍眼文藝”的象牙塔外,在那個冷戰的年代,鋪天蓋地的新經濟政策迅雷般落實、馬來文化以國家文化之名呼發響徹雲霄的聲音、越戰終了、越南華裔船民投奔怒海、互ゆ進入聯合國、水門醜聞、馬華公會曾李相爭、馬哈迪崛起政壇……。時代在倉促而急速地轉變,與文學文字為伍的我輩,情懷與思想不可能不起伏、波動、激盪。籬網外的風風雨雨,已無法擱淺。到了八○年代初,我已離開馬來西亞了。而黃遠雄,不拘形跡的黃遠雄繼續在半島為生活南北奔馳,繼續為左手的繆思寫詩。

一九八○年的某一期《學報》(那時《學生週報》早已走入歷史了)刊出小啟事一則:“學報編輯室同仁祝賀黃遠雄新婚之喜”。那株在風沙中流浪的樹找到落葉歸根的土地了?我心裡想。詩人婚後繼續寫詩,詩風奔放,社會意識漸漸成型。例如〈吾妻不談政治〉,借家庭絮語影射國家敘事。在風起雲湧的八○年代,有誰不談政治?巫統鬩牆,馬華黨爭,從年頭演到年尾,而以茅草事件終;而在北方,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解體,北京天安門前的坦克碾過請願學生的身體,讓互ゆ錯過順應民權民意的歷史契機,“北京之春”終究只是虛構與想像。在馬哈迪時代,有誰不談政治?有,詩人黃遠雄說,吾妻不談政治。

一九八七年,遠雄有詩題為〈夜訪諾頓外記文字〉,是他的佳作之一,其實這是一首向艾略特(T.S.Eliot)與現代主義詩學致意兼揭示本身的影響焦慮的作品。諾頓,即艾略特的名篇〈焚毀的諾頓〉。遠雄的文學啟蒙時代,也是現代詩在《學生週報》與《蕉風》波濤洶湧的六○年代。流風所及,遠雄六、七○年代的詩篇語多晦澀,但遠雄的詩向來不以艱澀取勝。其實,遠雄在八○年代開始即回顧其詩路歷程與文字吟哦的寂寞志業,故有〈星語燦爛〉、〈懷念〉、〈手上的筆〉、〈灼傷文字〉、〈寫詩〉等作品。對他而言,年少時寫詩,是“自闢一座文字迷宮/滿室敦煌/……/一步步,一步步/走進/浮光”(〈星語燦爛〉。所引前兩行呼應的是〈懷念〉的“一道深淵般敦煌的迷宮/要我涉入文字/繽紛的境界”;〈懷念〉乃向當年的《學生週報》編者李蒼(李有成)致意之作。後三行則是前引〈突破〉詩行“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足跡”的迴聲)。如今寫詩,則是捨棄舊框架,“另闢一座窗框”,儘管難免孤獨、路途崎嶇,但是他體認到:“不斷出發亦是/必然的”。“不斷出發”指的是變:詩風、詩觀、文字求變的希望與聲音。置身馬華現代派詩人行列的黃遠雄,那年夜讀艾略特的〈焚毀的諾頓〉有甚麼感悟?儘管火芒繼續燃焚,(歐美的)現代主義詩風在八○年代已成廢墟,而後現代主義後浪滾滾而來。但是在玫瑰盛放鳥聲啁啾的詩國裡,艾略特的《荒原》諸篇章早已立下典律標竿,恆久散發“豐美的乳香”。但是遠雄在折服之餘,是否也曾亟思斷奶,重新定義“諾頓這座廢墟”?

然則我跟遠雄幾乎一直沒有書信往返,去國後更沒聯絡,故答案不得而知。十來年前,老家遷往新山,我每年農曆新年前總會返馬探望高齡父母(今年回馬,父親已故,一個時代的燈火已漸闌珊),就回到新山這座瞭望“彼岸島國”的“不眠的南端城市”(賴瑞和的說法則是“半島最南的邊城”)。或許是因為遠雄和我一樣從東海岸人變成南馬人吧,每年回來我們都相聚話舊,或出遊尋訪新山、笨珍一帶的舊雨(如沙禽)新知(如林過、馬崙、張美增、李飛廣、許裕全)。我每次返台也都承他送行,風雨無阻,有幾趟還頗費周章,天色未明即驅車送我和妻女前往士乃機場轉機。

一轉眼,那已是一九九○年代的事了。

遠雄在多事之秋的九○年代“行至四十”,進入不惑之年。一個詩人過了四十歲,如果還寫詩,社會意識更濃,感時諷世憂國之作增多,大概也是常態。遠雄九○年代的詩作多語言淺顯意象明朗,例如〈交易〉、〈高空〉、〈柔佛古廟〉、〈華社〉、〈陷落的城〉、〈樓上樓下〉等,承接之前“生活之網已洶湧張開”後的介入社會與描寫生活的詩路。詩集《致時間書》以一九九二年所作長短詩各一首終卷,以誌事業受挫,頓時留下一個詠嘆的句號。不過,這兩首詩只見無奈與自嘲,不見反抗,亦無反抗之意。遠雄在八○年代下半葉創業打拼,但詩一直沒有少寫,而且工程、辭職書、商業社會、鋼筋、水泥、建築工人、銀行等紛紛入詩,頗合“詩為時而作”之道。這回泥足深陷,唯有寫詩自陳“河山變色”,幸好有“風紋不動”的後方可以撤退。挫敗於江湖之後的未來不可知,前頭巨流不可測,但是“後方/有妳”。遠雄兩三年前交給我一份詩稿,其中最早的一首〈紙鳶〉,寫於一九九八年。那已是金融風暴的年代了。中間的六年,就詩而言,果真是一片沉寂的無底深淵嗎?詩,不也是詩人的“後方”嗎?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葉,後金融風暴的東南亞面臨發展的窘境,市道不景,重建、改革、政變、選舉之聲此起彼落。終於在種族政治當道與伊斯蘭政治宰制的多元族群國度,也喊起烈火莫熄的呼聲,那就有點反抗的意思了。沒有反抗與訴求的人民的國家沒有未來。但詩人早已看穿現實,〈紙鳶〉開筆不久即指出:“謠言與正義是一對�最難辨識、形影不離的攣生子”。在這個馬哈迪與後馬哈迪時代,遠雄還是寫了不少沒有貼上“政治詩”標籤的政治詩,以及沒有貼上“抒情詩”標籤的抒情詩。收入新集子的作品大體上即屬於這兩類詩──或這一類詩,因為“馬哈迪時代的抒情詩人”(包括較遠雄年輕的陳強華與傅承得)的抒情詩,總已揉雜了政治話語。遠雄寫道,吾妻不談政治。他寫給“吾妻”的詩卻充滿政治。

大紅木槿花開花落,花落花開。遠雄早已年過五十,兩鬢灰白,寫詩四十年,連即將出版的新集子算在內,才出版了兩本詩集及一頁詩抄,談不上成果豐碩。不過馬華詩人多半如此,也不必在意。生活艱辛,寫作不易,出版更難。遠雄同時代的詩人,如沙禽寫詩寫了一輩子,迄今仍未出版單行本,沙河今年也才推出首部詩集。又如紫一思,於七○年代下半葉出版了《紫一思詩選》後,沉寂至今,詩音杳然。賴瑞和則詩短量稀,近年偶有應景之作,其實無志於此。至於才氣縱橫的飄貝零,更是不彈此調久矣。倒是遠雄四十年來燈下為文字耿耿苦思,鍥而不捨地行吟都市叢林間,不求聞達於媒體,只求經營“意境,排列成一首首”的詩,在報紙副刊或文學小刊物尋求“巴掌大的寄棲地”,已成為以華文書寫的華裔馬來西亞詩人繼續寫下去的典範光源。

[ 點閱次數:9731 ]

歷練之歌--沙禽評黃遠雄詩集  ◎  木焱
讀詩集, 名家談 2008-02-24 19:59:26
Bookmark and Share

很久以前讀過美國一位女性主義者訪問不幸女性的文章,內容大半忘了,卻記得一首小詩。詩人是不幸女性之一,中等教育,一直在做類似“陪酒女郎”的工作。按照世俗的標准,其實她幸運得很,生活過得去,而且還有點“餘裕”;但她總覺得渾渾噩噩過日子十分不對勁,不斷嘗試轉換工作,最後卻只好認命,因為以她的學歷做“正經”的工作,生活太清苦,似乎更難挨。好在她在學校學會寫詩,詩就成為她對付兩難的武器,然而在受訪時她很遺憾再也寫不出詩來了。詩曰:

Incomplete my life has been/of fortune, love and honest men./Fortune one can do without,/Love will one day come, no doubt;/But honest men, l greatly fear,/There is no such thing, my dear.

我的生涯乏善可陳,/欠缺財富、愛情和可靠的男人。/財富沒有無所謂,/愛情遲早會到位;/但可靠的男人,讓我心驚膽顫,/親愛的,沒有那樣的鳥蛋。

這當然算不得甚麼好詩,涉獵過一點詩學的人都能指出它的缺失;然而它並非言之無物,它訴求的是現實生活的切身感受,只要你能把握它的“互文性”(不僅指文本的參照,這樣的詩更重要的是對大環境的理解和平行的想像,譬如,在當代職場的生涯中,誰不是或多或少的“陪酒女郎”呢?),你就不會無動於衷。

我無意把詩學和現實性截然二分,作為評價詩作的標准,或以此為黃遠雄詩集《等待一棵無花果樹》的詩分門別類;這樣的動作只能是學究或政客的偏頗姿態。在資本主義橫行的社會,詩學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學術工業,像其他行業一樣只是換取功名的工具;而現實性很容易淪為政治口號和標語。遠雄的詩巧妙地避過了這樣的陷阱,以堅韌的語言對現實的兩難作出有力的反撲:

我寫詩,極其需要
與文字特有的敏銳性
保持靈光一觸
驚心動魄的交會
──〈寫詩與守夜的老癟狗〉

簡簡單單地
以單薄的枝臂與葉網
棚建一座陰涼
供我
療傷的風景──〈樹總是〉

攤開紙與
筆,把記憶栽種
把足跡根植
澆鑄成日后我回眸
一棵永不凋謝的大樹
──〈讀信〉

正是這種融合了詩觀和現實性的作品,要比上引“陪酒女郎”單薄的陳述更能觸動人心,也比純粹的詩藝更有存在的理由。

高下勿論,其實兩個人的詩的共同基礎,就是省視生活和自我救贖。“陪酒女郎”只是因學養不足而流於粗淺,並且終於無以為繼。詩作為自我救贖當然是老掉牙的理論,但這並不代表它已經“失效”;在這個眾聲喧嘩,各取所需的所謂后現代,詩不論有多大“代表性”和“影響”也只能局限於其中一個小圈子的一隅,詩人(包括讀詩的人)不能自救又能救誰呢?尤其是在極度邊緣化的馬華詩壇,要像遠雄那樣持續不懈地寫詩,沒有自我救贖的情懷,如何能夠:

繼續在內心茁壯一棵/面貌模糊但生機勃勃的無花果樹/繼續等待──〈等待一棵無花果樹〉

認識遠雄的人都知道他歷經大風大浪,生涯的曲折和辛酸不下於“陪酒女郎”。細心的讀者也看得出許多詩作包含了他的切身體驗,甚至可以拼貼出他斷續的足跡,因為“內情”不是憑空想像可以構築的:

檢舉地鼠窩藏於隙罅暗處
猥瑣的形跡
我想起分批潛越的蚍蜉
倉皇走出灌木叢、沼澤地
匿居在工程
廢置的水泥攪拌機內
──〈鼠跡〉

肩膀緊挨肩膀
肅立於六十年代初期
某工廠的每一片耄齡
站崗的鋅片都知道
許多風聞來的靦腆
年少,莫名亢奮的獸
神往於識途老馬
蓄意的盛邀──〈窺覷〉

然而遠雄明了詩不是自傳,也不是“陪酒女郎”式的告白;他的高明處在於把個人的際遇轉化為可望的素材,從而擒勒出我們在此時此地的“共業”。即使在他顯然是傷逝的作品中,我們也能捕捉到那些年代的民生軌跡。

給詩人評價和定位自有其意義,但我無意為之;我毋寧更重視詩在閱讀時的當頭一棒。遠雄的詩有即興放歌的氣勢,想必也作如是觀。說到底,在百孔千瘡和海市蜃樓的生活中,我們更需要的是時時喚醒自己:親愛的,沒有那樣的鳥蛋。

轉載自星洲日報/文藝春秋•沙禽•17/02/2008

[ 點閱次數:8106 ]

他們以身體交換這首詩  ◎  木焱
現代詩 2008-02-18 21:15:27
Bookmark and Share

雨滴把妳壓矮了
妳很想長高
很想再長高哪

頂起報紙的下巴
頂 痛世界新聞的眼睛
痛得鼻子流出血

妳知道科索夫(Kosovo)嗎
那裡的人讀著這樣的報紙
每天擦血
每天

後記:10年前科索夫內戰,我寫下了這首詩.今天從新聞中看見她和平獨立了,卻曾經是用多少鮮血換來的.

[ 點閱次數:5839 ]

農曆七月  ◎  木焱
現代詩 2008-02-13 00:09:07
Bookmark and Share

農曆七月
生者和亡者
的團圓季節

鬼門開
好兄弟的魂靈
往天上飄

就像人們
在地上燒上去
的雪花白

盪著人心
飄著回憶
燒去不必挽留
的等待

寧願迷信
多燃一些紙錢
給亡者──
記憶中的奶奶

過了七月
她獨自回到陰間
從此不在農曆年相見

[ 點閱次數:5903 ]

再別僑大  ◎  木焱
現代詩 2008-02-02 15:12:38
Bookmark and Share

悄悄地
我走過的窄道不再彎曲
視野扁平了
四周寬闊得找不到
任何一個記憶的標靶

風趕在前方
跟著幾輛鑿路的挖土機
從前竹林下的土地
今日的陽光
照得金黃金黃的水泥

飛馳的機車
四處找不著久違的鄉親
在被擋住去路的開發地
噗噗噗的噴出它的白髮

悄悄地
那隻迴光反照的貓
又跳進我的眼底
我機伶地繞過它
沒有繞開孤獨的未知
(它還是被其它車子輾過去)

如果可以坐在路邊
我倒想抓住風
那透明的感覺就像
異鄉人故作瀟灑抽菸
卻把菸蒂彈向自己心頭

我猜想自己老了
告訴你我的初戀
我們曾經散步的花園
那藏在寒衣裡邊的紅色薔薇
一直在身體熊熊不滅

[ 點閱次數:5910 ]

頁數 : <<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格格不入

詩的最終是回報,詩的初始我忘記了。

無國籍詩人來到地球找尋食物,逐漸消瘦中。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類別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文章彙整

XML Feeds

誰在線上?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