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我是激流島上一棵樹。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9 >>

無題  ◎  木焱
2009-08-15 17:27:36
Bookmark and Share

我的駐留到此為止

太多人要搶佔這方位置

流水的心情是我的心情

山林的顏色是我的顏色

 

[ 點閱次數:275190 ]

【抽焱】我們被埋在泥土下讓冬天的暖陽照射  ◎  木焱
散文 2011-07-27 21:39:37
Bookmark and Share

我們被埋在泥土下讓冬天的暖陽照射
圖:抽屜
文:木焱

當你還未甦醒,我偷偷看你,把手心貼在你的腹心,測量你胃部的蠕動,我知道你在消化昨夜我給予的愛意。擔心驚醒你,可是我已醒著不知如何是好,我開始猜測你身上多餘的痕跡,那些窗口開向誰?那些燈盏為誰點亮?那些無法辨識過早出現的年輪……還有,你什麼時候長出同我不一樣的頂芽,那是怎麼一回事?

在這交縱橫切亂無頭緒的沉思,被埋葬在、綑綁在如蚯蚓般的泥下,想對你多說一些多做一點都是徒勞,你微捲的髮蓋過眉毛,你的嘴和眼關閉如同不再洩洪的水閘,因為你知道我們的身體將永遠的緊緊依偎,分也分不開,久了就什麼都不必說,連一眼都不再瞧我。

我知道你一直假寐,要我多行光合作用,長高長快並且離你遠遠的不再煩擾你,這種愛我不要,我寧願一直埋在泥下,讓嬉鬧的孩子們永遠踩踏在我們的身上,讓孩子們接受冬天的暖陽。我要耐心等待春天,到時,我們會在孩子面前開出花朵,我們要一起進行光合作用。

2009/10 自由副刊

[ 點閱次數:26753 ]

【抽焱】最大的發明  ◎  木焱
散文 2011-07-23 20:22:51
Bookmark and Share

圖:抽屜
文:木焱

最大的發明

暑假到了,爸爸說要帶我們去旅行,而且是環遊世界80天。爸爸是個發明家,他發明很多很多東西,比如會說早安您好的鬧鐘,會自行滾動的行李箱,可摺疊的桌椅。他最大的發明就是命名為170的飛機,是用家裡不要的廢棄物打造而成的,我們便是要乘坐170環遊世界。

爸爸雖然很聰明很厲害,對於家裡的事卻無從發落。比如這80天裡,需要帶哪些日用品,多少的米糧食水,他毫無頭緒。更糟的是,第一站要飛往哪裡他都還在想,他對我們說:啊出去玩就是這麼一回事,不要想太多,飛到哪玩到哪。

我想,爸爸是不是太過樂觀?他最好不要降落在有輻射外露的國家,不要降落在剛經歷過地震的殘磚敗瓦上,也不要降落在經過海嘯洗禮的水灘上。我真擔心,他會不會開著飛機,進入了恐怖份子的射程範圍。

爸爸是個天真的發明家,他的想法果然同人家的不同。當他被問急時,他開始胡言亂語:你們婆婆媽媽,帶這帶那,乾脆把整個客廳整個廚房整個臥室都帶走好了,我會讓你們如願以償,我會發明那個東西,就那個,把所有東西都縮小了,連你們一起……

這就是我爸爸,偉大的發明家,有天真的腦袋,卻沒有成熟的思維。這個暑假,免不了要成為他的白老鼠。希望開學時,同學們還找得到我,希望他們不要把縮小的我給踩扁在地。

2011/7/17自由副刊

[ 點閱次數:24277 ]

【烈火莫熄】709  ◎  木焱
現代詩 2011-07-11 20:22:47
Bookmark and Share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于理想,
越來越覺得上街頭是個正確的決定。

我們爲了旅行而旅行,
旅行中我們採集理想的種子。
儘管這可能很荒謬,
但真正的革命是由偉大的愛所引導。

愛慕我的人都將獲得激情的種子。
當我必須討論政治與經濟問題的時候,
我會像懷念著Teh tarik一樣想妳,
因為我仍然是一個馬來西亞人,只是
我走上一條比記憶還要長的路。

我不是解放者(人民必須解放自己)。
我不知道這場革命是否能成功,
我已經看到他們正在受苦。
我並不在意死亡,只要有人能穿起
我的黃襯衫繼續戰鬥。

這不僅僅是一種遊戲。
這不是登陆,倒像一次海上遇難,
在我胸口留下一個傷口的默迪卡廣場。

開槍吧!懦夫,
你只不過抓走了一千多人。
人不可以因為時代的艱辛
而失去心中的柔情。

噴水吧!懦夫,
我將站在人民一邊。

註:本篇修改自〈切格瓦拉說〉,以上句子皆摘錄自《切格瓦拉語錄。Che said》此本書籍(三聯書店出版)中切格瓦拉說過的話或其書信內容,並加入少許修飾成篇。

[ 點閱次數:23311 ]

魍魎之書04這幾年我寫了詩  ◎  木焱
散文 2011-07-06 20:32:33
Bookmark and Share

2011.4.5木焱致邦尼:

花蹤《文匯10》編輯來信請我提供馬華文學獎的得獎感言。因為時間緊迫,我進入電腦各個檔案,找尋合適的片段,以便應急。許多都是以前發表在報紙副刊的詩觀,不想「重蹈覆轍」,更不想唬弄亂寫。

關掉電腦,去廚房倒了杯開水,到後尾房摸摸父親額頭,燒還沒退。取下濕毛巾,扭乾,放入幾個小冰塊捲成條狀,再置回父親額頭。以前遠在台灣用電話「照料」,現在近在床邊手腳並用,三不五時噓寒問暖,可心卻不完全放在這上面。總是一心多用,想著感言,想著即將付梓的自選集,想著這些年寫的東西,以及去年一整年沒有任何詩歌的誕生。

打開電腦,我寫下:
我07年辭去台北的工作,返馬照料罹癌的父親,第一次因為父親不肯配合治療而在醫院對他咆哮。08年找到理想中的工作,離家裡很近,騎單車只需15分鐘。09年邀請父母親到台灣小住一個月,帶他們四處遊玩,鬧了不少笑話。10年父親再度被診斷出另一處癌細胞,我往返兩地數次,帶他去作檢查和治療。11年我辭去工作,陪伴父親,為他清理溢流的糞液,包紙尿片,喂他吃藥喝蔬果汁。這幾年,我寫了詩。

是的,這幾年我還是有寫詩,斷斷續續的,閃爍於生活的縫隙。07年寫了〈我曾朗誦你〉〈從古巴歸來〉;08年完成〈請不要誕生一個詩人〉,原題目為〈尋找一個詩人〉,取於06年;09年因為北島的一本散文札記《時間的玫瑰》寫出好幾篇向西方詩人致意的作品,還有帶著父母遊基隆而最終誘發出來難得的一首131行長詩〈八月二日,東北角遊記〉。2010年沒寫,有的只是殘篇。

生活一直把我拉進現實,我卻又藉文字得以逃脫,遇到煩膩時候,卸下詩,叛逆回歸現實,做個簡簡單單的人子。創作有計畫等於沒計劃,寫詩有一搭沒一搭。我想,我不是你講的卡夫卡或海德格那樣,可以安然堅定地“向下”,我是他們的魍魎,飄忽不定,行蹤成迷。

2011年伊始,我返回南馬的家,寫了幾首詩和上面的感言。是否就順利接續了我以前的創作,量和質有多少改變,言之過早。我又能“回到詩”多少時間?在詩集的後記,我留下:到此為止,一切作廢。

然後,我要寫詩。

2011.4.6邦尼致木焱:

你知道詩的上古意思是怎麼嗎,據說是這樣的——
許慎《說文解字》:詩,志也;從言,寺聲。意符“言”表示和“言語”或“話”有關,音符“寺”,一般指“寺廟”,古時候則為“宮廷”和“侍從”。可是,由於古代“詩”的寫法不同,意符仍做“言”,聲符或寫成“之”和“止”,表示“足”的象形字,“有“往”和“去”的意思,含有舞蹈和節奏在其中。

最最令人震嘆的“詩”意是周策縱的解釋,“寺人”是殘缺的“侍從”,和“詩人”一樣,在儀禮中執行吟詩和舞蹈的“神職”。

讀到這裡,我不禁“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太興奮,太雀躍,太無以名狀,詩,好神秘,於是杜甫形容李白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有來歷的啊!

詩是“寺”者,手裡拿著“言”獻於神明、亡靈,與之共舞,唱和。那麼,寫詩的你,就是祭者,男覡,女巫。

“是的,這幾年我還是有寫詩,斷斷續續的,閃爍於生活的縫隙。”於是你的《秘密寫詩》終成寓言。

哇,這樣子寫詩,令人驚怖不已。可是,北島《時間的玫瑰》一一列敘,上個世紀西方偉大的詩人,從洛爾加,里爾克,策蘭到迪蘭•托馬斯等等,詩人要不是革命,被擊斃,發了瘋,遭放逐,就是自殺,總總,詩人異於常人。詩人,洞察者,因為他看見常人沒看見的,他叨叨念念,別人聽不進去,最後只好說給自己聽,失語者,他面壁說“莊語”。

詩人和語言成為密友,莫逆之交:
你改變鑰匙,你改變詞語
和雪花一起自由漂流
什麽雪球聚攏詞語
取決於回絕你的風。(策蘭《用一把可變的鑰匙》)

你宣告“我要寫詩”,你必須自廢武功,“一切作廢”,殘缺如寺人,方可以在神祗或幽靈之前吟詩舞蹈。

南洋副刊之文藝專欄 

[ 點閱次數:47537 ]

台灣藝術家操刀,新版《秘密寫詩》,再度開放預購,9月發行。  ◎  木焱
好消息 2011-07-01 23:26:54
Bookmark and Share

感謝各位厚愛,

秘密寫詩已商請藝術家操刀,進行全新改版
售價可能會飆到NT350+

不過不用擔心,在這裡訂購的朋友
還是享有NT200的優待價 + 簽名(有人不要簽名嗎?)

現在再開放50個優待名額
預購從速,以免買太貴

這本小詩集陸陸續續印了五次,前四次(2001年到2004)各印一百本,2006再到台灣定居時,又再印了50本。

據說這450本之中,有些到了美國、歐洲,有些返回家鄉馬來西亞,更多的留在台灣:夏宇有一本,周夢蝶有一本,黎煥雄有一本,鯨向海有一本,楊佳嫻有一本……

距離印發的時間有十年,輾轉從書店店員處得知有人在詢問這本詩集,亦有寫信直接問我還有書嗎?我便將手上僅剩的幾本寄將過去,當作禮物贈與知音。

朋友問我,想過重新出版嗎?想過木焱詩集《秘密寫詩》在連鎖書店的平台上展示販售嗎?

問我有沒有想過這些。當然有,且是幻想,從來沒有真切地去計畫去想過去做。這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就一本輕薄可摧的詩集,要如何穩重地躺在著作擠擠的書架上,經得起那些大部頭著作的重壓,那些挑剔讀者的口水。

我這樣想過,但是那400多位擁有《秘密寫詩》的讀者難道就不挑剔嗎?而那些還不斷向書店詢問的人呢?他們抱著一種探究秘密的心理在找尋一本詩集,我該怎麼應對,讓他們繼續失望?

不如,由大家來決定。線上訂購超過200本,馬上印刷發行,不囉唆。

請各位留言在下面,註明聯絡人和聯絡方式(地址或email)即可,出版後會立即通知大家如何取書.

新版《秘密寫詩》,150頁,重新排版,角力出版,NT200。

[ 點閱次數:27477 ]

另一種「作家的家」  ◎  木焱
生活隨寫 2011-06-29 10:48:47
Bookmark and Share

該如何定義《作家的家》呢?

去年杪由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出版,詩人曾翎龍主編,收集了馬華文壇老中青三代作家,書寫自己的「家」。當時徵稿內文寫到,主題必須與“家”相關,可寫家或家人,散文和詩皆可。而主編覺得「很好玩,這可以是一次偷窺,也可以是掩藏。」

偷窺的是讀者,掩藏的是作者。作家們在書寫他們的私人生活空間與他們的至親之餘,是否掩藏哪些不願透漏的家事,而保存著吸引人的地方?翻開文集,先不去閱讀各家文章,而從張貼之照片就可看出端倪。有些是拍攝家──建築體和其內容物,有些是拍攝家人──圍繞身邊的親屬。畢竟人是住在家裡頭的,所以家與家人也就不可二分了。

家裡的作家逐一登場,我們看到冰谷的家充滿文人朋友,成為同道談文論藝的場所。梁放的陋室與書斋形成強烈對比,一位土木工程師對家(半獨立式排樓)的不離不棄,虛實應對。黃建華古樸的餐桌,讓我聯想到磨菇兄弟們喝酒打屁的場景。黃錦樹的舊家,在開往Batu Pahat的路上是經常出現的風景,板屋前方是曬可可、棕油仔的廣場。張依苹的老家後院雨後淹水,卻成了她筆下的威尼斯。而李宣春的老家最吸引人,那木板陽台?當作玄關,可是舊時代的Bungalow,讓我進而思考作家的家不只是一棟裝載著人的建築體,應有其建築特色的生命在裡頭,只是作家不諳而忽略。

另一群作家則選擇述說至親,比如曾沛兒孫滿堂的全家福;鄭秋萍述說年輕時的自己,現在「偷窺」過去;黃俊麟放了張旅途中的相片,意味著作家和家人的距離,時而靠近時而走遠。昆羅爾的雙親,在廚房協力製作一個蛋糕,兩人專注的眼神看不出老態。抽屜雙親開懷微笑,猜測作家本人的性格亦如此。

但是,單單觀看相片來偷窺,便不知道作家的掩藏。英國藝評家John Berger和攝影師Jean Mohr合著《另一種影像敘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一書中,Jean Mohr以13個自身拍攝的經驗,書寫他作為攝影家的反思。一張照片,就像一個「相遇之所」,身在其中的攝影者、被攝者、觀看者,以及照片的使用者,對於照片常有著彼此矛盾的關注點。這些矛盾既隱蔽,又增加了攝影圖像的曖昧不明。

也許真如翎龍所言:這本集子,其實對象不是讀者,而是家人。因為,只有家人才能在文字與圖像之間看出作家的掩藏──那個曖昧不明,只有家人能發現作家無法以文字書寫透徹的──那個矛盾情感。通通都在這本集子裡流瀉,成為親情的召喚,遺憾的回憶與憑弔的風景。

作家的家,好像寫出來了,卻還在自己手中,等待一磚一瓦堆砌起來。

[ 點閱次數:13543 ]

導讀曾翎龍詩集《有人以北》  ◎  木焱
讀詩集 2011-06-23 11:59:54
Bookmark and Share

讀完整本看見詩
──導讀曾翎龍詩集《有人以北》

喜歡在咖啡館內讀詩,除了享用咖啡和音樂,也因為窗外來往行人,流動的街景,讓我能更快進入詩句之意境。而在飛行中卻恰恰相反。

這次帶著曾翎龍的詩集《有人以北》,從新加坡飛往台北的四個半小時飛行時間,我只能坐在小小的座位,靠著走道,沒有天空美景的情況下,讀完。剛開始總難安定心思,空服員來回推著餐車,還有機長高昂的歡迎詞和介紹,如不穩定氣流干擾著我的思緒。待大家吃飽昏昏欲睡,我展開詩集,循序進攻,每一行的詩意。

詩集分成三輯──有人、以北、小木家書,共34首。看起來可以一兩個小時讀完,然而我讀來分外難受。不知道是詩人之間語言系統和思考邏輯的差異,還是因為我長期在台灣逗留,而無法了解在地馬華詩人的作品?可文學是無國界的,詩是隱誨的,怎能讓人一下看透,一下就體會到呢?於是我耐心讀了一遍又一遍,看著詩人以詩句串聯了童年、長大、家鄉與國土的情感,最後出現一個她。

讀到最後一首〈北回〉,我懂了,我讀到詩人,我拿到進入整本詩集的鑰匙,以此詩為觀點(觀看的角度),遂感受到曾翎龍詩作中的描述與情感的發抒。

街燈映照昨日之死亡
你起來,披衣開窗

從前一晚照亮到隔天清晨的街燈,時間在它的燈暈下流逝,事物於焉改變形象,告別原有的面貌,昨日,已死。然而此時詩人醒來(或者整夜未眠)披衣開窗,他將看見什麼,詩人這樣寫道:

一只候鳥北迴
柳樹開始封閉對岸的風景
微涼的草場我沁汗
露水在草尖,最初和最後的居所
蝌蚪夜裡伸腿
蛙聲已隱遁

我們看到死亡過後原來是生機勃勃的畫面,候鳥回來了,柳樹長高了,草場上所有的葉尖沾上剔透沁涼的露水,多麼美好的早晨。於是一切有了轉機,詩人繼續他的思考。

飛機拖著長長凝結雲
銜接兩個早晨

哪兩個早晨,一個昨日的早晨和一個今日的早晨,一個逝去的早晨和一個新生的早晨。所以昨日即是今日的過去,它們相通,生死相連,是最初和最後的居所。我抓到了詩人的思想,看似憂鬱卻充滿希望,看似妥協卻積極看待。從最後一首〈北回〉往回讀,〈如果我們小孩般相遇〉,才是詩人情感的依歸。掌握到詩人的思想和情感,一本詩集便有了面貌,逐漸有色彩。

前半部詩作之所以難進入,我想是因為他對待這些感覺,謹慎地以文字來傳遞,不容失誤與失真,反而壓抑了詩歌中該有的抒情,過於節制的書寫無法立刻引起共鳴。但從〈北回〉開始,一切改變了,所以詩人說:「這是我的習作,也是我最好的詩」,以讓我們期待下一本詩集的來臨。

[ 點閱次數:15164 ]

魍魎之書03我們還需要詩人嗎?  ◎  木焱
散文 2011-06-14 11:17:38
Bookmark and Share

2011.4.2木焱致邦尼:

之前對你說過,我已經不當詩人有一年。為什麼這麼說,那一年裡我沒寫詩,不只沒寫詩也沒在讀書,沒有思考。

不寫詩的日子,我落入醜陋馬戲團,扮演一個戲耍者。在觀眾面前,嘻皮笑臉扮好人,認真做好一切不合理的交代,譬如要同時操弄一百個火炬。我為什麼必須向誰交代,因為那個誰給我飯吃,讓我沉浸在平穩的幸福中。我是馬戲班裡頭一個雜耍,每天認真地練習,好讓觀眾買票入場給予歡呼與掌聲。

不寫詩的日子,我明白了周圍的人集體裝瘋賣傻,只為有飯吃,為爭取首席甚至不擇手段,污衊造謠來拔除眼中釘──那卸妝後清醒的小丑,他看到一切真相。清醒的小丑一直看著真正的小丑,滾著偌大的銅板在觀眾面前繞呀繞,逗得大家開心了就往舞台丟擲更多的銅板。真正的小丑無法卸妝,因為小丑妝已然成了他的臉孔。

不寫詩的日子,我看到許多跳火圈的獅子,來來去去,燒傷了尾巴,燒傷了威嚴,失去了兇猛。火箭人屢屢把自己塞進砲管,然後鼓起最大的勇氣拉開火信,砰的一縷白煙冒出,身體飛了出去,心卻還在砲管裏擔心下一場的演出是否同樣順利。醜陋馬戲團的經理要他們認真賣命,否則沒有薪餉,沒有飯吃。

興許你當作是玩笑,不寫詩的日子裏,我看到他們西裝筆挺,開車到公司,打卡之後換上戲服,開始扮演董事長、總經理、生產經理、品保經理、主任、課長、工程師、技術員、醫生、商人、研究員、業務員……惟獨少了老師,因為薪水太低,他們易容後離開了馬戲團。

但是,馬戲團可以有詩人嗎,他的表演會讓觀眾喜愛嗎?──馬戲團的詩人說真理,講箴言,諷刺。觀眾倒覺得好笑好玩,因為從來沒有人那樣講過,真是奇怪的言談。背離世道價值的詩人是一個很好笑很成功的表演者,他正常講話就可以有飯可吃,有錢可拿。

最後,他問了大家為什麼要吃飯?短暫靜默之後,觀眾先是抱肚大笑,表演者順勢帶動氣氛,笑到終極流出了淚水,因為太好笑而無法停止,無法停止之後就到涕泣。大家笑到哭,無法停止,整個帳篷裡哀號聲四起,詩人很滿意。

詩人的一句話,大家為什麼要吃飯,好笑到沒有人會去回答。

2011.4.3邦尼致木焱:

詩人是祭司,逾越者,盜火者,他問卜,他預言,他口出惡言:世界總將崩毀,而詩留存。

自我在初二的時候,化學課寫下第一首詩,很神秘的體驗,就像第一次自慰流出的精液,歡心又哀傷的不能言喻。然後,整個中學,寫了三百首詩耶,我自以為是個詩人。高三,班上同學把詩譜成曲,我唱自己的詩,自己的歌,吟詠,青春如燙金色。

我沒有分別寫詩和不寫詩的日子,像我喜歡的莊子寓言,影子,和魍魎,和形體的對話那樣,誰依附誰,誰拋棄誰,誰又背叛了誰呢。

好像沒有寫詩的日子,就不是日子,是詩的背叛。

沒有寫詩的日子,是字和詞的空白狀態,混沌出遊,遺其珠。不需要時時想著把遺珠找回啊。沒有寫詩,詩存在。

沒有寫詩和不寫詩的分別;沒有詩人和不是詩人的分別。可是,你把沒有寫詩,詩人區隔,在寫詩和詩人之外,另有一個俗世的,日常的,工作的,吃喝拉撒睡,的世界。不是那樣的吧。沒有寫詩,沒有詩人,正是詩的零度,人的零度。

這樣的生活是好的:“那一年裡我沒寫詩,不只沒寫詩也沒在讀書,沒有思考。”你把自己放得低低的,低到谷地,就還觸不到底。寫作,是向下的,Helene Cixous說的。反而,自命崇高的寫作,像建巴別塔,上帝是會震怒的,所以,卡夫卡寧願建一座通往地底的巴別塔,向下,向下,直到熔化。

我寫詩,沒有計算時日:我多久沒有寫詩了啊?韓波十七歲寫的《醉舟》,那之後,他放逐,他不再實驗字母是有顏色和聲音,沒有寫詩的日子,可是,那詩的光焰灼燒多少後人如我輩啊!

而詩人又是凡人,他慾求,他口渴,他吃飯,他貪婪,他害怕,他工作,繳房貸,付保險,他拉屎,他感冒,他老去,他死去,化塵土。

人是詩意的棲居,海德格的箴言,原文是這樣的:
…poetically man dwells…
Full of merit, yet poetically, man
Dwells on this earth.

南洋副刊之文藝專欄  

[ 點閱次數:47129 ]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9 >>

格格不入

詩的最終是回報,詩的初始我忘記了。

無國籍詩人來到地球找尋食物,逐漸消瘦中。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類別

搜尋

4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文章彙整

XML Feeds

誰在線上?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