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49 >>
與詩人擦身而過,望著遠逝的背影,我們乃明白了生活。 。 。
曾幾何時,詩脫離了生活。無論是現實主義,或是在現代主義風格的詩裡,我皆讀不到某種最本質的感覺,某種我們共同擁有的密切感受,某種最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感,在詩裡卻遍尋不見踪跡,也無法共鳴,那些生活的美好與哀愁、渴望與失落諸如百般感覺雜陳,那些屬於靈魂的話語、人生的感悟、普遍性的情感,那些最觸動我們心弦的生活點滴……
現實主義讓詩停留在社會公共領域,卻忽略了個人真切的存在情思。現代主義讓詩高雅端坐在殿堂之上,盡雕琢華麗,卻篩掉了最樸實至真的生活質感。
不過,幸運的是尚有陳克華,和他的詩集《別愛陌生人》。
陳克華的詩,總是能直切抵達我的心坎,其語言雖白,其意卻雋永,和你和我一起低語細訴,如《當我心有所愛》:
陪他去看海,一個陌生遠來的朋友,
在河流切穿城市入海,不遠的地方…
在遠遠某城一個方形的角落
某一個被生活禁錮的心
被愛情打劫過
如今…
當我心無所愛的時候,我陪著他也
真誠地嘆息,看見
有關這時代的殘骸二三,偶爾
陽光般在海面
出沒。
那些難以遺忘的種種、生活的抒情二三事。啊,我們都曾經歷過、但無法說清楚的,非過來者不能體會、而體會者又難自描述的心境,他竟都一一勾勒出了,構成一幅浮世男女無奈的心靈圖形。無論是透過心理吟嘆式的感傷獨白,如《因此我們總是悲哀的》:
我與你倒立相遇,擦身而過
你不知那其實我的臉是我的鞋…
惡夢擦拭過的瞳孔泛著絕望的精光
(我原想替你承擔生命的沉重,是的,沉重)
你苦惱著無知地走來,說:
怎麼辦,我擦不掉生命裡一條畫歪的直線……
抑或是生活細微哲理的訴說:
我們總是愛人一般相遇
在以為彼此具有朋友的素質
之前,便做過愛了
然後發現
真的只適合做個普通朋友
懷著親密的罪惡
短暫地游移
其中總能喚起我們對青春的失落與成長的渾沌感:
很久,很久了,很久像一尾失去主人的
金魚,呼吸著自己的排泄
在無人換水的
污濁視野當中,脫去童男的外衣——《我在城市中戀愛》
以及人們對愛和心靈的亙古需索,與惶惑:
“愛我,請你狠狠愛我……”
而誰來釋放那禁錮在我們體內的火焰呢
當我嘴含著他冰鎮的吻,感覺他正在急速融化時——《冰》
刊登于2007.06.09《南洋商報》詩人節特輯邀稿“詩人最愛的詩集”
後記:2007年1月閒,大馬英語作家協會邀請陳克華前來吉隆坡,朋友拉我過去搭訕,當晚言談甚悅。是為記。
近來重新分析陳克華的詩爲何會如此吸引我。突然有悟:因爲他的詩足夠“真”,他的詩觸及本質。此所以觸及我的心靈深處。
[ 點閱次數:12054 ]
《拜訪者Q》是日本cult片導演三池崇史2001的作品。算來三池崇史的影片我總共看了46億年之戀(2006)惡(2006)鬼伎回憶錄(2006)三更2
(2004)極道恐怖大劇場:牛頭(2003)薩布(2002)搞鬼小築(2001)殺手阿一(2001)拜訪者Q
(2001)漂流街(2000)切膚之愛(1999)中國的鳥人(1998)是,但在他眾多針對扭曲人格/文明人的病態現象之描述當中,數這部《拜訪者Q》最讓我思索良深。
剛看完我的感覺就是,在故事上相當類似意大利離經叛道的導演帕索里尼的《定理》。不同的是《定理》的敘事焦點,著眼於情慾對個人的啟蒙力量和其結果;而《拜訪者Q》更多是關注個人被壓抑被欺凌者的性解放,和對社會的反擊。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性解放,同時意味著情慾,和個性層面的解放。
當一般觀眾觀看描述扭曲人格的電影,往往會馬上批判以垃圾噁心變態之類的情緒發洩話,印象式負面評語。然而,扭曲美學所拋出來的意識形態炸彈,其實無非是要引導我們去深入反思:這些扭曲人格是如何造成的?是個人和環境施加於他的困境壓力所塑造形成的。若本身缺少這一層反思,自然看不到其探討價值所在。
所以,在恶意口吐垃圾以前,請先設身處地想想,请反思:假如你就是那名被女上司施以權力壓迫的軟弱父親,假如你就是那名長期享受不到“性福”生活盡是枯燥乏味的家庭主婦,假如你就是那名被惡霸同學欺負因此形成施虐癖的兒子;難道他們的可憐不值得我們的良心去反思嗎?
因此拜訪者Q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非正規的人性救贖者”,恰恰是對這無理性無人性的環境的怒吼反彈,和還以顏色。也因此,我們應該責罵的其實不是他們,更不是影片,而是存在於我們這個“污染社會”裡的許多“人性惡霸”啊。
剧情剧照参考: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115784/
p/s
電影網站上充滿许多“一句话影評”(其實是假影評)如:
“小日本,根本就不会拍片~~除拉A片~”,
“看完直接丢垃圾桶了~~~把我恶心了一晚上!”,
“這種陰鬱的BT行爲好看麽?”
“也许是对日本电影从来就兴趣不大,期待也不高..然后就发现,在这个故事里,爸爸不像爸爸,妈妈不像妈妈,儿子不像儿子,女儿也不像女儿”
乃有感而發。
我覺得悲哀的是,怎麽他們一看到露點,就隨便將電影等同歸類為A片?(A片是專拍性交動作器官特寫而不具思想内涵,但是,這部電影有含義啊,爲何他們看不到那層涵義?)
怎麽他們看到的是父女亂倫,卻看不到跨越親情隔閡的溝通嘗試?怎麽他們看到的是情節表層,卻感受不到角色受苦受難的靈魂内涵?怎麽他們眼裏看到的是垃圾,卻不捫心省察其中的人性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剧情
早泄无能的父亲,被虐成瘾的母亲,街头卖奸的女儿,倍受欺负而殴打母亲的男孩,以及一个喜欢用石头袭击路人的青年,上演一部荒诞怪异的电影。
整部作品充满日本式色情与暴力。从开始的忍受到最后的爆发,可以说让人无法忍受。四个家庭人物与一位拜访者以黑色幽默式的演出对人的心理以及对社会进行强烈的抨击。
其中人物性格的转变最为精彩,父亲在奸尸中结束早泄,母亲在喷射乳汁的时候找到自己,女儿在一顿殴打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和父亲一起暧昧的在母亲的乳汁下陶醉。父亲嫖女儿(女儿挣零花钱)。儿子因为学校被人欺负,就回家打母亲出气(不是一般的打,身上确实全是疤)。可怜的母亲就磕药逃避(父亲因为在女儿那里有过了,当然不和她上床了)。
父亲是个电视台记者,一次和一女同事一起采访暴力虐待事件,中间就开始要强J那个女同事。后来在一山坡上最终杀死了她。并移尸自家后院。快乐的奸尸并和妻子(就是前面说的母亲)一起把尸体大卸八块。这时儿子和欺负他的同学一起回来了。父亲就顺势和母亲一起,把那些同学都杀了。
影片结尾,女儿从街头卖奸归来(刚被暴殴),推开自己房间的窗,看到后院里一个大垃圾袋里,母亲全裸着快乐的露出头,父亲正满足的吸奶,于是,她也过去和老爸一起吸奶去了。
发布者:Mtime
[ 點閱次數:9618 ]
1976年生。 1997年大學第一學期時開始寫詩。經歷2000年至2004年戒詩期後,重新審思詩語言與內在心靈的對話。
我喜歡通過詩觀照心靈內涵,和透視事物的本質。
我認為詩貴乎靈性。寫詩之際我都處於一種心靈的混沌狀態之中,有一股直覺引領靈感,著了魔似的“自動”寫詩。其實我相當害怕創作,因為每一次釋放心靈底層的龐大能量,那混沌湍流會瓦解我對自我的自律。這就是為什麼我的詩充滿非理性元素,傾向多歧義和不確定性,類似潛意識形成的夢境。然而我覺得這樣的“嘔吐”語言,毋寧更接近意識底層的心靈,毋寧更貼近本質。我讀詩的個人美學亦如是,兩者息息相關。
怎樣的詩才算是好詩?在題旨上飽含對生命的哲思和內省、具心靈深度、不僅僅停留在意識表層的;在詩語言上具高度原創性和靈悟、隱喻深邃、能引人想像或思索無窮的,就是一首好詩該具備的元素。
另外,為存在尋思安身立命的詩,也能觸動我的心靈。詩人應感知生命的真實,以敏銳的感受力、深沉的內省,不但表現對現實世界的細緻洞察,同時也挖掘人心底處的真實。詩人必須力保心靈的純粹性,才能反思物質文明對心靈的污染。
注:刊登于2008/06/17《南洋文艺》国际诗人节特辑“好诗观”
附录
只有壞讀者
◎邱琲鈞
好詩能飛、能跳、能跑又能藏,在你以為已經將它逮了個正著,它卻一直回頭朝你嘻笑。當它極力跳躍,你跟著它碰見了雲,也碰見了草;當它極力掩藏,你彷彿又見它不著。他在前頭轉彎抹角,你在後頭追逐又跳躍。你朝它喊:“你要往哪裡逃?”它說:“我將會帶你自己到天涯海角,但是永遠無法將我找得著。”
好詩在昏暗的密室裡獨舞,請你不要將它騷擾。你可以靜靜在窗外觀看,跟著空氣節奏搖擺時順便偷偷將它瞄一瞄。當你靜靜地靜靜地看著它,你的思維再也停不了,它牽著,指著你往陷阱跳。當你掉了下去,它就俯首將你笑,問你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也告訴它一下,你說:“這裡有花,有草,有牛,有羊……”它卻說:“我只給你一個廢墟,你卻想像成一個天堂。世上沒有好詩,卻有無數個壞讀者,在期期艾艾中,希望在我身上種上花又種上草。”
最簡單的句子最隱晦的詩意
◎翁弦尉
詩越寫也白,有時也懷疑自己老了。其實這跟近幾年讀到的好詩都寫得很白有關。例如姜濤的這首《鳥經》:“我原以為,和你早已分別/夜間可以獨自摸索到紙和方向/為此,我還重新裝修了房子,註銷了/你在此地的戶籍,並準備/從女友中連夜選拔出一個女主人/過生活/不想,你又回來了/就在隔牆的小區,正為富人獻藝……”
這不意味著隱晦的詩就不好,只是有時覺得詩歌的最高難度不在隱晦,而是如何從最簡單的句子,寫出最隱晦的詩意。但這樣的詩也極容易寫壞。
我們都是從一大堆的壞詩實驗中,寄託著我們對好詩的渴望和想像。而這,總希翼是在下一首詩裡—到來。寫了十多年的詩,唯一學到的教訓:好詩永遠不可能在詩人節的那天出來。
[ 點閱次數:11051 ]
这首歌,像来自海上的瓶子,我们曾经年少的那些情绪与梦想,
载满航海的传说,向历经耗损的心灵呼唤着:不如归去吧!
听着听着,一大片心事灰尘般拂落,我在内陆大城市里幻想着,海滨那端纯净无污的自然风景,海风,沙滩,椰子树,贝壳。。
黄色的潜水艇 by John Lennon
YELLOW SUBMARINE
IN THE TOWN WHERE I WAS BORN
LIVED A MAN WHO SAILED THE SEA
AND HE TOLD US OF HIS LIFE IN THE LAND
OF SUBMARINES
SO WE SAILED UP TO THE SUN TILL WE FOUND
THE SEA OF GREEN
AND WE LIVED BENEATH THE WAVES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WE ALL LIVE IN A YELLOW SUBMARINE
YELLOW SUBMARINE
YELLOW SUBMARINE
WE ALL LIVE IN A YELLOW SUBMARINE
YELLOW SUBMARINE
YELLOW SUBMARINE
AND OUR FRIENDS ARE ALL ABOARD
MANY MORE OF THEM LIVE NEXT DOOR
AND THE BAND BEGINS TO PLAY
AS WE LIVE A LIFE OF EASE
EVERYONE OF US HAS ALL WE NEED
SKY OF BLUE AND SEA OF GREEN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 點閱次數:12170 ]
《羅曼史》法國前衛女導演凱瑟琳·布蕾婭的情色片當中,我最喜歡這部《性是喜劇》和《穿越情慾海》。比較這兩部,我們會發現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渲染情慾的愉悅,反而非常冷酷地描寫情慾世界的宰制權謀,虞詐,自私人性,殘酷機心,遊戲與謊言——啊,森肅冷冽的慾望宰制權力,在荒謬的喜劇形式之中反而更昭顯其殘酷權謀、險惡用意之陰影幢幢…
欲望與操控,自私與權謀,這些纔是普遍存在于一切情慾關係底層之下的真相,甜蜜虛僞掩飾之下的真實人性。
Catherine
Breillat是一位意识形态很强(她的意识形态经常渗透进电影情节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导演,尝试摸索她的意识形态脉络,
留意那些女主角的冗长独白,其实是她对欲与爱,美与丑,两性角力的思考辩证。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424245/
——————————————————————
附錄劇情
银幕上那些露骨的性爱场面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部电影将为你揭开此间的秘密。
风光迷人的海滩上,一个电影摄制组正在进行拍摄。他们的下一场重头戏将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由年轻的男女主角出演一场大胆的性爱戏。在严格的女导演让娜百般挑剔下,剧组的进度大受阻挠。
让娜要求自己的演员必须表现出百分百的最佳状态,每个人都得绝对听从她的调控。她那自大的暴君式的指挥让剧组上下都忍气吞声,唯独男主演不领受,因为让娜已经与他坠入了爱河。一方面这令男演员在表演时更富激情,但另一方面他在让娜面前也更自由散漫。
这场戏真可谓把每个人都折磨得筋疲力尽,让娜对男主演的迷恋日益加深,而她在片场上却又更加专制粗暴……
[ 點閱次數:9111 ]
蘭波的詩:“我思索快樂幻魅的形狀 / 我看見萬物皆注定耽溺于快樂 / 無人能超脫。”
“有時他用多愁善感的語調,述説著引人恐懼的死亡,述説那些活著的憂傷人群,述説悲傷世事的真實本質,在我們的酩酊小屋,他淚眼觀望圍繞在四周,那些貧賤辛勞終日的牲口,慘遭惡母身心虐待的孩子們…我追隨他,我必須如此,因爲惟有他的詩,才能觸及我的心靈深處。”
6月6日,紀念詩人的節日。爲何稱詩人,而不是XX家、師或匠?
紀念的意義何在?爲宣揚詩人的名聲?爲標榜詩人的創作成就?爲捍衛“高檔貨”藝術?
都不是。
因爲塑成一個詩人的本質的,決非只是寫作技巧,而是詩人用語言體現了人類之所以作爲萬物之靈的心靈奧秘。所謂藝術並不是高檔貨,它來自人們對生命的審視。詩存在的意義,在于它述説了人的心靈内涵——那些情感、體驗、記憶、個性、欲望、思想。詩人用他敏銳的感受力和靈悟,描繪生命,抒發心靈,透視人世真相,直指存在内裏。
而讀者讀詩,亦是觀照自身心靈。需先拂去蒙蔽心靈内涵的塵埃,回歸澄明,才能感受到一首詩的美妙、心靈的美妙。缺此者不可。
關注心靈者,潛到心靈被囚禁的最深處解放之,此為純粹詩人。衆多詩人當中,19世紀的法國詩人蘭波堪稱一名純粹詩人。
囘到電影,《心之全蝕》的故事始于蘭波和魏爾倫的相遇相知。魏爾倫是當時巴黎文壇備有名氣的詩人,而蘭波是16嵗的早慧詩人,其獨特的詩風格尚未為世人所理解。(蘭波死後,他的詩終于被肯定,且被認爲是現代詩的革新者、超現實主義的開創者。他的詩語言新穎,充滿夢幻、晦澀和神秘氣息。他的詩主張為“詩人應該是一名通靈者,應該探索自己的靈魂,觀察它,體驗它。”)
他的内在充滿熱烈的生命力與澎湃的創作天賦,酒神和太陽神精神的同時化身。
蘭波的詩,解放了魏爾倫逐漸被世俗塵蒙的心靈。蘭波崇尚自我的純粹完整,對周遭環境人心私欲的透徹和真率直陳,不願同流合污或虛以委蛇(世界是一個大染缸,每個人存在其中,大部分都會向世俗妥協,被現實的雜質渾濁了原初純淨的人格),使得他不受人們歡迎。唯有魏爾倫理解蘭波的純粹心靈,他像呵護小孩一般護著蘭波。然而,詩人敏感的心靈經常擺盪於冷熱兩極之間,使他無法麻木度日。詩人終究選擇了自我放逐。他流浪到非洲偏僻地區,遠離現代文明壓迫于人的種種精神枷鎖,並在那裏患病死去。死時僅僅只有37嵗。
最後引用電影裏蘭波說過的一句話,一針見血而不虛情假意:
“凡世間將人們連在一起的通常不是純粹的愛,而是操控、私欲、對寂寞的恐懼、關係的依附。建立在為滿足個人欲望的侵占和宰控權往往存在,功利性的需要和索取存在,幻覺成分居多的愛慕和迷戀存在,自得其樂也存在。”
以及蘭波的詩:
“我思索快樂幻魅的形狀 / 我看見萬物皆注定耽溺于快樂 / 無人能超脫。”
發表于2008/06/08 南洋商報《走影記》,詩人節特輯邀稿
——————————————————————————————
附录
另一篇影评
全蚀狂爱(Total Eclipse)
3ants1 发布于:2007-01-04 20:39
我有责任帮助人们,帮人们找到生命的价值。
这是十六岁的天才诗人兰波,这也是每一个觉醒的生命最初的起点,以及最后的使命。
他让现代诗打破了感官的界限,他尝试着说出真相,没有谎言,可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每个人都是用谎言堆起来的,最大的谎言是你没有自由。不是的,其实你有,其实你的生命价值连城,其实它可以不断地、不断地成长。
可是谁要成长?你可以说人们是被环境改变了,可是如果他自己不愿意,环境又怎么改变得了他呢?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活得像土一样。
人在人间,其实只学会了卑微,下贱,扼杀自己心里一切稍微美好一点的东西,建立起一个所谓的文明,享受着其中物质的一切,这一切都无关你的心灵。
心不肯立刻就死,于是人拿着刀,它一露头就捅它一下,把它永久封闭,人管这叫适应。
天才拒绝适应,他们是痛苦的流星,他们注定无法照亮人们的眼睛。
[ 點閱次數:8119 ]
鲍家街四十三号专辑《风暴来临》中有首《瓦解》,我非常喜欢歌词,
大抵是某种精神荒芜与意义失落的贴心共鸣罢,步入30岁,我的世界观形成,逐渐体悟喧哗混浊的世俗是多么地与我对纯净的渴望相抵触,我不期待任何人能了解我对世界最深沉的痛。
(我能在瓦解的碎片当中遇见救赎的天使么?)
记录于此:
经过这个批发生产的城市, 经过建国门几百万支霓虹灯
经过自动取款机股票端机, 经过城东路旁天使般的少女
经过冰冻的电和分裂的月光, 经过放着响屁的高级轿车
经过千军万马似的乌合之众, 经过我们将被投入金钱搅拌机的二十世纪末
经过超级市场游乐场和广场, 经过电脑芯片和流言组成的机器网
经过欲望风景线映照着的天空, 经过濒临疯狂的彻底孤独
经过狂乱的空空如也的一无所有, 经过一直冻到脚心底的自暴自弃
经过欺骗获取失去和忘却, 经过无数次高潮后痛彻心肺的莫名伤感
经过灵魂跳着空虚舞蹈的星期六晚上, 经过完美的机器梦里轻声的抽泣
经过镶着金边儿的发着光的打折的自由, 经过跳起后飞行可永远不能再落地的失重感觉
经过报纸电话广告牌儿和和高架桥, 经过香烟屏幕网络和暴风雨
经过街道山脉海和永恒, 经过爱和生活, 经过许多年许多幻想
我们这代人用青春购买着梦和灵魂, 可残酷的变化将大脑洗练殆尽
价格昂贵的虚无, 日复一日的眼泪, 填满了这世界上最优秀的心脏
尊敬的孔子先生, 此刻你的手正指向何方
我躺在柔软的床上冥想着没有时间的空间, 窗外是精疲力尽的未来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也许我的人生将是一个玩笑
我眼看着自己越来越不是自己, 可我已经无法找到自己
我眼看着自己越来越看不清自己, 可我已经没有信心遵从自己
我眼看着我的精神渐渐崩溃, 可我已经无法平衡自己
我眼看着我和这个世界已经瓦解, 可我已经无力挽救自己
[ 點閱次數:7982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