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49 >>
每晚臨睡前,我習慣
對著我床上不知是夢是魘的
詩集--無法出版,及反叛厭世的靈魂
手淫,為我被指示禁欲的文字需求
仿擬一道遊行隊伍的水炮禮
多麼誘惑啊!他裸開粉紅嫩滑的肌膚
向我展示,于池畔
啪啦啪啦微波盪漾中隱隱露頭
啊我鮮活的靈感尾鰭
金光閃閃
然而何其悲哀為何總這般覺得我
不該真誠坦露的部份它
含在你泛道德的口腔里我
被渴望又被唾棄的美學在你
黑白分明的詮釋里
他?還是你?
總是有機會吮吸老師翹起的
姆指,作文批卷獲得讚賞因
立文正確, 做愛的位置
準確, 意其所意流其所
流......
誰?是
誰用冰涼的水槍指抵我的背脊?
是誰的欲望法則限制我不讓我自在提及
射精?誰強加規範于我
大家都這樣寫--草莓味、香草味、朱古力味
等精致包裝,
種種詩意的隱藏
不得宣洩直白在外
稿于2004/01/29/10pm
刊登于2008年10月《蕉風》499期
[ 點閱次數:11385 ]
觀片量:42部
思考命題:迷惘的靈魂,壓抑的生活;内心的竭斯底裏,謊言的反芻
1. 《 雾港水手 》1981德國,R.W. Fassbinder法斯宾德
水手奎雷尔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布来斯特的港口,那儿有家水手们热爱的酒吧,主人是nono和他风情万种的歌手妻子。这个酒吧有个规则,去那儿喝酒的水手一定得和nono赌一把,赢了可以嫖妓,输了就得让nono玩。奎雷尔和他的弟弟罗伯特一起来到酒吧,奎雷尔故意输给了nono。这是奎雷尔第一次和男人做爱。他的弟弟看了受不了和哥哥打了起来。警察过来劝开了他们。后来警察又和奎雷尔有了性接触,这让暗恋奎雷尔的船长...
http://www.mtime.com/movie/22253/
2. 《 犯罪現場 》1986法國,Andre Techine
一个美丽的离婚妇人住在小镇上,她和她儿子对现状都颇为不满。一个越狱逃跑的囚犯巧遇她儿子,后来又遇见孩子的母亲。妇人爱上了他。
http://www.mtime.com/movie/28071/
3. 《 夜無邊 》1978美國, John Cassavetes
电影的情节进行和戏剧的逼真感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接近女主人公的内心.女主角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挺棒.人是mortal的,当然是要老去的.但是人是不敢..
约翰·卡索维茨1929年生于纽约,著名的实验电影导演。他即席而拍的《影子》(1958)为美国地下电影找到个人风格。
http://www.mtime.com/movie/15406/
4. 《 咖啡時光 》2003臺灣,侯孝賢
现在,想象有一杯咖啡,试着去转换心情,忘记以前所发生的一切,让自己能够置身于你要做的下一件事情中。这也许仅仅是非常短暂的时间,但这段咖啡时间是一块包含以上这些的珍宝。2003年的东京,在一片仍有电车的住宅区,自由撰稿人阳子
(一青窈饰)昨天夜里才从台湾回来。在她回到在高崎的家之前,她决定先去一家二手书店。这家书店的主人是肇(浅野忠信饰),书店是肇从他的父亲那里接管过来的。当阳子...
http://www.mtime.com/movie/17837/
5. 《 寂靜的地球 》1985紐西蘭,Geoff Murphy
一个男人醒来发现世界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于是到处寻找其他的幸存者,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怀疑自己卷入了一个政府的研究项目,而这个项目与其他人失踪有关。最后他终于找到几个人,当他们开始信任彼此时,设法要知道自己被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原因。
http://www.mtime.com/movie/47986/
特別關注:《 奇探心魔 》2003美國, Keith Gordon
一名侦探小说作家(Robert Downey Jr.
饰)躺在医院病榻上构思新作情节:一名愤世嫉俗的私家侦探一到夜晚摇身一变成为乐团主唱歌手,故事主人翁被卷入1950年代洛杉矶一宗妓女凶杀案……随着病情加剧,他渐渐无法分辨故事与现实,精神状态陷入疯狂边缘……
http://www.mtime.com/movie/10643/
註明:影片資料來自時光網站
[ 點閱次數:10231 ]
張光達文
3. 其他
劉富良的詩,如果勉強歸類,可分為第一類大學時期早期著重探討人存在的意義、虛無主義的精神意識、人性的欲望的辯證等較純粹以哲理思辨為詩想重心的作品,也就是輯一「寂寥大地」(1997年大學第一年)和輯二「零的睡眠」(1998年前半葉)輯中詩作:
那些嘩啦嘩啦的雨好久不曾下
只聞三兩聲蛙鳴偶爾空洞空洞地響著——《寂寥大地》
翼手龍在電腦的夢囈裏飛過
我再度邀你雙飛
“ 不。” 你倔强
“ 让我遺忘飛翔。”
你繼續解構快樂快樂解構你—— 《零的睡眠》
我一次又一次穿越非理性的隧道
企圖感覺你 虛無的存在
你一次又一次把恃黑暗化形影子
“我因無所在,而無所不在”—— 《與虛無對話》
第二類則是集中書寫城市生活與城市人的存在思考、城市主體的欲望感受與創傷記憶、及(後)現代都市的自我/鏡像講述,主要以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中間地帶為思考背景的「城市詩」,也就是詩集中的輯三「金屬邊緣」(1998年后半葉)、輯四「四月感覺」(1999年前半葉)、輯五「眼睛事件」(1999年后半葉)和輯六「抽離然後」(2000年前半葉,大學最後一年)輯中大部分的詩作。當然必須指出的是,這兩類詩作也遠不是涇渭分明的,兩者的思考關懷中心其實都離不開現代主義形式的都市精神與存在辯證,因此兩者往往存在交匯重疊之處實所難免,本不足為奇。這樣的分類原只是為了方便權宜論者的品頭評足、條理分析,整體上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劉富良的詩作的關懷面向與思考重心,尤其是詩的語言和象徵的高度可塑性。
詩語言的情境除了更多承襲村上春樹,在一些較早期的詩作中,我們也清楚看到劉富良嘗試摸索自臺灣的詩人夏宇、羅智成、陳克華、林則良等,尤其是夏宇,一些詩如《因此我們總是悲哀的》、《雨之侵襲》、《獸的信仰》、《抽離然後》、《秘密狂》的語言:
愛是溼的侵襲
他用一把破雨傘遮掩赤裸
他不是防守完備的雨傘主義者
我竊笑他的狼狽
偽裝沒有情緒的人——《雨之侵襲》
然後用橡皮擦擦去
然後狡黠地說:
“然後呢然後我們不要再
討論及然後。”—— 《抽離然後》
然後我們一起上公園散步
也看別人散步,同時
也讓別人看到我們散步
因為他說:
“我們之所以散步,是為了
隱匿某種目的而故意暴露我們
散步的秘密。” ——《秘密狂》
那種憊懶不在意而又語帶機智譏諷的文字,無法不令人聯想起夏宇的《備忘錄》詩集),甚至早期的一些句子、某個片段,有著楊牧、林泠、鄭愁予、北島、顧城等人的影子,這些對於一個剛開始學習寫詩時期的年輕詩人來說,毋寧也是很自然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劉富良書寫城市生活與心靈世界的寓(預)言時,已把個人的存在與虛無意識巧妙的銜接在一起,其中對欲望、情慾、身體、記憶與想像的複雜關係的纏繞思考,其拒絕被束縛的欲望,以及不斷追求新意、不提供模範現實人生的堅持,正是其詩的迷人之處。放在今日的馬華都市詩書寫的格局中來看,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條嘗試超越現代城市生活/生命經驗現象的思(詩)路,以詩再現城市的存在心靈,而城市光影映現於詩裡行間。
5/5/2007
註明:此文刊登于《蕉風》文藝刊物第499期。我于1997年大學第一年開始接觸現代文學開始寫詩,2000年大學畢業時毅然戒詩。2005年重新提筆,2008年再度戒詩。屈指算來已有十年時光,一路走來,汗途歷歷,不勝唏噓,欲語還休。
評論家張光達的生平可參閲《蕉風》文藝刊物第499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馬華文壇“前輩”的文章:
快為這病態的社會做點什麼 ◎ 莊若
新年快樂!
2009年會比去年好。
哦,你一定以為我唱反調、窮開心。
千萬別那麼認為;我是認真嚴肅,我來真的。
我有個叫James的客人,三杯黃湯下肚,就像世外高人。他每一見面就對我說:「恭喜發財!」不管是不是新年,都是同一句話。
你一定以為,他是siao(瘋)的呀。
我倒認為,他這句話很有道理。
這是「我要為這病態的社會做點什麼」的使命(抽屜,你看,我行文沒「感」、沒「力」,也從來不「性」泛濫。有夠道德的了。)
閑話少說。我們一定要團結一致,為社稷謀福祉。
我們可以做什麼?
首先:
一定要禁掉「過年之後會更慘」這句話。
根據「吸引法則」;我們要更加樂觀、開心,明天才會更好。
不要等待詹宏志或馮久玲啦(可能他們不得空。)
讓我們自己來做自己的「樂透活趨勢研究報告」:
今年會比去年好!
經濟:
我不是很懂經濟啦。
不過知道石油、棕油、鋼鐵都跌價了。美國要做人造太陽了。
石油、棕油、鋼鐵跌價,有些東西(例如電能、練奶、房子)成本跌了。消費人可以要求「低一點」。
很多東西都更便宜了。
蔡瀾都說:要開餐館此其時也,店租是時候壓一壓了。“Secret
Receipt”不是97年起家的嗎?食物「平靚正」最重要,可以省掉裝修。
工人素質會提高一點,沒有誰敢亂跳草裙舞了。
網絡生意大行其道,電腦不是跌價了嗎?Soho族有福了。
藝術品味:
我也不是很懂藝術啦。
小成本藝術;例如寫作,繪畫,獨立電影,獨立音樂可以發圍了。
商人只想小刀鋸大樹,不敢隨便花大本錢,製作大爛片了(最多是小爛片)。
流行偶像要錢少一點,不良消費文化被減至最低點。
省點錢,可以去圖書館看書,去畫廊看畫。
精明消費;重質不重量。生活品味提高。
交通:
我也不是很懂交通。
但可以多走路,騎腳車,減少空氣污染。
可以壓低過路費,巴士票價矣。
可以國內旅遊,或者市內旅遊;不用做「國家娼妓業」(英國王公名言)了。
宗教文化:
我不是很懂宗教文化啦。
樂活、慢食運動、簡樸生活、有機種植都可以開始推行了。
可以多素食,少殺生了。阿彌陀佛。
沒錢造假(尤其馬六甲州政府)古跡得以保存了。
教育:
我也不是很懂教育啦。
沒有工作,有些積蓄,可以去讀書。
有工作,有積蓄,可以讓孩子多讀些書。
讀書幾年,做硑究幾年之後,雨過天晴,可以大展雄才。
政治:
我更加不懂政治。
不過,前國家領袖說過:河水乾時,骯髒東西就出來了。
河水乾時,是Gabah(分區淘水捉魚)的好時機。
河水滿滿時,人民說:反正夠吃,不用計較啦。
河水乾時:人民政治覺醒,火眼金睛,說:我都不夠吃了,你還不吐出來!
大魚小蝦(小霞別擔心,不是說你。)都要捉了。
金錢、權力造成腐敗。現在人們不用找錢忙,很得空,可以看緊人權了。
上面,我只寫一點點,真的不是什麼都懂。
不過,你比我更聰明。為什麼不替我加多幾句(條件是:只管積極樂觀,不提那些衰事。)越加越多,再把文章轉貼出去?
明天會更好!
没性感力?什么意思噢? 抽屜 [會員:rednoseking] 2009-01-03 @ 00:41
使命"感" 等贅字 0reo [會員:0reo] 2009-01-03 @ 16:16
以知識性來說,Oreo也有認同感矣。此篇文章可讀性雖然高,可是悟性與適應力不強者,進行閱讀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無力感。
只是引例而已。你可以想想如何修改,變得更像人話。 莊若 [會員:johnrock] 2009-01-03 @ 16: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
這樣的分類原只是為了方便權宜論者的品頭評足、條理分析,整體上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劉富良的詩作的關懷面向與思考重心,尤其是詩的語言和象徵的高度可塑性。
劉富良一系列書寫城市的詩最見其功力,包括《一座城市的吃法》、《虛擬一座城市》、《星期五的城市》、《急凍一座城市的勃起》、《Lost Highway》等,超現實的畫面,配上潛意識的欲望,在詩人娓娓敘述道來,總是感覺一切熟悉處,卻有著最詭異虛幻的荒謬陰森之感。
結論:有夠不道德的文章?(保留)
[ 點閱次數:11457 ]
張光達文
2. 虛無鏡像
劉富良一系列書寫城市的詩最見其功力,包括《一座城市的吃法》、《虛擬一座城市》、《星期五的城市》、《急凍一座城市的勃起》、《Lost Highway》等,超現實的畫面,配上潛意識的欲望,在詩人娓娓敘述道來,總是感覺一切熟悉處,卻有著最詭異虛幻的荒謬陰森之感。比如《虛擬一座城市》中,城市的邊緣與中心的對照,停泊與漂泊的對照,現實街道與隱形的貓的對照,鏡像與現實的對照,深刻表達敘述與現實的分裂,肉身與欲望的分裂,真理與夢想的分裂,記憶與意識的分裂,詩人成功地開展了一場擺盪在虛無主義與虛擬現實的狂想曲中,活在當下「後現代」的城市時空,一切敘述或再現也不過是另一種虛擬的形式,或曰另一種形式的虛擬,記憶如是欲望如是,所有擁有或失落的如是,在城市的街道角落或某個異度空間的亦如是:
停泊,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
漂泊
因此成了詩句中的關鍵字,
我們終究逃不出我們心裡的那一座
虛無的
城市
很可以成為詩人對現代人自身的存在意義與心理欲望,所流露的悲觀宿命、虛無體認的最佳寫照。然而致力於經營城市詩書寫的詩人劉富良似乎樂此不疲,他用一個接一個的城市寓(預)言,堆積出一個接一個城市島嶼街道暗角的中心邊緣的斑駁面貌,卻在敘述轉折間推倒一個接一個存在意義愛慾死角的廢墟殘骸,內爆及瓦解一個接一個分崩離析的符號碎片,讓身心的漂泊斷裂與感官情慾的逾越成就了一則拒絕體系游移不定的敘事結(解)構,一則沒有解答不見救贖的(後)現代城市寓言的文字/存在劫難。
城市在詩人以現代主義為背景的存在虛無精神視野的探索掃瞄下,其中感官欲望與情慾想像的幽微心理轉折,現代主體意識的身心分裂與都市叢林的超真實符徵,在在顯示劉富良詩擺盪在現代與後現代風格的交叉路口。但必須指出的是,劉富良對文字語言與現實生活的轉喻或指涉是頗為自覺的,《急凍一座城市的勃起》中的詩人一如往常吃泡麵時不忘暗諷:「又有人說起後現代」,城市百無聊賴的生活在詩末段顯露無餘,詩人的敘述口氣亦莊嚴亦詼諧地透過身體欲望與感官戀物的片斷,和盤托出(後)現代城市生活的無聊空洞而又理直氣壯的自我存在。而敘事主體更多時候審視自我存在的反覆衝動與極致表白,則是把現代都市的主體精神與後現代的敘述姿態共冶一爐的形上演出,一些重複出現的人事物及其情境象徵,這一次被書寫成後現代生活主體的「口腔期」,糾結食、性、身體與死亡(或存在)的誘惑欲望/想像,在《一座城市的吃法》的敘述形式中達到最高點。作為食物、愛情、情慾、身體、記憶的意象鏈中,從廚房煮食轉換到愛慾纏綿,巧妙地把以食物轉喻情慾的「性戀物」(sexual fetism)調理成食物即戀人的「食物戀物」(food fetism):
就這樣將感情記憶之類的東西煮至糜爛
時代來到後現代了,感情有如三分鐘速食麵般來得快去得也快,食物的吞咽吃法是口腔情感或欲望的換喻,連吃的味道和狀態都是一種心理機制上的再現:
迷迷糊糊中
愛戀的屍體終於被不知所味地
一口吃下肚
食慾猶如性慾般在「迷迷糊糊」、「不知所味」之下完成,完全改寫了一般畫面的交歡激情快感,而在半推半就的心理暗流下,更為令人側目的是從「食物戀物」中所引導出潛意識的「戀屍欲」(necrophilia),以及由戀物到戀屍與嗜糞(coprophilia)之間的滑動替代。造成這一切戀物心理的置移(displacement)、替代(substitution)與否認(disavowal)的書寫欲望,著眼於暴露一切現實存在的禁忌和身體感受的矛盾糾葛,透過觀賞一出存在著「身體恐怖」(body horror)的黑色荒謬劇,即享受著人性肢解、精神分裂與身份變異的豐盛晚宴,如是敘述主體或自我便讓書寫/閱讀獲得窺視另一自我(the alternate me)的超額快感,象徵了自我即他者/差異/虛無的主體身份與存在主義的持續辯證/辨認。在這方面來說,讀者可參考其他詩如《現象派:開放城市》、《抽離然後》、《月亮》、《關於我們共同絭養的主題》、《如果電話鈴聲持續著……》等作中關於自我與另一自我/鏡像/他者的存在反思:
突然崩斷
我體內的地平線,潰敗了
最後的防線
而高能量燙熱的月亮
終於爆發,迸裂成破碎飛行的
夢魘王國 ——《月亮》
惶惑地逃亡,躲入地窖
他在地窖中一再祕密捧讀我的詩
只能是這樣的無法經歷
我一直想知道的但他堅持不透露的
通通沿著獨角獸走過的蹤跡
演變我們最隱秘的主題。——《關於我們共同絭養的主題》
--尋找,我們都在各自尋找
(如果有的話)另一個代名詞
--附屬這座寂寞城市的
代名詞
“至少,我們是同類的。”
“咍囉,陌生人,”
我是指,我和他,同生於這座城市
我們都不懂得說“我愛你”——《如果電話鈴聲持續著……》
另外劉富良若干書寫城市的詩,如《Lost Highway》中擷取電影鏡頭的拍攝手法入詩,其實並不會太令人感到奇怪。因為城市與電影都同樣具備迷宮般的現實影像,兩者同時具有某種程度的規範秩序感,但又同時呈現出亂像紛陳崩離斑駁的面貌。基本上電影對(後)現代城市的再現虛擬,反過來改變了城市人對現實的體認,尤其在商業資本主義主導的商品活動機制中,城市人的存在虛無心理狀態,被後現代的科技文化(cyberculture)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化再現為擬真世界,展露出一種後現代既頹廢絕望又充滿浪漫神秘的欲望追尋。這個充滿浪漫欲望追尋的旅程或許是一段高速公路的奔馳所帶來的快感:
都市 璀璨著視線模糊的快感
沒有傷心 我們曾經共乘一段
高速公路
或許是開車逃離城市的寂寞逃亡:
我駕著車逃離城市
沿途一排排店屋叉開炫惑
無聊炫麗的璀璨
飛機低空掠過迷離的寂寞
有著城市人長期郁郁寡歡與渴望脫軌的浪漫情懷和理想企盼。
我的閱讀印象是,相對於早期劉富良較為集中思考存在主義探討死亡虛無的詩作《死亡組畫》、《與虛無對話》、《夢的預言書》、《零的睡眠》、《金屬邊緣》、《鏡象情迷》,劉這些較後書寫的城市詩(純於詩的發表時間先後而言),無論是在語言形式經營還是主題關懷上,毋寧較接近村上春樹式的後現代風景視域,詩中城市主體強烈的後期資本主義屬性,在高度普遍性的資本體制的(自我)異化中,想像與重組(或瓦解)各類象徵符號,甚至以徹底失望、絕望、渴望、幻滅為態度所作出一連串的記號重組或無力的反叛,對於詩句中大量出現的欲望、記憶、情慾、理念、身體、愛透過高速公路、海岸綫、眼睛、黑夜、貓、島嶼、魚缸、馬桶、公寓、夢等等個人化或非個人化的象徵符號,給了一個神秘想像另一種共同關係的可能。如同村上春樹的作品給人的整體印象,小說中一個神秘不明的事件,等待敘述者去採取行動追索,行動的前進與時間流逝的追尋重訪在敘述交錯中展現主體悲喜交集的命運,在反覆追索的過程中反映出敘述角色幾乎宿命的共同性格。毫無疑問地這些作品或多或少對劉富良的詩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一種敘事視野與生活態度的語言傳達上,如《四月感覺》、《傷》、《星期五的城市》、《因此我們總是悲哀的》、《最隱秘的主題》、《When the Cat’s Away》等詩中充滿悲喜交集的生活感覺,的確呈現出現實中人際互動的離奇荒謬:
“仿彿又聽到海岸線的嚮往與掙扎。”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
“但什麼都在曲折改變的唷已回不到最初。”
風的鹹味逐漸滲透房間 —— 《四月感覺 》
所以你仍舊抽著煙望著遠方
於窗邊,不發一言
你思考一如煙霧。
我肩扛釣竿悄悄
出遊,留一張紙條於
桌上:“不必等我回來。”—— 《傷 》
然後從此逃離了夢的邊境四處
旅行,帶一口箱子
裡面鎖著
我渙散的眼神,暗中
豢養水母穿梭 —— 《最隱秘的主題 》
《象徵式》則反轉了書寫/思考/欲望與現實/存在/象徵的關係,詩語言的抑郁情境毋寧更為接近村上春樹的書寫風格。村上春樹式的生活與死亡的思考辯證,對劉富良來說,書寫城市詩時好像是很自然的一部分,無論是展示那種冷漠郁郁的死亡方式,抑或是誇張如特技演出般的死,靠著這些書寫死亡的想像欲望,嘗試摸索生活的存在意義和生命象徵。如果我們參照拉康(Jacques Lacan)的鏡像理論,將眼睛視為某種欲望器官,很明顯的在劉富良的詩作中這個敘述清晰地講述著欲望主體/自我的閹割創傷,如同《水母,繼續游過》一詩中的:
凌晨五點
我把眼睛擠出
扔入洗臉盆的排水管
讓水沖走
敘述主體面對現實體制的(自我)傷殘,而另一個自我/他者作為一個呈現差異,並被指認為差異的形象存在,無疑成了敘述主體渴望呈現、心理戀物的一面表達之鏡:「刮鬍鏡冷冷見證」。自我與另一個自我(他者)的鏡像關係,透過夢、記憶、空屋、創傷、幽靈的召喚一再浮現、壓抑回返,在《無題》第二首「對照」中具體表達:
失眠的鏡象
我的床上
被扼的睡眠
躺了又起
起了又躺
始終是那兩對貓瞳――
誰也沒有成功離開
這個創傷主體對自我/他者的辯證和認同表達的形式,於《眼睛事件》一詩中達到一個高度,其中自我解構與他者異同的指認敘述,可謂極盡誇張怪誕想像之能事,集詩人欲望敘述與敘述欲望的象徵形式的大成。
[ 點閱次數:11533 ]
--序劉富良詩集《零的睡眠》 --- 張光達
劉富良的詩,讓我看到七字輩詩人對詩語言與文字世界的致力經營,對欲望書寫/書寫欲望的自我開展的灌注。在眾多書寫城市生活與存在體驗/探索的詩作當中,給我一個很強烈鮮明的印象,也是劉富良詩中最值得觀察玩味的一個切面,字裡行間浮現一座頹喪而又敗德、極度無聊卻又孤寂耽溺的城市,一個日常生活瑣碎化、人際關係嚴重隔離分化的存在形式狀態。在劉富良大量書寫欲望與存在思考的文本空間之內之間,意義分崩離析,意旨四處漂流浮動,絕沒有任何道德教條或人際規範可以挽救糾正,也不會有世俗的象徵秩序或法統體系可以加以歸類框限。劉富良作為一個詩人的主體性的那個部分很頑強,充分表現一個詩人的創作自我,自由創造,拒絕成規,不給予任何解釋和答案,完全放棄世俗道德主義教條的救贖,任由作為讀者的我們,在詩語言的碎片斷句中漂流擺盪、載浮載沉,在後設形式的書寫敘事中說一些荒誕不經、光怪陸離的生活故事,不論是令我們坐立難安的生活體驗,或感同身受的哲思辯證,其中不容我們忽視的是這些詩裡行間,總能瞥見一些瞬間人性存在的真實浮現,身體欲望與情慾想像的鞭辟入裡、百味雜陳。
1. 欲望主體
七字輩的劉富良,在詩句中不斷書寫現代城市的亂象叢生,反覆搜索生活在鋼骨叢林中的城市人對其自身的存在意義,伴隨著龐大充沛的動量與活力,透過描寫城市某個局部的景觀或鳥瞰圖,放大呈現有如特寫鏡頭的近距離凝視,重組或內爆鏡頭底下的個人、生活、身體、情慾、意志、思緒,成為一種殘酷變異的現代生活隱喻、身體欲望的衝撞思路。像詩集中的《墮落天使》、《四月感覺》、《罐頭男人》、《眼睛事件》、《現象派:開放城市》、《愛過以後,天亮以前》等詩,敘述視角緊扣住都市生活中的某個現象或某個事件,生命中多少這般不安困頓的思緒幻象,供我們的年輕詩人用文字敘事的力量,摩挲尋思世事點滴,觀察鑽研人性欲望底下的幽幽騷動、斑斑痕跡:
當偷窺狂說:“連
偷窺狂也是抽象的,”
“嘿,沐浴也只是虛擬。”
浴室頓時還原為臥室
你仰臥在床上自慰
仿佛聼到有人說:
“你既是偷窺者,”
“亦既是虛擬者。”——《現象派:開放城市》
我多麼希望樓梯口偶遇一名暴露狂
沒有什麼大事。我盤算
今晚在所有餐室打烊以後
向自動販賣機換取一罐可樂
以一枚珍藏多年的錢幣
“可樂萬歲!”
錢幣響亮地歡呼。——《爱過以後,天亮以前 》
那時我正在車里紅燈前慢搖滾
你正從容步行是斑馬線
馬路的寂寞上沸著忐忑的無聊
飛機低掠過賊了地店屋
那天我意外地穿了襪子
趕赴溜冰課程——《California Dreaming / 遇》
再比如寫生活擺盪在善意與惡意之間地帶的城市人頹廢孤寂面貌的《墮落天使》:
他不知道他是惡意的
但其實他是如此善意。
一條高速公路穿梭我
城市美麗地綻放孤獨
街燈無感覺地頹廢著
寂寞的賊幾番進出寂寞的店。
這種既頹廢無聊又引人思索、既善於分析又荒謬矛盾的心理糾結,充分展露出都市叢林的超現實性格,意即現實與幻象的難分難解,主要通過一連串的矛盾句來具體表現這份城市人的冷漠疏離與流連耽溺狀態。詩末的鐘擺滴答的城市意象的鋪陳,反覆持續又百無聊賴的時間流失,與繼續墮落的反諷語意交錯,竟把都市人的存在心理癥狀正視得如此司空見慣、理直氣壯,卻又處處見出其光怪陸離不可置信的超真實的一面,意即現實與再現的依違關係、詭異錯綜的難以厘清。
寂寞是現代都市人存在生活的共同普遍體驗,或一種對黏滯困頓生存環境的精神狀態。《墮落天使》中的寂寞的賊在其生活荒唐孤獨的背後,其實有著最典型的城市人的普遍經驗與心理象徵,劉富良大部分書寫城市精神或現代生活的詩,無論是直面書寫或採取橫切面的心理描繪,皆充分展現這個「寂寞的賊」的某些存在本質:寂寞、孤獨、冷漠、疏離、壓抑、敏感、百無聊賴、漫無目的、游蕩、漂泊心靈、充滿幻象……。這個「寂寞的賊」或是「罐頭男人」,無論是「背向公寓旅行」,或「宿醉後的早晨孤獨醒來」,詩語言的基調反覆圍繞在上述那些都市生活與存在精神底下的陰郁美學本質:
但水果多汁你說最遠的
漂泊是在這座城里陸續
和人們擦身而过走失的
貓則任由高速公路處理
還我眼睛還你鑰匙此別
朝向北方背向公寓大門
不必犹豫我們就這样吧——《背向公寓旅行 》
是一種絕對的孤獨
當高速公路連同酒泡消逝以後
冰開水的早晨
錄影帶投我以冰冷的眼神——《宿醉後的早晨孤獨醒來》
配合這個陰郁美學氛圍的反覆操作,是劉富良在詩語言形式上的標奇立異的刻意經營,有意在傳統的美學成規與主流社會的規範期待視野以外,另尋一套發聲說話的方法與位置。如果我們同意語言、敘述、視角已是社會規範內的建構,任何逾越這個社會規範或期待視野以外的欲望書寫,必然是敘述者對主流價值觀一個有意或隱晦的抗拒姿態和顛覆手段,那劉富良這些詩行中一再出現的頹廢游蕩裸露的身體意象、險惡而美麗的眼睛意象、漂泊的島、變形的黑夜、如夢如幻的高速公路、公寓的貓等等的一再重覆出現筆下的意象,效果仿佛激發詩人或敘述者與城市的相生相克的關係,在承襲作為現代主義背景的都市書寫的重要母題時,極盡書寫的欲望與欲望的書寫、現實與想像的翻轉之能事,便顯得格外動人。《眼睛事件》一詩中有關城市主體與語言及社會制約建構(或解構)的關係,引領讀者重新思考詩語言(文學)與主體存在欲望的關係,無論是詩敘述者的「我」、「他」或「我們」,這個詩中的主體聲音衍生許多與城市對話或對質的辯論,尤其詩人對敘事形式所作的意識流、存在辯證到魔幻寫實的種種實驗,固然讀來令人動容,但滿布詩行間的語言秩序的崩裂、人物精神現象的錯亂、社會人際關係的不斷移位錯位、記憶的大量擴散、模糊變形,與欲望主體的存在耽溺的情慾想像/幻象,組合(或拼貼)成一令人暈眩的敘事網絡,形成城市人/我/眼(I/Eye)關係中最撲朔迷離的精湛演出之一:
眼睛里,自背後
他冷漠水平綫注視著凝固著無夢的我
我冷漠垂直綫注視著地上曡合的影子
影子冷漠傾斜注視著
天上冷漠注視著他的
冷漠的月亮——《眼睛事件之一:解構 》
月光在吠,貓瞳閃爍
夜是寂寞逃亡的過街老鼠……
一條高速公路奔馳不息
你害怕
你非常害怕
我害怕你的害怕
我非常害怕
(爲什麽我們不能一起豢養害怕)——《眼睛事件之二:迷路 》
記憶是圓球體的溜轉,房間是只沒有摩擦力的貓
赤裸的男人背對著鏡子,鏡子光滑
貓瞳眈視,記憶充滿魚的腥味
我們就這樣地祕密愛戀著
鑰匙孔與瞳孔的神秘性存在
浴室有水聲傳來,耳朵探聽到
水聲流過黑髮、頸項、胸膛、
坦腹、陰毛、鼠蹊……——《眼睛事件之四:變形 》
他有我所不能了解的渾沌
他的鼻息深沉,睡態如弱水三千
唇角酒渦泛著余漾
逐漸擴散、遠去……
你終於疲累地擱下了手中的詩集
於床邊,窗外一場滂沱不住襲擊
公寓模糊的臉孔,暗中
房間里一對幽浮的眼睛悄悄
隱逝 ——《眼睛事件之四:變形》
《眼睛事件》藉四個與城市有關的指涉事件相互關聯形成辯證,串聯其間的是眼睛的主意象,敘述的不是「真理越辯越明」或「眼睛是雪亮的」之類的傳統主流敘述,而是在詩人的語言虛構想像世界(或詩中的房間喻象)中,促成詩人敘述的欲望的基本動力,以欲望想像來駕馭書寫/敘述的思考方向和關懷旨趣。劉富良在此詩中展現其豐沛的想象力,出入虛構與現實,不屑為主流道德教條所困囿,每每有新穎獨到的感官譬喻和幻魅效應,在在顯現其語言調度的能耐與潛力。
[ 點閱次數:11254 ]
喜欢上徐小凤的歌,是在2004年,那时开始喜欢听粤语老歌,郑少秋的《笑看风云》,钟镇涛的《让一切随风》,陈百强的《一生何求》,许冠杰的《世事如棋》。。
为什么会喜欢老歌?是因为老歌歌词里岁月的结晶,那当中有着看透世间浮华的透彻,这份透彻代表着成熟的思想,和豐饒的精神内涵,这是现在许多幼稚的新歌歌词所欠缺的,如同现在的人,如同《海角七號》。
年屆三十,對時光流逝和浮生百事的體會已深達骨髓。世事如流,曾經多少囘順流,抑或多少囘逆流,當中多少滋味在心頭,幾度迷惘夕落旭升,冷暖來去,悲愉自知。
我最喜欢这句〉〉每一串汗水,换每一个成就,从来得失我睇透,心里从不会强求。
不知道在那天边可会有尽头
只知道逝去光阴不会再回头
每一串泪水伴每一个梦想
不知不觉全溜走
不经意地在这圈中转到这年头
只感到在这圈中经过顺逆流
每颗冷酷眼光
到每声友善笑声
默然一一尝透
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
几多辛酸也未放手
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只跟心中意愿去走
不相信未作牺牲就实现可以拥有
只相信始靠双手找到我要求
每一串汗水
换每一个成就
从来得失我睇透
心里从不会强求
[ 點閱次數:13125 ]
邏輯的價值在於培養思維過程與論證過程的嚴謹性,使我們不人云亦云,或盲從權威、迷信領袖。
邏輯講究推論,即說話要有根據,結論要有理據。現代人一般都會明白如果有人說“A是錯誤的,不需要有什麼理由,錯誤就是錯誤”,這是非常危險的言論。但如果有人說“A是錯誤的,因為B”,不少人就會以為這是非常理性的言論,但事實未必如此,因為我們必須檢驗B是否可能導引出有關A的結論。如果B與A沒有必然的演繹關係,這種言論與上述沒有理由的言論一樣有問題,只是後者看起來比較文明一點。職是之故,我們切切不要一聽對方說“我有理由”,或“我有根據”,或“我有見證”,就不再追究其理由是否成立,其根據是否有道理,其見證是否沒有問題,並且必然地推導出有關結論。總之,不要以為聲音就是答案。以下給你舉例說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Robert Spitzer在2001年美國心理醫生協會(APA)年議會上發表研究論文〈是否有一些男同性戀者與女同性戀者可以改變他們的性取向〉(Can Some Gay Change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結果被反對同性戀的宗教人士大作文章,指同性戀可以改變,也應該改變。
這篇論文明明寫明是否有一些(some)同性戀可以改變,但經反同性戀宗教人士利用與宣傳,遂變上所有同性戀可以也應該改變的“證據”。
這篇論文在學界廣受批判的最主要理由是,研究員有聞必錄,換句話說,他訪問這些自稱可以改變的人,然後就相信他們說的話。在一個普遍視同性戀為怪胎與錯誤的社會,有多少同性戀者敢自稱同性戀?在一個宗教高度壓抑的團體裡,如果有人承認自己已經不是同性戀者,我們怎麼知道他是說真話還是假話?抑或,我們怎能知道,縱使他不是存心做假,他是否只是一廂情願以為自己已經改變?
這些問題,研究員並沒有好好交待。有人因此向Spitzer提出,有兩種方法可以測試這些受訪者的告白,一是接受測謊機(polygraph)的測驗,第二就是接受陽具充血(penile plethysmograph)的檢驗,即它可以測量受訪者在觀賞色情錄像帶時,陽具的充血度數。換言之,它可以因此檢驗受訪者的性慾被哪一類的錄像帶挑起,這可對比他們的訪問內容,以檢試他們說自己已經不是同性戀者,對同性完全沒有“性”趣的告白是否屬實。
Spitzer身為一名學者,他坦承這是不可少的測試方法,但問題是,所有受訪者中,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上述兩種科學儀器的檢驗!
這些自稱已經改變成異性戀的人,可以口沫橫飛的宣傳自己的改變,卻沒有勇氣接受科學測試。這現像說明了什麼?
如果有人告訴你某某牌子的洗衣粉舉世無雙,什麼污垢都可洗脫,說得七情上臉,甚至聲淚俱下,就是當你說要來試試看能否洗脫某種油漬時,或與其它洗衣粉一起比較,他當場拒絕!你說,你會怎麼想?你可能天真地照單全收,他說這洗衣粉好,這洗衣粉妙,結果你就馬上十桶八桶買回家嗎?
凡是言論都要檢驗,不要以為聲音就是答案!
星洲日報/自由靈魂.歐陽文風. 2008.11.02
p/ s
歐陽文風的專欄文稿常能激盪思考,分析指出人們平時易犯的思考盲點和詭辯。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http://www.sinchew.com.my/taxonomy/term/26
[ 點閱次數:11041 ]
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針對邏輯的功能與意義,言簡意賅地指出邏輯不只可以給人自由,還可給予我們勇氣,“缺乏邏輯的思想,在下結論時,會猶疑不決,因為他從來不知道它所指的是甚麼,或者它的假設是甚麼,他也不知道對假設要信任到甚麼程度,或者對假設的任何修改將會引起甚麼後果。”懷海德也強調,沒有邏輯,就沒有科學,因為科學的本質是合邏輯。
一個重邏輯推論與理性的人,是一個講理的人。講理的人不會說話無根無據,也不會在反例出現時,死撐到底,死不認錯。邏輯,無論是演繹邏輯或歸納邏輯,都在推論,不是只有結論卻沒有根據。我指的“根據”是指理性的根據,而不是任何根據或理由。如果有人說林少爺的話有問題,他不是好人,因為他的那張嘴太大,與面部其它器官不成比例,而且還有口臭!這人的結論的確有根據,但卻不是理性的根據,我實在看不出為何一個人的嘴巴太大和口臭,與他說話正確與否,或為人之好壞,有甚麼必然關係。
當然,以上例子比較極端。在21世紀的文明社會,真的有人如是想,大概也不好意思如此說。但另一種類似的例子卻比比皆是,處處可見。不少人喜歡以“極端”、“偏激”來形容別人的思想,卻完全提不出甚麼理據來。很多人對他不能認同或不喜歡,或直接認為錯誤的言論,均以“極端”和“偏激”形容之。“極端”與“偏激”成了最方便與流行反對他不喜歡,甚或不了解的言論的形容詞。至於有關言論如何“極端”,如何“偏”如何“激”,不是只字不提,就是語焉不詳。
如果讀者中有人不重邏輯思維,也不太理性,難免以為如果有夠多的人說某個人極端與偏激,那某某人十之八九極端又偏激。這種一見形容詞就以為是“証據”的人,在我們社會不會太少。
另外一個被濫用的形容詞就是“道德”。不少人動不動就祭出道德來訓人,說這不合道德,那很不道德。但為甚麼不道德,往往語焉不詳,為甚麼傷風敗俗,也不加以說明。對許多人來說,道德與傳統同義,如果違反傳統,就等於不道德,難怪過去有人會以為“不聽話”的女人很不道德。
還有一些人最愛怪咎西方,凡是他不喜歡的就說是受西方影響,把西方等於錯誤。這種訴諸傳統和“西方邪惡論”最“謬”之處在於論者往往不懂歷史,比如說有人罵西方性開放,殊不知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性觀念比許多西方人更開放,一夫一妻制不是中國的傳統和文化。所以更重要的問題與哪一個方向沒有關係,管它東南西北方,最關鍵的在於有關思想到底有甚麼問題,如果不能具體地指出來,僅一句“受西方文化影響”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空話!
若要避免這種思考謬誤,必須多問“為甚麼”。
星洲日報/自由靈魂.歐陽文風.2008.10.19
[ 點閱次數:11306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