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20 >>
我在上期專欄裡寫了一篇 “鄉愁咖央”,這天知食友人們聚會碰面,總少不了相互推薦哪家的咖央做得最好,最有童年味道。
談著談著,到頭來還是回到鄉愁話題。
有人說老一輩的鄉愁很“神州”,我們這代的卻很“本土”,至於7,8字輩以降的,你千萬別跟他們談鄉愁,他們對這字眼頗為排斥,即使承認“鄉愁”這回事,也是無所不在,世界是個地球村。
我不反駁,反正鄉愁是很個人的事,就像懷舊。
[ 點閱次數:34683 ]
我能夠理解味覺思鄉這回事,但從未想過“咖央”與鄉愁間的關係,竟可以那麼直接。
當年的我,鄉愁是寫在歌裡隱於詩中的私自情懷,具實又抽象,是經營出來唱給人聽寫給人看的感覺;幾個同鄉聚在一起,寒夜裡吃著台灣的乾意麵和餛飩湯時,突然有人大聲感嘆:如果有碗檳城咖哩麵還是怡保雞絲河粉該有多好!
認知上,這已是味覺思鄉的極致寫照了。
[ 點閱次數:31733 ]
在雪隆一帶所謂的炒菜頭粿,說穿就是南馬及北馬潮州人的炒粿或炒粿角。
但這並不意謂菜頭粿與粿角可以畫上等號。
顧名思義,菜頭粿當然內含菜頭(白蘿蔔),是以米漿摻合白蘿蔔絲蒸炊而成;而粿角的原料則純以米漿或加入其他澱粉如木薯粉甚麼的,Kosong見稱,與“菜頭”完全扯不上關係。
[ 點閱次數:32730 ]
走進這條沒落後街,總有“出土”的驚喜。
最初是肉骨茶,現在是海南雞飯。
既然稱“後”,當然就會有“前”。
前街那裡有個古老火車站,懂得歷史,自然察出這百年鐵道對巴生的意義; 這條1886年通車的全國第二條鐵路,從吉隆坡到巴生,從礦地到港口,把內陸開採出來的錫米給轉換成殖民政府源源不絕的財富。老巴生都稱這條街為火車頭前街,而背街地方就是今天的主角,以前又稱為馬來街。
[ 點閱次數:26282 ]
朋友說過一則有關魚頭米粉的笑話。
說有次帶一位日本客戶,專程到蕉賴金魚村去品嚐我向他推薦的魚頭米粉。
當食物端上桌時,日本客戶馬上拿起筷子像檢視甚麼似的,對著一大碗公的魚頭米粉,滿臉狐疑,頻頻低語:是真的用金魚頭來煮的嗎?
[ 點閱次數:28380 ]
經萬撓往北,遠至新古毛,我們逐鄉逐鎮地展開“吃喝玩樂”的烏雪(Hulu Selangor)之旅。
事前做好對該地人文歷史的蒐集,往往讓旅程的知食深度延展,當碰遇突如其來的一抹風景,也有聯想的線索可尋,伏筆般,令旅程增添許多意外收獲。
像瞭解方言群分佈,就是尋訪本地華人傳統飲食的一把鑰匙。
[ 點閱次數:25638 ]
那晚,星雲文學獎頒獎禮結束後,作家小黑和朵拉兩夫婦搭我的順風車回PJ。
黑暗中,聊起前陣子我到檳城出席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的事。
小黑頻頻問我期間有沒吃到甚麼好料的美食,由於他們都是檳城地頭蛇,我哪敢多言,只說五天的會議曾多次開溜出去往大街小巷裡竄,印象深刻的是總共吃了八碗不同風味的粿條湯而已,別的小吃反而淺嘗一二,以致那趟行程就彷彿是衝著檳島的粿條湯而去的,瘋狂卻大有斬獲。
[ 點閱次數:25607 ]
特地到雙溪毛糯新村去尋找傳說中的“煎燶包”。
朋友笑我無聊:巴生谷一帶的早市或Pasar Malam,甚至路旁的馬來攤都可輕易見到煎燶包蹤影,何需頂個大太陽遠至雙溪毛糯新村去尋找呢?自己也常在文章中一再強調,說好吃的“煎燶包”必需用木炭作燃料,只有檳城人有此福份可周處聞到這古早的炭香!難道是......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雙溪毛糯痲瘋病院拆除事件,等一切“塵埃落定”後,你現在才來湊他甚麼熱鬧不成!
耐心聽朋友一口氣唸完,我不作任何解釋,只答應帶些“煎燶包”回來讓他嚐嚐。
[ 點閱次數:27944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