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我是激流島上一棵樹。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向陽解讀2002七月份〈台灣日日詩〉
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拉康﹝Jacques Lacan, 1901-1983﹞曾以「鏡象理論」揭示「自我」形成的想像性和虛構性,他以嬰兒對鏡時通过「鏡象」而產生對自我的虚假的圓滿感覺。拉康認為,當一個嬰兒對鏡之際從鏡子裡認出自己所感覺到的愉悅,乃是因為他看到的「鏡象」比他所體驗的真實的自我更完全、更完善,「識別」與「誤識」因而重疊:被識別的「鏡象」被視為是自我身體的反映,而錯誤的識別則將這個身體作為理想的自我而投射到他者,形成一個認同與抗拒兼而有之的主體性建構過程。拉康鏡象理論的淺顯解釋,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第四種目光」──不是我真正的眼之所視,而是通過我在他者的立場上想像出來的目光。
詩的寫作,基本上也類似拉康的鏡象理論,是通過語言的符號運作,在一個一如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所說的符號系統之中,藉由符號具﹝signifier﹞、符號義﹝signified﹞的指涉,形成象徵秩序,來呈現詩人筆下的想像、象徵與真實。詩人以語言作為主體,在對鏡的同時,尋索想像與真實的對話。在詩人的語言符號運作下,為世界命名的過程一如「鏡中之象」在讀者的眼前具現。這使詩的創作和閱讀,想像和真實,才都產生了意義。詩﹝語言﹞讓我們和世界連在一起,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而在我們閱讀詩之際,同樣也在對鏡,我們解讀﹝而多半是誤讀,一如拉康所說的「誤識」﹞詩人的語言,與詩人的符號世界對話,因此每一次的對話,都帶來一種新的感覺,新的發現,產生新的意義。
用這個角度來看七月份「台灣日日詩」,閱讀的愉悅於是存在。
七月初,大考中心的國文作文題目揭佈,要考生以「對鏡」為題,描述他們面對鏡子的感想或啟發,這個考題出得鮮活有力,卻也可能寫得陳腐不堪,考生多半援引魏徵提醒唐太宗「以銅為鏡、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典故發揮,新意不多。巧合的是七月二日刊出的日日詩就是旅人的〈對鏡〉,這首詩以對鏡所見所想為取材,呈現對鏡的心境與情鏡,語言素樸,但想像則豐富,其中「看你在鏡中/伸展新靈魂/我不再悶窒於/有限的軀殼」,應是詩人表現的主旨。這首詩,詩人採取與鏡中之象對話的方式,隱隱之中也表現了與拉康鏡象理論中的主體論,而鏡中象「逃脫於鏡中/咀嚼光線/養活自己」,則更突出了主體的異化,耐人尋味。
與此相近的,是詹冰的〈銀髮族〉,這首詩寫老人「對鏡」的心情,同樣採取明朗的語言,透過形式的對稱來表現人入老年之後,面對「一天又一天,黑髮變成白髮了/一天又一天,白髮變成銀髮了/一天又一天,強壯變成衰弱了/一天又一天,青年變成老年了」的句式排列,表現時間與歲月在人生之鏡中的催化;接著語氣一轉,「可是,銀髮族不必失魂落魄了」,因為「一年又一年,經驗變成豐富了/一年又一年,智識變成增長了/一年又一年,愛心變成深厚了/一年又一年,心情變成快樂了」──整首詩,就像一面鏡子,鏡中的我標誌著青春的老化現象,對應的是鏡外的我的成熟與智慧,主體性的建構和認同於焉完成。
子建的〈框〉也是,這首短詩共四行,表現「我」因夢想而不被「框」限的詩想,鏡子、窗戶或者其他帶有框架的符號具,可能侷限了符號義的的多義性,打破框架,想像「就比翅膀輕盈」、「可以飛得比鳥更高」,可以「將窗戶內的風景悄悄偷走」。這首詩正好表現了拉康所謂的「第四種目光」,從框外看到新的感覺,給了超越日常生活經驗的新的圖像。
林婉瑜的「那個」,寫女性對月事的經驗。「怎麼會有那個/從不可說的那個/大量湧出」,再加上「一切,都那個極了」,「那個」在日常生活經驗中有幾層意涵,一是指稍遠處可見之物,二是指不必明說而對方心知肚明之事物,三是常俗禁忌或忌諱而不可說出之事物。在禪宗公案中,頗多「還有這個在」的語式,「這個」多半意指雜念或俗念,放下「這個」才能悟道。不管「這個」或「那個」作為一種符號具﹝符徵﹞,因此可能指涉多重意涵,產生多義性。本詩詩題「那個」即具多義指稱。以引句為例,「怎麼會有那個/從不可說的那個/大量湧出」,再加上「一切,都那個極了」中,首句「那個」指經血,次句則指陰道,末句則是對月事來了之後無以名之的感覺。作者善用符徵的多義性,面對「那個」猶如面對鏡象,識別和誤識交替的趣味因而產生。
另有兩首詩作,歐陽柏燕的〈隨想九則〉、木焱的〈台北蒼蠅〉,則是以形式的對照和內容的對應表現了「對鏡」般的情境。〈隨想九則〉是以九則兩句式小詩串聯,如珠玉連綴,每則獨立而又互有關聯,如九式對鏡之姿,舉其中一則為例:
河水想像卵石磨礪成珍珠的竅門
我想像從你的掌心起飛的無限可能
九則首句皆以「名詞+動詞+名詞+動詞+名詞」的語法,作象徵詞語的推演,給出一個眼中可見的鏡象,次句則根據設定的鏡象,對照出「我」的反應。這在詩中本來就是常見的句式,每為寫詩者所慣用,好處是可見練句功夫,缺點是容易流於刻板單調。〈台北蒼蠅〉則以美國轟炸阿富汗為題,表現作者對於戰爭的嘲諷。詩共五節,每節皆以「一隻蒼蠅停在一名營養不良的阿富汗難童」為鏡中之象,詞句則用「其他蒼蠅」停在其他所在來呼應此一起句,而最終結於「其他蒼蠅呢 停在台北市垃圾豐盛的菜渣上」,使詩的張力因而突出,無飯可食的難童與豐盛的菜渣成為強烈對比,戰爭的悲哀具現;與此詩性質相近的是郭楓的〈春天‧炸彈季〉,春天以「兩種,那麼不同的,炸彈季」的對照圖像在詩人筆下出現,歡樂與死亡、美麗與枯萎,形成嘲諷性的對比。
從「對鏡」延伸開來,詩人也可能以土地和生活作為鏡子,觀看土地,詮解生活於其中日日對應的景觀,重新賦予意涵或感覺。渡也的〈八掌溪〉、詹澈的〈坐在山坡〉、黃徙的〈在詩之鄉〉、陳明仁的〈午後的咖啡店事件簿〉、陳煌的〈瀑布〉、李長青的〈溪仔邊〉等都是。這些詩作昰通過詩人之眼看到的土地鏡象、生活鏡象,其中藏有作者程度不一的「再現」﹝representation﹞意圖,渡也筆下的八掌溪,詹澈的山坡,李長青的溪仔邊,還有黃徙和陳煌筆下所繪,以及陳明仁的寫實嘲諷,都不只是一個景象,而更是來自他們內在感情、記憶與認同的心象,這些詩不止表現景觀,也凸顯詩人的經驗與心識世界。
時間也是一面鏡子。本月詩作中不乏此類作品,黃文鉅的〈沙漏〉表面上寫沙漏的形與象,實際上則企圖表現人們面對時間「沉寂數百年的光,傾倒出幾朵乾在岸上的浪」的感慨,最後兩行「那節奏,疏落有致/彷彿一場七月的雪」,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蒼涼感。鄭智仁的〈時間之岸〉,一開頭就是「我做在時間之岸/翻閱沿途風景」,第二段之後則逆溯時間之河,彷如照鏡,寫出「我」的想像。孫梓評的〈時間進行著〉,末兩行「從俯視裡被溫暖俯視/在安慰中,得到虛擬的祝福」,正是對境的心情,當然這首詩既寫時間﹝青春之去﹞,也寫情愛,青春與愛情形成與「我」的對照之鏡,在鏡中,進行的既是時間的圖像,也是「我」的愛情的圖像。
比較有趣的,是半懶魚的〈詩眠〉,這首詩寫的是「失眠」心境:
骨碌碌地
壁虎賴在床上
睡不著
白牆上掛著我
響了兩個結實的哈欠
寂寞起身
摔壞了鐘
用壁虎/我,寂寞/鐘兩組意象相互對照,壁虎賴在床上,我卻爬上了牆壁,成為打哈欠的鐘,讓寂寞摔壞了。這樣的情境,是經由符徵的互置、對調,不知何者為實何者為需?何者真何者假?眼中/鏡中之象,鋪展了對於時間、生命的究詰,又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寓言理趣。
嚴忠政的〈嫌疑犯〉,也是。這首詩寫的也是時間,透過太陽「在石綿瓦留下角質層」、月亮「把庭院的夜來香吵醒了」、還有「躲在舊照片裡的景觀」,蔚為詩篇,讓「我永遠查不出主謀」,來表現時間之推移的無法逃避,「嫌疑犯」意指時間,留下的痕跡則是詩與記憶──「像無法忘記一個女子的緣故一樣」。
鏡象,還可在戀人之目中看到,紀弦早年寫的一首名詩就叫〈戀人之目〉,短短四行:
戀人之目;
黑而且美。
十一月,
獅子座的流星雨。
第一段式一個陳述句,簡潔有力,但沒有圖像,第二段則給出圖像「十一月,鶳子座的流星雨」,戀人的眼中出西施,鏡象如獅子座流星雨那般,既寫戀人美目盼兮的明亮,也寫看到戀人之目者心中的歡喜,允為傑作。
本月日日詩中,也有幾首寫情愛的詩,沈花末的〈今夜的話題〉以「我們對幸福的回味太少/說故事的想像力太少」作為「話題」,究問「你在凝神注視」時「得到什麼啟發」,這首詩表現優雅/幽微的情境,是與戀人的對話,也有通過對話自我究問的意涵。「一棵樹開花/一個感官野放的季節」,愛情、生命,都在凝神注視中浮出。林宗源的台語詩作〈妳食電成傷重〉﹝妳用電太兇了﹞,是一首具有諧擬趣味的情詩,以愛與用電對比,寫出戀人之間相「電」的熱情/耗損,「傷重」在台語的符號意涵,指「太兇」、或「太利害了」,在華文的意涵則指「受傷嚴重」,兩層意涵在此詩中都可解釋,語言的歧義性使這首詩產生閱讀趣味。此外,鯨向海的〈你是永遠部再來的〉寫的雖非愛情,而是友誼的悼念,一樣是通過對話,寫出對象在個人心鏡中顯應的圖像;田運良的〈寂靜之外〉則與「祂」﹝神祇﹞對話,寫自然與生命的冷寂畫境。
七月份的日日詩,與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對鏡」本來毫無關聯,卻由於因緣湊合撞題,我因此試著用拉康的「鏡象理論」作為閱讀分析的基礎,寫下了以上的「誤識」──每個詩人的創作,都是一面鏡子,我在面對這些鏡子及其圖像時,儘管努力地通過每個詩人的符號體系,反溯詩人創作的「鏡象」,但難免還是會有所出入。詩的閱讀,趣味和愉悅在此。對鏡時喃喃自語,是作者和讀者共同的經驗。
2002/08/19-20 台灣日報副刊
在某手機王網站發現自己N年前寫的東西,需付費下載
[ 點閱次數:9629 ]
风撒下冥纸
地吞下忧伤
队伍鸣着哭号
远去的泪水
整个下午
为美丽的你守丧
我旋开夜的墨汁
想写封信
思想的繁星啊
带来海潮
我无法宁静,怎样钓起
你的声息还在波荡
整个下午
捉迷藏
离去像一纸船
你没找到靠岸的岛屿
你忽然的影子
你太阳的笑
那麽多美好
随便在一旁玩
我躲往遥远
你呢
整个下午默不吭声
整个下午在玩捉迷藏
你找不着我
我就是那海洋
那張風吹起的帆
將你吹離現實的彼岸
如果到達一座島
你要命名它佔有它
因為那是適合捉迷藏的地方
你躲我找,我躲你找
整個下午玩累了
摘椰子來喝
熱帶的奶汁
漂泊的成長
如果你還在
你也會變成海洋
等我燒盡夢想
等我燒成灰燼
由你帶往
這次換你為我禱告
一個詩人
在另一個心中的滅亡
[ 點閱次數:7149 ]
这两年,亚洲电影已经甩脱了上世纪各大悲剧历史的伤痕元素,转拍小题材(小情小爱?)又或大制作(大动作大布景)的影片。张艺谋、陈凯歌相继告别老毛时代的余毒,以全新包装堕进《卧虎藏龙》勇夺奥斯卡外语片所形成的窟窿里,而且越陷越深,逐渐听不见一代导演的声音了。他们错以为中国史诗片也能够像几年前的《神鬼战士》(Gladiator)过关斩将,毕竟电影艺术还是以“人”为本,武打片、战争片只是形式之一二,他们忘了讲故事的本质是要感动人的。
而其他华语国家的电影工作者似乎也着了电影奖项的魔,不论走艺术路线,还是以商业为主的电影。大家急于放大自己,一方面掌握了资源,却将还未成形的东西,急就章地拼拼凑凑。总是以配乐、特效,不然就是演员的精湛演技,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去烘托一部影片,然而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是电影走向解构形式的多元歧义,还是观众的思想停滞跟不上思潮?
幸好还有一些导演如蔡明亮、王家卫、金基德、岩井俊二,以循序增进的体悟去探讨永不被磨灭的主题——爱情与欲望。他们像剥洋葱一层层的绞痛着亚洲人民的心。《你那边几点》在法国却延续台北的孤独,《春光乍洩》在阿根廷显露的则是香港的快速、疏离、压抑。这就是了,电影中的亚洲往往在“人”身上,而非关拍摄场景的所在。他们的电影之所以会感动,因为他们都在诉说自己,自己与地域的关系,而同观众一样都是“东方主义”的。
在电影世界里,我们该重视亚洲的文化,而不是亚洲的版图(如何扩大)。
--原刊于《亞洲眼》創刊號,2005
[ 點閱次數:8202 ]
*
星星跌倒
没有声响
追梦的人
一路呼啸
*
接近晚祷的钟声
黄昏放出一支黑色队伍
尔后仰望成星空
*
云雾告诉
我们流着缓慢的血
*
妳唱了一段悲剧
压低哭声
那人的尸体被静静抬出
翻越山岭
奉给苍穹
*
他躺在云雾里
虽然睡着
却放出了风筝
*
栅栏状的天线上
一只鸟干扰
屋内人们都期待
一个大结局
*
邻居小孩呼喊
友伴出来玩
喊得太大声
好奇的童贞跟出去
*
把山靠拢
别让云层推开
那人从缝隙
一点一点地
走来
*
候鸟折坏了一爿晚霞
另外一爿
被骷髅的建筑遮蔽
死亡之夜
即将来临
*
候鸟搭着风儿来
我想用风筝和它交谈
风筝却是放不上去
*
地上的灯火
不吸引候鸟
它们只朝天边的裂缝
一道光的地方
飞 去
*
会不会是一只候鸟
停在住家顶的天线上
让我收不到北方岛国消息
*
那人就在海上
固定在那里
海鸥绕着他飞旋
他就站在海面上
不沉下
*
拖着一张网
我们夜行的船
捕了一只冷月和
无数有毒的星
*
那沙洲
没有固定访客
从未精心安排节目
*
那些飞翔的人
弄丢了脚
愈飞愈疲累
*
房间开了口
它需要一丝明净
反照新鲜景相
*
愉快的日子里
天空总是伴着云朵
一抬头就望见妳
*
卖一份早餐
赚取一张将来相遇的脸
*
候鸟在算术:
小孩几时放假
风筝几时升空?
*
候鸟飞出黄昏
天色更暗一些
(此組短詩原刊載於蕉風497,被嚴重錯置成一首詩.現重貼原詩.)
[ 點閱次數:7163 ]
行 動(普遍性) 鴻鴻譯
1
他們列隊打卡更衣
談論天氣 還不算太冷
工廠裡很冷 可是下了點小雨
清晨六點整他們就得就位
沒有窗戶──那也讓人在意
當然冷是可以習慣
但撐到下午三點也夠久的 想說雨會下不下
他們更衣並列隊打卡
2
他們有衣物櫃存放個人物品
錢啊鑰匙比如說 還有可能接到的信
一開始有人脫褲子還背過身去
有人就會笑
還有一開始當然床都會覺得太擠
還有一開始他們都很大聲聊天
關於射殺一個人會是什麼感覺
現在他們都會把信讀給彼此聽
3
有人焦灼不安他們就把這些人綁在床上
這些沒人理解的傢伙
綁他們的人看來也同樣焦灼
想做什麼就做
冷靜一點時他們就坐到走廊上
聽其中哪個扯淡
比如聲稱他們喝的水是酒
他們都狂笑起來醉態畢露
4
那些主管總得忍受一堆又臭又長的演講
有人講話看書打瞌睡
也有人會寫筆記或喃喃自語
想著禮拜四該他演講
如果只有少數到場
其他人多在大廳外聚集
好像在討論什麼要事
但就是無法聽清
5
他們多半都直呼彼此名字比較方便
何況還能讓氣氛輕鬆
而且他們得共度大半生
當然有人寧願不
還好啦也不會真的強迫你
在有人生日時湊錢買單
有份重要文件二月失蹤了
他們超興奮會是誰幹的呀
6
顧客上門時他們交談就得放輕
以致腳步就顯得太響
讓有些人不自在
所以地板才需要大理石
每週二櫃臺會擺上鮮花
但這是新花樣
當然還有人得扮有趣
好讓誠實之外還有些什麼東西
7
他們堂堂走進來巡視一遍
談論天氣 還不算太冷
事事都離不開錢 可是下了點小雨
早上十點整他們就得就位
其實只有自己在意
當然錢是可以習慣
但撐到下午三點也夠久的 想說雨會下不下
他們巡視完一遍就各自回家
8
有時他們會在街上碰到
或在酒吧偶遇
他們多半都彼此認識
或彼此聽說
通常話題都是管理階層
關於多數人認為受壓迫者
樂於追隨管理者的標準
談論這話題也頗合乎標準
[ 點閱次數:7566 ]
〈當代名家群像系列〉◎劉雪珍
詩在宇宙中旅行
丹麥:英格.克莉絲藤森(Inger Christensen, 1935 -)
台灣的讀者可能從未聽過英格.克莉絲藤森這個名字。她是個謎樣的藝術家。她的小說、戲劇、散文和童書系列使她不論是在丹麥,或是其他歐洲國家都備享讚譽,但是真正能夠展現她個人深度與廣度的,卻是穿梭於她四十年豐富生涯的六本詩集。她的詩哲學氣氛濃厚,即使是其中最艱澀的作品仍廣受歡迎。許多克莉絲藤森的詩具有豐富的夢幻氣息,但是她本人卻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她的作品多鎖定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並適時地於其中闡明一些哲學。
克莉絲藤森一九三五年出生於丹麥日德蘭半島東岸的瓦埃勒城市(Vejle),她在攻讀醫學之後轉換跑道至教育界,在一九六三到一九六四年間任教於著名的胡貝克(Holbaek)藝術學院,此後她便決定要成為一個自由作家。雖然她也從事小說、短篇故事、廣播劇、戲劇及歌劇劇本創作,但是克莉絲藤森最為人稱道的是她感人肺腑的抒情詩。她的作品繁多,其中也包括譯介羅馬尼亞籍作家保羅.策蘭(Paul Celan, 1920-1970)的詩作和瑞士籍作家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 1911-1991)等人的作品至丹麥。
克莉絲藤森一九六二年以詩集《光》(Lys)在文壇展露光芒,一年後隨即出版第二本詩集《草葉》(Graes)。一九六九年出版的《它》(Det)和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字母》(Alfabet),兩本詩集皆以數字符號為基礎,這兩本作品使她更進一步攫取國際文壇的注意。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四月的信》(Brev i April),創作模式也是以這種系統符號為根據,克莉絲藤森並且更進一步結合了法國當代作曲家梅湘(Oliver Messiaen)的作曲技巧於詩作中。克莉絲藤森對一九六○年代提出「語言天生假說」的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給予她的作品極大的啟發:「喬姆斯基在語言論題上的觀點讓我振奮,它毫無疑問地肯定我的論點,證明語言是自然的延伸,證明我『有權』說話就有如樹葉從樹上長出來般自然。」
克莉絲藤森目前住在哥本哈根,名聲響貫一九八○年代的歐洲,她的作品為她贏得不少殊榮,例如奧地利國家文藝獎歐洲文學類,一九九四年瑞典學院將人稱「小諾貝爾獎」的斯堪地納維亞作家獎(The Swedish Academy Nordic Authors' Prize)頒予克莉絲藤森,她多年來也被視為是諾貝爾獎熱門候選人。在其詩與談論詩的散文中,克莉絲藤森不斷地探討個人與世界間的關係;她認為她的詩反應宇宙,是最接近個體、語言和大宇宙間完美平衡的言語。她也執著於將文字與現實結合的浪漫理想。她認為清晰與模糊、個體與世界、語言與人類間的對立,並不是從某一固定視點來透視外在世界就可全然分解的;這樣的對立反而在與一個「從未與世界文明接軌的原始人類」相較之下而源源不息。對克莉絲藤森來說,「我的詩之於世界,就像是眼球之於沒有運作功能的視網膜一樣地在運轉著。」
行 動(完整性) 鴻鴻譯
1
在第一間工廠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工廠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工廠內有一個人站在機器旁邊
在第1423間工廠內有一個人站在機器旁邊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自由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工廠的盡頭有一個人在賺錢
2
在第一間營房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營房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營房內男人疊在一起
在第1423間營房內男人長得一模一樣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和平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營房的盡頭坐著一個瘋狂的將軍
3
在第一間機構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機構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機構內他們把所有反常的人關起來
在第1423間機構內是那些主張反常是正常的人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社會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機構的盡頭坐著一群專家委員會
4
在第一間議會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議會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議會內他們在討論權力
在第1423間議會內他們在討論權力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更多一點點想像力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議會的盡頭坐著一個高薪顧問
5
在第一間辦公室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辦公室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辦公室內一位顧問在建議一位主管
在第1423間辦公室內一位主管在管理一位顧問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各種考量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辦公室的盡頭藏著一個高薪監察員
6
在第一間銀行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銀行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銀行內有個人在計算戰爭的開銷
在第1423間銀行內有個人在計算戰爭的盈利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平均分配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銀行的盡頭坐著一個聰明的投機商人
7
在第一間公司內有第二間,在第二間公司內有第三間,在第三間內有第四間,依此類推
在第3517間公司內有一個人在計算勞工的產量
在第1423間公司內有一個人在計算勞工的平均壽命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個人生活權利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公司的盡頭坐著一個金融王朝
8
在第一個社會內有第二個,在第二個社會內有第三個,在第三個內有第四個,依此類推
在第3517個社會內有一個人在思索這個社會
在第1423個社會內有一個人在思索這個社會
第8611間的男人始終在編織關於幸福的寓言故事
在這所有社會的盡頭坐著一位___先生,微笑著說:「歡迎光臨,你是我第一個病人」
丹麥文學網站:www.litteraturnet.dk</a>
[ 點閱次數:7851 ]
(吉隆坡訊)2006年雙福文學出版基金成績揭曉,星洲日報記者李成友(方路)以《電話亭》在詩歌組中脫穎而出,獲得3000令吉資助出版。
方路也是第4次獲得上述出版基金,並已出版了詩集《傷心的隱喻》、散文集《單向道》及微型小說集《輓歌》。
《電話亭》收錄80首詩作,預料在今年下半年出版。
這次共有11部作品獲得資助出版,多名文壇優秀作家作品都榜上有名,包括小黑、廖宏強和邡眉贏得散文組出版基金;左手人(黃遠雄)和木焱贏得詩歌組出版基金;朵拉贏得小說組出版基金;莊華興獲得翻譯組出版基金;陸培春和陳愛梅獲得評論組出版基金及鄧長權獲得兒童文學組出版基金。
上述由大馬福聯會及雪蘭莪福建會館聯辦的出版基金自1977年創立至今已30週年,秉持發揚馬華文藝創作及專題研究之風氣。
另一方面,2007年雙福文學出版基金,即日起接受申請,歡迎馬華寫作者踴躍申請。截止日期是今年5月31日。歡迎馬華寫作者踴躍申請。
任何查詢可聯絡︰03-20783530
地址︰Selangor Hokkien Association 41-C, Jalan Hang Lekiu, 50100 Kuala Lumpur。 (星洲日報‧2007.02.12)
[ 點閱次數:6852 ]
50年代,一位出生在台湾台东,听着卑南溪水声长大的女孩,把少女情愫的澎湃化成一首首抒情诗写进了众男性诗人的心坎里。余光中和痖弦不约而同说她是缪斯最钟爱的女儿——敻虹。
在学生时代,她的诗经常在《蓝星诗刊》《文星》刊登,主编余光中形容其作品清婉柔美,有晚唐南宋之风,简直可称现代词。1967年,敻虹出版第一本诗集《金蛹》,让我们读到一个“痴傻”女子对待爱情的慎重,这些佳构已经超越诗歌形式,表现出更为高贵的自然美。例如:
暮色加浓,影子贴在水面
撕也撕不开……
--〈写在黄昏〉
忽然想起
但伤感是微微的了
如远去的船
船边的水纹……
--〈水纹〉
而启蒙我诗歌创作的便是《敻虹诗集》(1976年初版),另一本则是《林泠诗集》。大一那年的暑期打工,在当守卫的半夜里偷偷拿出敻虹诗集来,边阅读边抄写。宁静夜晚,我默念的诗句顺着抄写的笔端爬上来,在脑海中发出韵律,有种朦胧而跟着靠近的悸动。第一次我如此贴近诗,因为敻虹,笼罩在简洁单纯的感动里,整晚都是。
比起近来纷以后现代/前卫为基调创作的现代诗——冗长句、意象跳跃、特殊语词、堆叠词藻(前卫是带领一时代的思潮而非异中求异、特异独行)——,敻虹的短诗无疑是历久弥新,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她专注表现的“情”已然融入生活中的“境”。
如此,我想到另外一位以写情诗出名的——席慕蓉,几乎是大众诗人了。如果席慕蓉的读者也来读敻虹,该有多好。然而,心已向佛的她,大抵不祈望了:“而灯晕不移,我走向你/我已经走向你了/众弦俱寂/我是惟一的高音”。
[ 點閱次數:7828 ]
無國籍詩人來到地球找尋食物,逐漸消瘦中。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