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章砚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38 >>

咖啡三记 之一  ◎  天洋
散文不散 2011-04-16 02:58:17
Bookmark and Share

喝咖啡不是我的人生大事。看女孩才是。

女孩不一定要美,但一定有气质,尤其和咖啡沾上边的女孩。

她们不仅和咖啡沾边,而且更是天天与咖啡打交道。我决定写一些她们的文字,是在三十五岁生日前的几天。这一年,喜爱的女艺人们都结婚去了,要不也早有了各自的归属。陈绮贞有她的钟成虎,杨乃文有她的林纬哲,梁静茹李心洁孙燕姿全嫁人了,连范范都要和黑人结婚啦、Aki淑惠却也已为人妇了。

我还有什么可说呢。难道隔着桌子仍对着十几岁的少艾调笑么。

夜晚,戴耳机听歌原来也会中毒的。

 

一、迎和莹

 

我总是以为她的名字是盈,而以为她的姓氏是黄。

其实她和她,我都不相熟,只是常去她们的咖啡馆偷电。

偷电之余,也会偷偷闲。偷香的话,就只能偷到一点儿咖啡香。

她们的店在广场角落间,面向马路有一大片落地玻璃。靠玻璃坐下,我就可以一边打电脑,一边佯装不经意的打量途经的路人。焦点当然会自动对准,快门绝对不会超过一秒。闪光灯?不用。光圈?瞳孔自然会放大。如果摄取物足够吸引的话。

店外风光时而明媚,时而风雨,如晦。店内,永远是温暖,而温馨,不乏笑声。

我将带来的笔记电脑插上电,开始敲打键盘(少用滑鼠因为占位,店内的桌子小,仅足够让你选择咖啡、蛋糕、三文治,或睡眠)。柠檬味白开水是喝完可以补充的,但是没有人敢来白喝白开水。我暗自下定决心,有一天一定要来试一试。就选莹一个人值早班的时候吧。

莹爱笑,迎较酷。所以迎是店长,莹是咖啡师。我的结论如此,其实她们不相伯仲。根据她们名片如是分析。她们另有别称:店长是“豆浆”,咖啡师是“豆豉”。其实她们有个老板叫做“豆瓣”,就不多说了。

我到咖啡馆,素喜留下东西暂时离开一阵子,不知道是否会常吓坏她们。不过每次回来看到她们处变不惊、微澜不起的模样,就暗暗咬牙决定下次要干得狠一点,可是,每次总被迎的寒冰掌和莹的落英神剑掌给化解于无形。这已经养成我的习惯:如果我不在咖啡馆,就是在离开它的往返路途上。甚至已经成了我衡量一间咖啡馆适不适合我的标准。

我之所以喜欢坐在玻璃旁,因为那像是一个橱窗设计,坐在那儿人人都成了模特儿。人就有成为模特儿的潜藏心理。其实,透明玻璃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可以在室内看到户外行色匆匆的路人中,偶然出现一两张你熟悉的脸;含蓄的会给你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热情的会狂挥双手敲打玻璃边大喊你的名字。你走神了,他以为你没见到他。每个人渴望被关注,每个人从关注他人去得到他人的关注。只有吧台后面的咖啡师从不。

迎和莹性格不同,这个我感觉到,至于她们泡咖啡的方式、手法和专注度、习惯,我倒没去注意。因为我太关注我的电脑了。每个人去到咖啡馆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吧台是一个很好的所在。或者说,一个很好的存在。让顾客专心看,咖啡师如何泡成一杯咖啡。不过,几乎在吧台旁的客人都喜欢说话。我想,只有酒廊里喝闷酒的人才会靠在吧台一声不响吧。在这里,咖啡师永远会耐心回答每一道问题、每一个疑问,不管是有关咖啡或是有关自己的,言辞就像利箭此去彼来,我们高贵优雅的咖啡师兵来将挡,水来——就泡成一杯杯咖啡端到客人面前,让客人将自己的口水和着苦涩味吞下。这一下,问你苦未?

苦哇,苦!

人生当然不苦,只要懂得把再苦的咖啡品成一生的回味无穷。再穷,也要喝咖啡;再不然,喝喝能再补充的柠檬味白开水,也要来吧台坐上一个下午,静静看着会泡咖啡的女孩泡咖啡。自己泡在冒泡的时光碎沫里。

看人,看豆,看水,看蒸汽,看冰滴,看时光在沙漏间,唉声细气的,透露你想不透也说不来的秘密。

写迎和莹,却写成一间店的纹理。

原来,都是如此的。如此就好。

 

2011416凌晨

[ 點閱次數:6818 ]

大马中英文报纸图像编辑比较(引言、综述)  ◎  天洋
论文论艺, 新闻 2011-03-30 07:26:10
Bookmark and Share

 

引言

马来西亚号称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并有不同源流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故表现在媒体上,马来西亚有本身的中文报纸、英文报纸和马来文报纸。

马来西亚华社由于受中、英文源流教育的子弟参半,因此中英文报纸是华人社会比较惯于阅读的报纸,而当中又分为大报和小报,日报和期报(三、五、一周出版不等),以及最近出现的免费报纸等等。

由于报纸的纸张大小、页数、定位和报格不同,中、英文报纸的读者群存在教育程度、社会阶级、工作背景和文化层次上的差异,加上报纸内部(编辑、摄影、美术设计)的品味、风格和信仰、路线不同,因此存在很明显的差异。

笔者试图从两种语文报纸对于图像处理的差异点上,也寻找它们的共同点,毕竟“一图胜千言”,撇开语言的因素,相信更能够发掘出不同报章的图像处理,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马来西亚中英文报 图像处理 新闻摄影 视觉表达 新闻道德 编辑学

注:这是笔者的论文功课节选

综合论述:

中英文报纸一个明显的差异,在于报纸页面的大小。中文报是四开,传统式的大小;英文报已经因应潮流的变化而全部改成八开的小报(tabloid)式纸页,在图像或照片的处理上,空间是一大因素。

另外,报格的差异也影响一份报纸的图像处理,甚至中文报纸本身的定位,也在主流报纸、平民(草根)报纸之间产生了图像处理(特别是封面和娱乐版)上的巨大差距鸿沟。

当然,由于华人社会的传统和一些文化认同及价值观,中文报纸也保有一些只在中文报才看到的图像或照片,或者处理方式;英文报的媒体,无论是记者或编辑,其专业素养或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往往会比某些中文报的年老编辑来得出色,在图像处理方面,报纸编辑往往能兼顾新闻伦理道德和法律条文,并不损于新闻价值及其趣味性。

时代进步,人也在进步;中文报也在迎头赶上,参考国外报章的做法,和港台的报纸互相比较;吸取别人的奶汁作为自己的营养,中文报纸的图像处理,也一步一步在改善,甚至在发挥影响力,让英文报纸参考模仿。

以下笔者先大致叙述中文报纸处理图像的数个惯例,再例举英文报纸图像处理的一些特别之处,然后比较当中异同之处,最后尝试找出它们的一些共同趋势。

 


 

[ 點閱次數:9297 ]

王力宏vs杜明汉——偶像的自我解构  ◎  天洋
论文论艺, 爱情 2011-03-25 17:46:44
Bookmark and Share

 

偶像的自我解构(I):阿德与女孩

在上文中,我们知道现实中的王力宏作为一个大众偶像,纵然物质享受和声望名誉日隆,心灵和感情世界仍然有所缺憾;他 在电影中“不知不觉”塑造了两种“迷偶像”的心理,一种是以大众偶像为对象,一种是以身边倾慕对象为偶像。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情感的补偿和索取,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隐晦的,它正说明偶像的一个基本性质:它是众人情感诉求的对象。

既然如此,偶像的一举一动,凡是牵扯到他的感情世界,他的“迷们”“粉丝”便会有相应的情感波动。偶像是属于大众的,个人感情却是私人的;可是粉丝们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偶像的一切,包括他的感情、爱情。真正的“死硬派”粉丝,对偶像不离不弃,当然也是因为他们心中对偶像的渴望特别强烈。

马特希尔斯(Matt Hills)将粉丝分为“学者型粉丝”“死忠派粉丝”来讨论。他认为“迷/粉丝并非一个可以条理分明、依逻辑予以检视的事物,它永远具有表演性质,它是人们所宣称(否认)的认同,同时它也表现文化活动。”

于是,偶像,特别是偶像艺人,成为粉丝们情绪性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如何看待本身的感情世界,如何在粉丝疯狂举动中保持自我和调适心理,是相当有趣及值得关注的。而当中更值得探讨的,是媒介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使得偶像因为媒介的介入,而不得不隐藏、遮掩、甚至造假自己的感情世界。

 

王力宏尝试在电影中通过杜明汉的短暂“出走”和“逃离”偶像的现实,寻访心中的知音,进而获得人生最重要的感情:爱情。杜明汉并不是以大众偶像的身份,开始与音乐学院的女生宋晓青交往,而是以化身“阿德”的身份——一个音乐造诣很好地少数民族男子,对女孩关怀备至、处处维护,在一段暧昧期后,才确定两人的关系。可是这段刚萌芽的爱恋,却因为阿德的真正身份曝光而陷入危机;最后自然是争取爱情大作战,杜明汉回到学院,在舞台高歌,吐露心曲,女孩感动,然后一切就“从此王子与灰姑娘过着美好的生活”。

 

第一:DMH(杜明汉身为歌手、当红偶像)和阿德,在爱情上,哪一个更接近戏中主角杜明汉的真实自我?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说,人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分化:我认为,在戏中,本我是以阿德出现的;DMH杜明汉则表现出王力宏超我的部分;而自我就是王力宏本身,通过编、导、演,将他所认识的世界和内部的心理活动(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透过电影反射出来。

这样的分法只是便于说明,从王力宏、DMH杜明汉、阿德的三角关系,以精神分析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对本我与自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的阐述,作一个有趣 的讨论(详见结论一)。

阿德在戏中的爱情浪漫历险记,其实只是编导的一厢情愿;但也因为编导本身就是一位流行偶像,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偶像之苦,尤其是感情的处理部分,因此阿德勇敢追求自己心中所爱的行为,是杜明汉、或就是王力宏的心理反射,他替杜明汉和王力宏完成了现实中的不可能,换句话说,他是王力宏的“本我”的展现。

 

阿德的出现,与女孩的爱情,是偶像的本我与自我和超我拔河下的产物,同时亦解构了偶像的恋爱异常心理:基于庞大的粉丝压力,想爱不敢爱,爱了不公开。前文通过偶像身边的吉他手,透视他享受的帝王式待遇,但是阿德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少数民族,他在音乐学院完全没有特权,只有在报名入读时使用万能的金钱才显示“土著富豪”的阔绰,可是他和宋晓青的恋爱过程,是一个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历程,解构了偶像的虚假外衣和歌迷的狂热崇拜现象。

 

王力宏实现其内心自我补偿的第一步,就是先自我解构偶像的种种层叠夹床式的虚假构造,用“阿德”的身份还原最真的自我。

 

偶像的自我解构(II):知音与知己

偶像也是普通人,都渴望被了解。可是偶像通常都是被痴迷,而很少被了解。

媒体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赋予某人其社会地位。偶像的外在光环,是媒体大肆报道下的产品;偶像的私密生活,成了媒体不断追踪报道的狗仔队新闻。这种个人的偷窥心理,延伸到大众集体式地对偶像艺人或其他公众人物窥探透视,使到他们为了保护隐私而牺牲了不少私人空间。

偶像的大众化、公器化,也是偶像本身难以寻获知心友人或知己知音的原因之一。王力宏在《恋爱通告》中把杜明汉初遇宋晓青时即有彩色蝴蝶漫天飞起、重遇时又见高山流水、再三相遇不断有心灵感应,这一切本来也不过是一个编剧的手段,说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不过若以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杜明汉的这个“内省传播”,与其说是一个梦的象征过程,倒不如视为王力宏尝试把自己内心的补偿欲望和压抑心理投射在一个非一般“歌迷与偶像”童话般爱情的糟糕示范。

 

 

蝶的意象:美丽的败笔

为什么说是糟糕示范呢?首先,“蝴蝶”的意象被糟蹋了。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蝴蝶的意象反复出现多次,其中最知名的是庄周梦蝶,不知梦境里的蝴蝶是真实的自己,还是现实中的自己梦见了蝴蝶。其次在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梁山伯病死后祝英台拜祭他时撞墓殉情,随后一对彩蝶翩翩飞出。蝴蝶,在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里,是一种美丽却又短暂的生命;在庄子文思飘逸的哲学思考中却是一个譬喻:人生的短暂,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应该打破这个观念,万物齐一,就能养生逍遥。

在《恋爱通告》中,蝴蝶的出现令人惊艳,但也始于惊艳,最终不了了之。

若根据“蝴蝶”的意象,杜明汉和宋晓青的爱情应该不会是个完美的爱情故事,而现实的条件也是荆棘满布的:大众偶像爱上平凡女子,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刘德华和朱丽倩这一对,朱丽倩做天王背后的女人,简直像是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不能抛头露面,甚至一个名分也没有。

戏中最后,王力宏饰演的杜明汉在海边和刘亦菲饰演的宋晓青在海边拍拖,并排坐、手拖手接吻的自在,不理会在后跟拍的狗仔队,那也只是编导的一厢情愿,蝴蝶只能短暂美丽,这种爱情的美丽,或许就是相逢偶遇后迸发的瞬间激情火花吧,毕竟一个偶像还需要回到现实层面:他是属于大众的,他是商业运作的一部分,他是虚假建构的一个存在。

所以,悲剧结尾,才是美丽的伏笔应有的结局;皆大欢喜的结尾,是商业考量的结尾,当然我们在此看到观众的心理期待和粉丝的复杂心理:他们希望偶像的爱情完美,把自己代入电影中“宋晓青”的角色是可以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宋晓青”,他们可能是会难以接受的。

王力宏通过这一部电影,满足了粉丝的替换心理,也满足了自己的补偿欲望。

《恋爱通告》中杜明汉是宋晓青的知音,起于他们每次相遇都会让杜明汉产生幻觉,他仿佛能够听得透晓青音乐中透露的信息。第一次的邂逅,当他的车不小心撞倒宋晓青骑的单车时,车前大镜外有彩色蝴蝶飞起;下车察看,一个神秘女子在调古筝琴弦,彩蝶纷纷从她身边翩翩起舞。

这一幕,是他俩初遇的一幕,杜明汉看到蝴蝶,如果是一种心理活动(我们假设是,不管它属于电影的手法),那是一种非常态的心理现象,之后这种“非常态”的现象一直出现:每当杜明汉听到宋晓青的乐音时,他都会坠入幻觉世界中。他认为这是宋晓青对于他的特别意义:他知道她心里想什么。

幻觉的解释

杜明汉是宋晓青的知音,从她的音乐中知晓她的心事,知道她为情所困,暗恋着学长慕凡。

在帮助她表白的过程中,却不知不觉爱上她:情况有点像“大鼻子情圣”,替年轻俊美的小伙子写信给自己心仪的女生。可是杜明汉完全有条件(他更英俊、更有才华)亲自向宋晓青表白。当然他最后也做了,以“阿德”的身份,在大家面前弹唱晓青写给慕凡学长表白的诗,那变成了他自己的心声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幻觉”的场面出现了。我们可以想象一对夫妇结婚后十年,什么热情都被柴米油盐消磨掉了。像当初闻歌而起、在想象世界里高山流水,自己和对方一个是伯牙、一个是子期;一会儿变成“超人”携着对方翱翔穿梭于山水林泉间。

由于自己不被人理解,当他觉得自己是对方的知音,能够理解对方,于是追求一种在别人身上完成自己的心理补偿方式。杜明汉会爱上宋晓青,可能是基于这个道理。如果的确如此,爱情必不长久,也就应验了“蝴蝶”的象征。

所以说,王导选对了蝴蝶意象,却白白糟蹋了一个好的戏剧点子。


王力宏在《恋爱通告》电影宣传期同时推出其新专辑,其中一首主打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内省传播:

 

[ 點閱次數:9858 ]

等待waiting  ◎  天洋
信仰 2011-03-19 06:02:59
Bookmark and Share

 

等候

等候时,你会做什么?

看报纸?玩手机?讲电话?东张西望?还是,无所事事的发呆?

两个人在等候,彼此还可以聊天,最怕一个人的等候,孤单、郁闷、无聊,最是磨人。

生活中总有许多等候的时刻。戏院买票排队要等,驾车过收费站给钱要等,交通拥挤过红绿灯要等,医院看医生轮流候诊当然要等,警察局柜台缴传票罚款排长龙也要等。生活无时无刻都会遇到阻碍,总不会事事顺畅通行无阻,等候,考验我们的耐性。

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地迦南,要渡过约旦河,等了三天。六百年前许下的承诺,上帝终于让以色列人进得到“流奶和蜜之地”,当中多少代人曾经流落旷野、多少代人沦为奴隶、多少代人颠沛流离,走在信靠主的道路上,主要我们做的功课,竟是:等候!

Nanti每次去政府部门办事时,听到这句话你都无名火冒三丈!可是我们的主上帝对我们说nanti,你发祂脾气、埋怨祂、怀疑祂、甚至离弃祂,最后却还是不得不等候,结果,我们都会看到主奇妙的作为。只要我们甘心等候。细心思量。耐心聆听。用心体会。——主是公义的。

因为公义,主不能偏心。主对你好,对别人就不好了?凡事都有优先次序。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所以等外邦人接受福音的够多了,犹太人才会归于主的道路。主拣选了犹太人,犹太人选择不相信耶稣基督,难道主就不知道吗?不能阻止吗?

主是全知、全能的主,等候,就是优先次序、就是公义的实施。

我多次到医院紧急部门的经验,看见许多病人、家属、医生、护士、护理人员、保安人员的神情百态。忙碌与等候,这两种极端,是最佳的写照。麻木与伤痛,也是两种极端,对照病人和医药人员的心态。

每位病人都想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可是在政府医院的紧急病房,病人络绎不绝,医生轮流值班,孰先孰后,就看紧急部门的规矩了。

病重的当先医治,病情较轻可以等候;可是送进紧急部门的谁不紧急?急救在于一时,检验需要时间,诊断更不能马虎。一位病人如此,何况是源源不断的病患?

紧急病房的自动门外,病人一脸愁容在等着自己名字被唤,家人朋友心焦地走上走下询问柜台频频交谈,或者一气不发地眉头紧锁,或神色不耐地长呼短叹大发牢骚,健康的小孩四处奔跑不知愁苦;怏怏病童则号啕大哭闻者心酸,亦有哭声令人心烦不适;这是医院紧急部门的人生实况,这里你不会看到天堂的喜乐和神国的富足,这里只有病痛的折磨和心灵的煎熬。如果等候不那么久长磨人,这样的苦难很快过去,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上帝的考验。

可是等候是漫长的。漫长的不是物理时间,是心理时间。等候的结果换来医生的一句判词,宣布你的人生亮起红灯,你甘心吗?医院的等候只是日常生活上的操练。何汉寅牧师在证道时说:上帝给我们最大的功课是:在等候中操练耐心。

Patience. If you’re a patient, you ought to be patience.

这世代,每个人都在追求速度,在速度中忘记了深刻,结果活在表面和肤浅中。这也是何牧师说的。撒旦的工作是让人们忙碌,人们忙碌起来就追求速度,快速求成遂流于表面,流于表面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就肤浅疏离,肤浅疏离就背弃了上帝,因为上帝的爱是深刻的,祂要求我们建立紧密、深刻的团契。

因为不能等、不要等、不会等、不愿等,人们寻求旁门左道为求速成。贿赂、舞弊、贪污、徇私;争先恐后、怕死怕输、霸位插队;你不能等,你就失去了上帝给你的福份。

等候,不只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操练。等候不是什么都不做,等候是看你在做什么。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在等候,只有学会等候,好好地等,凭信心去等,你才真正活过。

 

[ 點閱次數:8172 ]

论文断录:王力宏和杜明汉  ◎  天洋
论文论艺 2011-03-08 03:06:51
Bookmark and Share

 

(这是节录自笔者一篇论文作业报告,有删节)

解构流行神话

偶像不死,永远活在粉丝心中。

偶像的魅力,借助流行文化的无孔不入,而无远弗届。

当今社会,流行文化和媒体业是共存互惠,利益输送,媒介提供娱乐的功能明显地放大,其赋予个人的社会地位,塑造了人们眼球焦点集中的“偶像明星”。

媒体运作和娱乐事业的运行,正在建构一个又一个“流行神话”。

 

偶像消费和消费偶像,并行不悖。

在王力宏的电影《恋爱通告》中,偶像拿自己来消费,反而获得现实市场的良好反应,偶像的自我消费,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引起市场商机和观众的消费;解构偶像流行神话最终不过是重新建构另一个新的神话。

 

偶像戏里戏外都是偶像,只不过戏里的偶像可以假扮普通人,谈恋爱;戏外的偶像在现实中有诸多顾忌,被狗仔队追踪、被报章娱乐版渲染绯闻、被主持人逼问感情状态。

 

王力宏通过电影中的偶像“杜明汉”,经历一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偶像平民之旅,赶上了自我补偿的恋爱“通告”,其创作动机,是本身对自己现状的心理投射,通过建构及解构偶像,完成自我的补偿(亦可谓精神救赎)。

 

本文尝试探讨王力宏在《恋爱通告》中的个人心理投射,反映出一个成功艺人如何活在偶像光环下,对自身偶像身份的认知、解构和缺憾补偿。

 

研究课题:王力宏 vs 杜明汉

《恋爱通告》由王力宏自导自演,故事讲述一个著名歌星为寻找知音,化身潜入一所音乐学院,最后得到女孩的芳心,影片的结尾两人在海边拍拖谈心,对狗仔队的跟拍毫不顾忌、全不理会。

 

王力宏戏中的角色名叫杜明汉,他为电影写歌也化名为“杜明汉”,填词人对此人

陌生甚至感到莫名其妙。王力宏是真的,杜明汉是假的,王力宏为赋予戏中创作出来的这个角色的真实性,将他变成自己的化身,以假乱真,有时他是杜明汉,有时杜明汉是王力宏。现实中的王力宏是优质偶像创作歌手,杜明汉在戏里是歌坛当红炸子鸡,两人的身份重叠,可以混合得了无痕迹、天衣无缝。

杜明汉就是王力宏的化身,巧的是,杜明汉在戏中也有个化身:阿德——他为了混进音乐学院把妹而捏造出来的身份。

因此:王力宏、杜明汉、阿德,构成一幅有趣奇特的三角图。接下来,我们就循着这样的思路,一探出道以来就走红、而今仍然声势人气历久不衰、音乐创作力丰沛的优质偶像——王力宏,他怎样通过上《恋爱通告》解构自己、戏谑自己、满足自我和自我陶醉。

 

偶像的建构:杜明汉与学长

大众偶像是万人景仰的,流行乐坛的明星偶像,动辄造成万人空巷的现象。电影开场的一场演唱会,已经昭示了偶像的基本功:迷倒众生。众生癫倒 ,于是成迷:歌迷、影迷、戏迷,乃至“粉丝”、“拥趸”,偶像的首要条件,就是人气聚集,粉丝狂热。

王力宏人在乐坛浸淫多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他生存下来的硬道理。可是作为一个偶像,他也有他的软肋:绯闻。

有些偶像是绯闻绝缘体,纵然有新闻也是正面新闻;有些偶像靠绯闻上位,像乘 直升机直上直下,迅即窜红快速蒸发,像一瞬间的烟火。

王力宏这类的偶像,当红程度爆灯,理所当然不可能与绯闻绝缘。他的烦恼,不是该承认还是否认,也不是该如何回答才能保护自己的形象;他的烦恼,只是因为不能做自己。

于是,王力宏借着电影的创作,在戏中演绎另一个自我的投射,把自我捆绑多时的心理在“杜明汉”身上放大、夸张化、喜剧化、浪漫化,演唱会完毕在后台,冲着一个记者的过分提问,杜明汉冲过去就是拳脚相加,——当然真实的他不可能这样做,真实的“杜明汉”也不可能这样做——他连澄清、说明自己和绯闻女星的关系都没有自主权,唯一能做的,只有灵机一动的,趁着混乱逃离现场。

即使如此,他仍然脱离不了角色扮演——假扮成保安人员,施施然从人群中走过,还不忘和经理人得意地打个眼色。

所以,王力宏建构的偶像,是一个没有自我、为他人而活、只有遁入虚拟世界(角色扮演、化妆易容)才能过惬意生活的扯线玩偶,灵魂枯干,内心焦虑不安。

但是,杜明汉“化妆易容”进入音乐学院,却对偶像有另一番认识。民乐系内有一位学长——慕凡,气质出众风度翩翩,作曲指挥演奏教唱样样精通,他是系内甚至整个学校的女生偶像。他把杜明汉心中认定的知音宋晓青,给深深的迷住了。

这种对身边人的偶像崇拜和倾慕之感,不知不觉就会变成爱慕眷恋之情。宋晓青迟迟不敢向慕凡师兄表达倾慕之意,杜明汉一直把宋晓青当成知音意欲助她一臂之力;孰料不知不觉中(又是不知不觉)自己爱上了她。

或许,从一开始撞车的刹那,看见彩色蝴蝶自拨弄琴弦的神秘女子身旁梦幻般飞起,那一刻就已经情根深种;可是杜明汉要历经多少周折弯转,才知道自己真正的

心理,原来,偶像不仅只迷倒众生,连自己也迷住了,丧失了原来的精神面貌和本质原性。

从慕凡刚出场到前半段戏,王力宏作为导演建构出的偶像有两个面向,一个是大众看到的、媒体经常渲染的、公关宣传大肆力捧的公众形象;另一个是个人触手可及、却又远似天边的倾慕对象,其崇拜爱慕的程度,与粉丝对偶像的疯狂程度不相伯仲,差别仅在于:粉丝知道和明星艺人偶像有一定的鸿沟距离,懂得适可而止、可放可收;后者与自己心仪的偶像朝夕相对或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可是始终揣揣不安,不敢表白,怕一表白连唯一的幻觉都破灭。

说到底,王力宏的在电影中的偶像建构,源自于一个字:情。

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真实的王力宏希望在影片中,补偿他现实中无法圆满的感情、爱情甚至性情。

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人的感情通病。影片大卖,自有它的道理,凡能引起共鸣的,不管它低俗也好,媚俗也好,只要是满足了群众的心理,填补他们心灵上的需求,说出他们的心声,描绘他们深深隐藏的内心渴望,能不大收旺场乎?

偶像的解构:经理人与吉他手

大众流行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偶像,从其经理人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可以窥探得出其建构的设置:

商业性:杜明汉一下飞机,经理人就告知他的通告,包括为某某品牌拍代言广告,和某某大老板饭局谈合作的可能。偶像的建构在于:他的粉丝的力量、粉丝的价值、粉丝的商业链、粉丝的连环效应。所谓大老板、知名品牌,也不过是见高就拜、见低就踩、见红就捧、见黑就走的心态,没有人支持的偶像,知名度滑落,即使再有实力才华,也只能当个二线或者绿叶,偶像的商业性,背后粉丝所蕴藏的市场价值、票房保证、销售灵丹,才是他的存在支架。

虚假性:偶像表现出来的精神、物质世界,跟原来的他本身不一致。在某个程度上,也是为了获得粉丝的欢心而故意/特地制造出来的假象。这一点我们在刘德华瞒婚一事上已经获得巨细靡丽的丰富解说和实际演示。戏中的杜明汉不是舞台后的杜明汉(那个挥老拳猛击记者的粗暴少年)、戏中的杜明汉甚至更加接近假扮的土著阿德,阿德的虚假身份却是一种真实的个性显现,真真假假之间,也就是在媒体的操弄和炒作、与艺人公关、经纪人公司之间的角力战及和广告商的谈判妥协等等,造就了偶像的虚假性。所以,戏中陈冲饰演精明干练的经理人,遇到问题或窘境时总是会替杜明汉找一番说辞或编造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角色、性格甚至命运,偶像的身不由己,到底哪个才是他自己真正的属性,可能午夜梦回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

歌手身旁的音乐拍档——吉他手,在“恋爱通告”中,是一个起润滑作用的角色,即扮演搞笑的角色,又是戏剧情节进行的纽带。我们关注的是,作为明星偶像身旁的友人或同伙,他们的眼里、口中和内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偶像的什么本质:

集体式崇拜: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原是个人的崇拜迷恋心理,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网络平台的纵衡互动,使到粉丝成群结党、摇旗呐喊,将个人崇拜升华成集体式的个人崇拜,从杜明汉演唱会台上台下歌迷的热烈反应和疯狂举止,从签唱会引起的轰动到杜明汉以真身出现在音乐学院的舞台上,个人崇拜和集体式的崇拜融合交错,这已是一个仪式,一个流行神话的祭祀仪式。流行偶像,必须从神台上走下来,才能够做回自己。可惜又可悲的是,媒体和狗仔队的紧追跟踪,粉丝受众窥视猎奇的欲望心理,已经使现代偶像不能自拔的深深陷于捆绑和麻醉的泥淖中。

因此,王力宏在《恋爱通告》中所反映的艺人偶像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补偿心理,皆根基于此,其凸现的媒体、粉丝、流行文化偶像的互动和本质变革问题,也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帝王式享受:住大酒店、出入大房车、山珍海味、名牌服饰、专人服务,偶像享尽各种“帝王式服务”,因为是偶像的拍档,吉他手偶尔也能沾一下光;因为和当红的杜明汉合作,吉他手也变成了全亚洲“最厉害的吉他手”。一切物质享受,似乎并没有为杜明汉带来心灵上的满足:现实中的王力宏也是如此。否则,这部电影就不会是如此模样了。

在电影中,从经理人和拍档吉他手眼中,我们看出偶像的一些外在的特质:商业性、虚假性,接受集体式的崇拜,享受帝王式的服务,而事实是,在一切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偶像王力宏,以一部《恋爱通告》映射出他内心世界的情感缺憾和心理补偿,最终对偶像的定义作了自我解构。

(未完)

 

[ 點閱次數:7769 ]

頁數 : <<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38 >>

润章砚台

与文字为舞的作者,靠文字吃饭的伙伴,看文字入睡的病患。

POET TO BE SELL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